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府谷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府谷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5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
B.喝碳酸饮料不会使体内pH大幅下降
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严重腹泻后补充淡盐水即可恢复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
2.(2.5分)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不畅使CO2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
B.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升高1℃,属于体温失调
C.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
3.(2.5分)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②,少部分渗入①
B.碳酸氢盐的形成和淀粉酶的合成可发生在①中
C.内环境与④的K+、O2浓度和渗透压基本相同
D.若④是血管壁细胞,则其生活的内环境是①和③
4.(2.5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
B.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C.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
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5.(2.5分)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肺水肿
B.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
D.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则该人一定不会患病
6.(2.5分)“醉氧”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B.醉氧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醉氧的发生与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
D.醉氧患者输入生理盐水时,大多数Na+进入细胞内液
7.(2.5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人体内完成某些反射的结构基础只有两个神经元
C.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刺激强度的大小
D.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2.5分)如图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B.③为神经,其中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脊神经
C.图中①脑和②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D.某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心跳、呼吸停止,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脑干
9.(2.5分)某同学在玩密室逃脱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受到剧情中所扮演角色的惊吓时( )
A.该同学受到惊吓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
B.该同学受到惊吓后,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血管收缩
D.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
10.(2.5分)在离体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图2为神经纤维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状况( )
A.图1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图2中丙图有关
B.图1中bc段成因对应图2中的乙图,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图1中a和f阶段,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协助扩散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
11.(2.5分)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C.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脑干
12.(2.5分)毒品海洛因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作用原理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使其过量释放多巴胺(兴奋性递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洛因属于精神药品,长期吸食可导致幻觉并成瘾
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C.长期吸食海洛因,一旦停止就会产生抑郁、绝望甚至攻击行为
D.长期吸食海洛因,机体对其耐受性逐渐提高,吸毒者的快感也越来越小
13.(2.5分)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14.(2.5分)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B.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纤维的构成无关
C.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15.(2.5分)缩手反射是指健康人手不小心碰到了火或者尖锐的东西,迅速缩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缩手反射是简单的非条件反射
D.若a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则该人受到刺激时没有感觉也不能缩手
16.(2.5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 )
A.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若以后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铃声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
17.(2.5分)如图表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B.刺激b点时,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C.刺激b点时,甲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点时,指针只偏转1次与突触结构有关
18.(2.5分)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D.人对自己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第三级记忆
19.(2.5分)激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斯他林和贝利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图是两位科学家利用狗的小肠进行实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B.该实验的现象是胰腺分泌出胰液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D.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20.(2.5分)激素在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等作用
C.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生物体内的激素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丙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 ,丙中水分的来源是 。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2.(10分)如图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是人体器官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Ⅳ表示的是 ,过程①是 。
(2)四肢肌肉细胞通过Ⅰ吸收外界(O2的过程,经过的内环境依次是 (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3)过程②表示 ,若组织液渗透压下降,该过程 (填“增强”或“减弱”)。
(4)若图乙器官表示的是肝脏,则饥饿时A处血糖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处;若图乙器官表示的是图甲中的Ⅲ,则A处CO2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处。
23.(10分)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某种局部麻醉药物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
(1)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 ;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所处的内环境是 。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的膜电位为 。
(2)γ﹣氨基丁酸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具有 ;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的去路可能是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由图可知,辣椒素的作用是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 。
24.(10分)如图1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过程,图2表示用TTX物质处理受刺激的神经细胞后,得到的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为 ,产生静息电位的原因是 ,此时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 。
(2)b点以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是 。如果把该神经纤维放入较高浓度盐水中,c点将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fg段是静息电位恢复后 (填结构)活动加强,使膜内外电位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3)由图2可知,TTX抑制了神经纤维的兴奋,原因可能是 。
25.(10分)针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低强度电针刺(0.5mA)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降低炎症因子(1L﹣6)的含量(LPS)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痛觉在 中产生。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 (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2)低强度电针刺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迷走神经与肾上腺的连接处形成 结构,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
(3)研究表明蓝光刺激ST36可激活PROKR2神经元并产生兴奋。请以LPS引起炎症从而诱发了1L﹣6释放的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PROKR2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中学、府谷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5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
B.喝碳酸饮料不会使体内pH大幅下降
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严重腹泻后补充淡盐水即可恢复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即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
B、人体内具有缓冲物质,B正确;
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
D、严重腹泻不仅会导致水分流失,补充仅仅含有盐分的淡盐水是无法全面恢复内环境的各成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需知识准确答题。
2.(2.5分)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不畅使CO2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
B.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升高1℃,属于体温失调
C.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呼吸不畅2排出不畅,同时因氧气不足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酸中毒;
B、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升高1℃,不能确定属于体温失调;
C、小腿抽搐可能是内环境成分缺钙引起的;
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3.(2.5分)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②,少部分渗入①
B.碳酸氢盐的形成和淀粉酶的合成可发生在①中
C.内环境与④的K+、O2浓度和渗透压基本相同
D.若④是血管壁细胞,则其生活的内环境是①和③
【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解答】解:A、由图可知,②是淋巴液,少部分进入淋巴液②;
B、①是血浆,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在血浆中;
C、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同+和O2浓度不同,C错误;
D、若④是血管壁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2.5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
B.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C.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
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
B、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B错误;
C、清水组实验结果是pH呈上升趋势,而不是HCl溶液;
D、加入HCl量过多后,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对照组和实验组,并结合曲线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5.(2.5分)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肺水肿
B.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
D.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则该人一定不会患病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引起肺水肿;
B、病理性溶血使红细胞破裂后,因此,B错误;
C、血浆中的物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
D、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如可能会患有遗传病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2.5分)“醉氧”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B.醉氧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醉氧的发生与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
D.醉氧患者输入生理盐水时,大多数Na+进入细胞内液
【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A、进行有氧呼吸时,O2在人体细胞线粒体内膜中被利用,A错误;
B、醉氧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等,B正确;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输入生理盐水时+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内环境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需知识准确答题。
7.(2.5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人体内完成某些反射的结构基础只有两个神经元
C.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刺激强度的大小
D.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解答】解:A、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进而传递信息;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速度较慢,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
D、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8.(2.5分)如图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B.③为神经,其中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脊神经
C.图中①脑和②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D.某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心跳、呼吸停止,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脑干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有脑神经和脊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正确;
D、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心跳,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脑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难度适中。
9.(2.5分)某同学在玩密室逃脱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受到剧情中所扮演角色的惊吓时( )
A.该同学受到惊吓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
B.该同学受到惊吓后,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血管收缩
D.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解答】解:A、该同学受到惊吓后,A错误;
B、该同学受到惊吓后,属于条件反射;
C、副交感神经不支配血管;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2.5分)在离体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图2为神经纤维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状况( )
A.图1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图2中丙图有关
B.图1中bc段成因对应图2中的乙图,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图1中a和f阶段,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协助扩散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解答】解:A、图1c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即图2中的丙图;
B、图5中bc段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对应图2中的乙图,B正确;
C、图1中a,钠离子通道、钠钾泵等均起作用,钠钾泵对离子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使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图4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原理,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2.5分)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C.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脑干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A、排尿时,会使膀胱缩小;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C、在反射弧中,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C正确;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膝跳反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难度不大。
12.(2.5分)毒品海洛因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作用原理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使其过量释放多巴胺(兴奋性递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洛因属于精神药品,长期吸食可导致幻觉并成瘾
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C.长期吸食海洛因,一旦停止就会产生抑郁、绝望甚至攻击行为
D.长期吸食海洛因,机体对其耐受性逐渐提高,吸毒者的快感也越来越小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解答】解:A、海洛因属于精神药品,A正确;
B、多巴胺储存在突触小泡中,B错误;
C、长期吸食海洛因、绝望甚至攻击行为;
D、长期吸食海洛因,吸毒者的快感也越来越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兴奋剂、毒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3.(2.5分)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解答】解: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A错误;
B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D、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5分)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B.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纤维的构成无关
C.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解答】解:A、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B、神经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所构成,B错误;
C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主要有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神经兴奋的产生机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图示结构。
15.(2.5分)缩手反射是指健康人手不小心碰到了火或者尖锐的东西,迅速缩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缩手反射是简单的非条件反射
D.若a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则该人受到刺激时没有感觉也不能缩手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解:A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AC正确;
B、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B正确;
D、a处于传出神经,其他部位正常,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6.(2.5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 )
A.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若以后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铃声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故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A正确;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
D、若以后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的类型,掌握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2.5分)如图表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B.刺激b点时,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C.刺激b点时,甲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点时,指针只偏转1次与突触结构有关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A、刺激a点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
B、刺激b点时,所以a,所以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C、刺激b点时,C错误;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时单向的,兴奋能传递到d,指针只偏转1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2.5分)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D.人对自己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第三级记忆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解答】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B正确;
C、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会导致人听不懂别人讲话;
D、由于长年累月运用的记忆,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5分)激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斯他林和贝利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图是两位科学家利用狗的小肠进行实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B.该实验的现象是胰腺分泌出胰液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D.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解答】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该实验观察的现象是狗的胰腺分泌胰液;
C、在稀盐酸的刺激下,C正确;
D、该实验只证明胰液的分泌受激素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5分)激素在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等作用
C.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生物体内的激素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答】A、垂体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激发并维护第二性征的激素;
D、激素调节是维持内稳态的一种调节机制,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丙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细胞内液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蛋白质和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 ,丙中水分的来源是 组织液、淋巴、消化液 。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 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其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1)比较甲组织液、乙淋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丙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细胞内液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 、淋巴、乙、消化液)
(3)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还有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分析题图,准确作答。
22.(10分)如图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是人体器官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Ⅳ表示的是 皮肤 ,过程①是 消化、吸收 。
(2)四肢肌肉细胞通过Ⅰ吸收外界(O2的过程,经过的内环境依次是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3)过程②表示 重吸收 ,若组织液渗透压下降,该过程 减弱 (填“增强”或“减弱”)。
(4)若图乙器官表示的是肝脏,则饥饿时A处血糖浓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处;若图乙器官表示的是图甲中的Ⅲ,则A处CO2浓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处。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①表示吸收;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为皮肤。
【解答】解:(1)分析图甲可知,Ⅳ是皮肤,Ⅰ表示呼吸系统,则过程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2)四肢肌肉细胞通过I吸收外界O2,氧气首先进入肺泡,进入肺泡壁细胞,经过组织液进入再进入血管,经过组织液进入四肢肌肉细胞。
(3)由于Ⅲ表示泌尿系统(肾脏),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尿液增多。
(4)图乙器官表示的是肝脏,则周围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越往B处血糖越多,图乙器官表示的是图甲中的Ⅲ,血液经过肾脏时肾脏中肾小球等细胞也需要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2浓度小于流出肾脏的B处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
(1)皮肤 消化
(2)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3)重吸收 减弱
(4)小于 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以及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理解内环境的概念、作用以及理化性质,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3.(10分)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某种局部麻醉药物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
(1)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 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所处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 。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的膜电位为 外正内负 。
(2)γ﹣氨基丁酸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具有 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的去路可能是 被突触前膜回收再利用或被分解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由图可知,辣椒素的作用是 增大其对该局部麻醉药物的通透性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 堵塞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分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由图可知,GABA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氯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麻醉剂可以进入细胞内,关闭钠离子通道,抑制兴奋的产生。
【解答】解:(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电信号会转化为化学信号。GABA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氯离子内流,故此时的电位仍为内负外正。
(2)靶细胞上含有GABA的受体,故GABA能作用于靶细胞,防止过度兴奋或抑制。
(3)由图可知,单独使用麻醉剂时,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说明辣椒素能使通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该麻醉剂会堵塞突触后膜的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故答案为:
(1)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组织液
(2)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被突触前膜回收再利用或被分解
(3)增大其对该局部麻醉药物的通透性 堵塞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4.(10分)如图1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过程,图2表示用TTX物质处理受刺激的神经细胞后,得到的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为 ﹣70mV ,产生静息电位的原因是 细胞内的K+外流 ,此时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 协助扩散 。
(2)b点以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是 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如果把该神经纤维放入较高浓度盐水中,c点将 上移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fg段是静息电位恢复后 Na+﹣K+泵 (填结构)活动加强,使膜内外电位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该过程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3)由图2可知,TTX抑制了神经纤维的兴奋,原因可能是 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 。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表现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题图分析:图1为兴奋的产生过程,图中a表示的是静息电位,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该过程中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点表示动作电位,ce表示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efg段表示经过钠钾泵的作用是钠离子从细胞中泵出,钾离子从膜外泵入恢复到最初的静息电位状态的过程;由图2曲线判断,TTX物质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答】解:(1)图1中a表示静息电位,其大小为﹣70mV,由于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此时钾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2)b点以后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即此时膜两侧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即此时外界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更高,因而动作电位的值会上移,Na+﹣K+泵活动加强,是内流的钠离子泵出,使膜内外电位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
(3)图2显示动作电位无法形成,且静息电位值有所增大,TTX物质可能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最终影响了神经细胞兴奋产生。
故答案为:
(1)﹣70mV 细胞内的K+外流 协助扩散
(2)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上移 +﹣K+泵 需要
(3)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
【点评】熟知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5.(10分)针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低强度电针刺(0.5mA)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降低炎症因子(1L﹣6)的含量(LPS)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痛觉在 大脑皮层 中产生。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 内脏运动 (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2)低强度电针刺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的形式传导。迷走神经与肾上腺的连接处形成 突触 结构,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迷走神经轴突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
(3)研究表明蓝光刺激ST36可激活PROKR2神经元并产生兴奋。请以LPS引起炎症从而诱发了1L﹣6释放的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PROKR2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 将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PROKR2神经元,乙组不去除,两组都用适宜强度的蓝光刺激ST36,相同时间后检测血清中NA和1L﹣6的含量 。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血清中NA含量低于乙组,1L﹣6含量高于乙组,则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若甲组血清中NA和1L﹣6含量与乙组接近,则PROKR2神经元不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 。
【分析】据图可知,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
【解答】解:(1)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迷走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故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某部位受刺激时+内流,其膜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局部电流;迷走神经与肾上腺的连接处形成突触结构。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ROKR2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因而自变量是PROKR2神经元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乙两组,乙组不去除(对照组),相同时间后检测血清中NA和7L﹣6的含量,甲组小鼠缺失PrK2感觉神经元,因此与含PrKr6感觉神经元的乙组小鼠相比,血清中NA含量低于乙组;若PROKR2神经元不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甲组血清中NA和1L﹣7含量与乙组接近,1L﹣6含量高于乙组;若甲组血清中NA和4L﹣6含量与乙组接近。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 内脏运动
(2)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迷走神经轴突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3)实验设计思路:将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不去除,相同时间后检测血清中NA和1L﹣8的含量 含量低于乙组,则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则PROKR2神经元不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0/11 21:26:20;用户:物化生;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府谷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府谷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生物pdf、25-T-081B-生物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