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2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
    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而在欣赏时则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
    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
    C.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
    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说明中国建筑理念优于西方。
    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有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
    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反映的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美的特点。
    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并非如出一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风吹云彩花齐放,水泻山崖雪乱飞。
    D.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
    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大观园中有座沁芳亭,“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瞪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红楼梦》第十七回),亭内的楹联这样写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沁芳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关丁
    冯骥才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
    他不爱吃登瀛楼的锅塌里脊,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德升楼的炒鲤鱼须子,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些东西,不光吃不过来,看都看不过来。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一次,一位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京城阔少见自己把津门阔少压住了,心里高兴,不再说糖堆的事,换了话题。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
    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若不是出身名门,抑或身怀绝技,身上绝没有这般神气。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
    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有一次他还在家摆上一桌糖堆宴,把城中一些吃过见过的大人物全请来。一席过后,便将明里暗里笑话他吃糖堆的臭嘴们全堵了。要说天津卫会吃加上会玩的,大关丁的丁大少顶了天。
    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庚子年间,天降大祸,朝廷内乱,跟着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国联军血洗了天津老城。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联军屠城后不久,天就凉下来。大关丁只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别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
    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看样子他有几个钱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能人对自己的能耐向来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没有知音。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愈说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
    大关丁过去是吃糖堆,今天是做糖堆。吃糖堆用嘴,做糖堆用心。一旦用心,能耐加倍。他还将山里红改用北边蓟县的,黄枣改用漳洲的,苇秆改用白洋淀的。天津是码头,要什么有什么。大关丁亲口吃过老佛爷的糖葫芦,只有知道那个味儿才能做出那个味儿来。天津又有租界,有洋货,他能知道洋人哪样东西好。他把白糖改为荷兰的冰花糖,不单又甜又香,还分外透亮,看上去每个红果外边都像罩个玻璃泡儿。这些法子,一般小贩哪里知道?
    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起自针市街,东穿估衣街和锅店街,西至大胡同止。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衣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衣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
    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
    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
    他人高腹圆,嗓门粗,中气足。一声可以直贯胡同深处。
    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6.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大少重金请王老五做糖葫芦,尝过后“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刻画出他胜过京城阔少之后的得意。
    B.“每到一个小胡同,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表现大关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脸。
    C.王老五在京城无知音,在天津却把诀窍说给丁大少听,主要因为丁家富有,大少爷阔气,王老五对他没有戒备之心。
    D.小说用大关丁衣服和卖糖堆场景的变化,映照了他从“天上掉到地上”到“又站起来了”的过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塑造了大关丁这一人物。
    B.小说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暗示了主人公大关丁命运的转折变化,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C.小说写王老五到丁府做糖堆的情节,为后文写大关丁落魄时自己做糖堆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以大关丁的视角叙述故事,写出了其日常生活变化的真实情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9.《大关丁》收录在小说集《俗世奇人》中,大关丁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选自《孟子》,有删改)
    材料二: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晋献公为丽姬远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①。”太子祠而膳②于公,丽姬易之。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丽姬,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过五鹿,如齐,齐桓公死。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③,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被瞻谏曰:“臣闻贤主不穷穷。今晋公子之从者,皆贤者也。君不礼也,不如杀之。”郑君不听。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穆公入之。晋既定,兴师攻郑,求被瞻。被瞻谓郑君曰:“不若以臣与之。”郑君曰:“此孤之过也。”被瞻曰:“杀臣以免国,臣愿之。”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且被瞻忠于其君,而君免于晋患也;行义于郑,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
    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姜氏: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此时已经去世。②膳:此处指祭祀后的进食活动,即将祭祀用的供品(如祭肉)分给参与祭祀的人食用,尤其是族中的长辈或尊贵之人。③骈胁:又称骈肋,是一种生理畸形,表现为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苟为后A义而先B利C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E其亲者也F未有G义而后H其君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远千里而来”与《论语》“人而不仁”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
    B.“万取千焉”与《兼爱》“焉能治之”的“焉”意思不同。
    C.“丽姬易之”与《〈老子〉四章》“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
    D.“去齐之曹”与《五石之》“吴王使之将”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认为,君王想着国家之利,大夫想着家庭之利,老百姓想着自己之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B.丽姬称国君梦见了姜氏,太子祭祀姜氏并把祭祀的食物献给国君,食物被丽姬用有毒的食物替换,从而离间了献公父子关系。
    C.太子死后,夷吾和重耳被迫流亡他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期间遭到了卫、曹、宋、郑、楚等国国君的无礼对待。
    D.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重耳即位以后,发兵攻打郑国,并索取被瞻,郑文公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
    (2)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穆公入之。
    14.被瞻曾经劝说郑国国君杀死公子重耳,为何重耳成为晋文公后最终放过了被瞻?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①
    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②,水中明月卧浮图③。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④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⑤无。
    【注】①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丝绢。③浮图:梵语音译,对佛和佛教徒的称呼。④为问:借问、请问。⑤使君:苏轼自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
    B.颔联虚实结合,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湖水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
    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
    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
    16.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古人常以动物入诗来表达情感,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两句就以此来表现相思无法传递的愁情。
    (2)《〈论语〉十二章》里,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具体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长”和“欲流远”两个比喻形象地引出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4)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既写出秋月秋水辉映之美,也暗示作者表里如一,内心坦荡的一句是:“______”。
    (5)《大学之道》中,写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清代郑板桥为什么在画好芝兰后,还着意添加几笔荆棘?
    他在《荆棘丛兰图卷》中认为,像兰草这样的君子,要对荆棘有颗包容之心。表面是让芝兰与荆棘各安其命,“君子容之又何怕”。深层次却是“不容荆棘不成兰”,让荆棘保护芝兰,让小人成全君子。
    这似与宋人诗中所写的小松 A ,小松树因有杂乱的小杉树庇护,才“未怕林间走鹿馋”,让嘴馋的山鹿无此口福。就因有荆棘的庇护,感恩的兰花才绽放得更加平安和硕茂。反之,若没有荆棘和小杉树这些守护神,芝兰和小松何止险象环生,更是 B 。所以郑板桥才公允地说,不容荆棘不成兰,荆棘并非 C ,怎能完全与小人等量齐观。进一步从社会意义说,君子掩恶扬善,有益于德化也,这自是君子的担当和使命。
    当然从人生审美角度看,就如同没有漫长冬夜便无法衬托冬天温暖的太阳,没有小人之恶就无法反衬君子之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
    19.下列句子中的“自”与文中加点的“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B.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
    C.人的生死富贵自有定数,任何人都无法强求。
    D.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
    20.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改为“没有小人之恶就无法反衬君子之美,就如同没有冬夜便无法衬托冬天的太阳”?请简要分析。(4分)
    (二)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21.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宴上,宝玉和优伶蒋玉菡见了面,两人认识结交后,还互换了汗巾子,蒋玉菡的汗巾是北静王给的,而宝玉的汗巾实际上是袭人的。
    B.第二十九回有许多细节充满意味,神前拈戏所得的《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是曹雪芹用“以假写真”的方法,把戏中事迹巧妙移植过来,借此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命运。
    C.第三十回宝玉看到葡萄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麝月一脚,麝月晚上吐血。
    D.第三十一回晴雯不小心将扇子跌断,宝玉责怪晴雯,晴雯反唇相讥,最终宝玉让晴雯撕扇子以博取她的笑容。史湘云来到贾府做客,与丫头翠缕讨论阴阳理论,并捡到宝玉丢的金麒麟。
    22.《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有几人前来探望,说出了下面的话,下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怎么下这般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3)“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A.黛玉袭人宝钗
    B.袭人黛玉宝钗
    C.袭人宝钗黛玉
    D.宝钗袭人黛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事例,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鼓励创新,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不同的人看法不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段考(一)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可知,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入景。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说法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是“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所以“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于文无据,“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不能单指中国花园。C.“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故选D。
    2.(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说明中国建筑理念优于西方”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没有比较谁更优。故选A。
    3.(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A.这两句诗能准确证明材料二关于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论点。BCD中的诗句都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无关。故选A。
    4.(4分)①坦伯尔认为中国园林有着不规则之美,这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它把自然风景中的优秀元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可知,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具有不规则之美,并且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结合“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可知,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它把自然风景中的优秀元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5.(6分)①文化角度:沁芳亭傍山临溪,压水而成,体现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追求“有若自然”的生活情趣。②“借景”角度:沁芳亭居桥而建,应属园中至高点,可“俯而视之”满园春光之景,突破了空间局限。③从“分景”的角度看,沁芳亭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工的楼台亭阁,丰富了美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分析,沁芳亭傍山临溪,压水而成,从文化的角度,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
    结合材料二“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从“借景”的角度,沁芳亭居桥而建,应属园中至高点,可“俯而视之”满园春光之景。
    结合材料二“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可知,从“分景”的角看,沁芳亭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工的楼台亭阁,丰富了美的印象。
    6.(3分)A【解析】丁大少本身就特别爱吃糖堆,更何况京城阔少说的王老五所做的糖堆和一般糖堆不一样,所以丁大少重金请来了王老五。“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刻画出他对王老五所做糖堆的喜爱之情。
    7.(3分)D【解析】“用大关丁的视角叙述故事”错误。本文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
    8.(6分)①采用系列动词,如“切”“别”“熬”“抽”等,表现大关丁手艺的娴熟。②多用短句和整句,突出每个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甚至富有艺术气息。③语言质朴精炼,整个买材料、做糖葫芦、卖糖葫芦的过程刻画得极其精简,语言简单朴实,却极富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具体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语言等角度分析。
    画线的句子是对大关丁第一次做糖堆过程的详细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来展现他手法的娴熟,如“切”“别”“熬”“抽”“截”“削”“穿”“蘸”等动词。
    这段文字长短句结合,如“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句子较长,“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句子较短。且多用短句,如“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突出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
    语言风格方面,质朴精炼,没有花大量的笔墨烦琐地叙述大关丁做糖葫芦的过程,也没有过于文绉绉的文字,整体风格朴实自然。
    9.(6分)①品位、情趣之奇: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不爱吃各种高档酒楼的名菜,偏爱吃满大街都有的便宜货——糖堆,还花重金请王老五到丁府给自己做糖堆。②做糖堆手艺之奇:做的糖堆果大色亮,糖裹得好,得到众人肯定。并且做糖堆做出花样,天津人之前都没吃过像大关丁所做的奇特糖堆。③人生经历之奇:从天津富得惹眼的阔少到被八国联军抄家后的落魄,再到靠自己在不经意间偷师的糖堆手艺又逐渐富裕起来并让人佩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由原文“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可知,大关丁的品位、情趣之奇,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不爱吃各种高档酒楼的名菜,偏爱吃满大街都有的便宜货——糖堆,还花重金请王老五到丁府给自己做糖堆。
    由原文“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可知,大丁关做糖堆手艺之奇,他做的糖堆果大色亮,糖裹得好,得到众人肯定。并且做糖堆做出花样,天津人之前都没吃过像大关丁所做的奇特糖堆。
    由原文“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可知,大关丁是天津富得惹眼的阔少。由原文“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可知,被八国联军抄家后大关丁变得落魄。由原文“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可知,大关丁靠自己做糖堆的手艺又逐渐富裕起来并让人佩服。所以大关丁的人生经历非常地奇:从天津富得惹眼的阔少到被八国联军抄家后的落魄,再到靠自己在不经意间偷师的糖堆手艺又逐渐富裕起来并让人佩服。
    【导语】文章选自《孟子》和《吕氏春秋》,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以及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探讨了“利”与“义”的关系。孟子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认为追求利益会导致国家危机;而《吕氏春秋》则通过重耳的经历,展示了行义的广泛利益。两者共同传达了古代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重视道德和义行的理念,反映了古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10.(3分)C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苟为后义而先利”中,“苟”是假设连词,“后义而先利”是假设的内容,语义完整独立,故应在C断开。“不夺不餍”(主)谓宾结构,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语义完整,故应在D断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和“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是两个并列的否定句,分别以“未有”开头,后面跟完整的句子,语义完整独立,故应在F断开。故选CDF。
    11.(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词义和用法不同。表修饰关系,地;句意:不远千里而来。表假设关系,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B.正确。词义不同。兼词,于此。句意:大国从这里夺取千辆兵车。于是,就。句意:就能对它进行治理。C.正确。词义不同。动词,替换。句意:丽姬调换了膳食。形容词,容易。句意: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D.正确。用法不同。动词,到⋯⋯去。句意:离开齐国前往曹国。代词,他。句意:吴王让他当了将军。故选A。
    12.(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遭到了卫、曹、宋、郑、楚等国国君的无礼对待”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可知,重耳在流亡期间,确实受到了卫、曹、郑、荆(楚国)等国国君的轻慢侮辱,但是宋襄公对重耳是有礼的。故选C。
    13.(8分)
    (1)(4分)让人尝,人死了;让狗吃,狗死了。所以要杀太子。太子不肯为自己辩解。(“尝”,让……品尝;“食”,喂,给……吃;“释”,申辩,辩解:“不肯自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不肯释自”。)
    (2)(4分)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轻慢他。离开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接纳了他。(“去”,离开:“之”,往,到:“慢”,轻慢、怠慢:“入”,使……入,接纳。)
    14.(3分)①被瞻机智自救:被瞻在晋文公要煮死他时大喊,让士兵不要再忠于自己的君主了,因为忠于自己君主的人将被煮死。(1分)②晋文公宽容和理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能诛杀忠臣,从而道歉撤军,让被瞻回到郑国。(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可知,在晋文公要煮死被瞻时,被瞻大声呼喊,让士兵们知道,如果忠于君主,那么忠于君主的人将被煮死。这一举动触动了晋文公,使他认识到自己不能杀害忠臣,否则将失去士兵们的忠诚。于是,晋文公向被瞻道歉,撤回军队,并让被瞻回到郑国。这表明晋文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宽容和理智,同时也体现了被瞻的机智和对君主的忠诚,最终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维护了国家间的和平。
    15.(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颔联虚实结合”有误,这里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湖水等都是实景,没有虚写。故选B。
    16.(6分)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从正面描写下元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该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水中明月卧浮图”一句中将明月比喻成“浮图”,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这就从正面描写下元节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
    《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17.(8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表里俱澄澈
    (5)致知在格物
    18.(3分)A如出一辙B岌岌可危C一无是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句为总领句,由“小松树因有杂乱的小杉树庇护,才‘未怕林间走鹿馋’,让嘴馋的山鹿无此口福。就因有荆棘的庇护,感恩的兰花才绽放得更加平安和硕茂”可知,二者非常相似,可填“如出一辙”。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B.由“更”可知,此句比“险象环生”更严重,如果没有荆棘和小杉树的保护,芝兰和小松就可能死亡,可填“岌岌可危”。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C.荆棘能够保护芝兰,并非没有用处,可填“一无是处”。一无是处:指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比喻一个人或物没有一点用处。
    19.(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原句是副词,本来。A.介词,从。B.代词,自己。C.副词,本来。D.代词,自己。故选C。
    20.(4分)不能。①原句多了“漫长”与“温暖”两个定语,形成更鲜明的反差,更好地突出了小人之恶对君子之美的反衬作用,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②前两段都从芝兰荆棘写到君子小人,从具象到抽象,原句的表达与前文的行文逻辑更吻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义的能力。不能。①原句多了“漫长”与“温暖”两个定语,分别修饰“冬夜”和“太阳”,强调了二者的区别之大,形成更鲜明的反差;而“漫长的冬夜”比喻的是小人之恶,“温暖的太阳”比喻的是君子之美,加上这两个词更好地突出了小人之恶对君子之美的反衬作用,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②原句先写冬夜和太阳,再写小人和君子,与前两段的内容相吻合,比如第二段先写“像兰草这样的君子,要对荆棘有颗包容之心”,再写“让荆棘保护芝兰,让小人成全君子”,这是由芝兰荆棘写到君子小人;第三段也是先写“小松树因有杂乱的小杉树庇护,才‘未怕林间走鹿馋’,让嘴馋的山鹿无此口福。就因有荆棘的庇护,感恩的兰花才绽放得更加平安和硕茂”,再写到“荆棘⋯⋯怎能完全与小人等量齐观。进一步从社会意义说,君子掩恶扬善,有益于德化也,这自是君子的担当和使命”,也是由芝兰荆棘、小松小杉树写到君子小人,由具象到抽象。可见原句的表达与前文的行文逻辑更吻合。
    21.(3分)C【解析】是蔷薇架不是葡萄架;被踢的是袭人,而不是麝月。
    22.(3分)C【解析】(1)反映出说话人的奴性,符合大丫鬟袭人的身份。(2)对宝玉微带责备、有点心疼,又不逾矩,符合薛宝钗的性格。(3)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和性格。
    23.(60分)【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以举例的方式,列举了同学们在写作中引用古诗文的几种常见情况,包括渲染气氛、引出事例、鼓励创新、激励奋进等。随后,材料抛出一个问题: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这表明材料的核心并非探讨如何引用古诗文,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古诗文引用与作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语:“增添文采”表明引用古诗文的一种积极作用,但“作文更好”则指向更深层次的目标,即作文的整体质量。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暗示了材料的批判性思考方向。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立足于“古为今用”的理念,探讨如何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古诗文,既要发挥其语言优势,又要避免堆砌辞藻、生搬硬套等问题;也可以从“内容为王,形式为辅”的角度出发,强调思想性是作文的灵魂,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可以材料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描绘出一些学生热衷于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的情景,以此引入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从正反两面全面审视古诗文引用对作文质量的影响。正面论证:运用例证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古诗文如何为作文增添文采,提升其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如“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一句的运用,不仅渲染了宏大的气势,也增强了文章的视觉冲击力。反面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指出过度或不恰当引用古诗文的弊端,如堆砌辞藻导致文章华而不实,失去内在逻辑和思想深度,以某篇作文为例,其中虽满篇华丽辞藻,却缺乏真实情感和深刻思考,最终沦为“空中楼阁”。文章结尾部分,提出“文质兼美”的写作理念,强调作文不仅要追求语言表达的优美,更要注重思想内涵的丰富,做到古为今用,恰到好处。
    【立意】
    1.古为今用,贵在得当。
    2.“文质彬彬”,方为上品。
    3.融会贯通,方显功力。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吧?”孟子回答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交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不算不富有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
    材料二:
    治理天下和国家,没有比施行德政更好的,没有比践行道义更正确的。通过德政和道义,不需要奖赏人民就会自我勉励,不需要惩罚邪恶就会停止,这是神农、黄帝时代的政治。严厉的惩罚和丰厚的奖赏,这是衰败时代的政治。
    晋献公因为宠爱丽姬而疏远了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城,公子夷吾住在屈邑。丽姬对太子说:“从前君主梦见了你的母亲姜氏。”太子便去祭祀母亲,并把祭品献给晋献公吃,但丽姬调换了食物。晋献公准备品尝时,丽姬说:“这些食物是从远处送来的,请让人先尝一尝。”让人尝,人死了;让狗吃,狗死了。所以要杀太子。太子不肯为自己辩解,他说:“君主如果没有丽姬,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拔剑自杀。公子夷吾从屈邑逃到梁国,公子重耳从蒲城逃到翟国。离开翟国经过卫国时,卫文公对他没有礼遇。路过五鹿时,又去了齐国,当时齐桓公已经去世。离开齐国到了曹国,曹共公看到重耳有骈胁(肋骨连在一起),让他袒露身体去抓池塘里的鱼。离开曹国经过宋国时,宋襄公却对他以礼相待。到了郑国,郑文公对他不敬。郑国的大夫被瞻劝郑文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让穷困的人更加困苦。现在晋国公子的随从都是贤能的人,您如果不礼遇他们,不如杀了他们。”郑文公没有听从。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轻慢他。离开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接纳了他。晋国稳定后,晋文公兴兵攻打郑国,要求交出被瞻。被瞻对郑文公说:“不如把我交给晋国。”郑文公说:“这是我的过错。”被瞻说:“杀我来免除国家的灾难,这是我愿意的。”被瞻进入晋军,晋文公准备把他烹杀,被瞻倚在大锅边喊道:“三军将士都听着,从今以后,不要忠于自己的君主,忠于君主的人都会被烹杀。”晋文公道歉并撤军,把被瞻送回郑国。被瞻忠于自己的君主,使郑国免除了晋国的祸患;他在郑国行义,却得到了晋文公的赏识。所以仁义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
    如今谈论治理国家的人,大多主张严厉的刑罚和丰厚的奖赏,这其实是衰败时代的做法。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德国思想家谢林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4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