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1.(2分)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细胞与内环境进行交换的物质④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C.①可以代表消化系统,③可以代表泌尿系统
D.内环境约占体液的,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2.(2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胆固醇、三酰甘油、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C.③内若产生乳酸不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③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3.(2分)“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呈凝胶状,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溶胶状态进入胃液。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与由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相遇发生中和( )
A.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B.黏液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部分
C.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阻止胃黏膜与胃酸接触
D.胃的部分细胞可持续分泌黏液蛋白,阻止胃黏膜与胃蛋白酶接触
4.(2分)“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应;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高原型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组织液增加
5.(2分)为进一步解决街头的烟头问题,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制造一台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机器,当乌鸦把烟头扔进该机器的特定位置后;重复多次训练后,乌鸦见到烟头就会叼取并将其扔进该机器内。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反射活动的中枢在脊髓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重复多次训练后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乌鸦见到烟头不再叼取与大脑皮层无关
D.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乌鸦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6.(2分)如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
B.钠﹣钾泵是一种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该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消耗ATP,也需要载体蛋白
7.(2分)下列对不同的神经或神经中枢调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节律性控制与大脑皮层有关
B.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运动
C.自主神经系统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只有传出神经没有传入神经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人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的现象
8.(2分)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式I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进质,抑刺兴奋由⑦传向⑨,导致⑨不兴奋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移动到突触后膜处的运动不需要消耗ATP
9.(2分)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然后将萎缩的胰腺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糖尿病模型狗体内可使其血糖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中的胰岛不属于消化腺
B.通过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和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均运用了“减法原理”
C.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多尿和胰岛素缺乏导致多尿,其原理基本相同
D.萎缩的胰腺中缺乏胰蛋白酶,是导致提取液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一个关键
10.(2分)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可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枢所在区域,施加1微升尼可刹米溶液( )
A.要验证尼可刹米的作用效果,还需在该区域施加1微升配制该溶液的溶剂
B.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作用区域,还需在其他脑区施加尼可刹米溶液
C.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和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的调节过程,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D.CO2作用于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的过程中有神经调节
11.(2分)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所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 )
A.当膀胱充盈时,兴奋传递到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进而使尿液排出
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
D.脊髓对膀胱扩大或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12.(2分)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加强,ATP和ADP的比值上升
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建立与维持依赖于协助扩散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但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3.(2分)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甲状腺会分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进而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TH),其中PB是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P表示RNA聚合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B.图中THR和BXR可能是甲状腺激素的两种受体
C.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不都是激素
D.TH能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TSH,不能提高垂体的代谢
14.(2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巨人症和呆小症是由不同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②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③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④生长激素通过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促进身体的发育
⑤促胰液素是由胰腺细胞分泌的激素
⑥激素不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15.(2分)抗核抗体(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对细胞核内的DNA、RNA或这些物质的复合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NA是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分泌ANA的浆细胞都直接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等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能力过强的表现
C.溶菌酶、ANA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D.可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16.(2分)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17.(2分)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侵入人体时,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B.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d、e的细胞周期变长,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d、f、g
C.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细胞i→细胞h→④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该抗原时
18.(2分)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Pa)而导致感染。在Pa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 )
A.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B.由此可见,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被f侵染的Pa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并被其裂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张三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
(2)咽喉肿痛的症状,其中“肿”的现象是由于发炎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本质是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①水、无机盐
②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
④尿素、肌酐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5)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 再以 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②正常人内环境的pH通常维持在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物质。
20.(16分)Ⅰ.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看图1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Ⅱ.图2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2分析回答:
(3)在神经元之间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包括 。
(4)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图所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 (填字母)。
(5)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为 。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因而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抑制)。
21.(16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生物损伤或两者兼有,患者会出现许多全身性并发症
(1)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少,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 ,进入肝、肌肉并合成 ,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 转变为葡萄糖。胰岛素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 。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
c.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d.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e.GLUT﹣4基因表达过量
f.胰岛B细胞受损
(2)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 ,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 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
(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
(4)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 。(写出2种可能原因)
22.(16分)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的示意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②、细胞④和细胞⑦中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 。流感疫苗保留了抗原性的目的是: 。
(2)如果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则患者体内受损伤严重的是 淋巴细胞,患者自身的 和 的功能均会显著下降。
(3)据图乙判断,由流感疫苗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 。图乙中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反映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4)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
人体感染HIV后,两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 ,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免疫系统消灭。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细胞与内环境进行交换的物质④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C.①可以代表消化系统,③可以代表泌尿系统
D.内环境约占体液的,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分析】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
【解答】解:A、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A错误;
B、④进入细胞,B正确;
C、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C正确;
D、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关系,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2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胆固醇、三酰甘油、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C.③内若产生乳酸不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③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答】解:A、体液①为血浆、三酰甘油、尿素2等物质,A正确;
B、②为组织液,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有关;
C、③为细胞内液,乳酸会被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中和,C正确;
D、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2分)“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呈凝胶状,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溶胶状态进入胃液。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与由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相遇发生中和( )
A.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B.黏液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部分
C.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阻止胃黏膜与胃酸接触
D.胃的部分细胞可持续分泌黏液蛋白,阻止胃黏膜与胃蛋白酶接触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作用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2左右,碱性条件下会使胃蛋白酶失活。
【解答】解:A、由图可知,胃蛋白酶在中性条件下失活,A正确;
B、黏膜与外界相通,B错误;
C、黏液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D、黏液层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溶胶状态进入胃液,故推测胃部分细胞可持续分泌黏液蛋白。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分析题图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2分)“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应;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高原型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组织液增加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发生“醉氧”反应是由于平原地区氧气含量较高,A正确;
B、“醉氧”可导致严重腹泻,会使无机盐离子丧失,B正确;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D、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2分)为进一步解决街头的烟头问题,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制造一台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机器,当乌鸦把烟头扔进该机器的特定位置后;重复多次训练后,乌鸦见到烟头就会叼取并将其扔进该机器内。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反射活动的中枢在脊髓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重复多次训练后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乌鸦见到烟头不再叼取与大脑皮层无关
D.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乌鸦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解答】解: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因而形成了条件反射;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即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如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
B.钠﹣钾泵是一种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该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消耗ATP,也需要载体蛋白
【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分析图形可知,而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内+、低Na+环境是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A正确;
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B正确;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细胞内Na+外流和细胞外K+内流均消耗ATP,而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不消耗ATP,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
7.(2分)下列对不同的神经或神经中枢调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节律性控制与大脑皮层有关
B.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运动
C.自主神经系统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只有传出神经没有传入神经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人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的现象
【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
2、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解答】解:A、生物的节律性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
B、脊神经是指从脊髓发出的神经,支配着躯干,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C错误;
D、交感神经促进心脏跳动,副交感神经抑制心脏跳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人会出现心跳加快,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主神经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2分)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式I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进质,抑刺兴奋由⑦传向⑨,导致⑨不兴奋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移动到突触后膜处的运动不需要消耗ATP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解:A、模式Ⅰ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A正确;
B、模式Ⅱ中,进入突触间隙、⑤都兴奋;
C、⑦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⑨兴奋,导致⑨不兴奋;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移动到突触后膜是扩散,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对神经中枢产生抑制的机制的三种模式,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适中。
9.(2分)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然后将萎缩的胰腺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糖尿病模型狗体内可使其血糖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中的胰岛不属于消化腺
B.通过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和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均运用了“减法原理”
C.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多尿和胰岛素缺乏导致多尿,其原理基本相同
D.萎缩的胰腺中缺乏胰蛋白酶,是导致提取液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一个关键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胰岛是内分泌腺,A正确;
B、通过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和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均运用了“减法原理”;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从而导致多尿,原尿的渗透压过高,导致多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并不完全造成尿糖,前者是由激素调控肾小管导致的多尿,虽然都是多尿,C错误;
D、萎缩的胰腺中缺乏胰蛋白酶,这也是提取液中胰岛素仍然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2分)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可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枢所在区域,施加1微升尼可刹米溶液( )
A.要验证尼可刹米的作用效果,还需在该区域施加1微升配制该溶液的溶剂
B.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作用区域,还需在其他脑区施加尼可刹米溶液
C.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和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的调节过程,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D.CO2作用于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的过程中有神经调节
【分析】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排除溶剂对实验的影响;
B、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作用区域,故还需在其他脑区施加等量的尼可刹米溶液;
C、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C错误;
D、CO2属于体液运输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兴奋后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属于神经调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2分)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所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 )
A.当膀胱充盈时,兴奋传递到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进而使尿液排出
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
D.脊髓对膀胱扩大或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其中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解答】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尿液排出;
B、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而P点表示大脑对排尿反射的控制,B错误;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C正确;
D、自主神经也叫内脏神经系统,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2.(2分)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加强,ATP和ADP的比值上升
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建立与维持依赖于协助扩散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但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解答】解:A、由图可知,细胞呼吸加强,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ATP升高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素B细胞膜内外K+和Ca2+存在浓度差,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说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3.(2分)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甲状腺会分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进而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TH),其中PB是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P表示RNA聚合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B.图中THR和BXR可能是甲状腺激素的两种受体
C.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不都是激素
D.TH能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TSH,不能提高垂体的代谢
【分析】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在寒冷,紧张时分泌。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首先会刺激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液中这一激素浓度的增高会作用于腺垂体促进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即提高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促甲状腺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腺细胞分泌量增加,即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PB是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B、图中THR和BXR与甲状腺激素结合,B正确;
C、引起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信号分子不一定都是激素,C正确;
D、TH有提高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TSH。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2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巨人症和呆小症是由不同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②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③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④生长激素通过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促进身体的发育
⑤促胰液素是由胰腺细胞分泌的激素
⑥激素不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并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是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解答】解:①巨人症和呆小症分别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①正确;
②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例如可作为感受器或神经中枢,②正确;
③促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受到神经调节的作用,所以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④生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并不能提供能量;
⑤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⑤错误;
⑥激素一般不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起作用;
错误的是④⑤⑥,即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2分)抗核抗体(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对细胞核内的DNA、RNA或这些物质的复合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NA是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分泌ANA的浆细胞都直接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等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能力过强的表现
C.溶菌酶、ANA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D.可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解答】解:A、ANA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也可能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6.(2分)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分析】1、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
2、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
3、紧扣题干信息“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答题。
【解答】解:A、环孢素A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A错误;
B、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B错误;
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C正确;
D、环孢素A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紧扣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2分)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侵入人体时,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B.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d、e的细胞周期变长,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d、f、g
C.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细胞i→细胞h→④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该抗原时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是浆细胞,i是记忆B细胞,d是B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e是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T细胞,f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2、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
【解答】解:A、⑤主要靠细胞发挥作用,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A正确;
B、受到抗原刺激后、e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加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辅助性T细胞)、f(细胞毒性T细胞)、i(记忆B细胞),B错误;
C、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细胞i(记忆B细胞)→细胞h(浆细胞)→④(抗体)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及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18.(2分)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Pa)而导致感染。在Pa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 )
A.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B.由此可见,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被f侵染的Pa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并被其裂解
【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3、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阻止或杀死病原体;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
B、由图可知,说明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是小鼠本身被寄生的细胞。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张三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组织液 和 血浆 。
(2)咽喉肿痛的症状,其中“肿”的现象是由于发炎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 大于 血浆渗透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本质是 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神经—体液—免疫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①④⑦ 。
①水、无机盐
②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
④尿素、肌酐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5)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 组织液 再以 自由扩散 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②正常人内环境的pH通常维持在 7.35﹣7.45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酸碱缓冲(或H2CO3/) 物质。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
(2)“肿”的现象是由于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的组织水肿。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本质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4)①水、无机盐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②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中,②错误;
③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尿素、肌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可以维持pH稳定。
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①④⑦。
(5)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存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再以自由扩散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②正常人内环境的pH通常维持在8.35﹣7.45之间,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故答案为:
(1)组织液 血浆
(2)大于
(3)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神经—体液—免疫
(4)①④⑦
(5)组织液 自由扩散 酸碱缓冲(或H2CO5/)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6分)Ⅰ.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看图1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后肢肌肉) 。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不能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不能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 。
Ⅱ.图2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2分析回答:
(3)在神经元之间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4)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图所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 C (填字母)。
(5)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为 神经递质 。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因而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抑制 (兴奋、抑制)。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解答】解:(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因为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完成。
(3)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在突触处、突触间隙。
(4)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支配伸肌的肌肉处于兴奋状态。
(5)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为神经递质;若某物质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即后一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故答案为:
(1)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后肢肌肉)
(2)不能 不能 ,缺少神经中枢
(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4)C
(5)神经递质 抑制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熟练应用的能力。
21.(16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生物损伤或两者兼有,患者会出现许多全身性并发症
(1)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少,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 氧化分解 ,进入肝、肌肉并合成 糖原 ,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 转变为葡萄糖。胰岛素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 bcd 。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
c.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d.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e.GLUT﹣4基因表达过量
f.胰岛B细胞受损
(2)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 高于正常值 ,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 胰岛B细胞 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
(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
(4)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 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写出2种可能原因)
【分析】胰岛素与相应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的转运,即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另一方面促进了细胞中葡萄糖的利用、储存和转变。
【解答】解:(1)a、胰岛素受体数日增加不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b、含C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b正确;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也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c正确;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直接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
故选:bcd。
(2)根据题意,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血糖浓度正常。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故胰岛B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进而形成糖尿病。
(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3)被重吸收回血液,将形成糖尿,进而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4)图2中结果显示:实验组使用的外源胰岛素量越来越少,说明其自身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可能恢复,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6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
故答案为:
(1)氧化分解 糖原 bcd
(2)高于正常值 胰岛 B
(3)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
(4)SGLT﹣2 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SGLT﹣2 B 细胞功能,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16分)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的示意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②、细胞④和细胞⑦中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 细胞②、细胞④ 。流感疫苗保留了抗原性的目的是: ②④进入体内以后产生抗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
(2)如果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则患者体内受损伤严重的是 (辅助性)T 淋巴细胞,患者自身的 体液免疫 和 细胞免疫 的功能均会显著下降。
(3)据图乙判断,由流感疫苗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图乙中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反映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 。
(4)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
人体感染HIV后,两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 先升高后降低 ,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免疫系统消灭。
【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是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④是B细胞,⑤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⑥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
2、分析乙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浓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
【解答】解:(1)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是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③是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⑤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流感疫苗保留了抗原性的目的是进入体内以后产生抗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发挥作用,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②辅助性T细胞。
(3)据图乙判断,由流感疫苗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根据图乙可知、产生抗体数量多等特点。
(4)据图分析可知,人体感染HIV病毒后。
故答案为:
(1)细胞②、细胞④
(2)(辅助性)T;体液免疫
(3)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发挥作用时间短
(4)先升高后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0/11 21:24:24;用户:物化生;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