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领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有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和“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法性就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这种崇高“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B.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
    C.诗人应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
    D.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难以表达人类的崇高情感和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下某些新诗缺少崇高的情感,这些新诗的作者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B.当前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自我的狭小夫地,这值得警惕。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文章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们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诗作要有“崇高美”。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B.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
    C.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许多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这首诗具有崇高的思想。
    D.只要将“神舟十二号顺利着陆”这一大事件放在诗人面前,就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4.请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4分)
    5.阅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请分析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6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19年9到10月间。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的怕人,树叶子为昨夜的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再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喷嚏。
    我拉他赶紧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休养得稍微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都还穿着单军服,谁知道只一两天天气就变得这样剧烈。
    “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他像是怨恨自己。但我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的了,我希望到下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的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地暗了。
    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的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细碎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在这里休息,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上身的军服,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的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尽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我”与小战士结伴而行,在一个小山村里与“姑娘”邂逅的过程,生动展示了“姑娘”对“小战士”的深切关爱。
    B.小说与《百合花》都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我”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C.小说写“姑娘”面对来投宿的“我”和小战士时的“踌躇”神情以及她介绍治“打摆子”的迷信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D.小说中的“姑娘”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都是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群众代表,她们的事迹虽有不同,但同样感人至深。
    7.关于小说最后一段中姑娘讲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采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的讲话内容,使内容更加集中,节省了笔墨。
    B.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姑娘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C.姑娘讲话虽不属于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却是主要情节之外的必要补充。
    D.小说写姑娘的讲话内容并非闲笔,意在突出她直率、爽朗的性格特点。
    8.文中划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红棉袄”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揉。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果A禽B祖C尽D获E其士众F遂授宁G兵H屯当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居南阳”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个“因”的意思不一样。
    B.渐,指逐步,与成语“防微杜渐”中的“渐”字意思一样。
    C.“君谓计将安出”,宾语前置句,与“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两句文言句式相同。
    D.胄,文中指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可指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宁到吴国受到周瑜、吕蒙的共同举荐,得到孙权赏识,与之前在刘表、黄祖那里的遭遇完全不一样。
    B.甘宁劝孙权对南荆之地早点规划,而且要先从黄祖那里寻找突破口:认孙权一定能打败黄祖。
    C.刘备在“凡三往”之后,才得以和诸葛亮见面:刘备先叫旁边的人退下,然后才进入正题。
    D.诸葛亮在对策中,先谋“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势,为刘备描绘出立足蜀汉,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的蓝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4.甘宁虽是一名武将,对孙权的献策却直追诸葛亮的“隆中对”。请概括两者的相同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其一)中,曹操化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情味缠绵悠长,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陶渊明挣脱牢笼、回归田园的愉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 ① 的。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自古以来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 ② ,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 ),创造出令西方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总之,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得起时间检验。
    18.请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B.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
    C.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D.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B.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C.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D.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 ① ,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② 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 ③ ,所以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把某一物象作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2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B.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
    C.火车特有的气息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D.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对自己的青春有怎样的认识、想象或期待?请合理运用教材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

    相关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秋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2024秋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