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以及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在传统伦理观念中,生恩与养恩是自然地联结在一起的。然而,儒家家庭伦理的现代化需要契约伦理、双向伦理的调适,需要将“生恩—孝”结构,转换为“养恩—孝”结构。在前一种结构中,凸显的只有面向子女的“孝”的道德;而在后一种结构中,增设了面向父母的“慈”的道德。
父母作为开启新生关系序列的“第一因”,应当树立“慈先孝后”的观念。中国传统伦理在先秦之际是非常重视和提倡“父慈子孝”的,“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但是由于专制社会维护宗法等级制的需要,自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儒家“三纲五常”为主导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逐步确立,“父慈子孝”从双向情感、双向义务转化为单向的“父为子纲”。虽然历史上也有一些“高明”的家长能够“明白事理”,但整体而言,传统中国重视孝道、子道远甚于慈道、父道。
虽然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单向的“孝”最终难以成为一种具有严格规范性的道德知识。慈、孝应当是共生的,而不宜是独存的,任何执着一方的主张都可能付之徒劳。
“代沟”通常指相邻两代人持有差异性较大的两套思想观念,导致双方沟通困难甚至出现隔阂。“代沟”的产生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有关,但以伦理学作为视角去审视“代沟”,就会发现它实际指向了家庭价值观念输入的失败。它隐含了家长权威的失效。在传统家庭中,家长特别是父亲拥有本然的巨大权威,在权威的加持下,家长的价值观念教育有更大的概率被子女接受;当家长的价值观念与子女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家长会更容易胜出。
需要指出的是,“代沟”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它只是客观的、兀自在那里存在着。如果现代家长还不适应手中的“大权”已经旁落,试图用一种强制的方式,甚至是逼迫的手段,让子女屈从于自己的种种观念,这时的“代沟”就成了一条弥漫着火药味的战壕。现代家长必须学会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用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代沟”,对子女的所思所想给予充分的尊重,通过协商、沟通、对话达致互相理解。要知道,“代沟”是无法清除的,它只能去弥合、缝补。此消彼长,家长权威的削弱,亦反映出家庭伦理权威的代际下移。
(摘编自秦彤阳《儒家家庭伦理的现代境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传统的稳定是教化权力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的有效保证,因为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
B.家庭伦理“养恩—孝”结构,既有面向子女的“孝”的道德,又有面向父母的“慈”的道德。
C.虽然先秦就非常重视和提倡“父慈子孝”,但整体而言,传统中国重视孝道、子道远甚于慈道、父道。
D.文化的不稳定和社会变迁使家长的权威走向削弱,呈现出家庭伦理权威代际下移的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化权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教化的权力,“出则悌”就是证据。
B.在某种意义上,“慈先孝后”可以这样理解:“慈”是“孝”的原因,“孝”乃“慈”的结果。
C.在社会变迁中,人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情境的原则,对此原则的应用,年幼者优于年长者。
D.材料二画线句子中“明白事理”的含义是:不是一味地强调孝道、子道,也重视慈道、父道。
3.下列传统伦理,不符合“养恩—孝”家庭伦理现代化要求的一项是(3分)( )
A.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春秋]管子《形势解》
B.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明]王袆《思亲赋》
C.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第十八》
D.父不慈则子不孝。——[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4.材料一所选文本语言准确严谨,又力求通俗。请举例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在乡土中国和现代中国两种环境中的“父为子纲”的各自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活着 余华
家珍走后,我娘时常坐在一边偷偷抹眼泪。我本想找几句话去宽慰宽慰她,一看到她那副样子,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好端端的一个家成了砸破了的瓦罐似的四分五裂。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常常睡不着,一会恨这个,一会恨那个,到头来最恨的还是我自己。夜里想得太多,白天就头疼,整日无精打采,好在有凤霞,凤霞常拉着我的手问我:
“爹,一张桌子有四个角,削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也不知道凤霞是从哪里听来的,当我说还剩三个角时,凤霞高兴得咯咯乱笑,她说:
“错啦,还剩五个角。”
听了凤霞的话,我想笑却笑不出来,想到原先家里四口人,家珍一走就等于是削掉了一个角,况且家珍肚里还怀着孩子,我就对凤霞说:
“等你娘回来了,就会有五个角了。”
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光了以后,我娘就常常领着凤霞去挖野菜,我娘挎着篮子小脚一扭一扭地走去,她走得还没有凤霞快。她头发都白了,却要学着去干从没干过的体力活。看着我娘拉着凤霞看一步走一步,那小心的样子让我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龙二成了这里的地主,常常穿着丝绸衣衫,右手拿着茶壶在田埂上走来走去,神气得很。镶着两颗大金牙的嘴总是咧开笑着,有时骂看着不顺眼的佃户时也咧着嘴,我起先还以为他对人亲热,慢慢地就知道他是要别人都看到他的金牙。
龙二遇到我还算客气,常笑嘻嘻地说:“福贵,到我家来喝壶茶吧。”
我一直没去龙二家是怕自己心里发酸,我两脚一落地就住在那间屋子里了,如今那屋子是龙二的家,你想想我心里是什么滋味。
其实人落到那种地步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我算是应了人穷志短那句古话了。那天我去找龙二时,龙二坐在我家客厅的太师椅子里,两条腿搁在凳子上,一手拿茶壶一手拿着扇子,看到我走进来,龙二咧嘴笑道:
“是福贵,自己找把凳子坐吧。”
他躺在太师椅里动都没动,我也就不指望他泡壶茶给我喝。我坐下后龙二说:
“福贵,你是来找我借钱的吧?”我还没说不是,他就往下说道:
“按理说我也该借几个钱给你,俗话说是救急不救穷,我啊,只能救你的急,不会救你的穷。”
我点点头说:“我想租几亩田。”龙二听后笑眯眯地问:“你要租几亩?”我说:“租五亩。”
“五亩?”龙二眉毛往上吊了吊,问,“你这身体能行吗?”我说:“练练就行了。”
他想一想说:“我们是老相识了,我给你五亩好田。”
龙二还是讲点交情的,他真给了我五亩好田。我一个人种五亩地,差点没累死。我从没干过农活,学着村里人的样子干活,别说有多慢了。看得见的时候我都在田里,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我还要下地。庄稼得赶上季节,错过一个季节就全错过啦。到那时别说是养活一家人,就是龙二的租粮也交不起。俗话说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我娘心疼我,也跟着我下地干活,她一大把年纪了,脚又不方便,身体弯下去才一会工夫就直不起来了,常常是一屁股坐在了田里。我对她说:
“娘,你赶紧回去吧。”
我娘摇摇头说:“四只手总比两只手强。”
我说:“你要是累成病,那就一只手都没了,我还得照料你。”我娘听了这话,才慢慢回到田埂上坐下,和凤霞待在一起。凤霞是天天坐在田埂上陪我,她采了很多花放在腿边,一朵一朵举起来问我叫什么花,我哪知道是什么花,就说:
“问你奶奶去。”
我娘坐到田埂上,看到我用锄头就常喊:“留神别砍了脚。”
我用镰刀时,她更不放心,时时说:“福贵,别把手割破了。”
我娘老是在一旁提醒也不管用,活太多,我得快干,一快就免不了砍了脚割破手。手脚一出血,可把我娘心疼坏了,扭着小脚跑过来,捏一块烂泥巴堵住出血的地方,嘴里一个劲儿地数落我,一说得说半晌,我还不能回嘴,要不她眼泪都会掉出来。
我娘常说地里的泥是最养人的,不光是长庄稼,还能治病。那么多年下来,我身上哪儿弄破了,都往上贴一块湿泥巴。我娘说得对,不能小看那些烂泥巴,那可是治百病的。
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租了龙二的田以后,我一挨到床就呼呼地睡去,根本没工夫去想别的什么。说起来日子过得又苦又累,我心里反倒踏实了。我想着我们徐家也算是有一只小鸡了,照我这么干下去,过不了几年小鸡就会变成鹅,徐家总有一天会重新发起来的。
过了三个来月,长根来了,就是我家的雇工。那天我正在地里干活,我娘和凤霞坐在田埂上。长根拄着一根枯树枝,破衣烂衫地走过来,手里挎着个包裹,还拿一只缺了口的碗,他成了个叫花子。是凤霞先看到他的,凤霞站起来叫着他喊:
“长根,长根。”
我娘一看到是从小在我家长大的长根,赶紧迎了上去。长根抹着眼泪说:
“太太,我想少爷和凤霞,就回来看一眼。”
长根走到田间,看到我穿着粗布衣服满身是泥,呜呜地哭,说道:
“少爷,你怎么成这样子了。”
我输光家产以后,最苦的就是长根了。长根替我家干了一辈子,按规矩老了就该由我家养起来。可我家一破落,他也只好离开,只能要饭过日子。
看到长根回来时的模样,我心里一阵发酸,小时候他整天背着我走东逛西,我长大后也从没把他放在眼里。没想到他还回来看我们,我问长根:“你还好吧?”
长根擦擦眼睛说:“还好。”
我问:“还没找到雇你的人家?”
长根摇摇头说:“我这么老了,谁家会雇我?”
听了这话,我眼泪都要掉出来了。长根却不觉得自己苦,他还为我哭,说道:
“少爷,你哪受得起这种苦。”
那天晚上,长根在我家茅屋里过的。我和娘商量着把长根留在家里,但长根不同意。
长根那天走后,还来过一次,那次他给凤霞带来一根扎头发的红绸,是他捡来的,洗干净后放在胸口专门来送给凤霞。长根那次走后,我就再没有见到他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凤霞问“我”一张桌子削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的问题,当“我”答错时她咯咯大笑,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B.“我”娘常领着凤霞去挖野菜,那看一步走一步的样子,让“我”直想流泪,是因为“我”娘对凤霞的爱护让人感动。
C.租了龙二的田以后,“我”的日子过得又苦又累,但心里很踏实,因为“我”相信徐家会有重新振兴起来的那一天。
D.小时候长根整天背着“我”,长大后“我”却不把他放在眼里,现在“我”为自己的年轻气盛、不懂事感到内疚和后悔。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对福贵的经历采用民间化的语言进行描绘,通过平淡舒缓的叙述风格,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情。
B.福贵是特定时代底层人物的缩影,小说节选部分讲述了他在输光家产之后落魄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世事无常的主题。
C.小说中对龙二的外貌描写,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没有丝毫的渲染与夸张,白描手法极见功底,有以拙写巧之效。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强了真实性和可信度,易引起读者的同理心,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有代人感。
8.《活着》作品中的主人公福贵,虽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在节选部分也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节选部分叙述故事的同时饱含着浓厚的情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
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乃车驾至禹弟,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上不从A卒B以赐C禹D根E由是害F禹G宠H数毁恶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屏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同。
B.“不语怪神”与“越人语天姥”(《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语”意思不同。
C.“使其言是”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之道》中的“是”意思不同。
D.旌,表彰,与“舶航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中的“旌”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曲阳侯王根以平陵肥牛亭那片土地位于平陵墓园寝庙附近为理由,希望皇上另换一块土地赐给安昌侯张禹。
B.皇上很看重张禹,不但多次答应张禹的请求,而且封其为天子师,就连遇上国家大事都要与其磋商后再做决定。
C.张禹在回应有人讽刺指摘王氏专权招致灾异一事时,出于公心认为王氏未专权,那些讽刺指摘之言不足为信。
D.朱云认为朝廷大臣皆尸位素餐,杀张禹就可警戒他人,即使面对“罪死不赦”的重罚,他仍挂念朝廷安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4分)
(2)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4分)
14.请简要说明朱云触犯皇上但最终被谅解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这首诗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此时他因受牵连被贬冀州,以照顾年迈老母为由上疏奏请授江南一州,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红泉”与“紫氛”摹写阳光映照下的庐山瀑布之貌,光彩夺目。
B.颔联以其神写其貌,瀑布穿越杂树,脱出云气,豪放有力,洒脱自如。
C. 颈联视听结合,以“虹霓”绘其色、其形,以“风雨闻”状其声势。
D.全诗取大略细,渲染烘托,远近结合,绘就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图。
16.《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简要分析此诗中诗人是如何托物言志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 ▲ ”,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2)《〈论语〉十二章》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孔子用两句话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两句是“ ▲ , ▲ ”。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钢琴热”让钢琴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带来了钢琴艺术前所未有的普及与传播。然而,一哄而上的“热”发生的弊病也不少。比如,部分家长盲目跟风“鸡娃”,造成许多打压天性、揠苗助长的悲剧;教培市场,钢琴教师水平 ① ,部分教师利欲熏心,误人子弟。据相关从业者反馈,近两年“钢琴热”在悄然降温:一些教培机构 ② ,甚至人去楼空;一些人家里的钢琴开始蒙尘。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开展的“双减”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从根本上刹住了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盲从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民族乐器的普及,家长普遍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孩子们的选择更加多元。
钢琴艺术的灵魂在于它的音乐之美,这种美带给我们内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钢琴需要普及,也理应得到重视,但是我们要更加理性地对待学钢琴、学音乐这件事。作为家长或钢琴学习者,选择学习钢琴重要的是理解钢琴艺术的内在美,学习钢琴艺术的丰富内涵,以此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达到艺术的享受。作为教育工作者,普及钢琴艺术、教授钢琴技艺,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③ ,制订差异化教学策略,为钢琴美育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钢琴、学音乐这件事回归本初的样子,回归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回归简单快乐的初衷,让钢琴艺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美育价值、社会价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双减”处引号的作用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B.后者则需要摆脱消费社会的功利诱惑,不要为一时的“利”与“名”而迷失自我。
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D.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挖开土壤,会发现里面有大量植物根系,以及蚯蚓、蚂蚁等动物。除了能看到的, ① ,比如数量众多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被称为土壤生物。多样的土壤生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一张食物网。
土壤生物要生存,就需要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它们通过地表吸收氧气, ②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严格意义上讲,土壤呼吸是指未被扰动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所有代谢作用。土壤呼吸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和土壤动物的呼吸。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土壤呼吸通常与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也存在季节的变化。如果通气不畅,例如淹水,就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受污染的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危害, ③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用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概括以上语段内容,要求不超过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中,费孝通谈及教化权力时说道:“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人们教化人时常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说法。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因为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分析错误,强加因果)
2.C(“对此原则的应用,年幼者优于年长者”不合文意,原文的表述为“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
3.C(根据原文“儒家家庭伦理的现代化需要契约伦理、双向伦理的调适”,“养恩—孝”结构体现着情感和义务的双向,“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强调的是长对幼单向的教化权力,故选C项)
4.①准确严谨:如“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中的“必须得”一词准确而严谨地表达了“稳定的文化”对于教化权力的扩大的必要性。(又如“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中的“有时”,准确地说明长幼原则不是一直掩盖世代原则这一客观情况。②力求通俗:如“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使用比喻,将抽象的文化比作具体的“生活谱”,显得通俗易懂。(又如“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等句使用口语,通俗易懂。)
5.在乡土中国,“父为子纲”体现的多是子女对家长情感的单向和义务的单向的家庭伦理观点,它多指向伦理一统或独尊的传统,但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一定的社会基础。
在现代中国,①“父为子纲”不符合以契约伦理、双向伦理为核心的儒家家庭伦理的现代化需要,我们要追求体现双向情感、双向义务的“父慈子孝”的现代化家庭伦理观。②“父为子纲”这一单向伦理道德应该朝“父慈子孝”这一双向情感、双向义务转化,父、子应当是共生的,而不宜是独存的,任何执着一方的主张都可能付之徒劳。③现代家长对待子女须学会用平等、尊重、协商、沟通、对话的方式处理代际关系。
6.B(“是因为“我’娘对凤霞的爱护让人感动”分析有误,流泪的原因是家道的破落让娘不得不去干体力活,“她头发都白了,却要学着去干从没干过的体力活”)
7.B(“主要表现了世事无常的主题”分析有误,小说节选部分主要表现了福贵面对艰难生活的坚忍与顽强)
8.①有责任担当。家产输光后,为了养活一家人,向龙二租田耕种。②吃苦耐劳。起早摸黑地在田里干活。③善良友爱。劝阻娘下田干活,家境窘迫也要坚持留养雇工长根。
9.①“我”对家人的愧疚之情。因为家境衰落让一家人受苦,“我”感到非常难受,体现出“我”对家人的深爱与愧疚。②娘对“我”的关爱之情。家道衰落后,娘对“我”没有怨言,想办法替“我”支撑一个家,挖野菜、干从没干过的活等,还担心“我”干农活割破手脚。③与雇工长根间的深厚情谊。凤霞与娘重见长根的欢喜,长根对我们处境的体贴、将捡来的红绸送给凤霞扎头发等,体现了我们与长根之间深厚的情谊。
10.ADH[(原文标点)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11.B(“不语怪神”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越人语天姥”的“语”都是“谈论”的意思,词性是动词。两句中的“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12.C(“出于公心认为王氏未专权”分析错误。根据文中“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的信息可知,张禹是站在私心的立场上来评论的)
13.(1)(皇上)亲自用天象变异的事请教张禹,顺便将吏民上书所谈到的王氏事情说给张禹听。
(2)见识浅陋的人不可让他侍奉君王,如果他们害怕失去官位,就会无所不为。
14.①辛庆忌以死相争,让皇上怒色消除,免了朱云的死罪。②皇上内心被朱云的正直感动,从皇上最后称朱云为直臣即可看出。
【参考译文】
安昌侯张禹请求皇上把平陵肥牛亭那片土地赐给他,曲阳侯王根表示反对,认为这片地在平陵墓园寝庙附近,应另换一块地赐给他。皇上不听,最终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对张禹的得宠十分妒恨,多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张禹。(但是)皇上却越发尊敬厚待张禹,张禹每次患病,皇上都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坐车亲自到张禹家问候,亲自在病床前会见张禹,张禹叩头谢恩。张禹的幼子没有官职,张禹频频用眼看那个孩子,皇上就在张禹床前封他为黄门郎。张禹虽然在家居住,但以“特进”的身份当天子的老师,国家每有大事,皇上一定与他磋商后才决定。
当时吏民中有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招致灾异。皇上于是坐车来到张禹的宅邸,屏退左右,(皇上)亲自用天象变异的事请教张禹,顺便将吏民上书所谈到的王氏事情说给张禹听。张禹清楚自己已年老,子孙太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怕被王氏怨恨,就对皇上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或者因为夷狄进犯中原。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性命与天道,连子贡之辈也未能听到孔子谈论,更何况那些见识肤浅鄙陋的儒生所说的话。陛下应该使政治修明,用善来应对上天的警戒,与臣下一同多行善举,这才是儒家经义的本意。那些新学小生,胡言乱语,误人不浅,不要相信和任用他们,一切只按儒学经术来判断!”皇上一向信任爱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
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在公卿面前,朱云对皇上说:“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有益于人民,都是些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见识浅陋的人不可让他侍奉君王,如果他们害怕失去官位,就会无所不为’!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佞臣的头颅,以警告其他人!”成帝问:“谁是佞臣?”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小小官员,位居下层,竟敢诽谤国家重臣,公然在朝廷之上侮辱帝师,处以死罪,决不宽恕!”御史将朱云逮下。朱云紧紧抓住宫殿栏杆,栏杆被他拉断。他大呼说:“我能够追随龙逢、比干游于地下,心满意足了!却不知圣明的王朝将会有什么下场!”御史挟持着朱云押下殿去。当时左将军辛庆忌解下印信绶带,伏在殿下叩头说:“这个臣子一向以狂放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我敢以死请求陛下!”辛庆忌叩头流血,皇上怒意稍解,杀朱云之事遂作罢。后来,当要修理宫殿栏杆时,成帝说:“不要变动,就原样补合一下,我要用它来表彰直臣!”
15.D(“远近结合”有误,全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远景)
16.①诗歌前三联描写庐山瀑布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暗示诗人因事被贬,却获皇帝恩遇的历程,说明诗人才德得到朝廷认可。②尾联瀑布与天空连成一体,境界宏阔,展现了诗人胸襟开阔、踌躇满志的状态。
17.(1)可以群 可以怨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18.①参差不齐 ②门可罗雀 ③因材施教
19.A(A项与文中的引号都表特定称谓。B项表强调,C项表特殊含义,D项表反语和讽刺)
20.①语序不当,“普及与传播”应改为“传播与普及”。②动宾搭配不当,“发生的弊病”应改为“产生的弊病”。
21.①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 ②释放二氧化碳 ③土壤呼吸也会降低
22.因为土壤生物的生存需要进行土壤呼吸,所以土壤呼吸成为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和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
23.略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刘勰《文心雕龙》有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共4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