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与积累,语言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10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子(méi)锵然(qiāng)风雪载途(zài)秩秩斯干(gān)
B. 踪迹(zōng)两栖(qī)戛然而止(jiá)水波不兴(xing)
C. 束缚(sù)狩猎(shòu)黄发垂髫(tiá)翩然归来(piān)
D. 楔形(xiē)龟裂(jūn)矫首昂视(jiā)一脉幽悄(qi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水波不兴(xing)——xīng;
C.束缚(sù)——shù;
D.矫首昂视(jiā)——jiǎ;
故选A。
2.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树梢偏僻海棠震撼销声匿迹
B. 静穆怅惘褪色慧星人情事故
C. 撺掇严竣磅礴恬静戛然而止
D. 斡旋山麓怠慢皎洁海枯石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
A.无错字;
B.慧星——彗星,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严竣——严峻;
D.无错字;
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 “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 “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包括短语类型辨析、词性辨析、病句辨析和复句关系、句子成分的判断。我们要对这些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才能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语法题。A.“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中“青春”是句子的主语,所以“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即使……也……”是表假设的关联词,所以此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C.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你”是主语,“知道”是谓语,“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是句子的宾语。D.正确。
4. 下列序号填入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①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③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 ④ 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A. ①冒号 ②省略号 ③分号 ④句号B. ①句号 ②分号 ③分号 ④句号
C. ①冒号 ②省略号 ③句号 ④逗号D. 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逗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时,全面把握文段内容,根据句子成分、句式特点、句子间关系进行辨析。“攻击”后面列出了岩石被攻击的例子,所以应该用冒号;岩石遭受各种类型的攻击是无法全部列出来的,所以“雨打着它”的后面应该用省略号;“空气和水中的酸类,侵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是一整句话,所以后面应该用句号;把岩石磨损的光溜溜的是水流和风,主语还是前面的,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句话,应用逗号;
故选C。
5. 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 《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 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C. 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 “诗言志”中“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尚书》毕纳昌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手扒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又称虞舜王朝。所以,《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而非“夏商周三代”;
B.宋代出现的“话本”;而非“唐代”;
C.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而非“《大戴记》”;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犷、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境地B.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C. 此公欲来,能容否 收留、容留D. 杨谢而从之 道谢
7.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与老人/同出D.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8. 把【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9. 【甲】【乙】两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案】6. A7. B
8. (1)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2)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9. 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而非“没有出路的境地”;解释有误;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B.本句的意思是: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这里“妻子”“邑人”都是名词,都作“率”的宾语,“妻子邑人”之间不能断开;
故据此断句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余人,其余的人;延,邀请;皆,全,都。
(2)重点词:惟,只,只是;计口授地,按人口分给土地;以,用来;耕种或者养蚕,取食于人,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对比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区分两篇文言文主旨的共同之处。
根据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其意思是:(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这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根据乙文“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犷、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可知,这里的生活和平、宁静、幸福,没有剥削、压迫,自由平等,通过劳动获得,精神愉悦;
由此可知,两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和平、宁静、幸福的生活图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Ⅱ卷(共8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泉①(唐)白居易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③,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释】①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有感而作。②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③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A. 首联白云的飘逸与自由,泉水的悠然与自在,是白居易当时所向往的人生状态。
B. 作者摹画白云和泉水的神态,将其人格化,点染诗人自己闲逸的情感。
C. 颈联和尾联点出作者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顿减,而独善其身的思想猛增。
D. “更添波浪向人间”中“波浪”指水中浪花。
11. 诗中颔联用两个“自”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 D11. 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表达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的思想感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D.“更添波浪向人间”意为: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此句中的“波浪”表面指水中浪花,实际上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诗人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寄托深厚,理趣盎然。选项中“‘波浪’指水中浪花”表述有误;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云自无心水自闲”意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第一个“自”写出了云朵的自由自在,随风飘荡,第二个“自”写出了水的无拘无束,从容自得。连用两个“自”,特别强调了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景中寓情,表达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恬淡胸怀和闲适心情。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2. 默写填空。
(1)思念是美好的感情。《诗经》中有人因思念而“悠哉悠哉,______”;有人会觉得“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有人苦苦追寻,结果往往是“______,宛在水中央”。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颔联是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 ①. 辗转反侧 ②. 一日不见 ③. 如三月兮 ④. 溯游从之 ⑤. 气蒸云梦泽 ⑥. 波撼岳阳城 ⑦. 青树翠蔓 ⑧. 蒙络摇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作答时,一是要彻底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辗、兮、溯、蒸、撼、蔓、缀”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语言综合运用(6分)
13. 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低碳生活就在身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其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着。
材料二
为了缓解气候恶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有些商品会把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标签称为碳标签。碳标签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促使消费者选购低碳、节能,环保的产品。
(1)[低碳生活我知晓]根据材料一,给“低碳生活”下一定义。(不超过20字)
(2)[低碳生活我分享]王越搜集到了一罐饮料上的碳标签,但他对碳标签的含义和作用并不清楚,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解答他的疑惑。
(3)[低碳生活我助力]八年级(1)班想就“低碳经济与生活”话题做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对“低碳”的理解,再设计两个选项。(不得与所给内容重复)
③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低碳生活指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2)王越,碳标签中的“CO2”指的是二氧化碳,我们常说的“低碳”的“碳”就是说它;上边的数字指的是这罐饮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外边的圆形和绿叶代表着我们保护环境的行为是无止境的。这个碳标签是用来鼓励大家要多选购低碳环保的产品,明白了吗?
(3) ①. 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②. 在家中种花,去郊区植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判断词)×××(本质特征)的×××(属概念)”。
本题要求给“低碳生活”下定义,“低碳生活”即为“种概念”;根据【材料】“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知,“属概念”为“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可知,其本质特征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据此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可对其下定义“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逐项分析标识的元素,设计理念及其意义。
示例:王越,这个圆形标志为基础及绿叶组成的图案,代表着保护或无限;02化学符号:搭配CO2化学符号;碳足迹数值:代表该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星星:代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级别;碳标签文化:(Carbn Label)碳标签,可以根据所标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选择购买低碳产品,鼓励消费行为的改变。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注意结合原文内容大胆拟答,做到语句通畅、表意明确。首先要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以及现实生活,进行问题的设计,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意义,有针对性,不要和原题中出现过的问题重复。
示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走路;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餐盒等“一次性”生活用品;减少使用塑料袋,带着布袋、篮子去超市、农贸市场购物;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9分)
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4. 下列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15. 划横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 下列诗歌体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原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答案】14. “凡是”意思是没有例外,表范围;准确地说明了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 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进而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16. 体现的物候现象:山寺中桃花盛开的时间要比平原地区迟。原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中的“凡是”,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是没有例外的意思,意思是说所有近海的地方,都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一词语的使用,准确地说明了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画线句子“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列举了济南、烟台苹果开花的事例,并将两地苹果开花时间进行对比,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进而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明了,便于理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白居易诗中的“人间”指平原地区,“山寺”指山区,所以符合第四段的说明内容“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可知,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山寺的位置较高,与平地的温度不一样。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所以四月时节里,低处的花已经开尽了,而处在高处的山寺,植物开花时间会来的迟,所以才出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物候现象。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二)(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时代的露天电影
①看露天电影,算得上是我童年时代的一种美育方式。
②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常带着我看露天电影。我当然不记得看了什么电影,但对看电影的种种氛围有所感知。先是人声(甲),然后安静下来,我躺在妈妈怀里睡觉,耳畔充满着各种声音,咬黄瓜声,嚼香瓜声,嗑瓜子声,还有电影里的声音。电影快结束时,妈妈试图叫醒我,我在半睡半醒间听到她边走边说,等回到家再睡啊。按乡间风俗,小孩走夜路不能睡得太实,魂儿如果没有跟着回家,会生病的。
③六七岁时,我能拿着小板凳和大人平起平坐一起看电影了。有时候,我自己拎着小板凳或小席子早早去占位子。露天电影的放映地点就在大队部办公室前面的广场上。广场中间支起了白色的大银幕,大银幕会随着微风浮动,待一束光投射到大银幕上,另外一个世界呈现出来,让人感觉神秘莫测。有时候去得比较晚,路上就能看见高高悬挂的大银幕,电影已经开始,电影的配乐、对白传向四面八方,空旷悠长,小小的村庄仿佛处在一个陌生新奇的时空里。
④正片开演之前,会放农业科学技术之类的纪录片。在这个时段,人们热衷于唠唠家常,分食自家产的瓜果。黄瓜量多,可以一根一根分与别人。香瓜量少,无法一个一个给出去,所以用手捶一下,“(乙)”的一声,香瓜有了裂痕,掰开,一块一块分与周围的人。
⑤伴随着一段铿锵振奋的音乐声响起,大银幕上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字样,一颗红星熠熠生辉,放射出一片灿烂夺目的光芒,人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正片开始了。
⑥我看过电影的正面,也看过电影的反面,隔着幕布,人群黑压压一片,借着银幕的光亮,能看到他们眼睛亮亮地盯着大银幕,表情还挺有趣。在天地之间的一隅,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因某个事物共同欢喜或悲伤,这正是电影的魅力。那个时候,一部又一部电影不断上演,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由一种梦境抵达另一种梦境,乐此不疲。
⑦很多电影的细节现在想来有些模糊,但看电影时的某些情境至今记得。看《天云山传奇》时,中途断电了,我们在黑暗中等着,盼着。突然来电了,女主人公在风雪中拉着小车艰难地行走,她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车上躺着生重病的男主人公。我看见很多人眼角有闪闪的泪光。《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之类的电影大人们看得高兴,我们小孩在银幕的反面玩得高兴。我用一角钱买了七块水果糖,分给和我一起玩的小孩,我们把糖放在嘴里,不舍得立即吃掉,而是一点一点地含化。我们眼睛盯着大银幕,嘴巴感觉着糖的甜,一直甜到心里。放映《人生》时气氛有点压抑,偏偏一个邻居来得晚,电影从一半看起。她坐在我旁边,边看边问,那个女的为什么哭啊?我回答,她被那个男人抛弃了!妈妈立刻捂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可能觉得我是个小姑娘,说这样的话不太得体。《少林寺》《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被我们称为“武打片”,(丙)了我们这些小孩的心,电影之外,我们都变身为少侠匡扶正义,以棍当剑,比画那么几下。总之,大人看什么电影,我就跟着看什么电影。有时候,一部电影连续放好几遍,我看得困了,头枕着妈妈的腿睡着了。迷迷糊糊中醒来,望见满天的星斗低低地垂着,又大又亮,奇异璀璨。耳边传来电影里的对白,还有泉水流动的声音,总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⑧电影散场时,人们呼儿唤女,各自归家。我心里怅然若失,总希望一场盛宴不要那么快就结束。
⑨现在看电影可以到电影院里看,也可以从电脑上看,但是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那种体验是截然不同的。许多事物终究会消失,但记忆有着它的执着,昔日的场景常不经意地在脑海中重现。我有时会梦见自己走在看电影的路上,还是小时候走的那条路,还是那片空旷的广场,电影似乎已经开始,我看见白色的大银幕在微风中浮动,无限近,又无限远。
17.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我看过电影的正面,也看过电影的反面,隔着幕布,人群黑压压一片,借着银幕的光亮,能看到他们眼睛亮亮地盯着大银幕,表情还挺有趣。(体会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2)我心里怅然若失,总希望一场盛宴不要那么快就结束。(从修辞的角度)
18. 第①段说“看露天电影,算得上是我童年时代的一种美育方式”,请联系文章第⑦段说说露天电影给了作者哪些“美育”熏陶。
19. 阅读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本文作者常常梦见童年时代的露天电影,《社戏》中的“我”深情怀念赵庄的社戏,原因分别是什么?试简要概括。
【答案】17. (1)“黑压压”形容看露天电影的人数之多,“亮亮”表现村民看电影时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两个叠词表现村民看电影热情之高,侧面表现露天电影魅力(吸引力)之大。
(2)运用比喻手法,把“露天电影”比作“一场盛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露天电影给全村人带来的热闹、欢乐和精神享受,表现了“我”对露天电影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18. ①看《天云山传奇》这样的悲情电影,让“我”对弱者有同情之心;②看《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这样的喜悦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甜美;③看《人生》时我回答邻居的问题,妈妈的举动让“我”知道了说话要得体;④看《少林寺》 《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样的武打片,让“我”有了匡扶正义的侠义心肠。
19. 梦见露天电影的原因:①喜欢看露天电影的种种氛围;②露天电影对“我”的种种美育熏陶(陶冶了“我”的情操、满足了精神需求等等);③喜欢乡村淳朴无私的民风;④感受到母亲怀抱的甜蜜温馨;⑤看露天电影时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自由玩耍。
怀念社戏的原因:“我”真正怀念的并非社戏的内容,而是与看社戏相关的景、人、事,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反应。如与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乐,甚至偷豆的过程;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劳动的本领、他们的淳朴善良;还有那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等等。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1)根据第⑥段“我看过电影的正面,也看过电影的反面,隔着幕布,人群黑压压一片,借着银幕的光亮,能看到他们眼睛亮亮地盯着大银幕,表情还挺有趣”可知,“黑压压”形容看露天电影的人数之多;“亮亮”表现村民看电影时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根据第⑥段“在天地之间的一隅,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因某个事物共同欢喜或悲伤,这正是电影的魅力。那个时候,一部又一部电影不断上演,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由一种梦境抵达另一种梦境,乐此不疲”可知,这两个叠词,表现村民看电影热情之高,侧面表现露天电影魅力(吸引力)之大。
(2)根据第⑧段“我心里怅然若失,总希望一场盛宴不要那么快就结束”可知,运用比喻手法,把“露天电影”比作“一场盛宴”;
根据第⑥段“那个时候,一部又一部电影不断上演,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由一种梦境抵达另一种梦境,乐此不疲”、第⑧段“电影散场时,人们呼儿唤女,各自归家”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露天电影给全村人带来的热闹、欢乐和精神享受;“我心里怅然若失”,表现了“我”对露天电影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
根据第⑦段“看《天云山传奇》时,中途断电了,我们在黑暗中等着,盼着。突然来电了,女主人公在风雪中拉着小车艰难地行走,她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车上躺着生重病的男主人公。我看见很多人眼角有闪闪的泪光”可知,看《天云山传奇》这样的悲情电影,让“我”对弱者有同情之心;
根据第⑦段“《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之类的电影大人们看得高兴,我们小孩在银幕的反面玩得高兴”可知,看《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这样的喜悦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甜美、高兴;
根据第⑦段“放映《人生》时气氛有点压抑,偏偏一个邻居来得晚,电影从一半看起。她坐在我旁边,边看边问,那个女的为什么哭啊?我回答,她被那个男人抛弃了!妈妈立刻捂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可能觉得我是个小姑娘,说这样的话不太得体”可知,看《人生》时,我回答邻居的问题,妈妈的举动让“我”知道了说话的得体;
根据第⑦段“《少林寺》《少林小子》 《自古英雄出少年》被我们称为“武打片”,振奋了我们这些小孩的心,电影之外,我们都变身为少侠匡扶正义,以棍当剑,比画那么几下”可知,看《少林寺》《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样的武打片,让“我”有了匡扶正义的侠义心肠。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梦见露天电影原因:
根据第①段“看露天电影,算得上是我童年时代的一种美育方式”可知,露天电影对“我”的种种美育熏陶;
根据第②段“我当然不记得看了什么电影,但对看电影的种种氛围有所感知。先是人声嘈杂,然后安静下来,我躺在妈妈怀里睡觉,耳畔充满着各种声音,咬黄瓜声,嚼香瓜声,嗑瓜子声,还有电影里的声音”可知,“我”喜欢看露天电影的种种氛围;
根据第④段“在这个时段,人们热衷于唠唠家常,分食自家产的瓜果。黄瓜量多,可以一根一根分与别人。香瓜量少,无法一个一个给出去,所以用手捶一下,‘砰’的一声,香瓜有了裂痕,掰开,一块一块分与周围的人”可知,“我”喜欢乡村淳朴无私的民风;
根据第⑦段“有时候,一部电影连续放好几遍,我看得困了,头枕着妈妈的腿睡着了。迷迷糊糊中醒来,望见满天的星斗低低地垂着,又大又亮,奇异璀璨。耳边传来电影里的对白,还有泉水流动的声音,总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可知,“我”感受到母亲怀抱的甜蜜温馨;
根据第⑦段“我用一角钱买了七块水果糖,分给和我一起玩的小孩,我们把糖放在嘴里,不舍得立即吃掉,而是一点一点地含化。我们眼睛盯着大银幕,嘴巴感觉着糖的甜,一直甜到心里”可知 ,“我”看露天电影时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自由玩耍。
怀念社戏原因:
根据《社戏》内容和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知,文章描述了“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乐,甚至偷豆的过程;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劳动的本领、他们的淳朴善良;还有那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等等。由此分析可知,“我”真正怀念的并非社戏的内容,而是与看社戏相关的景、人、事,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反应,表达“我”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五、写作(共40分)
20.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以“一段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一段温馨的旅程
前些日子回老家,又到了爷爷的小屋旁。看门框上依稀可辨的白色粉笔线,往事一点点爬进脑海,耳畔响起爷爷喊我名字时的声声呼唤。
我很小的时候就回到了老家,和爷爷一起生活。很多事都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爷爷在门框旁帮我量身高:“来来来,我看看,又长高了不少哇!过来,让爷爷帮你量量,到底长了多高!”等我站好了,爷爷就一边举着粉笔一边稍微蹲下,跟我对齐,眯着眼睛,然后在门框上稳稳地一画,门框上便多了一道粉笔印。
爷爷又摸摸我的头,直起身子,开始对比上次的记号,看我长高了多少。而我总不太理会爷爷的话,早就跑开疯玩儿去了,任爷爷的呼唤渐渐消失。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回到老家,刚见面爷爷又把我按在门框前:“哎呀!我宝贝孙子,一年不见长高了多少!来来,快让我量量。”爷爷直起询楼的身子,向上仰着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好像更深了些,显出极为努力的样子。他抬起颤颤巍巍的左手,用力夹着粉笔,对着门框上画去,可是却画得歪歪扭扭。许久,才把身子佝偻下去,挂着拐杖,拉着我一步步走进屋里。
如今,再也看不到爷爷的身影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旧的门框,看着由下往上、由直变弯的一道道粉笔印,好像爷爷还在我的身旁,好像他还在微笑着,用粉笔在门框上继续画下去,好像他还在摸着我的头,好像……
爷爷,我多期待您能再喊我几声,期待着您叫我的名字。我一定立刻就依偎在您的膝下,跟您说我又学了哪篇课文,考试得了多少分,跟您说哪个同学又闹了什么笑话,这座小城又添了什么景观……
天人两隔,才想起逝去的温馨与美好。这一段温馨的旅程,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补题前,要有一个通盘考虑。要抓住题目中所给的关键字词进行正确审题,这样才能挖掘、提炼出较好的写作思路、写作材料。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关键词“旅程”的含义。“旅程”是指旅途,或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旅程”这两个字,关键在于“程”,因此立意应该偏向于“程”,不仅要写出事情,更要写出过程,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写出感悟。
第二,立意。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读书的旅程使“我”受益匪浅;成长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对生命的感悟铺满成长的旅程等。
第三,选材。结合补题与立意选材。如读书的旅程使“我”受益匪浅的选材:读优秀的作品,就是将正能量传递给自己。优秀的作品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美文,可以是名著,可以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传递爱心、责任等方面的文章,如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孝心少年等的文章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斗精神、《水浒传》中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等,都使“我”对这些书爱不释手;如成长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的选材:在人生的道路上,亲情是最伟大、最不需要回报的一种爱。在彷徨的十字路口,爸爸的指点迷津;在学习的疲惫时候,妈妈送来暖暖的牛奶;在日常生活,奶奶的小故事,外婆的糕点,都给予我们温情……这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如对生命的感悟铺满成长的旅程的选材:自然界的生物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教益。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但它能在险恶的环境中存活下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困难;一块巨石下却长出了旺盛的小草,生机勃勃的小草告诉我们:通过自身的坚持不懈的付出,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语文]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与积累,语言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