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诗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应(yīng)和 黄晕(yūn) 花苞(bā) 贮(zhù)蓄
B.酝酿(yùn niàng) 着(zhuó)落 烘(hōng)托 咄咄(duō)逼人
C.淅沥(xī lì) 抖擞(shǔ) 发髻(jì) 瞭(liá)亮
D.悋(lìn)啬 棱(léng)镜 静谧(bì) 不落窠(k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侍弄 感慨 热忱 咄咄逼人 B.诀别 徘徊 蝉蜕 小心翼翼
C.憔悴 分歧 拼凑 花团锦簇 D.急燥 干涩 企盼 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晚饭后,爸爸打开电脑,妈妈看报纸,我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C.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D.他平时就非常热爱劳动,这次被评为“劳动小能手”,真让他喜出望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连绵不断的小雨瓢泼而下。
B.这个景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C.早晨起床,呼吸着新鲜空气和海水。
D.他每天睡觉大约10小时左右。
5.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参与。(4分)
很多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及其习俗。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名称: 习俗: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名称: 习俗:
6.【科学的学习方法】(4分)
周三下午的第2节课学完《观沧海》后,老师让同学们找时间背一背这首诗。小茗准备第三节自习课开始背,小华打算下午放学后回家去背,小文计划第二天早读的时候背。
请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以描述大脑遗忘规律的“遗忘曲线图”,说一说这三位同学谁的背诵时间安排更合理,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隋李士谦有粟①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②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③,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④,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⑤。”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有删改)
【注释】①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②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③振赡:救济、帮助。④燔契:烧掉债券。⑤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2)下列对画线句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B.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D.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
②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三.古诗词赏析。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韵脚是 ,押的韵是 (3分)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4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四.诗句默写。(每句1分)
(1)《观沧海》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3)《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交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6)夜发清溪向三峡, 。
(7)写出描写春的诗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甲】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丙】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丁】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气候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作铺垫。
B.第②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C.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城外的远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第⑥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然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句在“冬天”前插入一个“像我”一词,以突出“我”的感受,也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B.【乙】句中“一道”与前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紧密联系,绵亘的山脉积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这一描写激发读者的想象。
C.【丙】句中流露出作者一种忧伤的情绪,怕济南的小山不能承受大雪之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太秀气的不满。
D.【丁】句中“况且”一词表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补充。这里“况且……才”相互配合,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3)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题是“济南的冬天”,作者表明要写出冬天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却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结尾和题目不太相照应,有偏离之嫌。
B.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
C.全文不用华丽的词语,全是经过提炼的自然、活泼的日常语言,纯净而优雅,读起来十分的精妙、妥帖。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点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直接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据统计,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2015年由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口动画片占比为55%);目前进口电影平均票房1亿元一2亿元之间,优于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单部平均票房不断上涨,2019年单部平均票房与进口动画电影基本持平。从目前情况看,国产动画电影多以低幼系《熊出没》《喜羊羊》为主,且多在春节档上映;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
(摘编自于蒙蒙《“哪吒”火了——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潜力大》)
材料二:
要缩小差距,首先从模仿、学习欧美和日本动画开始。在发展初期,模仿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但中国动画电影要达到与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并驾齐驱的水平,甚至争取后来居上,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就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探索本土风格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更新和改进。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题材取自古典名著,创作中还采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手法,最终取得了高票房、高口碑的双重肯定。影片的成功使民族化创作风格受到关注和热议。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开始,展开了一部唯美的中国风动画,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该片在上映的两天内便取得了上亿的票房,得到了市场的肯定。2019年,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制作的《白蛇:缘起》,则是在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在3D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画面精美,构图讲究,比之前的电影有了新的进步,受到了不少粉丝的追捧。
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量运用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摘编自朱玲玲《动画电影本土风格研究》)
材料三: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
不只是《哪吒》,“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摘编自赵贵胜《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国内动画制作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B.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而且平均票房优于国产动画电影。
C.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进行再创作,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以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是必然的。
D.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的比例一直超过国产电影,占比为60%〜70%。
B.《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通过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探索本土风格的这条有效路径,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
C.中国动画电影只要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就一定能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
D.国产动画电影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是简单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3)根据上述材料,国产动画电影要获得成功,需要做何努力?(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简要概括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3分)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3分)
(3)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体会后写出其表达效果。(3分)
①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②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3分)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写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六.《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
(1)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3分)
A.《狗•猫•鼠》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二十四孝图》D.《琐记》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描写的是( )(3分)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3)“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选段中的“他”是指谁?从选段中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五.写作
1.微写作:请按要求改写下面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要求:①请将《夜上受降城闻笛》改写成一篇小散文;②用散文化或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③字数200字左右。
2.大作文
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B )
A.应(yīng)和 黄晕(yūn) 花苞(bā) 贮(zhù)蓄
B.酝酿(yùn niàng) 着(zhuó)落 烘(hōng)托 咄咄(duō)逼人
C.淅沥(xī lì) 抖擞(shǔ) 发髻(jì) 瞭(liá)亮
D.悋(lìn)啬 棱(léng)镜 静谧(bì) 不落窠(kē)臼
【解答】A.有误,“应和”的“应”应读作“yìng”,“黄晕”的“晕”应读作“yùn”;
B.正确;C.有误,“抖擞”的“擞”应读作“sǒu”,“瞭亮”的“缭”应写作“嘹”;
D.有误,“悋啬”的“悋”应写作“吝”,“静谧”的“谧”应读作“m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侍弄 感慨 热忱 咄咄逼人 B.诀别 徘徊 蝉蜕 小心翼翼
C.憔悴 分歧 拼凑 花团锦簇 D.急燥 干涩 企盼 翻来复去
D.急燥——急躁,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晚饭后,爸爸打开电脑,妈妈看报纸,我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C.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D.他平时就非常热爱劳动,这次被评为“劳动小能手”,真让他喜出望外。
【解答】D.不恰当,“喜出望外”指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不符合语境。
3.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C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B.“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指柳絮,“子规”即布谷鸟。
C.《世说新语》是东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日中”指正午时分。古代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午时指11点到13点。
【解答】C.有误,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连绵不断的小雨瓢泼而下。
B.这个景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C.早晨起床,呼吸着新鲜空气和海水。
D.他每天睡觉大约10小时左右。
【解答】A.有误,不合情理,将“瓢泼而下”改为“淅淅沥沥地下着”;C.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海水”;D.有误,“大约”和“左右”表意重复,删去一个。【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5.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参与。
很多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及其习俗。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名称: 春节 习俗: 贴春联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名称: 重阳节 习俗: 登高
6.【科学的学习方法】
周三下午的第2节课学完《观沧海》后,老师让同学们找时间背一背这首诗。小茗准备第三节自习课开始背,小华打算下午放学后回家去背,小文计划第二天早读的时候背。
请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以描述大脑遗忘规律的“遗忘曲线图”,说一说这三位同学谁的背诵时间安排更合理,为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图表可知,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提示我们学习后应及时复习,否则就会很快遗忘。老师下午第二节课讲完《观沧海》,小茗准备第三节课开始背,做到了及时背诵,记忆效果会比较好。而小华和小文准备背诵的时间均较晚。由此可见,小茗的时间安排最合理。
【解答】答案:
小茗(第一位同学)。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学习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遗忘);学完《观沧海》后,小茗趁着还没怎么忘记的时候及时背诵,效率会比较高(记忆效果会比较好)。
二、文言古代诗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隋李士谦有粟①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②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③,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④,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⑤。”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有删改)
【注释】①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②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③振赡:救济、帮助。④燔契:烧掉债券。⑤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2)下列对画线句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B.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D.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
②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
【分析】参考译文:
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解答】(1)A.有误,句意为:都来表示道歉。谢:道歉;B.有误,句意为:我家的余粮。余:剩余;D.有误,句意为:只有自己听到。独:只有。
8、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五言诗 ,韵脚是 寒、看、鞍、兰 ,押的韵是 an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分析】前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五言诗,韵脚是寒、看、鞍、兰,押的韵是an。
(2)本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抱”字做出赏析。首先“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应该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而“枕”不如“抱”程度深,不能更好的表现将士们的这种迫切心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ABD.正确;C.有误,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尾联急作转语,音情突变。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抑郁”。
答案:(1)五言诗 寒、看、鞍、兰 an。(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体现了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有安逸舒适的含义,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C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9.诗句默写。
(1)《观沧海》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交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6)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7)写出描写春的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①【甲】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ㅤㅤ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ㅤㅤ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ㅤㅤ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丙】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ㅤㅤ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ㅤㅤ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丁】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ㅤㅤ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开头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气候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作铺垫。
B.第②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C.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城外的远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第⑥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然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句在“冬天”前插入一个“像我”一词,以突出“我”的感受,也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B.【乙】句中“一道”与前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紧密联系,绵亘的山脉积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这一描写激发读者的想象。
C.【丙】句中流露出作者一种忧伤的情绪,怕济南的小山不能承受大雪之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太秀气的不满。
D.【丁】句中“况且”一词表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补充。这里“况且……才”相互配合,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3)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题是“济南的冬天”,作者表明要写出冬天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却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结尾和题目不太相照应,有偏离之嫌。
B.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
C.全文不用华丽的词语,全是经过提炼的自然、活泼的日常语言,纯净而优雅,读起来十分的精妙、妥帖。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点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直接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顺序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并没有忧伤的情绪,而是对小山的喜爱。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结尾和题目并没有不照应,并没有偏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9/26 11:21:11;用户:李勤花;邮箱:13795511970111;3814485411、阅读。
材料一:
据统计,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2015年由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口动画片占比为55%);目前进口电影平均票房1亿元一2亿元之间,优于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单部平均票房不断上涨,2019年单部平均票房与进口动画电影基本持平。从目前情况看,国产动画电影多以低幼系《熊出没》《喜羊羊》为主,且多在春节档上映;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
(摘编自于蒙蒙《“哪吒”火了——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潜力大》2019.7)
材料二:
要缩小差距,首先从模仿、学习欧美和日本动画开始。在发展初期,模仿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但中国动画电影要达到与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并驾齐驱的水平,甚至争取后来居上,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就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探索本土风格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更新和改进。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题材取自古典名著,创作中还采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手法,最终取得了高票房、高口碑的双重肯定。影片的成功使民族化创作风格受到关注和热议。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开始,展开了一部唯美的中国风动画,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该片在上映的两天内便取得了上亿的票房,得到了市场的肯定。2019年,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制作的《白蛇:缘起》,则是在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在3D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画面精美,构图讲究,比之前的电影有了新的进步,受到了不少粉丝的追捧。
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量运用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摘编自朱玲玲《动画电影本土风格研究》)
材料三: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
不只是《哪吒》,“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摘编自赵贵胜《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2019.8)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虽然国内动画制作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B.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而且平均票房优于国产动画电影。
C.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进行再创作,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以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是必然的。
D.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的比例一直超过国产电影,占比为60%〜70%。
B.《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通过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探索本土风格的这条有效路径,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
C.中国动画电影只要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就一定能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
D.国产动画电影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是简单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3)根据上述材料,国产动画电影要获得成功,需要做何努力?
【解答】
C.有误,结合材料三“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可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进行再创作,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是必然的”并没有因果关系,故选项表述错误。
(2)A.有误,结合材料一“据统计,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 ( 2015年由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口动画片占比为55% )”可知,2015年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55%,“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的比例直超过国产电影,比为60%﹣70%”表述过于绝对;
B.有误,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量运用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可知,“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的表述错误;
C.有误,结合材料二“但中国动画电影要达到与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并驾齐驱的水平,甚至争取后来居上,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可知,材料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是赶上并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的可能途径,但是并没有绝对表达,“中国动画电影只要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就一定能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的表达过于绝对;
(3)①结合材料一“据统计,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 ( 2015年由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C动画片占比为55% )”“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可知,国产动画电影应向进口的动画电影学习,需要做的努力是:制作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的动画电影。②结合材料二“但中国动画电影要达到与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并驾齐驱的水平,甚至争取后来居上,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就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探索本风格的有效路径”可知,国产动画电影若想赶上、超越日本、欧美电影,需要做的努力是: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③结合材料三“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和第二段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可知,从取得的一些成就来看,国产电影需要做的努力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答案:(3)①制作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的动画电影;②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③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简要概括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
(3)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体会后写出其表达效果。
①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②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写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通过第一段“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可以看出故乡的枣多,枣红,枣香,枣甜,枣脆。
(2)本题是对故事情节概括的考查。运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组织整理一句话即可。第3段叙述了我童年淘气打枣;第6段写祖母忙碌看枣,第7段叙述祖母愉快送枣,第10段记叙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的往事。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第一句话中“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体现祖母的大方、质朴和善良。第二句话中“果然“一词,承接上文,表现了乡亲们的淳朴与诚信。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的主旨,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也就是文本中记叙的事件,其中出现的人物。还需要分析文末语段,因为有时文章的主旨会在文末以议论或是抒情的表达方式点出。根据本文最后一段和文本中的事件可知,本文表现作者的感情如下: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和文章主旨。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和乡情的赞美与回忆。所以第二项分析有误,故选B。
答案:
(1)枣多,枣红,枣香,枣甜,枣脆。(3分)
(2)写了“我”淘气打枣,祖母忙碌看枣,祖母愉快送枣,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等几件童年往事。(写出四件得4分)
(3)(1)“堆满了”生动形象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体现祖母的大方,质朴和送枣时的幸福感,也侧面写出了秋枣的丰收带给人的喜悦心情。
(2)“果然”一词,承接上文,兑现了邻家慈爱老婆婆的诺言,烘托出善良乡邻的淳朴和守信。(4分)
(4)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4分)
(5)B (写作目的主要是表现“我”思念家乡的种种情感。) (3分)
【点评】第(2)题是对故事情节概括的考查。运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组织整理一句话即可。
微作文:请按要求改写下面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要求:①请将《夜上受降城闻笛》改写成一篇小散文;②用散文化或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③字数200字左右。
【分析】本题考查改写能力。改写时用散文化或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要注意用词用句和句子之间的通畅性和连贯性。
【解答】答案示例: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不知何处吹起的凄凉的芦笛声,深深触动了征人的思乡愁绪。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的故乡……
【点评】语言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2.大作文: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分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富有诗意。题目中的“花朵”不是其本义,而是比喻义。某人某事某物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一样,在“我”的心海深处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所以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与事件,重在表现出这一对象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感情,写出真情实感。拟写一篇记叙文。首段以院子里的早雪中的菊花引出对爸爸的回忆,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主体部分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真实事件,事件宜小不宜大,意在表现父亲对自己深沉的关爱,要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最后一段与父亲因病离世,但父亲对自己的爱却像是一朵花一样深藏“我”心,让“我”可以积极的面对生活,努力成长。
【解答】
开在记忆里的花朵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爱的。
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甚是可爱。
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
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轻轻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
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
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盛开的花朵,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
【点评】本文紧扣中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外婆对“我”的关爱。文章开篇以优美的语言引起下文的回忆,正文部分内容完整,情感真挚,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A.皆来致谢
(感谢)
B.吾家余粟
(我的)
C.以贷乡人
(用来)
D.己独闻之
(孤独的)
A.皆来致谢
(感谢)
B.吾家余粟
(我的)
C.以贷乡人
(用来)
D.己独闻之
(孤独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语文小升初初一入学分班考测试卷(六)(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补充成语,按要求写句子,日积月累,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语文小升初初一入学分班考测试卷(五)(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拼读写字我最棒,比一比,再组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请用“√”选出正确答案,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按要求写句子,日积月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语文小升初初一入学分班考测试卷(三)(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正确读音我会选,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按要求写句子,古诗词积累,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