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高二语文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高二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高二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性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能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①“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②“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讲究形象性、跳跃性,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③“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挪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及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理性的推演活动具有生产性或构造性,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甚至可能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思想产生混乱。
    B.逻辑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C.推理链条越是环环相扣,推理施加的条件越是严苛,越能反映人们思维的精细严密,也就越能得出无可置疑的结论。
    D.逻辑有效性理论因逻辑和论证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也会因为加入一些描述性语句而丧失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人语言表达清晰与规范,是因为逻辑能力本就存在于他的大脑中,具有“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B.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拘囿。
    C.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而不能用常理来衡量的,如果只运用逻辑的理性去认识,对于诗人和诗歌反而往往产生错误的判断。
    D.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人们才有可能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
    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无衣》)
    B.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
    4.材料二第二段中,有三处引用,其中第三处与前两处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4分)
    5.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被誉为“出乎意料又入乎情理的佳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6~9题。
    好狮子
    海明威
    从前有一头狮子,跟别的许多狮子一起在非洲过日子。别的狮子都是坏狮子,每天吃斑马,吃角马,吃各种各样的羊。有时这些坏狮子还吃人。吃斯瓦希里人,吃恩布卢人,吃万多罗博人,还特别喜欢吃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个个身体肥壮,很对狮子的口味。
    可是,这头因为生性善良所以招得我们喜爱的狮子,背上还长分着翅膀。就为它背上长着超膀,所以别的狮子都要拿它开心。
    “看它背上还长着翅膀哩。”它们老爱这样说,说完大家就都哈哈大笑。
    “看它吃的是什么呀。”它们还往往这样说,因为好狮子生性善良,只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
    那些坏狮子说得哈哈大笑,又特意吃上一个印度商人。那些母狮子则喝印度商人的血,舌头舐得哗哗直响,好像大猫一般。只偶尔停下来对好狮子狞笑一阵,或者狂笑一阵,对它的翅膀也要捎带咆哮上一通,它们都是很坏的狮子,心眼儿可歹毒了。
    可是那好狮子却收拢了翅膀,蹲在那儿,客客气气地问,它可不可以来一客内格罗尼或亚美利加诺,它是一向不喝印度商人的血,只喝这些东西的。一天,它们捕到了马萨伊人的八头牲畜,它却坚决不吃,只吃了些意大利干制面条,喝了杯波莫多罗。
    这样一来就惹得那些坏心眼儿的狮子大冒其火了,其中有头母狮心眼儿最坏,它胡须上沾着印度商人的血,把脸就着草地怎么擦也擦不掉,当下它就说:“你算是老几,自以为比我们都要强上十倍?你是哪儿来的,你这头吃面条的狮子?你到这儿到底干什么来了?”它对好狮子一阵咆哮,那些坏狮子也都一齐怒吼,一点笑声都没了。
    “我爸爸住在一个城里,站在钟楼底下,脚下有成千只鸽子,都是它的臣民。这些鸽子一飞起来。哗啦啦响成一片,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我爸爸所在的那个城里。皇宫宝殿比整个非洲还多。我爸爸的对面就有四尊大铜马,尊尊都是一足腾空的姿势,因为它们都见我爸爸害怕。”
    “我爸爸的那个城里。人们都不是步行就是坐船,真马是决不敢进城的,因为都怕我爸爸。”
    “你爸爸是只鹰头飞狮①。”那头坏母狮舔了舔胡须说。
    “你吹牛,”一头坏狮子说,“这样的城市是没有的。”
    “拿一块印度商人肉给我,”另外有头很坏的狮子说,“这马萨伊人的牲口刚宰,还不好吃。”
    “你吹牛,不要脸,你这鹰头飞狮的崽子。”那头心眼儿最坏的母狮说,“我倒不如咬死了你,把你连翅膀一块儿都给吃了。”
    这可把好狮子吓坏了,因为它看见那头母狮瞪出了黄眼睛,尾巴上下甩动,胡须上的血都凝成了块,它还闻到母狮嘴里喷出一股好难闻的气味,因为母狮是从来不刷牙的。那母狮的脚爪下还按着几块不新鲜的印度商人肉。
    “别咬死我,”好狮子说,“我的爸爸是一头尊贵的狮子,一向受大家敬重,我说的全都是事实。”
    就在这时那头坏母狮向它扑了过来。可是它一扑翅膀,飞上了天,在那群环狮子的头顶上打了个盘旋,那群坏狮子都眼睁睁望着它狂吼。它朝下一看,心里想:“这帮狮子多野蛮哪。”
    它又在坏狮子们头上打了个盘旋,这一来那群坏狮子就吼得更凶了。然后它又突然来了个低飞,好看清那头坏母狮眼睛里的表情。那头坏母狮用后腿一站了起来,想要把它抓住,可是爪子够不到它。它就说了声:“Adis②。”因为它是一头有文化修养的狮子,说得一口漂亮的西班牙话。“Aurevir③。”他又用典范的法语向大家大声呼喊。
    那群环狮子都用非洲的狮子语大吼大叫。
    好狮子于是打着盘旋,愈飞愈高,向威尼斯飞去。它降落在威尼斯的广场上,大家见了它都挺高兴的。它飞起来亲了亲爸爸的两颊,见那些铜马依然扬起了蹄子,见大教堂真比肥皂泡还美。钟楼还在老地方,鸽子都回巢去准备夜宿了。
    “非洲怎么样?”它的爸爸问。
    “野蛮得很呢,爸爸。”好狮子答说,
    “我们这儿现在有夜明灯了。”它的爸爸说。
    “我看见了。”好狮子的答话完全是一副孝顺儿子的口吻。
    “我的眼睛可有点受不了,”它的爸爸悄悄对它说,“你现在上哪儿去,孩子?”
    “上哈利的酒吧去。”好狮子说,
    “代我向西普阿尼问候,对他说我的账我稍过几天就去付清。”它的爸爸说。
    “是,爸爸。”好狮子说完,就轻轻飞到地上,改用四足走到哈利的酒吧。
    西普里阿尼酒吧里一切都还如旧。它的老朋友都在。可是它去了非洲回来,自己倒有点不一样了。
    “来杯内格罗尼吗,爵爷?”西普里阿尼先生问。
    可是好狮子是老远从非洲飞来的,在非洲待过它就不一样了。
    “你们有印度商人三明治吗?“他问西普里阿尼。
    “没有,不过我可以代办。”
    “你派人去办吧,可先给我来一杯马蒂尼,要绝干的④。”它又补上一句:“要用戈登金酒做。”
    “行,”西普里阿尼说,“一定照办。”
    狮子这才回过头来,看了看这满店高尚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又到了家乡,可也到底出外开过眼界了。它心里高兴极了。 (有删改)
    【注】①即格里芬·出自希腊神话,格里芬头、翼、前足似鹰,身、尾,后足似狮。②西班牙语:再见。③法语:再见,④马蒂尼是以金酒为主料的混合酒,所谓“干”意即不含果味或甜味。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前有一头狮子,跟许多别的狮子一起在非洲过日子”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
    B.“吃斯瓦希里人,吃恩布卢人,吃万多罗博人……”,作者用繁笔着力描写坏狮子的无恶不作。
    C.“那些母狮子则喝印度商人的血,舌头舐得哗哗直响”,这句话意在突出母狮子对人血的喜爱。
    D.小说以寓言的形式写一头好狮子跟许多坏狮子在非洲过日子,受到仇视,表现了野蛮与文明的冲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头好狮子背上长着翅膀,别的狮子却都要拿他寻开心,写出了狮子们的亲密无间。
    B.好狮子只喜欢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表现了好狮子天生饮食习惯和别的狮子不同。
    C.在特别危急的时候,好狮子仍然不忘和坏狮子道别,可见好狮子对这段生活的留恋。
    D.好狮子回到家乡后和“众人”的亲切对话以及内心的高兴,显示了他们和谐的关系。
    8.小说对好狮子的描绘生动形象,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好狮子这一形象的。
    9.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一头母狮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始皇十八年,取韩;二十二年,取魏;二十五年,取赵,取楚;二十六年,取燕,取齐,初并天下。
    苏子曰:秦并天下,非有道也,特巧耳,非幸也。然吾以为巧于取齐,而拙于取楚,其不败于楚者,幸也。呜呼!秦之巧,亦创智伯而已。魏、韩肘足接而智伯死。秦知创智伯,而诸侯终不知师魏、韩,秦并天下,不亦宜乎?
    齐湣王死,法章主,君王后佐之,秦犹伐齐也。法章死,王建立六年而秦攻赵,齐、楚救之。赵乏食,请粟于齐,而齐不予。秦遂围邯郸,几亡赵。赵虽未亡,而齐之亡形成矣。秦人知之,故不加兵于齐者四十余年。夫以法章之才而秦伐之,建之不才而秦不伐,何也?太史公曰:“君王后事秦谨,故不被兵。”夫秦欲并天下耳,岂以谨故置齐也哉?吾故曰“巧于取齐”者,所以慰齐之心,而解三晋之交也。
    齐,秦不两立,秦未尝须臾忘齐也,而四十余年不加兵者,岂其情乎?齐人不悟而与秦合,故秦得以其间取三晋。三晋亡,齐盖岌岌矣。方是时,犹有楚与燕也,三国合,犹足以拒秦。秦大出兵伐楚、伐燕,而齐不救,故二国亡,而齐亦虏不阅岁,如晋取虞,虢也,可不谓巧乎?二国既灭,齐乃发兵守西界,不通秦使。呜呼!亦晚矣。秦初遣李信以二十万人取楚不克乃使王翦以六十万攻之盖空国而战也。使齐有中主具臣,知亡之无日,而扫境以伐秦,以久安之齐,而入厌兵空虚之秦,覆秦如反掌也。吾故曰“拙于取楚”。
    然则奈何?曰:古之取国者必有数。如取龆齿注也,必以渐,故齿脱而儿不知。今秦易楚,以为龆齿也可拔,遂抉其口,一拔而取之,儿必伤,吾指为啮。故秦之不亡者,幸也,非数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苏轼卷》有删改)
    【注】龆齿:幼童新生的恒齿。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初遣A李信B以二十万人取楚C不克D乃使王翦以六十万E攻之F盖空国G而战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与《十二章》中的“人而不仁”的“而”意义不同。
    B. 伐,攻打,与《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义不相同。
    C. 三晋,文中指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公元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联手打败晋国执政智伯,为周天子承认,史称“三家分晋”。
    D. “具臣”有两个意思,一是备位充数之臣,二是泛称为人臣者。文中意为前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子认为秦国兼并天下,不是有正道,仅仅是方法巧妙罢了,当然也并不是侥幸。
    B. 在秦人不对齐国用兵的观点上,苏轼和司马迁的观点不同,苏轼认为秦国用安抚齐国的方法来瓦解韩、赵、魏的联盟。
    C. 因为秦国攻取韩、赵、魏三国,所以齐国人认为秦国不会攻打他们,在三国被攻打时没有施予援手,依旧与秦国联合。
    D. 苏轼以拔取小孩快要脱落的牙齿作喻,认为秦国轻视楚国,攻打楚国会受到严重的损失,所以秦国不灭亡是侥幸。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14. 苏轼认为秦国攻取楚国的方法笨拙,请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颈联和《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
    C.尾联“飞水湿归鞯”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D.诗歌由月夜观灯的场景写到尾联描绘的深夜画面,由实到虚,衔接自然,余味悠长。
    16.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著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1)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 , 。”
    (2)暮春之夜,独立赣江岸边,明月高悬,江水清澈,天空明净,令人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 。”
    (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近千年的流传中,《如梦令》的第一句有两个版本:大部分作“雨疏风骤”;但《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草堂诗余评林春集》中作“风疏雨骤”。究竟孰是孰非呢? 比起瞬间大雨的浇灌,短时大风的摧残更容易导致海棠花凋零。如果当时的天气是“风疏雨骤”,海棠花应不至于遭受毁灭性打击,故而, (1) 。也就是说,词人所经历的是雨点稀疏而大风骤起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那么, (2) ?
    “风疏雨骤”型天气的产生是因为中低层水汽充沛,中层和低层虽然有温差和垂直风切变,但都不大。细心观察会发现,此时地面的风力不大,雨滴一般呈近垂直状态下落,气象上称之为短时强降水。《如梦令》中提及的“雨疏风骤”型天气则与“风疏雨骤”型天气有所不同。①究其形成原因可知,对流层的中部有干层,其中储藏着大量干冷空气;由于中低层水汽条件不佳,对流云后部虽然形成了一些雨滴,但数密度(单位体积内雨滴的个数)较小;雨滴下落所产生的下沉气流将干冷空气拖拽下来,使得二者在下落过程中“相爱相杀”。②在这场厮杀中,部分雨滴被残食,进而蒸发,让原本不大的雨滴数密度进一步减小,这便是“雨疏”的原因。③蒸发后的雨滴化作水汽,融入干冷空气中,让它变得不那么干燥。④此外,雨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潜热,让干冷空气变得“凉飕飕”的,而较重的冷空气更容易下沉,所以冷空气抵达地面时, (3) ,能轻易摧毁娇嫩的海棠花。
    18.“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请在文中(1)、(2)、(3)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C.黏腻的汗水打湿衣物,不仅会让人感到难受,还可能散发出“不友好”的味道。
    D.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
    户外骑行的凉爽夜风、深夜食堂的烧烤刨冰、水库边的浪漫露营、音乐会上的闪烁星空……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避暑不避欢,“白天宅、晚上嗨”,大家纷纷解锁夏日避暑的新方式,( A )的夜游创新玩法在各地精彩亮相。根据国际学术界的一般标准,进入文明的标志是文字、城市和冶金术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历史教科书里,把宋代城市的夜市,视作是对唐代城市宵禁的一种进步,《东京梦华录》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样的记载总是为人( B )。
    某种程度上,夜晚在经济格局里的地位,其实也是城市自身逻辑演变的结果。①城市的存在,本就是为了突破乡邻或亲缘,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城市,人们天然想到的词汇就是“开放”“包容”。②人们就是要在一个“无用的时间”里——多数人不工作、劳动,突破种种自然的、文化的规训,继续去“创造价值”。③要促进夜经济的发展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努力。④比如城市的业态要足够丰富,对小型商业形态包括摆摊、流动商贩等要足够多元。⑤一言以蔽之.夜经济的基础,就是市场化和法治化。失去了这种灵动,夜经济也很难有多大作为。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
    材料二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上述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光芒,请你思考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高一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青西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青西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