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按物质组成分类,紫明矾晶体[KCr(SO4)2·12H2O]属于
    A.酸B.碱C.盐D.混合物
    2.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和NaHCO3的溶液均显碱性,可用作工业用碱
    B.Al(OH)3呈两性,说明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C.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D.FeSO4、Al2(SO4)3、聚合氯化铝能水解,可用作混凝剂,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3.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OH的电子式:B.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C.O3分子的球棍模型:D.环己烷稳定的空间构型的键线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将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B.图②标识表示实验中要佩戴护目镜
    C.装置③可用于趁热过滤出苯甲酸溶液中的难溶杂质
    D.装置④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5.关于反应3SiO2+6C+2N2Si3N4+6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氧化剂
    B.可用CO2替换C
    C.若生成CO气体22.4L,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D.以非气态产物为基础,用Al、O取代部分原子而获得可用于LED发光材料的陶瓷
    6.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之旅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煎熬提取物无效的原因可能为青蒿素的热稳定性差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萃取,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
    C.分离青蒿素和乙醚的方法为蒸馏,需用到空气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等仪器
    D.可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青蒿素分子中各原子空间位置
    7.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向Cu(OH)2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和乙醇:Cu(OH)2+4NH3=[Cu(NH3)4](OH)2
    B.溴乙烷为原料制备乙烯: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Cl2+H2O=2+Cl−+ClO−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处产生可燃性气体:2H2O+2e-=H2↑+2OH-
    8.物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进而影响用途。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关联错误的是
    A.AB.BC.CD.D
    9.有机物M是合成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B.sp2、sp3杂化的碳原子数之比为1∶2
    C.能发生加成、氧化、消去反应D.a号氮的价层电子对占据sp2轨道
    10.如下反应相关元素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基态X原子的核外电子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基态Y、Z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Q是ds区元素,焰色试验呈绿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沸点:B.简单氢化物键角:
    C.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产生D.是配合物,配位原子是Y
    1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反应②的正反应速率,其中、为速率常数。某温度下,体系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B.时,正反应速率
    C.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
    D.该温度时,
    12.通过NiC2O4电极催化剂实现了环氧氯丙烷电合成,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可能为
    B.电极a接电源的正极
    C.由Ⅱ生成环氧氯丙烷的方程式为+OH-=+X-+H2O
    D.当合成1ml环氧氯丙烷时,至少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气体22.4L
    13.碳硼烷酸是一类超强酸,也是唯一能质子化富勒烯(例如C60)但不会将其分解的酸,无机物M其结构如图所示,将无机物M中所有Cl原子取代成Br原子得到相同结构的无机物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机物N沸点低于无机物M
    B.碳硼烷酸的组成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C.由11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排列而围成的结构有20个面
    D.②号氢需要克服Cl-H和Cl······H之间的作用力,因此①号氢具有强酸性
    14.醛生成亚胺的反应机理如图1,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性较强时,③为决速步;碱性较强时,①为决速步
    B.反应历程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C.反应历程中,氧原子始终保持8电子稳定结构
    D.苯甲醛与羟胺(NH2—OH)反应的产物存在顺反异构
    15.室温下,向c(Al3+)、c(Zn2+)均为0.1ml/L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H2S气体,始终保持H2S饱和(H2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通过调节pH使Al3+、Zn2+分别沉淀,溶液中-lgc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表示Al3+、Zn2+、OH-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已知:Ksp[Zn(OH)2]=1.2×10-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度:Zn(OH)2大于ZnSB.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曲线
    C.pH逐渐增大时,溶液初始生成的沉淀为D.Zn2++H2S=ZnS+2H+ 的平衡常数K=10-0.4
    16.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二、解答题
    17.氮和氧是构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请回答:
    (1)某氮氧化物A的晶胞如图。
    其化学式是 ,晶体类型是 ;写出O3与足量红棕色气体反应生成氮氧化物A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关单核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Ne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方式只有一种
    B.K的第二电离能 > Ar的第一电离能
    C.Br的基态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
    D.Cu原子变成Cu2+,过程中优先失去3d轨道电子
    (3)杂化A、B、C、D和E是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内所有原子共平面,结构如图所示。
    ①比较在水中的溶解度:杂环B 杂环C(填“>”、“M,因此无机物N沸点大于无机物M,A错误;
    B.碳硼烷酸的组成元素中,H元素位s区,C、B、Cl元素位于p区,B错误;
    C.根据该结构图可知,每层的B原子形成5边形,则该结构共有20个面,如图,C正确;
    D.②号氢需要克服Cl-H和Cl······H之间的作用力,①号氢需要克服C-H共价键,克服C-H共价键作用力更为困难,因此②号氢具有强酸性,D错误;
    答案选C。
    14.A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随着溶液中pH的增大,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未告知各步反应的活化能相对大小,无法确定决速步骤,A错误;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历程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和sp3 2种杂化方式,即单键的N为sp3杂化,双键上的N为sp2杂化,B正确;
    C.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历程中,不管碳氧双键上、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氧,还是-OH上的氧原子始终保持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由题干图示信息结合该反应历程可知,苯甲醛与羟胺(NH2—OH)反应的产物为:,产物中C=N中C连有两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N上连有-OH和孤电子对,故存在顺反异构,D正确;
    故答案为:A。
    15.D
    【分析】由于c(Al3+)、c(Zn2+)均为0.1ml/L,则曲线③④表示的离子为c(Al3+)或c(Zn2+),纵坐标表示的为-lgc,则离子浓度越小,-lgc越大,则曲线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则曲线②代表lgc(OH-)与pH的关系,根据曲线②与曲线④的交点坐标(5.8,8.2),可知 此时pH=5.8,则c(OH-)=10-8.2ml/L,同时根据Ksp[Zn(OH)2]=1.2×10-17,则曲线④为lgc(Al3+)与pH的关系,曲线③为lgc(Zn2+)与pH的关系,据此分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③为lgc(Zn2+)与pH的关系,曲线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则根据二者交点(5.6,10.8)可知,Ksp(ZnS)=c(Zn2+)c(S2-)=10-10.8×10-10.8=10-21.6,Ksp[Zn(OH)2]=1.2×10-17, ,溶解度:Zn(OH)2大于ZnS,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B正确;
    C.由A可知,溶解度:Zn(OH)2大于ZnS,pH逐渐增大时,溶液初始生成的沉淀为,C正确;
    D.Zn2++H2S=ZnS+2H+ 的平衡常数K= ,曲线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曲线③为lgc(Zn2+)与pH的关系,则根据二者交点(5.6,10.8)可知,此时c(S2-)=10-10.8ml/L,c(H+)=10-5.6ml/L,c(H2S)=0.1ml/L,由A可知Ksp(ZnS)=10-21.6,则K==100.6,D错误;
    故选D。
    16.B
    【详解】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氯离子,溶液能导电;故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溶液可导电,不能说明其含有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石蕊溶液变红后没有褪色,说明水溶液呈酸性;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有漂白性,故B符合题意;
    C.加入二氧化锰,也可能是二氧化锰使氯离子氧化生成氯气,不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硫化氢、氯化氢不是硫、氯对应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合物,故的和溶液的大小不能说明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1) N2O5 分子晶体 2NO2+O3=N2O5+O2
    (2)AB
    (3) < 杂环C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杂环B不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杂环D的缔合体系的氢键数目、分子量大于杂环E的缔合体系,故杂环D沸点高于杂环E。
    【详解】(1)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化学式为:N2O5,其由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为分子晶体,O3与红棕色气体即NO2反应,配平后可得化学方程式,2NO2+O3=N2O5+O2;
    (2)Ne的原子序数为10,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A正确;
    K的第二电离能是指气态的K+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气态K2+所需的能量,由于K+已经失去了一个电子,其核电荷对剩余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故K的第二电离能大于Ar的第一电离能,B正确;
    Br的基态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C错误;
    Cu原子变成Cu2+,过程中优先失去4s轨道电子,D错误;
    答案选AB。
    (3)杂环C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溶解度大,而杂环B不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溶解度小。
    杂环D的缔合体系的氢键数目、分子量大于杂环E的缔合体系,故杂环D沸点高于杂环E。
    18.(1) Cl-<H2O<NH3 [Cu(NH3)2]+、、H+
    (2) AD 63.8
    (3)
    (4)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稀硝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有铜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氯元素
    【分析】CuCl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uCl4]2-,加水,生成[Cu(H2O)4]Cl2,加入氨水,生成[Cu(NH3)4]Cl2,CuCl2隔绝空气,生成CuCl和Cl2,方程式为:2CuCl22CuCl+Cl2,D为CuCl,加入氨水,发生反应:CuCl+2NH3•H2O=[Cu(NH3)2]Cl+2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CuCl4]2-→[Cu(H2O)4]Cl2→[Cu(NH3)4]Cl2,则与Cu2+结合由弱到强的排序为:Cl-<H2O<NH3,溶液E中所有的阳离子为:[Cu(NH3)2]+、、H+。
    (2)①A.Cu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IB族,属于ds区,故A正确;
    B.高温分解CuCl2固体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Cl2,Cl2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可以生成有机溶剂CCl4,Cl2也可用于制造药物‌,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D为CuCl,电解CuCl2溶液所得到固体为Cu,高温分解CuCl2会生成CuCl固体,等物质的量的Cu质量比CuCl小,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蓝色溶液中含有[Cu(H2O)4]Cl2,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固体CuCl,故D正确;
    故选AD;
    ②利用电解法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阴极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阳极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该电池以0.15A恒定电流工作60分钟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生成Cu的物质的量为0.0056ml×0.5=0.0028ml,经精确称量得铜a电解前后的质量差为0.1785g,则测得的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g/ml。
    (3)E中含有[Cu(NH3)2]Cl,深蓝色溶液C为[Cu(NH3)4]Cl2溶液,往无色溶液E中通入O2可得到深蓝色溶液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4)固体D为CuCl,要检验CuCl,需要检验Cu+和Cl-,检验Cu+可以将其氧化为Cu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D的组成元素为: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稀硝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有铜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氯元素。
    19.(1) 水变成水蒸气是熵增大的过程
    (2) 反应Ⅰ和Ⅱ均为吸热反应,高温能够提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也能加快反应速率 温度过高会造成积碳的生成,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或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 AC CH2*+OH* CO*+32 H2+*或CH2*+OH* CO*+ H2+ H*
    【详解】(1)①从过程的自发性角度分析,常温下水能够挥发的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是熵增大的过程。故答案为:水变成水蒸气是熵增大的过程;
    ②一定物质的量的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成正比,当水中溶有非挥发性溶质时,水的沸点会升高,图二水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时,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变化曲线,溶液在纯水的下方,。故答案为:;
    (2)①工业生产中常采用700℃左右的高温,原因是反应Ⅰ.CH4(g) + H2O(g) CO(g) + 3H2(g) ΔH1=+260kJ/ml和Ⅲ.CH4(g) + CO2(g) 2CO(g) + 2H2(g) ΔH3=+247kJ/ml均为吸热反应,高温能够提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也能加快反应速率;温度过高会造成积碳的生成,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或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故答案为:反应I和Ⅲ均为吸热反应,高温能够提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也能加快反应速率;温度过高会造成积碳的生成,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或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
    ②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g)、H2O(g)、CO(g)和H2(g)发生反应Ⅰ.CH4(g) + H2O(g) CO(g) + 3H2(g) ΔH1=+260kJ/ml,A.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若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容器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故B错误;
    C.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降低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达新平衡时,CO体积分数一定减小,故C正确;
    D.若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r,相当于扩大体积,减小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物质的量增大的幅度小于体积增大的幅度,达新平衡时,c(H2)比原平衡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Ⅰ机理涉及如下过程(*代表催化剂吸附中心位点,CH2*代表吸附态的CH2)(a):CH4+* → CH2*+H2 (b):H2O+2*H*+OH* (c):CH2*+OH*CO*+32H2+* 或CH2*+OH*CO*+H2+H*;(d):2H*H2 +2*;(c、d顺序可以调换,符合总反应式的其它合理答案亦可)(e)故答案为:CH2*+OH*CO*+32H2+* 或CH2*+OH*CO*+H2+H*;2H*H2 +2*。
    20.(1) 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生成NaClO3等杂质 分液漏斗
    (2)NH3+NaClO=NaOH+NH2Cl
    (3)C
    (4) bafcd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 0.0125ml/L
    【分析】装置I内KMnO4具有氧化性、浓盐酸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取氯气,氯气进入装置Ⅱ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装置Ⅲ的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3,氨气进入装置Ⅱ与NaClO反应得到NH2Cl,反应方程式为:NH3+NaClO=NaOH+NH2Cl;
    【详解】(1)实验一的氯气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在较高温度下会产生副产物NaClO3,所以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主要目的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生成NaClO3等杂质;根据图示可知,盛有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2)由分析知,氨气进入装置Ⅱ与NaClO反应得到NH2Cl,NH2Cl中N为-3、Cl为+1,反应方程式为:NH3+NaClO=NaOH+NH2Cl;
    (3)A.若实验一装置I中KMnO4可用MnO2代替需要加热,A错误;
    B.整套装置有气体参与,装置Ⅱ中尾气处理管的作用是平衡大气压,B错误;
    C.实验二需控制NH3的用量,防止生成多氯胺等杂质,C正确;
    D.氮的电负性大于氯,形成N-Cl键时,N显负价,Cl显正价,水解时化学方程式为:NH2Cl+H2ONH3+HClO,D错误;
    故选:C;
    (4)①碱式滴定管操作步骤:应先水洗、待量液洗即倾斜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滴定管内壁,挤压玻璃球,放液;然后装入待量液至“0”刻度以上2~3cm,并注意排出气泡即橡皮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a处,放液;调节液面在“0”或“0”刻度以下,读数并记录;最后将滴定管尖端插入锥形瓶内约1cm,进行滴定操作至终点,记录终点读数。所以其正确操作顺序为:蒸馏水洗涤→加入待量液3~5mL→b→a→f→c→d→滴定;
    ②NH2Cl与碘化钾反应生成I,存在可逆反应II2+I-产生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又因为I2+S2O→I-+S4O,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
    ③根据题意,消耗Na2S2O3物质的量为n(Na2S2O3)=cV=0.100ml/L×5×10-3L=0.5×10-3ml,由反应NH2Cl+3I-+2H2O=NH3•H2O+OH-+Cl-+I,II2+I-,I2+2S2O=2I-+S4O,可得关系式NH2Cl~2S2O,得n(NH2Cl)=n(Na2S2O3)=0.25×10-3ml,20.00mL溶液中一氯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1.(1)羧基、羰基
    (2)
    (3)AD
    (4)
    (5)、、、
    (6)
    【分析】
    F、G反应生成苯巴本妥,根据F、G的分子式,由苯巴本妥逆推,可知F是、G是;E和溴乙烷反应生成F,逆推可知E是;根据信息R-COOH+CO,由E逆推,可知D是;C和乙二酸乙二酯反应后水解生成D,根据信息+,可知C是,B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B是,则A是。
    【详解】(1)
    根据以上分析,D是,化合物D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羰基;
    (2)
    根据以上分析,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
    (3)
    A.D→E是生成和CO,没有碳碳不饱和键生成,反不是消去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苯巴比妥”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2H12N2O3,故B正确;
    C.G是尿素,无机化合物NH4CNO可通过加热直接转化为尿素,故C正确;
    D.A→B是A水解生成,酸化生成,H+是反应物,故D错误;
    选AD。
    (4)
    F→苯巴本妥是和尿素反应生成苯巴本妥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①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 结构;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符合条件的化合物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6)
    乙二醇氧化为乙二醛,乙二醛氧化为乙二酸,乙二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合成路线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B
    D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D
    A
    C
    A
    D
    B




    相关试卷

    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年7月适应性考试docx、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下学期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下学期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答案,文件包含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pdf、2025届浙江省新高三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