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发生构造隆升的位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为我国某十字街道夏至建筑物日影不同时刻(北京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徐州(34°N,117°E)B. 拉萨(29°N,91°E)
    C. 西安(34°N,107°E)D. 南宁(23°N,108°E)
    2. 下列各图能表示该十字街道冬至日日落时刻的是()
    A. B. C. D.
    3. 为使该十字街道东西向北侧沿街店面获得更好的日照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加强沿街绿化B. 拓宽街道宽度
    C. 延长街道长度D. 提高南侧建筑高度
    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A. 断层构造B. 褶皱变动C. 外力侵蚀D. 岩浆侵入
    5. 图示虚线区域岩层接触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地壳()
    A. 持续抬升B. 持续下降C. 先抬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抬升
    6. 导致断层南北两侧沉积岩层接触关系差异的原因是()
    A. 岩性差异B. 风化差异C. 气候差异D. 升降差异
    图为2024年6月14日13时局部地区风向和风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影响该区域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反气旋B. 冷锋C. 暖锋D. 准静止锋
    8. 6月15日将出现降雨地点可能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9. 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一般情况下,河流支流常呈小角度顺着主流方向小角度汇入干流。水系重组后,水系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图为某地因构造隆升导致的水系重组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发生构造隆升的位置是()
    A甲B. 乙C. 丙D. 丁
    11. 水系重组之前河流流向可能是()
    A. B. C. D.
    12. 水系重组对M处的影响是()
    A. 水量减小B. 流速减慢C. 含沙量增大D. 谷地拓宽
    神农架山地位于我国湖北省西部,主峰海拔3105米,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较明显。图为神农架山地及其邻区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自然带①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热带季雨林B. 常绿硬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
    14. 影响神农架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海拔高度D. 相对高度
    15. 带幅是某一垂直自然带的高度差。与邻区相比,神农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幅最大的原因是()
    A. 纬度最低B. 地处过渡位置C. 相对高度大D. 降水最丰富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终存在着涌浪指标的高值区(即涌浪池),如下图所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 自东向西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西向东D. 自西北向东南
    17. 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主要源自于()
    A. 南极环流B. 赤道逆流C. 西风漂流D. 南赤道暖流
    雷恩岛是澳大利亚大堡礁的一个珊瑚岛,该岛边缘的沙滩是太平洋绿海龟的最大产卵地。每年有上万只雌性成年绿海龟长距离洄游至该岛,在高潮线以上的沙滩掘穴产卵后返回海洋。上世纪90年代海滩上出现了一道高一米左右、平行于海岸线的沙崖,阻挡海龟前行。同时随着气候变化,该岛绿海龟产卵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科学家欲选择该岛几只绿海龟作为研究对象,追踪其洄游轨迹,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B. RSC. GNSSD. 数字地球
    19. 雷恩岛海滩上沙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B. 地壳运动C. 海水堆积D. 海水侵蚀
    20. 全球变暖对该岛绿海龟产卵环境威胁最大的是()
    A. 沙滩被淹B. 食物减少C. 气温过高D. 风暴增多
    J镇位于黔东南地区,境内广泛分布着由森林、水源、村寨、稻田组成的各类梯田景观(下图)。这些梯田历史悠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外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梯田规模与种植结构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1J镇梯田集中分布区( )
    A. 坡度较小B. 海拔较低C. 位于西部D. 位于阳坡
    22. 与Ⅱ类梯田相比,I类梯田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
    A. 靠近河流,便于自流灌溉B. 靠近村寨,利于肥水灌溉
    C. 远离森林,增加作物光照D. 远离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23. 推测近年来该地梯田最可能发生的变化( )
    A. 种植规模扩大化B. 种植结构复杂化
    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出现撂荒、弃耕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雅文明发源于中美洲(图),玛雅人最早在图示区域南部居住并发展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随时间推移,人口分布逐渐向北部地区转移扩展。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北部海拔大多低于150米。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比较尤卡坦半岛东南部与西北部降水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玛雅文明首先出现在南部区域的原因。
    (4)推测玛雅人口逐渐向北部扩展转移的原因。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米/年。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
    材料二: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鱼台子水文站和蒙城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变化图。
    (1)比较鱼台子水文站和蒙城水文站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差异。
    (2)分析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比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引江济淮工程对黄淮平原航运功能的促进作用。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传统能源使用大省,近年来,山东省着力打造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位于胶东半岛的海阳市是全国首个利用核电“零碳”供暖的城市,并逐步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核电供暖是从核电机组抽取已经发过部分电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送到用户家中。未来,胶东经济圈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多个城市都有望共享绿色热源,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图1为山东省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海阳核能综合利用愿景示意图。
    (1)与燃煤供暖相比,指出核能供暖的优势。
    (2)分析胶东经济圈发展跨区域核能供暖的不利条件。
    (3)简述海阳市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意义。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为我国某十字街道夏至建筑物日影不同时刻(北京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徐州(34°N,117°E)B. 拉萨(29°N,91°E)
    C. 西安(34°N,107°E)D. 南宁(23°N,108°E)
    2. 下列各图能表示该十字街道冬至日日落时刻的是()
    A. B. C. D.
    3. 为使该十字街道东西向北侧沿街店面获得更好的日照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加强沿街绿化B. 拓宽街道宽度
    C. 延长街道长度D. 提高南侧建筑高度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日影在北京时间10:00和16:00长度接近,说明该地的正午时间在北京时间的13:00左右,在北京向西15°左右,徐州经度与120°E相差3°,比北京时间晚12分钟,拉萨经度与120°E相差29°,比北京晚将近2个小时,AB错误;西安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52分钟,因此应该在北京时间1点左右接近正午,且图示12:00和14:00的日影长度相差不大,据图可知C正确;南宁纬度位置为23°N,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宁有一段时间太阳位于北天空,南宁正午日影在南方,且南宁比北京时间晚48分钟,从时间上看西安更接近,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纬度越高,太阳日出日落方向越偏南,由此可知,冬至日时太阳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AB错误;由第一题可知,该十字路所处的纬度较低,太阳日落方位更接近西方,C选项中日影方向更接近南,说明纬度较高,C错误;D选项中日影偏向东北,且更偏东,说明日落方位更偏西,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为了使十字街道东西向北侧沿街店面获得更好的日照环境,应该加宽道路,减少南侧建筑物影子的遮挡,B正确;加强沿街绿化可能会加强对街道两侧店面光线的遮挡,A错误;延长街道长度对北侧店面获得更好日照环境影响小,C错误;提高南侧建筑高度会加大对北侧沿街店面的遮挡,D错误;故选B。
    【点睛】夏至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极圈出现极昼,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圈出现极昼,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A. 断层构造B. 褶皱变动C. 外力侵蚀D. 岩浆侵入
    5. 图示虚线区域岩层接触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地壳()
    A. 持续抬升B. 持续下降C. 先抬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抬升
    6. 导致断层南北两侧沉积岩层接触关系差异的原因是()
    A. 岩性差异B. 风化差异C. 气候差异D. 升降差异
    【答案】4. C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可知,侵入岩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所以褶皱变动发生的较早,其后是岩浆侵入,花岗岩侵入后发生了断层,岩浆侵入事件发生较早,排除ABD选项;断层两侧都有石灰岩沉积,且花岗岩北侧石灰岩和灰岩岩层发生了外力侵蚀,且未被掩埋,说明外力侵蚀事件发生最晚,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图示虚线区域岩层接触关系的形成是因为该处地层受外力侵蚀缺失,地壳上升会发生侵蚀现象,且后来又有石灰岩沉积说明地壳又发生了下沉运动,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两侧沉积岩厚度不同,南侧沉积岩有部分缺失,后沉积的石灰岩厚度又比北侧石灰岩厚度大,说明两侧岩层的升降差异造成了侵蚀和沉积的差异,D正确;两侧岩层都是沉积岩,岩性无明显差异,A错误;南北两侧区域气候等因素相差不大,所以风化和气候差异小,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壳在抬升的过程中会发生外力的侵蚀作用,造成某些岩层的缺失,或者是未形成某岩层;地壳在下沉的过程中会发生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某岩层,或某岩层厚度大。
    图为2024年6月14日13时局部地区风向和风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影响该区域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反气旋B. 冷锋C. 暖锋D. 准静止锋
    8. 6月15日将出现降雨的地点可能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9. 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7. B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的风向大部分吹西北风,部分地区风向转西南风,从风向的方向可以推知,该地区的风向呈逆时针旋转,不符合北半球反气旋的特点,A错误;风由内陆高纬度吹来,为冷锋,不是暖锋和准静止锋,B正确,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图示风向可知,冷锋锋面此时位于乙处,冷锋锋后降水,雨区较窄,甲处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错误;乙处位于锋面处,未降水,但是题目要求是6月15日的天气状况,即6月15日处于锋后的位置出现降水,乙地6月15日处于锋面后,B正确;丙地在锋面后,6月15日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C错误;丁地距离锋面处较远,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西北风从内陆吹来较干燥,C错误;此次天气过程是西南风从海上吹来带来湿润气流形成降水,AB错误,故选D。
    【点睛】夏季快行冷锋会来带暴雨,冷锋锋后降水,雨区较窄;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一般情况下,河流支流常呈小角度顺着主流方向小角度汇入干流。水系重组后,水系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图为某地因构造隆升导致的水系重组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发生构造隆升的位置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11. 水系重组之前的河流流向可能是()
    A. B. C. D.
    12. 水系重组对M处的影响是()
    A. 水量减小B. 流速减慢C. 含沙量增大D. 谷地拓宽
    【答案】10. D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对比甲、乙、丙、丁四处可知,丙处出现新的河流,说明丙附近地势变低,C错误;丁处水系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形成放射状水系,说明丁处地势变高,应受构造隆升所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一般情况下,河流支流常呈小角度顺着主流方向小角度汇入干流。读图,图中西北-东南延伸的河流水面宽阔为干流,南北延伸的河流水面相对狭窄为支流,由支流汇入干流,排除AC;河流支流常呈小角度顺着主流方向小角度汇入干流,B正确,排除D。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原为干流下游,水系重组后,M成为支流上游,失去原来支流、干流的补给,流域面积减少,水量减少,A正确;地势起伏增大,流速加快,B错误;含沙量主要受植被的影响,材料中未有植被变化信息,C错误;河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增强,河谷加深,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神农架山地位于我国湖北省西部,主峰海拔3105米,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较明显。图为神农架山地及其邻区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自然带①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热带季雨林B. 常绿硬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
    14. 影响神农架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海拔高度D. 相对高度
    15. 带幅是某一垂直自然带的高度差。与邻区相比,神农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幅最大的原因是()
    A. 纬度最低B. 地处过渡位置C. 相对高度大D. 降水最丰富
    【答案】13. C 14. A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神农架、武陵山的地理位置可知,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基带植被①为常绿阔叶林,故选C。
    【14题详解】
    神农架南坡和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北坡的分布的海拔高度低,北坡为背阴坡,热量条件稍差,分布的海拔高度低,A正确;神农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山体走向为东西向,受夏季风影响,东侧降水多,南北坡水分差异较小,B错误;南北坡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差异不大,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影响带谱的多少,不影响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神农架纬度不是最低的,A错误;三座山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都比较丰富,D错误;神农架处于地势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且三座山中神农架南北坡的自然带不同,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出现的海拔高度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幅最大,B正确,三座山的纬度相差不大,山体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丰富,与带幅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程度的因素:1、 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复杂;2、 山体海拔---纬度相同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复杂;3、 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复杂。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终存在着涌浪指标的高值区(即涌浪池),如下图所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自东向西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西向东D. 自西北向东南
    17. 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主要源自于()
    A. 南极环流B. 赤道逆流C. 西风漂流D. 南赤道暖流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可知,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涌浪流动速率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流动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据材料、图及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里的涌浪流动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形成的波浪,故南太平洋涌浪池的涌浪主要来源于南纬50°左右的西风漂流,由于西风漂流受南美陆地的阻挡,一部分海水北上而形成,C正确;南极环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纬度位置不对,不是中纬度,ABD错误。故选C。
    【点睛】波浪: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
    雷恩岛是澳大利亚大堡礁的一个珊瑚岛,该岛边缘的沙滩是太平洋绿海龟的最大产卵地。每年有上万只雌性成年绿海龟长距离洄游至该岛,在高潮线以上的沙滩掘穴产卵后返回海洋。上世纪90年代海滩上出现了一道高一米左右、平行于海岸线的沙崖,阻挡海龟前行。同时随着气候变化,该岛绿海龟产卵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科学家欲选择该岛几只绿海龟作为研究对象,追踪其洄游轨迹,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B. RSC. GNSSD. 数字地球
    19. 雷恩岛海滩上沙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B. 地壳运动C. 海水堆积D. 海水侵蚀
    20. 全球变暖对该岛绿海龟产卵环境威胁最大的是()
    A. 沙滩被淹B. 食物减少C. 气温过高D. 风暴增多
    【答案】18. C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研究海龟的洄游轨迹主要是获取海龟的位置信息,最合适的方法是在少数海龟身上安装小型、无害的位置接收器,即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C正确;GIS即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A错误;RS为遥感技术,由于海龟体积较小且长时间位于水下,很难通过遥感追踪识别,C错误;数字地球是地球的“数字化”模型,不能直接获取海龟洄游轨迹,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滩上“沙崖平行于海岸线”,最有可能是海水侵蚀加剧导致,D正确;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不是主要的外力形式,风经过海面形成风浪对海岸的塑造影响更大,A错误;地壳运动一般规模较大,且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海岸,可能性较小,B错误;海水堆积则会形成沙垄而不是沙崖,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岛为“珊瑚岛”,海拔低,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周围沙滩易被淹没,面积减小,海龟将难以寻找合适的产卵地,A正确;海龟在海滩产卵后就会返回海洋,在陆地停留时间较短,陆地上食物变化对其影响较小,B错误;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升高幅度小,C错误;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风暴增多,但总体频率较低,影响时间较短,相对于海平面上升,威胁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要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
    J镇位于黔东南地区,境内广泛分布着由森林、水源、村寨、稻田组成的各类梯田景观(下图)。这些梯田历史悠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外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梯田规模与种植结构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1. J镇梯田集中分布区( )
    A. 坡度较小B. 海拔较低C. 位于西部D. 位于阳坡
    22. 与Ⅱ类梯田相比,I类梯田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
    A. 靠近河流,便于自流灌溉B. 靠近村寨,利于肥水灌溉
    C. 远离森林,增加作物光照D. 远离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23. 推测近年来该地梯田最可能发生的变化( )
    A. 种植规模扩大化B. 种植结构复杂化
    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出现撂荒、弃耕现象
    【答案】21. B 22. B 23.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黔东南J镇梯田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J镇梯田的分布及变化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21题详解】
    根据图片中J镇梯田分布情况可知:在东北部及东部为梯田主要集中区,在这里梯田分布面积广,且海拔约在500~600米,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这里落差较大,A错误;根据等高线判断,海拔为该区域最低位置,B正确;西部梯田分布稀疏,面积小,C错误;东北部的山脊北侧,梯田集中,且为阴坡,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与Ⅱ类梯田相比,I类梯田虽然更靠近河流,但由于梯田高于河面,不可能自流灌溉,A错误;I类梯田处于村寨之下且靠近村寨,有利于村寨产生的肥水灌溉,B正确;作物的光照来自作物向阳的位置和日照时间的多少,不一定要远离森林,C错误;水土的流失取决于降水强度、植被覆盖度、坡度等原因,与森林位置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之人口的外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梯田规模与种植结构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可知由于人口外迁,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足,因而耕作收益低的梯田可能出现撂荒、弃耕现象,梯田规模变小,A错误,D正确;由于人口的流失,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种植面积会缩小,种植结构有可能以节省劳动力的经济作物或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为主,田间管理也可能精细化,但这种可能性是随着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人口返流等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在近些年内应该较小,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雅文明发源于中美洲(图),玛雅人最早在图示区域南部居住并发展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随时间推移,人口分布逐渐向北部地区转移扩展。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北部海拔大多低于150米。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比较尤卡坦半岛东南部与西北部降水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玛雅文明首先出现在南部区域的原因。
    (4)推测玛雅人口逐渐向北部扩展转移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主,地势南高北低。
    (2)尤卡坦半岛东南部降水量大于西北部。成因:该半岛受东北信风控制,东南部为山地,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多;西北部为低缓的平原,降水较少。东南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所以东南部降水多。
    (3)尤卡坦半岛南部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玛雅文明的农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南部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这种地形有利于水源的聚集和农业灌溉,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和防御提供了自然屏障。北部石灰岩广布,土壤肥力差,地表水资源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4)南部开发时间长,生态环境恶化,玛雅人开始寻找新的适宜居住的地点;南部位于山区,降水多,自然灾害频发;北部地势较低,地形相对平坦,生存空间更大。
    【解析】
    【分析】该题以尤卡坦半岛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形特征描述、影响降水的因素、人口聚集和迁移的原因等地理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南部为山地,地势高,北部山地海拔低,地势较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河流主要发源于南部山地,整体地势南高北低。
    【小问2详解】
    尤卡坦半岛东南部海拔高,该地区受东北信风带影响,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西北部地势平坦,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少。东南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使东南部降水增加。
    【小问3详解】
    因为东南部降水多,且纬度较低,所以东南部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热资源,其他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且有河流发育,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山地地形易守难攻,有利于城市建设和防御工事的建设;北部地区虽然地形平坦,但是石灰岩广布,表层土壤浅薄,土壤肥力差,地表水渗漏严重,水资源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小问4详解】
    玛雅人口逐渐向北部扩展的原因与南部地区的开发时间长、破坏较严重有关系,南部由于长时间的开发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且南部地区山地多,降水多,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北部地区地势低平,生存空间较大, 玛雅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自然改造的强度增强,使北方也可以得到开发,适宜生存。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米/年。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
    材料二: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鱼台子水文站和蒙城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变化图。
    (1)比较鱼台子水文站和蒙城水文站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2)分析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比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引江济淮工程对黄淮平原航运功能的促进作用。
    【答案】(1)鱼台子水文站多年河流径流量在6月份开始上涨,7、8月份水量大,9月份汛期结束,水量大,汛期长,蒙城水文站多年河流径流量较小,且7、8月份为汛期,汛期时间短。
    (2)冬季降水少,夏季高温,蒸发量大;土层厚,土质疏松,地表水下渗较快。
    (3)引江济淮工程可以增加淮河水量,使淮河水量稳定,可以增加通航里程和通航时间,发挥黄淮平原航运功能,减少运输成本。
    【解析】
    【分析】本题以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和水文站测量数据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径流量差异、地表水占比小的原因、跨流域调水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两个水文站测量数据有明显不同,鱼台子水文站的河流径流量大,蒙城水文站的河流径流量小,两处河流的汛期也不相同,鱼台子水文站处从多年平均径流量看,河流的汛期长,6、7、8三个月,从蒙城水文站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看河流汛期短,仅在7、8月份。
    【小问2详解】
    从水量收支的角度展开分析。黄淮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冲积平原,土质疏松,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容易下渗,下渗比例高;黄淮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降水少,地表水补充少,故黄淮海平原地表水占比较小。
    【小问3详解】
    引江济淮工程可以增加黄淮海平原河流的水量,使河流水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河流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增强,另外一方面,引长江水补充淮河水,可以使淮河水的径流差异减小,使水量更稳定,从而发挥出黄淮平原航运功能,减少运输成本。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传统能源使用大省,近年来,山东省着力打造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位于胶东半岛的海阳市是全国首个利用核电“零碳”供暖的城市,并逐步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核电供暖是从核电机组抽取已经发过部分电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送到用户家中。未来,胶东经济圈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多个城市都有望共享绿色热源,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图1为山东省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海阳核能综合利用愿景示意图。
    (1)与燃煤供暖相比,指出核能供暖的优势。
    (2)分析胶东经济圈发展跨区域核能供暖的不利条件。
    (3)简述海阳市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意义。
    【答案】(1)取暖成本低;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利于“碳中和”;减少煤炭消耗,降低铁路运输和煤炭储备压力;缓解能源紧张。
    (2)不利条件:沿途为低山丘陵,起伏较大,管道建设难度大;远距离输热过程中能量损耗大。
    (3)核能综合利用可增加产出,降低成本;促进新型清洁能源发展(如余热利用、氢能);与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互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紧张;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部分区域示意图和海阳核能综合利用愿景示意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核能供暖的优势、跨区域供暖的不利条件及核能综合利用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已学可知,燃煤取暖煤炭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而核能能量密集,与燃煤供暖相比,核能供暖原料消耗量小,有利于降低铁路运输和煤炭储备的压力,有利于降低取暖成本;核能能量巨大,地区适应性强,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紧张;相对于燃煤,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由材料可知,核能能够实现“零碳”供暖,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小问2详解】
    读图1可知,该区域位于山东半岛的胶东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管道建设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距青岛108km、济南372km、威海114km,与胶东经济圈主要城市距离较远,管线长,输热过程中热量损耗较大。
    【小问3详解】
    海阳市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意义可以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结合第一问分析可知,核能综合利用有利于增加产出,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新型产业的出现,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读图2可见,当地核能产业和制氢,光伏,海水淡化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发展,与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实现互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方面:结合第一问分析可知,核能对大气的污染小,核能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利用核能能源,有利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紧张。

    相关试卷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地理试卷pdf、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考试+地理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含答案】,共9页。

    地理丨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5届高三6月期末抽测地理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地理丨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5届高三6月期末抽测地理试卷及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