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1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2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以何种语言对应域外的作品,是让几代译者费心的事情。
    林纾选择的是古文,他对于汉唐文章的推崇,使翻译多了古朴的元素。钱锺书说,林纾虽然是古文家,但在转化外来辞章时,不得不有些变通,文言、俗语也不时出现,也非纯正的古文了。恪守旧的思路,不易打通文本间的隔膜,要表明真意,不得不放开手脚。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
    周氏兄弟的翻译,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最初的翻译,受章太炎的影响,用的是六朝之前的古文,因为佶屈聱牙,读懂其意者甚少。过分看重古文与文言,其实破坏了审美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他们不久就意识到文体的选择,也关乎作品的成败,后来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了。
    文言与俗语,看似势不两立,实则也有结合的可能。用文言写作与翻译,能提高读者的智性,续写文学的美质。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
    翻译的过程,乃是与异质的时空对话的过程,词语的陌生化表达,才是一种功力。信达雅固然甚好,但硬译能改变阅读的习惯,对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多有帮助。周氏兄弟后来的翻译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刘半农在《译者导言》里承认,自己翻译的诗歌参考了佛经翻译的经验,直译中形成了新的文体。严家贞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
    由翻译引起的文言与俗语之辨,以及“语体文”的确立,使汉语书写在磨合里走了一条新路。但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三十年代后,关于大众化、通俗化的讨论,文言的元素无声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
    (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
    材料二:
    翻译腔对汉语美感的伤害很大。首先,汉语被固定化了。汉语本是非形态语言,在文章圣手的笔下,汉字如同琴键,在出色钢琴家的指端,可以做到信手一拂,玉音铮铮,千变万化,动心悦耳。这是由于汉字组句的灵活;但是“翻译腔”中各种附加成分一起套在句子里,语序平直,千篇一律,句子一下子就笨重、刻板。其次,汉语被稀释了。汉语贵在凝练有力,意义密集,节奏紧凑,排列整齐,声韵美妙。而“翻译腔”句子超长,意义单一、限定,节奏松垮,排列七零八落,音韵之美更是无从提起。再次,汉语被抽象化了。汉语有具象性,字词本身多取自具体事物及其特点,人们说话写作也爱用多重形象来表达,故而汉语充满了隐喻性和多义性,含蓄蕴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说,由于翻译腔的作用,汉语正在变成一种二流的、模仿性的语言,正在失去个性,失去感情和神采。
    学者思果先生曾故意用“翻译体”将《红楼梦》加以改写:“在看到她吐在地上的一口鲜血后,袭人就有了一种半截都冷了的感觉,当她想着往日常听人家说,一个年轻人如果吐血,他的年月就不保了,以及纵然活了一个较长的生命,她也终是一个废人的时候,她不觉就全灰了她的后来争荣夸耀的一种雄心了。”
    余光中附议说:“这样作践《红楼梦》,使人笑完了之后,立刻又陷入深沉的悲哀。这种不中不西、不今不古的译文体,如果不能及时遏止,总有一天会喧宾夺主。到那时,中国的文坛恐怕就没有一寸净土了。”
    (摘编自陈德彰《漫谈翻译腔》)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纾用古文翻译域外作品,并非纯正古文,也有变通,译作中俗语也不时出现。
    B. 用文言写作与翻译,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上的不足。
    C. 翻译亦是创作,对好的译者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必备的。
    D. 我们要提防“翻译腔”的泛滥,但不应该以此怀疑,甚至否定文学翻译的价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稻孙对文言与俗语的关系理解深刻,他在翻译但丁《神曲》时,引入意大利的俗语调适词章,丰富了自己的母语。
    B. 周氏兄弟的翻译,采用直译的方式,克服汉语的局限,为表达带来了生机,在传播新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新语言。
    C. 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
    D. 用一种不合语法,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语言写作,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恐怕是不行的。
    3. 下列有关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接纳新的思维方式。
    B. 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创造新语言,形成新的文体,促进汉语的发展。
    C. 几代译者的努力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使人的智性得以成熟。
    D. 续写文学美质的同时,使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4. 文学翻译和创作如何避免低级的“翻译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汉译本有二十多种,但最受欢迎的当属汝龙和草婴的译本。请结合材料简要赏析下面一组翻译。
    (内容提示:这是要第一次审判毒死人命案时的情景。)
    (1)陪审员们落座以后不久,民事执行吏就迈着歪斜的步子走到大厅的正中,仿佛打算吓唬在场的人似的,用响亮的声调叫道“升堂!”(汝龙译)
    (2)陪审员们一坐好,民事执行吏就趔趄着来到法庭中央,仿佛要吓唬在场的人似的,放开嗓门叫道“开庭了!”(草婴译)
    【答案】1. B 2. D
    3. B 4. ①翻译文体不能脱离母语。
    ②翻译文体要组句灵活,附加成分避免简单的套叠在一起。
    ③翻译文体要凝练,有节奏,要追求音韵美。
    ④翻译文体要有具象性,追求隐喻性和多义性,含蓄蕴藉。
    5. ①汝龙翻译的“升堂!”是中国传统话本等俗语文学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保留了母语大众化的一面,雅俗结合,便于普通中国读者接受。
    ②两种翻译都关注句子之间的衔接,“迈着歪斜的步子”“趔趄着”等词语注重表达的程度与原文一致,使得翻译表达生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上的不足”错误。由原文“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可知,俗语更接近大众,利于思想广泛传播,但不能抹杀其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价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在翻译但丁《神曲》时,引入意大利的俗语调适词章,丰富了自己的母语”错误。原文“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可知,是钱稻孙意识到但丁创作的《神曲》的文字里引入意大利的俗语,并非钱稻孙在翻译《神曲》时“引入意大利的俗语调适词章”。
    B.“克服汉语的局限,为表达带来了生机”错误。原文“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可知,是“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不是“采用直译的方式”而使得克服了局限、带来了生机。
    C.“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错误,批评范围扩大化。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只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B.“创造新语言,形成新的文体”不是翻译的现实意义。依据“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严家贞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可知,翻译文学作品并非为了创造新语言和新文体,不是主动行为,而是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迫不得已对语言的创新有冲动,并自然而然创新了语言。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可知,翻译文体不能脱离母语。
    由原文“首先,汉语被固定化了。汉语本是非形态语言,在文章圣手的笔下,汉字如同琴键,在出色钢琴家的指端,可以做到信手一拂,玉音铮铮,千变万化,动心悦耳。这是由于汉字组句的灵活;但是‘翻译腔’中各种附加成分一起套在句子里,语序平直,千篇一律,句子一下子就笨重、刻板”可知,翻译文体要组句灵活,附加成分避免简单的套叠在一起。
    由原文“其次,汉语被稀释了。汉语贵在凝练有力,意义密集,节奏紧凑,排列整齐,声韵美妙。而“翻译腔”句子超长,意义单一、限定,节奏松垮,排列七零八落,音韵之美更无从提起”可知,翻译文体要凝练,有节奏,要追求音韵美。
    由原文“再次,汉语被抽象化了。汉语有具象性,字词本身多取自具体事物及其特点,人们说话写作也爱用多重形象来表达,故而汉语充满了隐喻性和多义性,含蓄蕴藉”可知,翻译文体要有具象性,追求隐喻性和多义性,含蓄蕴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严家贞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可知,汝龙翻译的“升堂!”是中国传统话本等俗语文学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保留了母语大众化的一面,雅俗结合,便于普通中国读者接受。
    由原文“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可知,两种翻译都关注句子之间的衔接,“迈着歪斜的步子”“趔趄着”等词语注重表达的程度与原文一致,使得翻译表达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死神又来敲门
    一边在创造着成就,一边在接受着磨难,这似乎成了你的宿命。
    1997年12月,你腹痛难忍,去医院复查,被告知肿瘤复发。
    你不相信这样的结果,趁寒假你又去昆明复诊,得到的是同样的答复。
    你拿着诊断书从医院出来,脸上挂满泪水,精神恍惚地走在昆明街头。
    诊断书也是一份死亡通知书。你忽然觉得活着好累好累。你想回到丈夫身边,跟他一起躺在地下。
    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一个人不惧死亡,那是因为活着比死亡更艰难。
    回到丈夫身边去!
    这个想法忽然无比强烈。你擦干泪水,决定实现这个计划。对生存的妥协亦是一种抵抗。
    你看着车来车往的马路,闭着眼睛走向车流。
    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响彻街头,恍惚中,你心里想:死了吗?
    你忽然听到一个男人愤怒的咒骂:“你想死去跳滇池啊!你想怎么死都行,别来这里害人!你撞我的出租车,你死了我还要承担责任,我家还有老有小,哪个来养他们?”
    咒骂声和随之而来的围观,让你无地自容,落荒而逃。
    自己不要活了,怎么可以去害人呢?看来,选择死亡也涉及伦理道德。
    你蹒跚地走着,回到住处,栽倒在床上,任泪水打湿枕头,一直躺到天黑。
    如台风掠过大海,你内心的狂风骤雨逐渐平息,忽然想找人倾诉,但那时并没有手机,你联系不到朋友。
    你从包里找出一个本子,摸出笔,开始疯狂地书写。从幼年、少年、青年,到遇到丈夫,到拥有的那些幸福日子,到丈夫丢下你让你孤独地生活,到你全身心地对学生的付出,到华坪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你的关心。你边哭边写,像在写一篇无限长的遗书。你要死了,要让人们知道,你是多么爱你的丈夫,你是多么热爱生活,也那样深切地爱着你的学生。开始你只是想用对学生的付出来忘记对丈夫的思念,但渐渐地,对学生的好,已经成了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哭了一晚上,写了一晚上,迎着旭日,身心俱疲的你终于放松了下来。
    你“审判”了自己!
    你睡得很沉,想在梦中见到丈夫,听他的安慰,可是他并没有来。
    你的思绪回归现实: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刚有起色,难道你就要离开他们吗?
    你怀念起那些来自贫困山区、与你朝夕相处并有了超越血缘之情的孩子们。
    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不能考出去,他们不可能有机会复读,只能重返大山,重复他们父辈的宿命。
    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
    你毅然回到华坪,领导和同事得知你的病情,劝你住院,你婉言拒绝了。
    他们说:“我们需要你坚强地活着,还想同你多共事几年,请你服从安排,住院治疗。”
    这份真情使你住进了华坪县中医院。
    你成了医院里最不守规则的病人。如果有课,你拔下针头就跑回学校上课;没有课时,你就回医院打针。这样跑来跑去,控制不住肿瘤的生长。为了不浪费国家的钱,你干脆放弃治疗,出院回到学校。
    你的学生们哭了。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
    你说:“同学们,老师不会死的,也绝不会离开你们,请相信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就学着你的样子,有了小病也不休息,照样上课。
    可爱的孩子们唤回了你的信心,激发出你生命的火花,他们是你的“特效药”。你决心在有生之年,加倍地爱护他们,用生命微弱的烛光去点燃他们的理想。
    中考在即,你改变了教学方法:不提“中考”两个字,少批评,多鼓励。
    学生们都离家很远,学校只能采取“放大假”的办法,每到月底放四五天假,让他们回家背米。有的学生为了节省路费,一直要到放寒暑假才回去。
    星期六的晚上,你领着他们做游戏、看电影,把亲友送给你的营养品分给他们。
    这一年,学校刚迁到新址,家底薄,一放假,锅炉房就熄火。
    放假不回家的学生没有水喝,你便自己掏钱去附近的一家饭店买开水。一暖水瓶收1元钱,你一次提四个暖水瓶,回来一杯杯倒满,再回去提。学生不喝生水,保障了身体健康。这使学生很受感动,他们说:“老师,你身体不好,我们自己去取。”
    当饭店的老板知道你每天买水是给学生喝,降到5角钱一瓶,最后干脆不收钱。
    学习方面,你从不看重分数多少,只要他们尽力学就行。课间放音乐,讲课前唱一首歌,提倡讲普通话,让他们多读多写,引导他们带着感情放声朗读,把自己的情感糅进课文描绘的画面之中。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注意与学生沟通情感,师生已经产生了默契,所以,每当你提出建议,他们都会立刻响应。孩子们不是被老师“逼着学”,而是变成了自觉的“我要学”。
    一个苗族学生,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就盯着他吃饭,盯着他喝水,盯着他睡觉。天气酷热难当,他还穿着一身厚衣服,经常大汗淋漓,你就提醒他脱掉外衣,并劝他:“孩子,要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
    “我的基础太差,不这样拼搏,我无法挽回两年里丢掉的东西。”
    “那也要注意作息时间,失去了健康什么也学不成了。”
    “老师,有你做榜样,我精力充沛得很。”
    中考结束,全县1000多名考生,他考了第二名。
    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
    (节选自李延国、王秀丽的报告文学《张桂梅》,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一边在创造着成就,一边在接受着磨难”的宿命,张桂梅以行动抗争,趁寒假又去昆明复诊。
    B. “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一句体现了张桂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鼓舞人心。
    C. “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一句对张桂梅强烈的敬佩、感动之情喷涌而出。
    D. 文中所提及的教育案例表明,在张桂梅心里,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长,比分数更紧要。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十分注重对张桂梅形象特征的把握和描写,赋予作品可视化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B. 饭店老板卖开水由1元降到5角到最后免费,是以周围人态度的变化来侧面烘托张桂梅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C. 把张桂梅比喻为学生崇拜“旗帜”,将她的课堂比喻成学生励志的“军号声”,表达了对其个人魅力的赞美。
    D. 文章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多采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直白、热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8.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A
    8. ①有助于读者走进张桂梅的内心,与其进行精神对话,拉近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亲切,感人。
    ②有强烈的抒情性。用“你”便于作者表达对张桂梅的同情和赞美之情,使报告文学叙事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情感共鸣。
    ③使叙述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张桂梅想要自杀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其脆弱的一面,有助于塑造一位立体、多元、接地气的新时代女性楷模形象。
    9. ①报告文学需要长期走访取得大量真实的资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如张桂梅曾想自杀、给学生们自费买水事件,都是需要深入调查才可以得到的真实、新鲜的素材。
    ②报告文学在取材、剪裁和表达上也很重要,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如张桂梅想要自杀前大段心理描写细腻感人,极具感染力。
    ③报告文学是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统一。新闻性使报告文学真实、新鲜、吸引人,文学性使报告文学细腻、生动、感染人。二者结合才能直接、迅捷、有力量地表现张桂梅这一时代楷模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面对……的宿命,张桂梅以行动抗争,趁寒假又去昆明复诊”错。原文“你不相信这样的结果,趁寒假你又去昆明复诊”,去复诊是因为不相信诊断结果,不属于对宿命抗争的行动。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对张桂梅形象特征的把握和描写”错误。文本里没有关于张桂梅形象的描绘,主要从动作、心理和语言等角度来塑造张桂梅。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叙述人称分析的能力。
    结合“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一个人不惧死亡,那是因为活着比死亡更艰难。回到丈夫身边去”“你擦干泪水,决定实现这个计划。对生存的妥协亦是一种抵抗”可知,这段张桂梅的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运用第二人称“你”,有助于读者走进张桂梅的内心,与其进行精神对话,拉近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亲切,感人。
    结合“你是多么爱你的丈夫,你是多么热爱生活,也那样深切地爱着你的学生”“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可知,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有强烈的抒情性。用“你”便于作者表达对张桂梅的同情和赞美之情,使报告文学叙事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情感共鸣。
    结合“你看着车来车往的马路,闭着眼睛走向车流”“你蹒跚地走着,回到住处,栽倒在床上,任泪水打湿枕头,一直躺到天黑”可知,第二人称使叙述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张桂梅想要自杀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其脆弱的一面,有助于塑造一位立体、多元、接地气的新时代女性楷模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你看着车来车往的马路,闭着眼睛走向车流”“放假不回家的学生没有水喝,你便自己掏钱去附近的一家饭店买开水”张桂梅曾想自杀、给学生们自费买水事件,都是需要深入调查才可以得到的真实、新鲜的素材。
    结合“你忽然觉得活着好累好累。你想回到丈夫身边,跟他一起躺在地下。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回到丈夫身边去!”张桂梅想要自杀前大段心理描写细腻感人,极具感染力。
    文本取材于“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具有真实、新鲜的新闻特点,具有现实意义;文学性使报告文学细腻、生动、感染人,如“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一个人不惧死亡,那是因为活着比死亡更艰难。回到丈夫身边去”“你边哭边写,像在写一篇无限长的遗书。你要死了,要让人们知道,你是多么爱你的丈夫,你是多么热爱生活,也那样深切地爱着你的学生”张桂梅自杀前后大段心理描写细腻感人,极具感染力。二者结合才能直接、迅捷、有力量地表现张桂梅这一时代楷模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琦,相州安阳人。天圣五年,弱冠举进士。赵元昊①反,进枢密直学士,副夏竦为经略安抚、招讨使。诏遣使督出兵,琦亦欲先发以制贼,而合府②固争。琦画攻守二策驰入奏,仁宗欲用攻策,执政者难之。琦言:“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乃诏鄜延③、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山外。琦悉兵付大将任福,令趋德胜砦④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檄中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福竟为贼诱,没于好水川。琦亦上章自劾,犹夺一官,知秦州。
    (节选自《宋史·韩琦传》,有改动)
    材料二:
    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副之。时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若臣策不效,当先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久之,元昊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仲淹约和,仲淹为书戒喻之。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降本曹员外郎、知耀州。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改动)
    [注]①赵元昊,党项人,旧姓拓跋,后改嵬名,赵为宋赐姓,西夏开国皇帝。②府:指枢密院。③鄜延:鄜延路,治所在延州(今延安市)。④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况边备A渐修B师出C有纪D贼虽猖E獗F固G已H慑其气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因称男子年龄十八岁左右为“弱冠”。
    B. 节度,文中为官名,即节度使,唐置,其职贵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
    C. 御,抵御、抵挡,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不同。
    D. 喻,知晓、明白,与《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的“喻”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琦主张积极进攻,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趁夏军骄惰之时,将其击败。虽有大臣反对,仁宗最后还是采纳了攻策。
    B. 好水川一战,任福不听告诫,轻敌冒进,几乎全军覆没,他对战败负有直接责任;韩琦身为主帅,用人不当,也难辞其咎。
    C. 范仲淹认为,派遣将领抵御敌寇,不选择合适的人,只是按照官员品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做法。
    D. 范仲淹私自与元昊通信涉及和议,又因其语出不逊而当使者的面焚烧来信,这些做法引发朝廷非议,范仲淹因此被降职。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趋德胜砦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
    (2)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
    14. 范仲淹在对西夏用兵上主张采取哪些策略?
    【答案】10. BDF 11. C 12. D
    13. (1)命令任福从怀远城直趋德胜寨绕到敌人背后,如果不能与敌人交战,就占据险要位置设下埋伏,拦截敌人的退路。
    (2)只要我们按兵不动,来观察他们的破绽,请容我逐步用恩德信义招降他们。
    14. ①春天深入敌境,凭借军队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
    ②加强边防守备,严明纪律,震慑敌军;
    ③按兵不动,观察其破绽,用恩德信义招降敌军;
    ④屯兵营田,开拓疆域,抵御侵略,作长久打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我军边防守备逐渐加强,出师纪律严明,敌军虽然猖獗,一定会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服。
    “渐修”意思是“逐渐加强”,作“边备”的谓语,此句意思完整,故在其后B处断开;
    “有纪”意思是“纪律严明”,作“师出”的谓语,此句意思完整,故在其后D处断开;
    “猖獗”作“贼”的谓语,此句意思完整,故在其后F处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后因称男子年龄十八岁左右为‘弱冠’”错误,应该是“后因男子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年龄二十岁也称为‘弱冠’”。
    B.错误。“节度,文中为官名,即节度使”错误,文中指调度指挥。句意:如果违背调度指挥,即使有功,也要被斩首。
    C.正确。“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是“统治”。句意:要开拓疆域抵御侵略。/挥动长鞭来统治天下。
    D.错误。劝谕、使……明白;知晓、明白。句意:范仲淹写信告诫劝谕西夏罢兵。/君子知晓的是义。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又因其语出不逊而……”错误,由原文“元昊答书语不逊”可知,不是范仲淹语出不逊,而是赵元昊。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趋”,直趋;“伏”,埋伏,伏兵;“要”,拦截。
    (2)“第”,只要;“衅”,破绽;“稍”,逐渐;“招徕”,招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可知,其策略是春天深入敌境,凭借军队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
    由原文“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可知,其策略是加强边防守备,严明纪律,震慑敌军;
    由原文“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可知,其策略是按兵不动,观察其破绽,用恩德信义招降敌军;
    由原文“若臣策不效,当先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可知,其策略是屯兵营田,开拓疆域,抵御侵略,作长久打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琦,是相州安阳人。天圣五年,二十岁考中进士。因为赵元昊造反,升官担任枢密直学士,为夏竦副手经略安抚使、招讨使。诏令派遣使者督促出兵,韩琦也打算先发兵来制服敌贼,但整个枢密院坚决反对。韩琦筹划了进攻和防守两套方案上奏朝廷,仁宗打算采用进攻的方案,可执政者认为进攻方案很难。韩琦说:“赵元昊即使动用全部兵力进犯我们,兵力不过四五万人。我们分路派兵各自把守,必然分散兵力削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支撑不住。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起来形成一股,击鼓前行,趁敌人骄纵松懈之际,一定能打败敌人。”于是朝廷诏令鄜延、泾原两处共同出兵征讨。回到军营后,赵元昊派人请求议和。韩琦说:“没有约定而请求讲和,这是计谋。”命令各将领们严阵以待,敌人果然进犯山外。韩琦将兵力全部交付给大将任福,命令任福从怀远城直趋德胜寨绕到敌人背后,如果不能与敌人交战,就占据险要位置设下埋伏,拦截敌人的退路。到出发时,两次告诫他。又传递檄文申述规定,如果违背调度指挥,即使有功,也要被斩首。任福最终被敌人诱惑,在好水川全军覆没。韩琦也上书自行弹劾,还是被剥夺一官职,任秦州知州。
    材料二:
    恰逢夏竦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朝廷提升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来担任夏竦的副手。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在这之前,(如果)敌人来犯,那么官位低的人先出兵抵御敌人。范仲淹说:“将领不选择能人,而以官位高低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缘由啊。”于是全部检阅延州士兵,从中选拔出一万八千人,分给六位将领统帅,各自率领三千人,分别训练,根据敌人多少,派遣更换出击抵御的力量。第二年正月,仁宗皇帝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范仲淹说:“正月塞外天气十分寒冷,我军露宿挨冻,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敌境,敌军马瘦人饥,凭我军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况且我军边防守备逐渐加强,出师纪律严明,敌军虽然猖獗,一定会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服。只要我们按兵不动,来观察他们的破绽,请容我逐步用恩德信义招降他们。如果我的计策没有效果,应当首先占据要害之地,屯兵营田,作长久作战的打算。要开拓疆域抵御侵略,这是上策。”仁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范仲淹又请求修建承平、永平等营垒,确定堡垒防御制度,派遣侦察兵,把十二座营垒改为城,于是羌族和汉族之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过了很长时间,元昊遣还被俘的宋将高延德,依靠他来与范仲淹约定讲和,范仲淹写信告诫劝谕西夏罢兵。当时恰好任福在好水川被西夏打败,于是元昊给范仲淹的回信语气很不恭敬,范仲淹当着来使的面烧掉了它。朝中大臣认为不应擅自与西夏通信,又不应当擅自烧掉西夏来信。降为本曹员外郎、管理耀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苦
    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②“灼火钻乌龟”“莫酒乞杯珓(jià)”均为古代占卜之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今年麦子的收成比去年好,但是因为“贱价还人”,田家的处境反而更糟了。
    B. 用乌龟占卜,用酒祭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可怜无助。
    C. 田家尽管与商人苦乐的原因不同,但是也终将迫于生计而走上与之相同的道路。
    D. 本诗写农事艰辛,语句通俗浅白,质朴生动,真切地道出农家的心声,有感染力。
    16. 作品是怎样叙述农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第一问:①以田家的叙述口吻来叙事;②以“商“农”一问一答的对话体形式展开;③运用对比手法,诗人将麦子丰收胜过去年和田家反受压价之苦做了对比;将田家靠天吃饭却年年辛苦和商人转徙经商虽苦却不受天灾影响做了对比,
    第二问:①显得真实、亲切,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田家生活的不易;②情境感强,写出了商农谋生的艰难而田家尤甚;③写出田家在丰年仍不免受苦挨饿的冷酷现实,表达对田家的同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但是也终将迫于生计而走上与之相同的道路”错,诗歌只是说“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强调了田家和商人的苦乐不同,田家靠天吃饭却年年辛苦和商人转徙经商虽苦却不受天灾影响,并没有说是商人也终将迫于生计而走上与之相同的道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由“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可知,诗歌的主体是农人的回答,田家的苦都是田家的口吻来叙述的,更真实地让人感受到田家生活的不易。
    ②就诗歌形式而言,由“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可知,诗歌先写行商问路,再写农人回答,采用“商”“农”一问一答的对话体形式展开,由“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可知,诗歌写出了商农谋生的艰难而田家尤甚。
    ③就表现手法而言,由“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可知,诗歌采用对比手法,将麦子丰收胜过去年和田家反受压价之苦做了对比;由“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可知,诗人将田家靠天吃饭却年年辛苦和商人转徙经商虽苦却不受天灾影响做了对比,两处对比写出了田家虽然丰收,但是农人依然要挨饿受苦,虽然商人也是颠沛辗转,但是与农人相比却可以不受天灾的影响,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_______”是说《离骚》善用香草美人隐喻政治理想,“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却不失分寸;“_______”是说《离骚》虽怨气郁结,好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来写离别相思之苦。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3)陆游在《书愤》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自况,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答案】 ①. 《国风》好色而不淫 ②. 《小雅》怨诽而不乱 ③. 此时相望不相闻 ④. 愿逐月华流照君 ⑤.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⑥. 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淫、诽、逐、名世、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倾覆了世人对中国航母的印象。“福建舰”摒弃了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采用电磁弹射技术,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航母拥有电磁弹射技术,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马伟明带领的团队。
    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过程十分艰辛。当马伟明决定攻克这一项技术难关时,有人劝他说,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国人耗费21年,砸下32亿美元,才在“福特号”航母上成功应用。有好心人提醒马伟明不能强攻硬上,现在已经是院士了,功成名就,万一搞砸了,就可能 ① 。马伟明自己也陷入思考,他不是不知道风险大,但搞科研就得担风险,国防建设急需,天大的风险也要干!否则,国家要院士干什么?
    接下去的5年里,马伟明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率领实验室一帮青年专家 ② ,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小型样机。在电磁弹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 ③ ,他抚摸着样机,握住马伟明的手,两人都泣不成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在新闻文体中,列数字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有三处地方使用了这一方法,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18. ①身败名裂;②埋头苦干;③心潮澎湃
    19. ①“美国人耗费21年,砸下32亿美元,才在‘福特号’航母上成功应用”,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风险之达,准确醒目。
    ②“接下去的5年里”,这里用“5年”强调研究时间之长,进而说明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难度之大,工作之艰辛。
    ③“马伟明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耗费之大,以及马伟明的奉献精神。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马伟明已经是院士了,功成名就,语境强调他研发电磁弹射技术,万一搞砸了对他事业、声名的影响,故填“身败名裂”。身败名裂:指地位丧失,名誉败坏,遭到彻底的失败。
    第二空,后文提到研究团队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语境强调团队的苦干实干,故填“埋头苦干”。埋头苦干:不避艰辛,尽力工作。
    第三空,后文提到老专家抚摸着样机,握住马伟明的手,两人都泣不成声,语境强调他此时的激动情绪,故填“心潮澎湃”。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
    ①“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国人耗费21年,砸下32亿美元,才在‘福特号’航母上成功应用”,“耗费21年”强调用时之长;“砸下32亿美元”强调耗资之大,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风险之达,准确醒目。
    ②“接下去的5年里”,这里用“5年”强调研究时间之长;再由原文“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可知,准确的数字进而说明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难度之大,工作之艰辛,数字的运用,非常有说服力。
    ③“马伟明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中“2000万元”数字巨大,投入很多,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耗费之大以及马伟明的奉献精神。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食材之一,也是营养价值丰富的健康食品。很多人认为,___①__,市面上也有可生食鸡蛋在销售,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鸡蛋从生的变成熟的,本身的营养成分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人体对熟鸡蛋的营养的吸收效果远比生鸡蛋好。这是为什么呢?生鸡蛋中含有两种可以影响营养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② ,其能与生物素不可逆结合,生成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物质;另一种是抗胰蛋白酶因子,这是一种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可以影响蛋白质消化。这两种抗营养因子经过高温烹饪后会被破坏,生物素和鸡蛋的优质蛋白质也就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生鸡蛋的营养价值其实是比不上熟鸡蛋的。
    生吃鸡蛋不仅不会带来更高的营养价值,______③______,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家禽本身会携带各种病菌,鸡蛋在鸡体内蛋壳形成前就有可能被感染。再加上鸡产蛋的时候,鸡蛋和粪便一样都通过直肠由肛门排出,蛋壳也容易受到污染。蛋壳上有很多微小的气孔,使得外部的细菌和污染物有机会进入到鸡蛋内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下列句子中“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能与生物素不可逆结合,生成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物质。
    B. 生物素和鸡蛋的优质蛋白质也就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C. 再加上鸡产蛋的时候,鸡蛋和粪便一样通过直肠由肛门排出。
    D. 蛋壳上有很多微小的气孔,使得外部的细菌和污染物有机会进入到鸡蛋内部。
    【答案】20. ①生食鸡蛋更有营养 ②一种是抗生物素因子 ③还可能引起致病菌感染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市面上也有可生食鸡蛋在销售”可知,此处看法与“生食鸡蛋”有关;再结合后文“答案是否定的。鸡蛋从生的变成熟的,本身的营养成分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人体对熟鸡蛋的营养的吸收效果远比生鸡蛋好”可知,此处应填“生食鸡蛋更有营养”。
    第②处,结合“生鸡蛋中含有两种可以影响营养吸收的抗营养因子”“另一种是抗胰蛋白酶因子”可知,此处应填“一种是抗……因子”;在结合“其能与生物素不可逆结合”可知,此处应填“一种是抗生物素因子”。
    第③处,结合前文“生吃鸡蛋不仅不会带来更高的营养价值”可知,此处应填“还可能……”;在结合后文“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家禽本身会携带各种病菌,鸡蛋在鸡体内蛋壳形成前就有可能被感染”,可知,此处应填“还可能引起致病菌感染”。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一般词语的词义和用法的能力。
    A、B、D三项中的“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C项中的“和粪便一样”作状语,“和”是介词。
    故选C。
    (三)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3分)
    2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逻辑谬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作品可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因此,《骆驼祥子》也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B. 叶三经常出外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里,什么人家,有啥好果树,他都知道。
    C. “我是答应你昨天来家里修门铃没错。可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所以我只好走了。”
    D. 顶流“傻人”王宝强长相身高在娱乐圈并不吃香,居然能成为中国票房第七的演员,而且还能写剧本、做导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A.违反了“同一律”,“老舍的作品”与“《骆驼祥子》”,前者是集体概念,后者是单一概念,二者不能混同。
    C.违反了“不矛盾律”,前面说门铃坏了“来修门铃”,后面又说“按门铃”“没人来开门”,前后自相矛盾。
    D.违反了“充足理由律”,演员的长相身高,不能必然决定其票房高低,以及能否写剧本、做导演。
    故选B。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马伟明还只是一名崭露头角的教授,还没有当选为院士。上级要提拔他担任海军工程大学领导,被他婉拒。有人说他“不识抬举”;有人说他是典型的智商高“干傻事”,到手的发展机会都不要,你究竟图的是什么?马伟明却说:“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淡泊以名利,宁静以致远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说:“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可见名缰利锁的束缚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只有淡泊以名利,宁静以致远,才是人生最为美好的追求。
    古往今来,众多的学问家都是淡泊名利的楷模。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以待,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 事业的追求上。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玩耍,认为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钱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的钟书先生学贯中西,但他拒绝采访,谢绝重金聘请,捐献自己的稿费,曾对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他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淡泊可以明志,使灵魂得到净化,使素质得以提升。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才可以感悟世间的美好。诸葛亮寄居于南阳,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相;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吴孟超潜心于肝脏研究,医德为先,治愈了众多病人,赢得人民的赞誉,成为人民的榜样。不断奉献爱心,追求平淡的生活,才是人人应具有的品格。
    淡泊宁静才能成就国家民族的风骨,才可以助力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真正的贤能之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致力于国家事业的发展。钱学森放弃美国的高薪,毅然回国,成为我国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父”。没有像钱学森这样于淡泊以明志的贤臣,又怎么会换得祖国的迅速崛起?正因为少了一些汲汲于名利的世俗之人,多了一些淡泊以明志的志士,国家才会不断走向发展与繁荣。
    让我们超脱世俗的诱惑和困扰,宁静淡然地看待一切,成为生活的智者。面对外界的纷扰不惊不惧,不暴不躁;而对物质的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就像梅花凌寒独自开,甘于淡泊;就像小草默默无闻,甘于宁静,白天知足常乐,夜里长享安宁,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享受事业成功的幸福和生命的充实与繁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对名利与权力的观念,“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意在告诉我们搞科研必须心无杂念,远离功名,才可能有所成就。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科学家们矢志不渝,心无旁骛,立誓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考生可以深入思考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专注精神的支撑。面对今天现实的利益和诱惑,唯有不慕名利,宁静淡泊,甘于清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事业高峰。结合社会现实,当下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更应明确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在名利面前彰显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应该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然后展开论述,一方面在行动上,让事业变得单纯,面对林林总总的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敢于拒绝,专注于发展,甘于淡泊;一方面在思想上,让价值观更加纯粹,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可采用例证法,如东篱饮酒、南山采菊的陶渊明;不慕名利,专注于科学研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等。最后重申论点,强调我们应见贤思齐,正确对待名与利,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立意:
    1.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3. 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心无旁骛干事业。
    4. 潜心钻研,默默耕耘。
    相关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7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3页。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