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验收历史试题
展开2024年高三开学验收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 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 “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 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B. 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 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 D. 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2.秦汉时期,我国的县级政区有县、邑、道及侯国四种类型,其中“道”是设在边地少数民族 聚居区的政区。汉代的道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即“有蛮夷曰道”。据此可知()
A. 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 B. 古代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变更频繁 C. 道作为基层政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秦汉的道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3. 公元443年,太武帝以“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为由,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并 “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崔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 家郡守”。这些做法()
A. 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 B. 强化了鲜卑贵族的势力
C. 有利于政权的封建化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下图为汉代选官辟除制度(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组织结构示意图。对此解释合 理的是,该制度()
A. 实行自下而上的选拔程序 B. 有利于发挥所属官吏积极作用
C. 成为底层民众上升主渠道 D. 重点考查被举者乡里舆论评价
5. 曹魏西晋时期,高昌置戊己校尉,受中原政权设置的西域长史节制。前凉政权于公元327 年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后继的前秦等政权亦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 管理。据此可推断,魏晋南北朝时期()
A. 高昌是丝路贸易的重要节点 B. 政权更迭打破原有民族布局
C. 经略西北为后世大一统奠基 D. 高昌地区逐渐盛行门阀制度
6.唐律规定:“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依此,蕃将的范围限定为初次进 入唐朝中央的蕃族将领,而蕃族后裔在编户入籍时则视同唐人。他们在后续的科举考试与官 职授予方面,已经与中原本土人士“无差”。这反映出唐代()
A.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B. 文化认同促进法律革新
C. 蕃汉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 民族交融促进制度变革
7. 北宋在设计中央官制时,将行政事务和军政事务分别归属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管理,两部长 官皆由文官担任。南宋时期虽仍然设置两套衙署,但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使的情况越发 常见。这侧面反映出南宋相较于北宋()
A. 边疆形势较为紧张 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 重文轻武观念加深 D. 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8.宋时,乡绅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于官治外另立乡民自律约文,具有乡民公约的意味。明 时,明太祖“命户部下令天下民,每乡里各置木铎一,内选年老及替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 路”,即为《六谕》,这也成为明朝基层教化的总纲。这一变化使明代()
A. 乡约与法律正式合流 B. 基层治理效果日益凸显
C. 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 道德法律教化功能趋同
9.宋初颁布的《宋刑统》篇目结构和基本内容沿袭唐律,但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条款比《唐 律疏议》明显增加,如《杂律》中规定了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这反映 出 宋 代 ( )
A.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 民事法律成就突出
C. 商品经济取得发展 D.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
10.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 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这些现象表明()
A. 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 B. 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
C. 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 D. 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
11. 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 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 这 说 明 明 代 ( )
A. 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 B. 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
C. 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 D. 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
12.“策问”是指皇帝亲自出题考问,用以选拔官员的行为。乾隆在策问中提出:对边事绸缪于 先的长治久安之道;令贡士论述历代兵制是否有可供采纳、以资今日者;如何控制商人出洋 贸易等等。这说明策问()
A. 源于清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 B. 是引导士子们关注实学的主要途径
C. 主要以边事时务策为核心展开 D. 为士人评议朝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13. 下列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据如图可知,中国古代的法律建设()
A. 有效地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 体现了文明在传承中发展的规律 C. 推动了民族之间平等关系的实现D. 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
15. 东西方自古就非常重视社会教化,如关羽形象原生活于汉末时期,在明清则发展成为关 帝庙遍及天下的情况;与此相较,欧洲则描述的是邻里、友人、同僚的典型事迹。这种差异 表明 ( )
A. 中国倾向加大教化形象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欧洲则相反 B.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欧洲则受智者运动影响较重 C. 中国人重视实际应用思维,欧洲重视理论探索
D. 中国教化经历了由人到神的转变,西方则相反
16.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 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 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 B. 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 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 D. 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二、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善待考生”
明代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包括考前和考后的相关 规定及其实施,有着鲜明的“善待考生”特征。
考前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颁布《科举程式》:“在京及各布政司搭盖试院房舍,并供用 笔墨、心红、纸札、饮食之类,皆于官钱支给,咨报户部。”同年又诏令:“凡新科举人,各 巡抚每名填给勘合(在沿途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官方凭证),应付口粮、脚力,赴礼部印卷 会试考。后”
永乐二年(1404年),行会试赏赐规制:“赐状元及进士宴于礼部,……赐状元冠带朝一
袭,诸进士宝钞人五锭。”嘉靖十五年(1536年),诏各处学校膳生员“累科不第、年五十以上、 愿告退闲者,给与冠带荣身,仍免本身杂泛差徭。”
在今天杭州市萧山区建立的“甲科济美坊”。该牌坊檐顶正下方银嵌着嘉靖皇帝御赐 的“恩荣”牌匾,中坊中间横刻“甲科济美”四个楷书大字,济美有“传延美好”之意。
中坊上檐雕有鲤鱼跃龙门,下坊刻有自永乐至天启年间中举人、进士姓名,29列共16人。
——据《大明会典》等
(1)明政府注重从哪些方面“善待考生”?(8分)
(2)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民众层面指出明政府“善待考生”的效能。(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 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 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 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流即类)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助 长虚伪)。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此乃诱之
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风俗不得不讹,闾井不得不残,赋入不得不阙。
——摘自[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责之厚赋,
则其财足以供。责之重役,则其力足以堪。何者?其轻重厚薄,一出于地,而不可易也。户无 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而富者加地则役重。此 所以度民力之所胜,亦所以破兼并之门,而塞侥幸之源也。
——摘自[北宋]苏轼《策别十 ·较赋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陆贽和苏轼对唐代两税法的评价有何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苏轼评价的时代背景。(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阶段政治特征是研究该阶段政治等现象的重要抓手。
————据朱绍候等总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从①~⑤中任选三处,参照春秋战国时期阶段政治特征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陈述。(12 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余、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 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 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
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2分)
参考答案
17.(1)经济利益方面:减少考试费用支出;给予钱财奖励。社会权益方面:减轻差役负担;社会地位方面:授予 荣誉荣耀。
(2)国家层面: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优化官僚队伍,提升国家社会治理能力。
社会层面:有利于文化传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社会重文重学风气。
民众层面:有利于提高民众“读书改变命运”的进取意识和对政权的认同意识。
18. (1)同:考虑到制度的公平;关注民生。异:陆贽持批评态度,认为对商人有利,对农民不利,不利于 农业发展;影响国家赋税收入。苏轼持肯定态度,认为制度公平;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2)时代背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商品经济发展。
19.①政治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建立;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时代;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 ②政治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是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时期,政局动 荡,社会分裂。
③政治特征: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军 事制度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成熟;是我国封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20.示例:
论题:汉代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论述: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定期进行人口调查,加强对百姓的管控以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和徭 役的征调,巩固了统治。政府不断完善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集 权,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另外,汉代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推行均输平准,打击富商豪强,调剂 社会经济,稳固统治。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思想,并创办太学,强
化了文化认同,从思想文化上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综上所述,汉代国家政权通过强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职能,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序号
材料
结论
①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弟也。
魏晋南北朝门阀士 族势力强大
②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 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官员均由中央任命。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集权
③
明朝司法特别重视实践中“例”,《问刑条例》多次修订,最终 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明朝法律体现了律 例合编的特点
④
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多为康熙“圣谕十六条”、雍正《圣谕广训》, 并常常援引《大清律例》。
乡约为政府利用、与 法律合流
阶段
政治特征
春秋战国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各国展开争霸、兼并战争;各国纷纷变法;奖励军功 取代了世卿世禄,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秦汉
①
魏晋南北朝
②
隋唐
③
宋元
④
明清
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D
A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B
A
B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