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物态变化-阶段性章节快练速递卷【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这是一份第3.3讲 物态变化-阶段性章节快练速递卷【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原卷A4版docx、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原卷A3版docx、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解析docx、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答案快查docx、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16°CB.30°CC.47°CD.70°C
【答案】C
【解析】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 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答案】B
【解析】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即物质的熔点为80℃,故C错误;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
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
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
【答案】A
【解析】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A正确;
B.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因为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气温等于0℃时,雨是液态的水,向外放出热量也会形成固态的冰晶(雪)。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天的最高气温为5℃,但因夜晚温度普遍低于白天,故夜晚温度不可能达到5℃。故D错误;
故选A。
5.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答案】D
【解析】A.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故A错误;
B.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而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温度保持不变,表示晶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7.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 ℃。
【答案】 热胀冷缩 不能 36.5
【解析】[1]体温计属于液体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液态的水银,工作时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人的体温。
[2]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弯管,在温度下降时水银在细弯管处断开而不能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5℃。
8.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答案】 晶体 熔化吸热
【解析】[1] 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9.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 热。
【答案】 升华 熔化 凝华 放
【解析】[1]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
[2]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
[3][4]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凝华为固态的碘。
10.腊肉在邵阳地区是一道风味美食,肥而不腻,味道独特。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这道工序说明盐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第二道工序是烟烘干,加快水分 (选填“蒸发”或“沸腾”)。
【答案】 无规则 蒸发
【解析】[1]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水沸腾必须是达到沸点才能进行,烟烘干,没有达到水的沸点,所以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11.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 热量,温度 。
【答案】 吸收 保持不变
【解析】[1][2]由图知,酒精灯一直在给烧杯加热,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并且温度保持0℃不变,即冰的熔点为0℃。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2.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答案】 自下而上 吸热 不变 98 低于 时间 质量
【解析】(1)[1]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实验器材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2][3]水沸腾时不断用酒精灯加热,所以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由表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3)[4][5]由表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所以此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6][7]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水沸腾的时间不同,第一次实验水沸腾所需时间大于第二次实验所需时间,两次实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所以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1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一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答案】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4 先降低后升高 不准确 见解析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解析】(1)[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2]分析图像知道,小明所测盐水在﹣4℃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
(3)[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4)[4][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18%到24%之间还有很多的浓度,有可能比﹣18℃还低,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
(5)[6]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四、计算题(第14题12分,第15题12分,共24分)
14.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2℉(℉,读作华氏度),将0~100℃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试推导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并用关系式计算我们的正常体温为多少华氏度。(人正常体温约为37℃)
【答案】(1)F=1.8t+32;(2)98.6℉
【解析】(1)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说明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
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
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华氏度为
答: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正常体温为98.6华氏度。
15.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答案】(1)1.25℃;(2)25℃;(3)-7.5℃~117.5℃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
相当于比0℃高出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
(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
比实际0℃多出了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4讲 机械运动-阶段性章节快练速递卷【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测原卷A4版docx、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测原卷A3版docx、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测解析docx、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测答案快查docx、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测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考点讲解与训练第3章物态变化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3讲物态变化(模拟检测)(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