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
    材料二:
    “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许多学者都以“疾风暴雨期”来比喻青春期,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他们的一些想法未必符合实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现实的打击会让部分青少年看清自己想法的幼稚性,但也有可能让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想法,结果在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中,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步入精神内耗的循环。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内耗体质的人,无法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如果一些孩子过度看重同伴的想法,为了满足同伴意愿而不断猜测、一味迎合,就会让自己“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学会课题分离能帮助人们将认知资源分配在最应关注的问题上,集聚心理能量克服当下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即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处于教育内卷的时代,青少年不但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肩负着父母的高期待,但因为自身兴趣、能力的不匹配,他们或许始终无法满足家长的预期,不少孩子会因此被“无用感”包围。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
    反刍思维是一种慢性习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积极的反刍思维分为两种情况:遇到开心的事时,享受快乐;面临烦心的事时,积极应对。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比如:奋进努力后考试失败的经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被父母忽视、不认可等。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
    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
    (摘编自马地那·那司尔吾拉、杨东《“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体现了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B. 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青年经历了由消极摆烂到努力突破困境限制的过程。
    C. 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其成因之一有可能是长时间的精神内耗。
    D. 经过引导和培养,消极的反刍思维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
    2. 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 )
    A.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B. 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
    C.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D.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
    3. 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 )
    A.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D.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
    5. 小丽最近很苦恼,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意,小丽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感到很自责。最近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口角,她在晚上一遍遍复盘,课堂上也很难专心听讲。请你结合材料,给小丽的精神内耗指出破解之道。
    【答案】1. B 2. A
    3. C 4. ①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
    ②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
    ③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
    ④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 ①以观察者心态看待问题,正视内心的自我冲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
    ②调整思维,积极反刍,适当降低目标,学会分清他我需求,不过分看重父母和他人期待。
    ③教育者提供支持,给予其包容与关爱,及时倾听其心声,帮助其调整状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从‘躺平’‘佛系’到‘精 神内耗’”错,根据材料一第3段“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可知这几种情绪没有孰先孰后之分;“消极摆烂”错,结合材料一第3段“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可知“佛系”“躺平”并非消极摆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4段“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可知:群体情绪是针对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的瞬时爆发出的情感;集体情绪是持续时间长的整体心理。
    A.“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播出是某一突发事件,瞬时间感动无数人,属于群体情绪。
    B.脱贫攻坚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
    C.中国的航天事业维持时间长,不是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属于集体情绪。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持续时间长,是一个世代的整体心理,属于集体情绪。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劝勉同学不要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担心未来,即劝勉他要把握现在。
    A.人生是既定的,何必成天叹息哀愁,带有强烈的“宿命感”,不适合。
    B.劝慰人不要失去希望,说不定下一个转角就会出现新的契机,不适合。
    C.劝人不要纠结过去的人事,应该抓住当下的美好时光,适合。
    D.劝人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不适合。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可概括: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
    ②由“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可概括: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
    ③由“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可概括: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
    ④由“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可概括: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根据“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结合小丽目前的处境,尤其是陷入纠结与矛盾中,可得出建议:以观察者心态看待问题,正视内心的自我冲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
    ②根据“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结合小丽“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意”“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口角”等真实情况,可得出建议:调整思维,积极反刍,适当降低目标,学会分清他我需求,不过分看重父母和他人期待。
    ③根据“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可得出建议:教育者提供支持,给予其包容与关爱,及时倾听其心声,帮助其调整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菜记
    陈毓
    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
    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
    “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
    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
    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
    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圈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过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
    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
    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
    (原载2023年11月13日《文艺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镜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使小说叙事首尾圆合。李兰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深深地感到眼镜使自己更有涵养。
    B. 文中说李兰的工作与从前在王上村种菜“比不成”,表达了在高科技农业面前,李兰感到改变传统落后种菜方式的需要。
    C. 李兰在变白、变纤细,也在变近视;菜不是沐浴阳光,而是接受灯光:这些反映了作者对科技农业的思考与困惑。
    D. 李兰购买并品尝了自己种的西红柿后,觉得“挺好吃”,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戴眼镜变化到种菜流程的不同,文中多次将李兰在智慧园种菜与她在王上村种菜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两种农业方式的思考。
    B. 文章倒数第二段从李兰的视角写她身体上的变化,表达了对智慧农业带来农村工作环境的改变的赞美之情。
    C. 文中用动作描写呈现了智慧园种菜的过程,还描写了蔬菜成熟的场景以及李兰品尝西红柿的感受,展示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状况。
    D. 文中写出了李兰到智慧园工作之后,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变化过程,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8. 文章结尾说李兰“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文中有多处地方体现了李兰工作中的“闷”,请找出并概括相关描述。
    9. 你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哦,香雪》《风景谈》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从人文主题和文学体裁的角度给出组合的理由。
    【答案】6. C 7. B
    8. ①工作时的穿戴“闷”。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
    ②西红柿等菜是“闷”在容器里的。种子在有规格的容器中,点种后被传送到玻璃箱体,这些菜在售卖之前不经风雨雷电、尘埃泥水,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③工作环境“闷”。李兰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
    9. 我选《哦,香雪》。
    ①人文主题上:本文写了李兰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的故事,《哦,香雪》围绕着“一分钟”,展示了开放与封闭、文明与蒙昧的巨大反差。这两篇文章都通过讲述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蜕变中的阵痛和喜悦,引发读者思考变化的意义、价值和影响。
    ②文学体裁上:这两篇文章都是小说,本文描写了李兰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心理变化,《哦,香雪》描绘了八十年代初社会变革给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两篇小说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结合时代背景,引起读者共鸣。
    我选《风景谈》。
    ①人文主题上:本文写了李兰在王上村种菜改到智慧园种菜的故事,《风景谈》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现出的诗情画意,赞美了抗日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社会状态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②文学体裁上:本文是小说,描绘了农业智慧园的蔬菜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和丰收场景。《风景谈》是散文,文中描绘的画面构成景物与人的比较,突出了画面的美感,全文充实内美,神韵悠然,组合有序。这两篇文章虽是不同体裁,但都有颇具画面感的情景描述,语言生动凝练,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她深深地感到眼镜使自己更有涵养”错误,原文“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可知,她只是诧异,并没有感到有涵养,选项于文无据。
    B.“李兰感到改变传统落后种菜方式的需要”错误,由“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可知,只是比较两种种菜方式不同,并没有感到改变传统落后的需要;而且李兰对现在的种菜方式更多的是迷茫。
    D.“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错误,由“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可知,文中没有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赞美之情”错误。由“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可知,文本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的迷惘与困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概括情节能力。
    由“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可知,李兰工作时的穿戴“闷”,她把自己藏在层层的包装里。
    由“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可知,李兰西红柿等菜是“闷”在小小的容器里的。
    由“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可知,工作环境“闷”,李兰和植物一样被隔离,她在变白、变纤细,也在变近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我选《哦,香雪》。
    从人文主题角度:本文写了李兰在王上村种菜改到农业智慧园种菜的故事,文中多次将李兰在智慧园种菜与她在王上村种菜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两种农业方式的思考;《哦,香雪》围绕着“一分钟”,展示了火车上与小山村的对比,其实是开放与封闭、文明与蒙昧的巨大反差,引人思考。故这两篇文章都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发读者思考变化的意义和价值。
    从文学体裁角度:这两篇文章都是小说,都细致刻画了人物形象,通过她们经历的变化情节,展示了她们的内在精神世界;本文细致描述了李兰内心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过程。《哦,香雪》描绘了山村少女香雪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逐梦的执着与艰辛。结合时代背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我选《风景谈》。
    从人文主题角度:本文写了李兰在王上村种菜改到农业智慧园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对人的影响的思考;《风景谈》给我们描绘了六幅人与自然共生,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的风景画。故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领悟。
    从文学体裁角度:本文虽是小说,但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农业智慧园的蔬菜、果品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和丰收场景。《风景谈》是散文,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这两篇文章虽然是不同体裁,但都描写了景物,营造了画面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息,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至元十五年,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枳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之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材料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
    (节选自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陈继A周发郡中B豪杰C并D结溪峒蛮E使F方兴召G吉州兵H诸豪杰皆应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奇,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一致。
    B. 以,凭借……的身份,与《苏武传》中的“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的“以”意思相同。
    C. 寝,指搁置,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意思不相同。
    D. 信,指伸张,与《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童子时期就有成为大丈夫的志向,弱冠之年便考中进士,与皇帝应对时能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
    B. 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原丞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认为他有改变世道的能力,嘱托他为国家效力。
    C. 在长江上游告急时,文天祥集结军队救援,后来被押往潮阳,他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 国家灭亡后,有人举荐文天祥到元朝廷任官,他不为所动,不愿与元朝进行政治上的合作,后来他又请求一死,最终以身殉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2)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
    14. 两个文本都对文天祥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文天祥为天下敬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 CEH
    11. D 12. C
    13. (1)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2)文天祥侍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
    14. ①才能卓越,见识高远;
    ②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尽忠竭力;
    ③具有民族气节,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同时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
    “陈继周”是人名,中间不可断开,“发郡中豪杰”为动宾结构,应在其后断开,故在C断开;
    “溪峒蛮”作“并结”的宾语,为一完整句子,故应在E断开;
    “吉州兵”作“召”的宾语,为完整的动宾结构,“诸豪杰”为下句的主语故应在H断开。
    故选CE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的意志节操与众不同。/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壮烈。
    B.正确。句意:以江西提刑安抚使身份召他进京。/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C.正确。搁置/睡觉。句意:事情于是搁置下来。/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觉。
    D.错误。伸张/随意。句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错误,原文“使为书招张世杰”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义”,依靠仁义;“济”,成功;“社稷”,国家;“保”,保全、保住。
    (2)“孱”,软弱;“执”,捉住,逮捕;“伏质”,被处死,此处引申为就义;“身执”,被动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可知,文天祥有才能,有见识;
    明知危险,依然以身徇之,希望号召天下义士保卫国家;“以一人心安社稷,……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可见以国为己任,尽心竭力,爱国情怀之浓烈;
    被捕后宁死不屈,杀身成仁,信大义于天下,留丹心照汗青,“浩然之气以为之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多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谧号都叫“忠”,就欣然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侧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供,就不是大丈夫。”年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的意志节操与众不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同时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集中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防卫。友人阻止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迫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捕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却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要以身殉国,期望天下将有一听到消息(此事)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依靠仁义取胜者可谋立功,依靠人数众多就能成功,像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将全部家财用作军费。
    至元十五年,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能吗?”张弘范一再坚决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诗的末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了笑放在一边(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盛大的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能改变心意,以侍奉宋的态度来侍奉我们皇上,将还不失去做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着泪说:“国家灭亡不能够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且怀有二心呢?”张弘范认为他很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宋官员,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应当以一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以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被释放出来,又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将我们十人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
    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文天祥侍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材料二:
    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专诚守一、忠心耿耿,竭尽智力和计谋,挽回颠危的局面,以复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但是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见识高远而且有宏大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可是最终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天命不护佑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眷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朝灭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
    (节选自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自泽州至星轺①
    王铎②
    村舂招暝入,迟滞日红开。
    飞鸟刊③云下,行人抵树来。
    离离山枸劲,刺剌④土藤颓。
    几处茅檐裹⑤,悲凉不忍裁。
    [注释]①本诗出处王铎的《赠袁枢书画册》。②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③刊:刻。④刺刺:象声词,状风声。⑤裹:今作“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村舂暝入,迟日红开。在这里,诗人使用视听结合、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了一幅山村秋夕图,寄寓着诗人淡泊、平静的心绪。
    B. 颔联中诗人抓住“飞鸟”“行人”两个典型意象,视听结合,俯仰结合,生动地展现了以飞鸟和行人为代表的秋景的动态之美。
    C. 颈联诗人写山枸离离,土藤刺刺,展现了山枸劲键丰茂,土藤萧瑟零落的秋色,突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一面。
    D. 尾联中诗人描写了三三两两的茅屋,点缀在精美的秋色中,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16. 在写景上,这首诗称得上诗中有画,请联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来理解这首诗歌。
    【答案】15. B 16. ①《故都的秋》勾勒了五幅秋景图:秋晨庭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通过“破屋”“秋草”“落蕊”“秋雨”等意象描绘了具有“清”“静”“悲凉”意境的北平之秋。
    ②本诗描写了四幅秋景图,其中,“村舂暝入”“飞鸟刊云”“土藤剌剌”和“几处茅檐”让人有“清”“静”之感。
    ③本诗和郁达夫《故都秋》都是从“悲凉”的角度感受秋色并获得满足愉悦,其中“土藤颓”和“几处茅檐”画面都透入了些许“悲凉”之感,既是“悲秋”情结的再现,又流露出诗人心境的低落黯然。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视听结合”错误,颔联写飞鸟刊云行人抵树,都是视觉,没有听觉。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主要通过五幅秋景图来展现:秋晨庭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其中所选意象“牵牛花”“秋草”“枣子”“落蕊”“天空”“破屋”等颜色浅淡、冷寂,形体细长、清雅、衰败,描绘了具有“清”“静”“悲凉”意境的北平之秋。
    本诗首联描绘了暮色之中村舂声声、红日西沉如同花开的静谧、和谐的山村秋夕图;颈联展现了山枸劲键和丰茂、土藤萧瑟和零落的秋色;尾联写几处茅檐透着“悲凉”,让人不忍裁剪。景物带着秋天特有的清静、悲凉的味道,正是秋天所独有的一份美。
    本诗和《故都的秋》既是“悲秋”情结的再现,又流露出诗人心境的低落黯然。就像郁达夫在故都的秋色里当然是愉悦的,本诗作者也在感受秋色中获得满足愉悦;然而,作者越是对这清、静、悲凉的秋感到欣赏和愉悦,越是沉溺于此,越显露出作者心境的寥落黯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阑干”最早指用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后来引申为纵横交错的样子,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声凄清的环境。
    (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鸥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处题上前人的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夜深忽梦少年事 ②. 梦啼妆泪红阑干 ③. 谢公宿处今尚在 ④. 渌水荡漾清猿啼 ⑤. 舍南舍北皆春水 ⑥.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啼、妆、渌、漾、猿、盟。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的春运期间,一场 A 的暴雪让原本繁忙的高铁线路陷入了停滞。一列列原本满载着归心似箭的乘客的列车,不得不停在铁轨上,等待风雪的过去。乘客的回家梦陡然被冰冻,抱怨和失望如漫天大雪纷纷扬扬。然而,就在这冰天雪地的绝望荒原上,一列列绿皮火车却迎着风雪向他们奔驰而来。这是来自“春天”的火车,“换乘”他们回家的梦,融化他们冰冻的心。乘客们不禁感慨道:“雪中送炭,无比温暖!”这不仅仅是对那一列列绿皮火车的赞美,更是对在这场考验中每一个 B 的铁路工作人员的致敬。
    当高铁列车因为暴雪而无法正常运行时,绿皮火车成为了春运的主力。它穿越风雪,驶过山川,将人们带回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绿皮火车成为春运的象征,同时也引发了(甲)。
    ①此事件的出现,②让人们重新审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问题。③高铁的出现,④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⑤并且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高铁票价昂贵,让很多人 C ;高铁的速度过快,让人们忽略了沿途的风景;高铁的车厢里,人们低头玩手机,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疏远。而绿皮火车,则是一种传统的交通工具。它的票价相对便宜,让更多的人能够承担得起;它的速度适中,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沿途的美景;它的车厢里,人们相互交流,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经历。绿皮火车,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同时也成为人们对传统生活的回忆。
    在现代化的浪潮下,我们是否应该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绿皮火车(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坚守和奉献,代表着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维护。
    为什么高铁上的人很安静,而火车上的人却是叽叽喳喳的?有这样一个高赞的回答:因为高铁坐的是“儿女”,火车坐的是“父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铁很快,快的让你记不起邻座的样子,火车很慢,慢到你可以听一个人讲完他的一生。
    18.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点的“而”与“他虽然年纪小,而思维成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B. 加点的“则”与“如果不努力学习,则会落后”中的“则”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 加点的“也”与“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中的“也”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 加点的“与”与“一个人的学识与能力同等重要”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
    19. 请在文中ABC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高铁与绿皮火车,引发我们许多的感悟,请以“高铁是……,火车是……”为句式,在文中(1)(2)后的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字数基本相同,内容符合文意。
    【答案】18. A 19. 突如其来 恪尽职守 望而却步
    20. 第一处:④“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改为“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第二处:⑤“并且”改为“但是”。
    21. 甲: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乙: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
    22. (1)高铁是理想,火车是归途;
    (2)高铁是中国速度,火车是中国温度。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不同,“而”,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
    B.正确。不同,“则”,副词,表肯定;连词,表假设。
    C.正确。不同,“也”,连词,表示并列;连词,和“即使”搭配,表让步假设。
    D.正确,两个“与”都是连词,表并列。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根据“原本繁忙的高铁线路陷入了停滞”可知,这场“暴雪”来得太意外,可填“突如其来”。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B.突出铁路工作人员冒着风雪坚守在岗位上的高贵精神和品质,可填“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根据“高铁票价昂贵”,可知高铁票价不便宜,很多人不能承担得起。可填“望而却步”。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和④句出现了“中途易辙”的问题,同时考虑到⑤句“带来了一些问题”的主语是“高铁的出现”,故在④前加“使”或“让”;
    ⑤句,不合逻辑,关联词使用不当,“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前文是转折关系,可以将“并且”改为“但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此处是过渡句,“同时”已经照应了前文,该填的内容是总括后文具体的思考,结合后文“现代交通工具”“对传统生活的回忆”“在现代化的浪潮下”等内容,可总结为引发的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所以此处可以填: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乙处,根据“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可知此处是递进关系,可用“不仅”和“更”搭配;根据前文“而绿皮火车,则是一种传统的交通工具”,可知绿皮火车本质上是交通工具。所以此处可以填: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句式上,此处两个分号处的句子,和前文“高铁坐的是‘儿女’,火车坐的是‘父母’”形成并列,应该用“高铁是……,火车是……”的句式续写。
    内容上,前文的“女儿”“父母”并列、对应,回顾、照应了高铁和火车分别象征的“现代与传统”,巧妙而意蕴深刻。
    续写时,可在“女儿”“父母”的基础上,用“理想”“归途”,进一步指向高铁和火车的归所,即“高铁是理想,火车是归途”。而后再进行升华,指出高铁象征的是中国速度,而火车则蕴藉着中国温度,即“高铁是中国速度,火车是中国温度。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要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要超群出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要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要超群出众。入众与出众似乎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两者不可得兼。其实是被这两个概念的表面意思所迷惑,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出众与入众指向的是人的不同的两个维度,入众是人的社会性需求,而出众则是人自我价值实现。在心理层面人既有个人价值追求的需要,希望自己超群出众,又有他人认同的需要,需要合群入众。既要入乎其中,又要拔乎其萃。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难以脱离群体的影响而独立存在。马克思就把人称作一种社会性存在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又把“社会的人”看作“真正的人”,由此可见合群入众对于个体重要性。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独行虽速但众行更远。作为个体,我们渴望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来得到他人的认同,以此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入众就如同单飞的大雁终于回归了雁阵,离群的马儿又回到了迁徙的马群。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类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入乎其中,在社会中完成自我的实现,不亦说乎!
    个体在追求其社会性存在之外,人人又在寻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这一优越感赋予生命以意义,与众不同才能定义自我的存在,不然我们就成了森林里的一棵树,其实仔细观察每棵树也是独一无二的。拔乎其萃,是个体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一再告诫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个体生命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超越。正如康德所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根会思想的苇草,正是因其思想性让他拥有了独特的光芒,思想性是个体超越性的至高最求,拔乎其萃,我成了果壳里的国王。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入众与出众间展现的是自我的超越与社会性需求的一体两面的独特性,也正是这一独特性最终定义了与众不同,又相互协作的个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围绕“合群”与“超群”,展现了人们在社交方面的疑问。这其中,“合群”意为跟大家关系融洽,合得来;或者结成团体,互助合作。这里的“入众”来自佛教用语,即与众共同起居,结合前后文,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相处。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以离开群众,一定要和大家相处,这是因为与周围人群相处融洽,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但是“合群”不能以丧失自我为代价,正因如此,材料又提出了“超群出众”的另一方面。“超群出众”指超过众人。当所在的群体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或者平庸之辈,而我们志存高远,必然会与周围人不同。此时,学会超群出众,接受甚至享受“孤独”,反而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备心理素质,能够促使我们成功。当处在群体之中,人就容易被群体同化,而保持自己的个性,持有独立见解就显得尤为可贵。而材料中的某些人,之所以产生疑惑,是只看到了字面意义上的矛盾,而没有理解两个概念应该是不同层面的要求。
    材料引导考生关注人与群体的二元复杂关系,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自我与群体的关系。写作时,考生应当把握好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内涵、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思考。
    写作时,可以先给出观点:内心保持自己的方向,与周围人搞好关系。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说明,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合群/与哪些人合群,又该在什么时候超群/针对哪些人超群。比如,针对“合群”,可以说个人需要融入群体当中,与众为伍、与众同行,贡献个人的才智,开展团队合作,群体携手并进,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如航天科研团队,正是因为集合了一代代优秀的青年才俊,齐心协力共同研发,才能取得“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祝融”飞火,“羲和”逐日等一系列进展。论述“超群”,则要说明虽然人多力量大,但力量大并不意味着选择的方向、群体的理想追求、群体的精神信念等完全一致,所以个人需要保持独立的精神,适当超群。
    立意:
    1.与众同行,不惧超群。
    2.合群路上,保持独立。
    3.滴水融大海,大海自扬帆。

    相关试卷

    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5届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