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01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02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
    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解读和阐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上海在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定位的根本性不同,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东大都市的根本区分。
    ⑤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引领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化,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⑥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⑦文化的存续不能脱离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海派文化的生成和嬗变过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和世界局势中的命运变迁。作为历史概念的近代海派文化曾经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城市标识,同时也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历史概念的海派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转型与创新,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上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当前,我们来重新审视海派文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思考的是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如何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上海。
    (有删改)
    目录(部分)
    绪论
    第一章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建构
    一海派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
    二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
    三海派文化内涵的多重视角
    四新时代海派文化与城市软实力提升
    第二章从传统到新变: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
    一江南文化的历史与变迁
    二江南文化的特征
    三江南文化的新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四从江南到长三角:海派文化的未来
    第三章海派书画的代际演变和群体评述
    ……
    第八章海派电影:紧贴时代脉搏反映市民趣味
    ……
    第九章海派学术:江南家国与世界
    一海派学术述要
    二江南底蕴与世界眼光
    三国家情怀与地方意识
    四求新精神与务实态度
    后记
    1. 如果为这篇绪论选一个标题,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海派文化
    B. 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审视海派文化
    C.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时代局限
    D.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
    2. 小宁刚见到这本书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他翻阅了目录,发现可以从这本书第___章第___节寻找答案。
    3. 以下关于绪论第③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的原因的推断,不能根据文意得出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海派文化仍然存续着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基因
    B. 新时代海派文化因城市定位的巨大变化而有了新特质
    C. 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
    D. 整体空间格局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有决定性影响。
    4. 根据绪论和目录,以下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关系的看法,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
    A. 江南文化可视作海派文化的根基。
    B. 海派文化可视作江南文化的升华
    C. 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D. 在新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形态有别。
    5. 小宁认为,这篇绪论隶属于著作内容本身,如果缺失,有些研究内容在全书正文部分未见补足。请根据《海派文化新论》的绪论和目录,判断小宁的这一认识是否合理。
    【答案】1. D 2. ①. 一 ②. 二 3. C 4. C
    5. 示例: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并指出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中未再单独阐释;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和意义时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循而未再单独阐释的。因此,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D.结合“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可知,本文围绕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论述,本项符合。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和目录“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可知,为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这个问题可以从这本书第一章第二节寻找答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结合“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B.结合“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C.“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错误,结合“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可知。
    D.结合“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错误,结合“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二者的价值取向相同。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结合“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可知,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并指出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中未再单独阐释;
    结合“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可知,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和意义时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循而未再单独阐释的。
    因此,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不尽的大运河
    裘山山
    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
    我读的第一页是拱宸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就住在杭州拱宸桥旁的姨妈家。桥边傍河处,有个菜市场,早上五点就开市了,那是湿漉漉的一条人河。我有时起得早,就跟姨妈去买菜。瞌睡懵懂地走到那儿,瞬间就被青菜和鱼虾的气息唤醒了。去的时候竹篮是空的,我拎;回来的时候装满了东西,姨妈拎。有时候姨妈会给我买个糯米油条解馋,热乎乎、软糯糯的,非常好吃。河面上船很多,清晨时它们停在那里不动,好像还没醒。那时候只知道拱宸桥是故乡的桥,很亲切。
    后来,生活又为我翻开了第二页。我们搬迁到石家庄,又住在运河边,河上也有一座桥,就叫运河桥。从江南来到华北平原,我感觉这是另一个世界,但妈妈指着运河说,这条河是和杭州连着的。我很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我们坐火车来都坐了三天。桥头有一家副食品商店,那时候叫服务社,是我常年打酱油的地方。桥很宽,桥下却没有船。或许是因为北方水少,河道不深,已经不通航了。但河堤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爬到树上摘槐花,摘榆钱,折下柳枝做口哨。有时候也在树下找蟋蟀,找知了蛹。河堤就是我们的百草园,我就是运河的孩子……
    ①反反复复地走,我才对运河有了些许了解,算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三页。
    运河上的桥,仿佛是运河之书的插图。运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我没去查过。我只知道在杭州段,有卖鱼桥、大关桥、江涨桥等。其中,拱宸桥名气最大。从它的名字来看,“拱”是拱手的意思,“宸”是皇上就寝的地方,以此二字表达对帝王的恭敬。它是一座三孔石桥,很高,尤其中间那一孔,高达16米,宽也有16米。显然是考虑到皇上的船大,矮了窄了都不行。拱宸桥始建于明末,几经垮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力保护,总算没再垮塌;200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固;如今它已成为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出镜率很高。
    不过,当我来到塘栖古镇,站在广济桥头时,不知为何,觉得广济桥更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建造的时间更久远,也不仅仅因为它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还因为,它是为老百姓修建的。据说当年这里的河面上只有一座简易桥,常有老人孩童跌落河中。明弘治二年,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这座桥。有了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塘栖人爱它,亲切地称它为塘栖的龙鼻。
    我站在河边眺望,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阳光下,人来人往,十分安详。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他若看到在和平的日子里,暖暖的阳光下,百姓们络绎不绝地从桥上走过,一定会觉得这才是桥梁该有的样子。
    ②我很高兴自己读到了大运河这本书新的一页。我以为只要一页一页读下去,总是可以读完这本大书的。但是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
    临平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它的西面、北面是京杭大运河;中间流淌的是上塘河,即隋唐古运河;南部地表及地下,则横卧着曾经的“捍海长城”——钱塘江古海塘;如今,它的东边又开掘出了运河二通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也是唯一贯穿我国南北的水运主通道,是先人毅力、智慧与科技的集大成之作。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吨位的船只越来越多,老运河的水运设施,如航道、船闸等,已难以满足通航的需求。而由于地理位置、文物保护等,也无法对这些设施进行改善。
    在这种情形下,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2023年7月正式通航。这条运河二通道全长26.4公里,是从临平的土地上凿出来的,成为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握手”的又一通道。一艘艘庞大的千吨级船舶,满载着煤炭、粮食、油品、钢材、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顺水前行,将杭州内河的运力,直接提高了40%。
    ③大运河之书更厚重了。
    我们来到这条崭新的运河边。阳光下的新运河如古运河一样碧波荡漾,宽阔而平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平坦的大地。然而它又是一条全新的、非同凡响的河。
    新运河的新,新在它的河道穿越了两条地铁、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及其他百余条道路和管线;新在它有23座极富现代美感的跨河大桥,从而确保运河通航后不会对两岸居民造成阻隔;新在它有一座23米宽的双线船闸,足以让千吨级货轮驶过。
    它还新在水面上纵有千吨级货轮驶过,水面下的万条鱼儿仍在繁衍生息。为了不让噪音影响鱼儿生长,建设者们在河道两壁打了许多圆筒仓式的小孔,供鱼儿在大船通过时有个地方躲清静。
    说到底,新运河新在高科技,它汇集了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高科技不仅拓展了古运河的功能,更赋予了运河“生态环保”“智慧化”“数字化”等新特点。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双手,赋予了运河全新的面貌。
    大运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④我愿意成为它永远的读者。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作者借“卷帙浩繁”一词表达了对大运河厚重历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千上万创造大运河历史的劳动者的赞美。
    B. 文章通过叙述“我”小时候生活在杭州拱宸桥旁姨妈家的童年生活,描写故乡的桥给“我”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运河的亲切及难忘。
    C. 文章描写作者生活在石家庄运河边的情景,以及借妈妈的口交代这河是“和杭州连着的”,都是表达对大运河贯通南北之长的赞美。
    D. 作者和塘栖人都爱大运河上的广济桥,是因为它建造时间久远,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且是为老百姓修建的,让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的“反反复复”写出作者与大运河接触的多,而“些许”“算是”侧面突出了大运河的“厚重”
    B. 句子②的“高兴”表现了“我”看到大运河在新时代增加新篇章——临平东边开掘了运河二通道的心情。
    C. 句子③单独成段,但句子的语义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也照应了开头;语气凝重,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D. 句子④卒章显志,表现了大运河对“我”的吸引力,借“我”的意愿来表达对大运河的赞美。
    8. 作者在写桥时又写到“一辈子修路架桥”的父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书。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答案】6. C 7. B
    8. ①广济桥是明代僧人为了百姓四处募捐修建,而父亲作为铁道兵工程师也曾在战场上抢修桥梁,表达了作者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的赞美。②广济桥上人来人往、和平安宁的景象,正是父亲他们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所追求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歌颂。
    9. ①大运河是一部厚重书,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卷帙浩繁。②大运河是一部奉献的书,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去建造它,而它也不断地哺育着两岸人们。③大运河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时代在发展,大运河这部书也在不断增加新篇章、拥有新面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祈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描写作者生活在石家庄运河边的情景”并不是在“表达对大运河贯通南北之长的赞美”,原文说“我很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是对运河之长的惊叹。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
    B.“我”高兴是因为看到了广济桥为百姓带来了便利,使百姓生活幸福安宁。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这座桥。有了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我站在河边眺望,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可知,作者是站在广济桥上,想到广济桥是是明代僧人四处募捐,为老百姓修建的,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一辈子修路架桥,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建设桥梁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赞美。
    ②结合“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阳光下,人来人往,十分安详。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作者由广济桥上人来人往、和平安宁的景象,自然联想到一辈子修路架桥的父亲,正是父亲他们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架桥、修桥,菜有了百姓生活的和平安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歌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
    文学短评的关键词是“书”,考生应扣住“书”来表达对大运河的理解和感受。
    ①大运河是一部厚重的书,文中说“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作者重点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见到的运河上的桥,有拱宸桥、运河桥、广济桥,又写了新运河,从古至今,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可见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卷帙浩繁。
    ②大运河是一部奉献的书,文中说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写铁道兵工程师的父亲,一辈子修路架桥;写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去建造它,而它也不断地哺育着两岸人们。
    ③大运河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文中说“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大运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写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时代在发展,大运河这部书也在不断增加新篇章、拥有新面貌。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
    [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
    B. “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
    C. 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
    D. 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B. 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
    C. 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
    D. 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14. 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
    【答案】10. DFH
    11. D 12. D
    13. (1)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轻视,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杀戮。
    (2)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它(《离骚》)的形式的,这就是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史上没有和它相当的”。
    14. ①不具有先贤智者的心怀与志向;②后世评价流于表面,与实际不符,对作品鉴赏不够精当,未加认真考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句意:遗憾的是,后世之人没有能够忧着他(前人)的忧患,铭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却因此被埋而没不彰显的,实在不少啊。
    “有”的宾语是“能忧其忧志其志……者”,故在表停顿的“者”之后,即H处断开。
    “忧其忧”“志其志”是对称结构,这两句前面的词都是动词,分别译着“忧虑”“铭记”,因此可在第二个“忧”和“志”之后断开,即在DF处断开。
    故选D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并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均为被动句。句意:韩非被囚禁,司马被看轻。/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C.正确。“负”,第一个承受,引申为“享有、拥有”;第二个“覆盖”。句意: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错误。二者不同。第一个“讽”,讽诵、玩味;第二个才是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句意:扬雄讽诵玩味(《离骚》)。/邹忌委婉劝告齐王采纳谏言。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和判断能力。
    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也就是对《离骚》作高度评价的是王逸、扬雄等人,汉武帝只是喜欢《离骚》,未曾参与讨论,更没有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1)“狎”,亲近而不庄重、亲昵;“见”,表被动;“戮”,杀害。
    (2)“莫不”,没有不;“拟”,模拟、模仿;“相、质”,外表、内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
    从材料一“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等语句可知:文王、孔子;屈原、司马迁等有忧患之心、远大之志,然而后世之人恰巧缺乏这种情怀和志向。
    从材料二最后一句“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意思是: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据此可知:历代学者在评价屈原的《离骚》时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精准地把握屈原的心志,因而不能真正懂得屈原以及他的《离骚》的旨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读他的书而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天下比比皆是;而知道他的文章(观点)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能知道他之所以做文章的原因(缘由),那么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就知道文王是有忧患而作此书的,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人人知道《离骚》是辞赋的鼻祖,而司马迁读了,就为其志向而悲,这是贤能人的懂得贤能的人呀。至于没有司马迁的志向,却要懂得屈原的志向;没有孔子的忧患意识,却要明白文王内心深处的殷忧,那么,这差不多算是痴心妄想了。那么,过去的人有他的忧患和他的志向的,遗憾的是,后世没有能够忧虑着他(前人)的忧患,铭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却因此被埋而没不彰显的人,实在不少啊。
    刘彦和说:“韩非子的《内外储》一书,才写出来之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做成之时,秦始皇、汉武帝,恨不能同时遇见。然而真正同时遇到了后,韩非却被囚禁,司马却被看轻。”说到李斯惧怕韩非子,汉武帝看轻司马相如,其实是知道得很深,处置得非常确当,然而出于时势又不得不这样。这是所谓形迹好像不相知,而心里却是相知的。贾谊被迁降到很远的长沙,后来在宣室召对,文帝甚至说,好久不看见先生您了;自己说超过他,看见了才知道不及他。君臣的际遇,可以说是非常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贾生的治国安邦之策,却只想了解他(贾谊)关于鬼神的回答,这就是所谓形迹好像是相知,而心里却不相知。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却被时人所看轻,等到他三次担任史臣,二次进东观编史,可算是被知遇了。可是真正谈论到史才,却被降逐到千里之外,议到史事,(君臣间)却一语不合,这就是所谓形迹相知,心里却并不相知。讲到形迹相知的,不是像贾生的表面被相知却不被重用,就像刘知几的被任用了却不完全信任。心里相知的,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看轻,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到杀害。
    材料二:
    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让) 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安)认为:“《国风》好写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班固却认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浇和有虞国王两个女儿二姚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记载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认为:“《离骚》的文字,多是根据经书来写的。后代名儒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离骚》之形式的,可以说‘形式和内容像金玉一样都完美,历代没有能和它匹敌的’。”扬雄讽诵玩味后,也说(它的)“体制风貌同于《诗经》的‘雅’”。(刘安等)四家都拿《离骚》与经书比较,然而班固认为不符合《左传》。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一诗后的回赠之作。
    B. 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果相连,富有意趣。
    C. 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 全诗最后一句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16. 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5. C 16. 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的荒凉、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意。②“夜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病入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一派肃杀”错,颔联描写残雪压枝仍有柑橘可见,春雷震动催促新笋抽芽,可见生机的萌发和孕育,并非“肃杀”之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意为: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天涯,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春风不至、山花不开,景色荒凉,朝廷的关怀不再远到天涯这小城,自然和政治环境都恶劣,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失意之情。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意为: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前句借景抒情,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渲染凄凉气氛,写出诗人远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后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
    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为: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前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三)理解性默写(本题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鸟作比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认为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视野会更加开阔,诗歌也会更有品味。“江山”作为一个富有审美意味的词语,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猿猱欲度愁攀援 ②.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③. 羁鸟恋旧林 ④. 池鱼思故渊 ⑤. 江山如画 ⑥. 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猱、援、啸、羁、渊、觅、凭。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 ① ,从进谏下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经历别人未曾经历之事,自然也开出了 ② 的哲学之花。
    王阳明以哲学家入世,文韬武略,教化传世,“左手不释卷,右手不离剑”,事功同哲理之光 ③ ,实现了知与行、文与武的统一。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开启,终于“致良知”命题,既来自讲学论道,更来自实践履行。特别是两次平乱和一次平叛的军事行动,闪烁着王学的精神:“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当程朱理学走向晚期,士子以博闻强识为能,以读书渐进为进阶之门时,王阳明却开出了顿悟的药方,主张以此心之光明照亮世界,消弭尧舜与凡人的界限。
    王阳明被批为“狂狷”,不为朱子学派的主流所容,最后抱病出征广西,于戎马之际病逝。然而他一生光明磊落,不假外物,不为乡愿,只是尽心尽意求得心安。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乃至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B.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 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答案】18. ①跌宕起伏 ②不同凡响 ③交相辉映
    19. 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下文“从进谏下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此处是说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曲折,应用“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②上文写王阳明与从不同的人生经历,此处应是说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的卓越不凡,应用“不同凡响”。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③这里形容事功同哲理相互映照,应用“交相辉映”。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建立……地位”动宾不搭配,改为“具有……地位”;
    二是语序不当,“对世界乃至中国”递进短语语序不当,改为“对中国乃至世界”。
    故句子应改为: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的“顿悟的药方”运用了此喻,用“药方”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A.运用了比喻,把山顶的白云比作棉帽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铜钲。
    B.“朱门”运用了借代,用“朱门”借代富贵人家。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说“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青天”,运用了对偶、夸张。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运用了通感,“云气湿”把视觉转换成了触觉,“鸟声香”把听觉转化成了嗅觉。
    故选A。
    21.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______;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_____;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_____;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④__________。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 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B. 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 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D. 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答案】 ①. B ②. D ③. A ④.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整个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根据这些进行拟写。本题已经提供了四个句子,考生只要分析语境,找到与这些句子之间的相关点即可。
    第一处,前面说“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这里要抓住“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这些信息,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且是大变局时代,所以需要“全方位研判”,需要“高标准筹划”,要“破解突出矛盾”,所以确定是B;
    第二处,前面说“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一信息,因为是“新一轮”,且是“前夜”,所以需要“聚焦前沿”,需要“瞄准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所以确定D。
    第三处,前面说“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这里要抓住“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因为是“决战决胜时期”,所以需要“强势崛起”,故确定A。
    第四处,前面说“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这里要抓住 “拼杀时刻”这一关键信息,可见是极为关键的时刻,需要的是“速度”,是“冲锋”,所以确定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地投靠这一处静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矛盾,实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凸显了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答案】22. ①“安静”表现在地坛远离尘世喧嚣,但地坛是有声的,因为写了雨燕、蜂蝶、草虫等自然生命的声音。安静与有声并不矛盾。②用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地坛生机勃勃,远离尘嚣,安顿了作者的心灵。
    23. ①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②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③用悠远、浑厚等词语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④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中“安静”与“无声”看似矛盾,需要结合语境分析。
    由“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可知,“安静”表现在地坛远离尘世喧嚣;由“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可知,地坛是有声的,因为写了雨燕、蜂蝶、草虫等自然生命的声音。
    这样看来,安静与有声并不矛盾,正是处在远离尘世喧嚣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的声音。作者用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地坛生机勃勃,远离尘嚣,安顿了作者的心灵。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中“一进园门,心便安稳”“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联系紧密,而前者“进园门”“迈过它”指向的都是地坛,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多用短句,句式简短明快,节奏感强,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
    句中的“悠远”“浑厚”等词语,形容的是地坛的清纯之气,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
    由“有一条界线似的”可知,句子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跨过界限,清纯之气扑来,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
    五、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从来没有差错,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例文: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物外,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夫之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着发展。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人也应该追求个人自由,但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
    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题。
    审读该则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揣摩其深刻内涵。开始,寒暑计之所以被人们称赞是一个好的工具,是因为它遵守了天冷水银下降而天暖水银上升的规则,从而有效实行了自己预示温度变化的职责。但后来,当寒暑计认为“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时,它的我行我素,它的唯我独尊,它的自以为是,它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自由行动”,导致了它的最终命运——“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尊必须有他律的制约;否定了他律,自尊也没有保障。
    写作时,可以在文章开篇点明责任与自由是一直以来的话题,也是我们不能偏废的。中间则可具体论述责任与自由的相互关系,如:责任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或者范围内必须履行某种义务,那么当你做到这点时,就有某个领域或者范围的自由。而想要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就必须负上同等程度的责任。最后呼吁大家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立意:
    1.个人自由应服从于社会职责。
    2.责任与自由不可偏废。
    3.自由随意应有限度。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练习(三)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练习(三)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练习(四)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练习(四)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