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为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准备举办一期主题为“传承传统文化·造就时代新风”的校刊。你作为编辑人员,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汉字了解】下面是第一版面“汉字”的部分内容,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嘘,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汉字就像孩子一样,从甲骨文开始一点一点地成长到现在的模样。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清悉地看到代表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宇宙万物的每个字是怎么诞生的,从而领略到汉字独特的魅力。
    1.请确认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1)契文(A.qì B.qiè)(2)模样(A.mó B.mú)
    2.文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1)殷嘘________(2)清悉________
    【诗词研读】下面是第二版面“诗歌”的部分内容,请补充完成。
    3.让我们跟随文人墨客的脚步,去欣赏祖国各地的美景:(1)我们随欧阳修游览琅琊山,但见山间“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的春夏之景;(2)我们随张岱泛舟西湖,欣赏“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的雪后之景;(3)我们随范仲淹登上岳阳楼,欣赏洞庭湖“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岳阳楼记》)的月夜之景。
    我们亦可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怀:(4)李白对着盛席华宴食不下咽,想到自己前路障碍重重,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感叹;(5)苏轼把酒望月,想到了远在他乡的弟弟,借“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11分)
    【书法探究】下面是第三版面“书法”的部分内容,请修改完善。
    ①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法家的作品,直击内心的美顷刻间洗涤心灵。②王羲之行书的笔法,似神女飞天,________□张旭草书的章法,像鬼神变动,________;怀素草书的气势,如壮士拔剑,________……③行草作品总是那么出神入化、妙不可言,让人在艺术的氛围中心旷神怡。④楷书作品则给人别样的感受。⑤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如出水芙蓉,温婉秀丽,又不失骨气;⑥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像一座千年古钟,读者端详其中每一条纹理,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⑦笔挺的毛笔饱蘸黢黑的墨汁□润泽的印章点染洁白的宣纸。⑧于是,书写便在亘古天地间破茧成蝶,永久地化为永恒的书法艺术。
    4.请在文段中方框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原稿第②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你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变幻莫测,惊世骇俗”B.“骤雨旋风,声势满堂”
    C.“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6.原稿第⑧句中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欣赏】下面是第四版面“名著”的部分内容,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7.此版面向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作品,请你仿照示例,写出《艾青诗选》的推荐语。(3分)
    示例:《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一部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护送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情节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遇到困难既需要积极思考,也需要坚持不懈,还离不开团队合作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甲辰龙年春节,热闹非凡。潮汕的英歌、西北的社火以及华北的庙会等民俗活动纷纷亮相,成为节日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这些传统民俗的走红,绝非意外。它们大多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群众在节日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它们热烈奔放、大气磅礴、喜气腾腾,它们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巨大的感官冲击力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希冀与渴望。
    这些传统民俗的魅力,还在于它们传递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如潮汕的英歌,人物形象大多取材于《水浒传》,表演者把对角色的理解放到表演中,也给这部传统名著注入了新鲜的解读。在他们的演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惩恶扬善、孝亲敬友等朴实隽永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具象的表达。
    传统民俗持续走红,不仅为新媒体平台贡献了“流量”,还推动了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从去年年初开始,淄博、天津、哈尔滨等城市以其独特的文旅亮点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文旅传播成为推介地方文旅产品、塑造地方形象、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手段。
    “出圈”以后,如何维持传统民俗热度,成为各方需要思考的新命题。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民俗活动的核心价值,加强民俗活动的产品化、品牌化和节庆化,以创新的旅游产品、文创商品、国货潮品让民俗活动可购买、可携带、可体验。另一方面,期待更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共同深入挖掘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可以尝试将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除夕当天,祭祀先辈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隆重的一项仪式。因应生活环境变化,春节祭扫的形式悄然发生了改变。
    曾经,摆祭品、烧纸钱、放鞭炮、燃香烛一套仪式下来,往往烟尘弥漫,带火星儿的纸钱四散,安全风险极高。如今,更多的人以鲜花水果代替香烛纸钱,家人聚在一起,讲讲亲人的往事、畅想未来的生活。少了繁琐程序,多了亲切亲近,更加契合当下的生活情感和时代气息。美好的寓意没有缺席,欢愉和温暖更加彰显,这样的移风易俗让传统更有生命力。
    推进移风易俗,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传承好感恩先辈、祈愿祝福等文化基因,节日氛围就不会丢。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飞龙传》《复州河的传说》《包公铡侄》……2024年5月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光影有声——走进皮影的世界”展厅内,一幅幅白光打底的展板上,栩栩如生的皮影交错排列,与一旁播放的皮影戏曲交相辉映。参观者们矗立在电子屏幕前,通过“文物+非遗”的方式,欣赏皮影的雕刻造型、颜色特点与表演艺术,探寻白色幕布背后的神奇故事。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镂雕百态”和“影韵千秋”两个单元。其中,“镂雕百态”以展示辽宁省博物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征集的清至民国的辽南皮影和陕西皮影为主,共展出372件馆藏皮影作品,它们造型古朴、刻工精细、人物俊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影韵千秋”单元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复州皮影戏、盖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中的传统剧目、新编创新剧目为主,展出了皮影传承人的珍贵手工皮影雕刻作品、雕刻工具以及锣鼓铙钹等乐器,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的影人和影箱。该单元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活态演出,打造一个可观、可玩、可听、可游的互动空间,共同构成一台异彩纷呈、好戏连台、原汁原味的皮影展览。
    为了让观众更加近距离地了解皮影戏,在展演之后皮影艺人还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展示皮影戏“贴”“拿”“打”“拉”“唱”的精湛技艺,让大家可以细细品味,尽享皮影戏的魅力与风采。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请结合以上材料,为如何维持传统民俗热度,从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各提出一条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语认为,过去的春节大家放鞭炮、清明烧纸钱,才有“传统氛围”,如今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氛围,请你结合【材料二】和生活实践,对她进行劝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民俗大多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群众在节日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
    B.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除夕祭祖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但现在祭祖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C.辽宁省博物馆皮影展“镂雕百态”单元展览了辽南皮影和陕西皮影共372件作品。
    D.“影韵千秋”单元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活态演出,共同构成了一台异彩纷呈的皮影展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1分)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A)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B)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得、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⑪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⑫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⑬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进村时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有删改)
    【补充材料】
    我的扶贫联系村,叫西溪村,一个古朴的小村庄。我第一次进村时,正是春天,站在山谷一处农家院子里,看到一山谷的洁白梨花盛开,照得天空异常明快高远。我感叹道,好美。一起工作的村干部笑着说,我们西溪村确实变美了,三年前栽下的千亩梨树如今都开了白蓬蓬的花,看着这花开得旺,村民心里美呢,再过几个月就摘果收钱了。
    (节选自李汀《苍溪之溪》)
    11.文章写了授粉老人的“笑”、老陈的“笑”、“我”的笑,请分别分析这三处“笑”的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A)处画线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描写方法,请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部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写到了水泥画、老房子、老梨树三个“老物件”,请简要分析其共同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绽放的梨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谈到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时,大家有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老陈,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看法并表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此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有删改)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乃溢而西南流________(2)名之曰________
    (3)鸣而去________(4)至是悉出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灵峰之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其上日金鸡之峰 增其旧制
    C.冬温而夏寒 曲肱而枕之D.乃伏行沙土中 乃不知有汉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常常“以山水抒胸怀”,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任选角度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50分)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按照指定文体写作;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1.(1)契文(A.qì)
    (2)模样(B.mú)
    2.(1)殷墟
    (2)清晰
    3.(1)佳木秀而繁阴
    (2)雾凇沆砀
    (3)皓月千里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王羲之行书的笔法,似神女飞天,C.“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张旭草书的章法,像鬼神变动,A.“变幻莫测,惊世骇俗”;怀素草书的气势,如壮士拔剑,B.“骤雨旋风,声势满堂”。
    5.C、A、B
    6.修改意见:将“于是,书写便在亘古天地间破茧成蝶,永久地化为永恒的书法艺术。”改为“于是,书写便在亘古天地间破茧成蝶,化为永恒的书法艺术。”
    7.《艾青诗选》推荐语:《艾青诗选》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收录了艾青先生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作以深沉的情感、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与力量,还能深刻理解到诗歌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所承载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
    8.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民俗活动的产品化、品牌化和节庆化,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深入挖掘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融入教育体系、旅游开发等。
    个人:积极参与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并适应民俗活动的创新形式。
    9.劝解:小语,过去的春节放鞭炮、清明烧纸钱确实有其独特的传统氛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这些形式已经逐渐改变。现在的祭祖方式更加环保、安全,同时也保留了美好的寓意和节日氛围。我们应该尊重并适应这种变化,让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10.B
    11.授粉老人的笑是轻松愉悦的表现,透露出他对授粉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的笑也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
    老陈的笑是自豪和满足的体现。他对自己在水泥画上的技艺充满自信,对能够用这种方式为村民带来美好祝福感到自豪。他的笑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我的笑是对老陈技艺的赞叹和对乡村美景的欣赏。在感受到老陈的精湛技艺和乡村的宁静美好后,我由衷地感到愉悦和满足。
    12.(1)该句通过描绘春风拂面、梨花绽放、花香弥漫的春日景象,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宁静美好的乡村环境。这样的描写不仅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2)该句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老陈在创作水泥画时的专注和技艺高超。他反复修改草图,精益求精,用抹刀在墙上雕琢出栩栩如生的迎客松形象。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老陈的创作过程,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13.这三个“老物件”都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是乡村传统和记忆的象征。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引发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乡村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
    14.“绽放的梨花”不仅指春天里盛开的梨花,更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和生机。梨花的绽放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也寓意着乡村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同时,梨花作为乡村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承载着乡村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15.看法:我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老陈。
    理由:虽然“我”作为叙述者贯穿全文,但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情感表达都围绕老陈展开。老陈是水泥画的创作者和传承者,他的技艺和故事是文章的重点。通过“我”的视角和叙述,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老陈的内心世界和乡村生活的美好。因此,老陈是文章的主人公。
    **解答**:
    16.(1)乃溢而西南流:乃,于是,就。
    (2)名之曰:名,命名。
    (3)鸣而去:去,离开。
    (4)至是悉出:悉,全,都。
    17.C。
    18.(1)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翻译:这泉水最初流出石缝时,水深不超过一尺,而且清澈得可以照人。
    (2)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
    翻译: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源源不断流淌。
    19.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寄情山水的情感,以及赞美活水源有君子之德、能泽及万物的志向。作者通过描绘活水源的清澈、不竭以及周围生物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借白野公之口,赞美活水源能灌溉农田、惠及百姓的君子之德,表达了自己希望像活水源一样,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造福百姓的志向。
    20.这一联通过名词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早行图。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诗人用精炼的名词,勾勒出一幅早春清晨的乡村景象,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
    21.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因早行而思念故乡,想象着故乡杜陵春天的美好景象:池塘里凫雁众多,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种想象既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是对现实羁旅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22.作文
    23.略
    题号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共7页。

    陕西省西安市城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城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扫描全能王2024-09-261838pdf、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城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城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