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 第08讲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9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9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l "_Tc29714" PAGEREF _Tc29714 \h 4
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l "_Tc6503" PAGEREF _Tc6503 \h 5
\l "_Tc2241"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PAGEREF _Tc2241 \h 5
知识梳理 \l "_Tc11219" PAGEREF _Tc11219 \h 5
\l "_Tc425" 知识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PAGEREF _Tc425 \h 5
\l "_Tc19384" 知识点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PAGEREF _Tc19384 \h 8
核心突破 \l "_Tc12488" PAGEREF _Tc12488 \h 10
\l "_Tc1550" 考点1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PAGEREF _Tc1550 \h 10
\l "_Tc20040" 考点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PAGEREF _Tc20040 \h 12
\l "_Tc23848" 题型01 气压带、风带的判读 PAGEREF _Tc23848 \h 14
\l "_Tc31445" 题型0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PAGEREF _Tc31445 \h 14
\l "_Tc22"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PAGEREF _Tc22 \h 16
知识梳理 \l "_Tc24045" PAGEREF _Tc24045 \h 16
\l "_Tc8777" 知识点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PAGEREF _Tc8777 \h 16
\l "_Tc1917" 知识点2 季风环流 PAGEREF _Tc1917 \h 17
核心突破 \l "_Tc7478" PAGEREF _Tc7478 \h 19
\l "_Tc14206" 考点1 两个角度透析季风的成因 PAGEREF _Tc14206 \h 19
\l "_Tc5114" 考点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分析 PAGEREF _Tc5114 \h 20
\l "_Tc888" 题型01 季风环流 PAGEREF _Tc888 \h 22
\l "_Tc20826" 题型02 广义季风区 PAGEREF _Tc20826 \h 22
\l "_Tc20750" 考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PAGEREF _Tc20750 \h 24
知识梳理 \l "_Tc6806" PAGEREF _Tc6806 \h 24
\l "_Tc5635" 知识点1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PAGEREF _Tc5635 \h 24
\l "_Tc17885" 知识点2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PAGEREF _Tc17885 \h 24
\l "_Tc4445" 考点1 气温 PAGEREF _Tc4445 \h 25
\l "_Tc6507" 考点2 降水 PAGEREF _Tc6507 \h 29
\l "_Tc3716" 题型01 气温变化影响因素 PAGEREF _Tc3716 \h 32
\l "_Tc24732" 题型02 降水影响因素 PAGEREF _Tc24732 \h 33
\l "_Tc2717" 题型03 气候成因 PAGEREF _Tc2717 \h 34
\l "_Tc20078" 考点四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PAGEREF _Tc20078 \h 35
知识梳理 \l "_Tc5485" PAGEREF _Tc5485 \h 35
\l "_Tc16719" 知识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PAGEREF _Tc16719 \h 35
\l "_Tc21116" 知识点2 气候类型比较 PAGEREF _Tc21116 \h 41
核心突破 \l "_Tc23084" PAGEREF _Tc23084 \h 42
\l "_Tc25698" 考点1 气候类型的判读 PAGEREF _Tc25698 \h 42
\l "_Tc10521" 考点2 气候特征的描述 PAGEREF _Tc10521 \h 45
\l "_Tc7006" 题型01 气候类型的判读 PAGEREF _Tc7006 \h 47
\l "_Tc1028" 题型02 气候特征描述 PAGEREF _Tc1028 \h 48
\l "_Tc18846" 热点应用 PAGEREF _Tc18846 \h 49
\l "_Tc93" 01 特殊区域气候 PAGEREF _Tc93 \h 49
\l "_Tc29418" 02 副高 PAGEREF _Tc29418 \h 50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3.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设“地球不自转”,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
记忆要点:①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风向也要识记);
②风带由气压带产生如果忘记风带风向,可通过气压带推理;
③风带的风向是指近地面风向。
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4.不同视角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知识点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地球公转使其移: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情况下,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如下图所示:
(1)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4)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案例:
纬度30°~40°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地中海气候
纬度10°-20°
冬季:信风带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 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1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近地面气压低,温度低近地面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上升气流,对应近地面的低气压带,可能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沉气流,对应近地面的高气压带,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
5.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①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
②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
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021·浙江1月卷)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C 2.B
【解析】1.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乙为赤道低压带,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
2.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023·重庆卷)美国夏威夷地区瓦胡岛(21°30'N,157°50'W)大范围连续性降水少,但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控制该岛的大气环流是( )
A.热带气旋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
【答案】3.D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为夏季。瓦胡岛位于21°30′N,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处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水汽在该岛屿受到地形的阻挡抬升形成降水,D正确;该地基本不受西南季风和盛行西风的影响,BC错误;结合材料“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可知该岛降水为地形雨,不属于气旋雨,A错误。故选D。
题型01 气压带、风带的判读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区间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下沉气流D.30°~40°盛行西北风
2.自甲图至乙图,能正确反映的地理信息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C.天津逐渐进入冬季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图甲所示,依据纬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纬度数减小,为北半球,则20°-30°之间出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0°~1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A;10°~2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B;30°~40°盛行西南风,排除D;故选C。
2.自甲图至乙图,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B正确,排除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代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排除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排除C;故选B。
题型0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4.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D项正确。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知识点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海陆的热力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
结果: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的气压中心印度(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如图所示。
知识点2 季风环流
第一步:根据等压线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考点1 两个角度透析季风的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3)广义季风区
如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当地夏季)吹西北风(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份(当地冬季)吹东南风(东南信风),风向明显随季节发生改变为季风区,形成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以北非洲夏季受偏转的西南风影响比较大。
(2022·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季节( )
A.田纳西河正处于主汛期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葱葱
C.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D.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正忙
【答案】1.C
1.从图可知,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夏季。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主汛期出现在12月到次年 4月中旬,A错;南非大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原上郁郁葱葱,B错;天山夏季气温高,积雪下限海拔较高,C对;华北平原为冬小麦,播种小麦一般年份是在10月中旬左右,D错。故选C。
考点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分析
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9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副高强,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副高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2021·山东卷)“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
【答案】2.A 3.A
【分析】2.““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3.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
题型01 季风环流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弱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后偏转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弱 ④冬季风由盛行西风南移后偏转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错误,③正确;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故选C。
2.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成正相关。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风力大小,夏季风较冬季风等压线较密集,夏季风的风速快于冬季风,夏季风速大,地转偏向力大,使得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A正确;由图可知南亚冬季等压线较夏季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错误;风与等压线夹角大小与气流的湿度无关,C错误;读图可知,夏季风与冬季风都吹过海洋,故风与地表摩擦力差距不大,D错误。故选A。
题型02 广义季风区
科特迪瓦地势起伏较大,北部为高原地带,中部为平原地区,南部为山丘地带。阿比让年平均气温约27℃,是科特迪瓦的最大城市。如图示意阿比让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月,阿比让盛行( )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4.影响阿比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植被覆盖C.海陆热力性质D.大气环流
【答案】3.A 4.D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此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进而形成西南季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由材料可知,阿比让地处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小,难以形成地形雨,A错误;植被覆盖对当地降水的影响极其有限,B错误;当地气候主要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小,C错误;阿比让位于赤道附近,气流对流旺盛,多对流雨,同时东南信风带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大量降水,D正确;故选D。
考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主要因素)
(1)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气候。
3.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海陆水分条件差异。
(2)洋流: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显著影响。暖 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地形
(4)其他因素: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的温度;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知识点2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自然景观
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
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2.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
3. 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
4. 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①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②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考点1 气温
(1)分布规律
(2)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3)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4)利用等温线状况判断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5)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不闭合等温线:凸高为低)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闭合等温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2024·北京卷)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图a显示成都部分气象站点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气温,图b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14时西南地区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a可知( )
A.数据观测日期可能在10月底B.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C.数据采集时段为11时—17时D.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
【答案】1.C
【解析】1.读材料可知,图示气温为某日的最高气温,通常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因此数据采集时间应为11时-17时,C正确;图示气象站点气温均在32℃以上,应该是夏季,而10月底已是秋季,A错误;图示气温并非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B错误;图示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大致是递减趋势,D错误。故选C。
考点2 降水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在地面上,总称为降水。
(2)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凝结核(固体杂质)
③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遇冷):①地形抬升; ②冷暖气团相遇被迫抬升(或主动爬升);③受热膨胀上升等
(3)主要降水类型
(4)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的因素
(6)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技巧
1)读值大小及递变
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述延伸方向
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状变化
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内部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易错提醒】
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
在相对高度足够的前提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
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下图。
2.(2023·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答案】(1)1月甲站受偏西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该站周边及上游地区位于风场辐合区;该地地势起伏较大,西南风迎风坡抬升气流显著,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
【详解】(1)依据图中信息,1月甲地出偏西风,偏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该站周边及上游地区位于风场辐合区,偏西风风向、风速变化区,加西南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影响,使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容易凝结,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
题型01 气温变化影响因素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陕北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的气温分布存在差异。图为陕西省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月份,安康、汉中、西安、榆林四城市,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可能是( )
A.安康B.汉中C.西安D.榆林
2.该月,西安一带成为高温中心,主要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B.地势低,干热风影响
C.降水少,晴朗天气多D.城市多,热岛效应强
3.与同纬度相比,陕西省东部黄河谷地气温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域B.降水C.海拔D.季风
【答案】1.D 2.B 3.C
【解析】1.榆林位于陕北高原,地势较高,7月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偏少,晴朗天气多,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偏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偏低,气温日较差大。D正确。安康、汉中、西安,7月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偏多,多阴雨天气,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偏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偏高,气温日较差小,ABC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高温区出现在渭河平原,南面是秦岭山脉,夏季会受到来自秦岭的下沉气流即干热风的影响,加上海拔较低,成为高温中心,B正确。西安一带并不是陕西纬度最低的地区,A错误。西安一带并不是陕西降水最少的地区,陕北晴朗天气多,C错误。热岛效应影响的是城市中心的气温,题干问的是西安一带,不是特指城市,不是影响西安一带成为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3.陕西省东部为黄河谷地,因海拔低于东西面的黄土高原而气温偏高,C正确。黄河谷地水域面积小,对气温影响不大,A错误;降水对气温影响较小,B错误;冬季风对气温影响大,受冬季风影响,冷空气容易堆积,导致温度偏低,D错误。故选C。
题型02 降水影响因素
我国某区域北起黑龙江,南抵长白山,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图示意该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4.该区域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
A.地形雨B.锋面雨C.台风雨D.对流雨
5.影响该区域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答案】4.B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B正确;该区域位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形雨不是主要类型,A错误;台风带来降水属于偶发因素,C错误;该地区纬度较高,对流不旺盛,对流雨较少,D错误。故选B。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西部降水较多,中东部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北起黑龙江,南抵长白山,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西部地形地势较高,抬升明显,降水偏多,C正确;该区域纬度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大气环流差异较小,ABD错误。故选C。
题型03 气候成因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人类活动C.大气环流D.地形
【答案】6.D
【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南美洲,甲地靠近海洋,且受暖流影响,沿海地势低平,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位于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太阳辐射多少受气候影响,不是气候差异的原因,A错误;人类活动不是气候的主要成因,B错误;两地纬度相同且距离较近,大气环流相同,C错误;故选D。
考点四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知识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①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④典型地区: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⑤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
特征①: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特征②: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
特征③: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2)热带草原气候
①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10°-20°(23°26′)大陆西岸
④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偏东及偏南地区
⑤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植被的特点: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干季晴朗少雨或滴雨不下,土壤中水分严重不足,植物凋萎,一片枯黄。
(3)热带沙漠气候
①气候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20°(23°26′) - 30°大陆西岸
④典型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⑤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具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4)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③分布规律: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⑤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植被特征:与热带雨林相比,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种类较少,群落较简单,优势物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茎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季相变化明显
(5)地中海气候
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②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④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⑤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特征: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海最典型的原因: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大陆面积广泛,较其他地中海气候区大。另一方面,地中海沿岸没有大型的南北走向的山脉,这样冬季的西风可以广泛影响该地区,而南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区因为大型南北走向山脉的影响使得冬季西风影响有限。
(6)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我国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
⑤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会落叶;群落结构较简单
(7)温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
⑤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8)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②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④典型地区: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⑤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9)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②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④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⑤植被类型: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具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温带草原植被的特征: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叶小、叶片内卷,地下部分强烈发育。季相变化明显
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思考:(1)只在北半球有的气候类型
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2)只在大陆东岸分布的气候类型
三种季风气候
(3)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知识点2 气候类型比较
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考点1 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1)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2)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
①以温定球: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气温曲线的形态来确定南、北半球。
②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
③以水定型: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下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根据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1.(2022·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分析】
【答案】S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或M市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原因: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山脉迎风坡降水多。
考点2 气候特征的描述
1.命题角度
角度1 气候特征的描述
角度2 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角度3 气候特征的比较
2.气候特征的描述角度
①气温的描述: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降水的描述: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或小。
③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的描述:常用“终年……冬季……夏季……”语句描述。
3.答题术语整合
2.(2023·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3)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降水较甲地偏多,冬季少雨;整体降水季节变化较甲地小。
【详解】(3)根据1月和7月环流分析可知,1 月主要盛行西风环流,7月高压北抬,西风环流减弱。乙地终年盛行西风(深居内陆,水汽到达量小),为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寒冷,而甲地三面环山,冬季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冬半年的气温相对温和。乙地夏季降水较甲地偏多,冬季较甲地少雨, 整体降水季节变化较甲地不明显。
题型01 气候类型的判读
下图为世界某山地的南北坡气温、降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南坡比北坡( )
A.雪线海拔较高B.地处纬度较高C.年降水量较多D.气温年较差小
2.该山地北侧山麓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D 2.C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山地仅在1月份,海拔接近3000米处会出现气温在0℃以下的时期,此时可能出现积雪,而其他时间气温高于0℃,使该山地不会出现永久积雪,故不会出现雪线,A错误;该山地7月温度高于1月,说明位于北半球,南坡、北坡200米处1月气温均高于0℃,说明纬度较低,B错误;1月降水量南北坡相近,7月南坡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南坡较少,C错误;根据南北两坡1月和7月气温分布来看,南坡的1月和7月气温曲线差异小于北坡,故南坡的气温年较差更小,D正确。故选D。
2.由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而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可推测为地中海气候;北坡1月、7月都温和多雨,可推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该山地北侧山麓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ABD,C正确。故选C。
题型02 气候特征描述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m。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具有极强的反射能力,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雪山和品种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湖畔生长着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肉质鲜美,自古冠以“贡羊”之誉。图1示意茶卡盐湖的地理位置,图2示意“天空之镜”景观。
简述茶卡盐湖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答案】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详解】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蒸发量大,才能够形成盐湖。
热点应用
01 特殊区域气候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图中①地多雨的月份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1月 赤道低压带B.7月 赤道低压带
C.1月 盛行西风带D.7月 盛行西风带
【答案】D
【详解】由经纬网定位可知,该陆地位于澳大利亚,①地位于30°S到40°S的大陆西岸,应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南半球的冬季应为7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知识点拨:
①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延伸至约40 °N→海洋影响大、日本暖流
②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高、距海远,降水少
③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至北极圈内→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④伊比利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高、距海稍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⑤几内亚湾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降水多;沿岸暖流(几内亚湾暖流或赤道逆流)经过,增温增湿。
⑥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成因: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干燥的东北风影响,降水少;夏季受沿岸上升寒流(索马里寒流)影响,形成降水稀少的沙漠气候。
⑦南非高原东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较多;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
⑧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偏转形成)带来丰沛的降水,为湿季;
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
⑨澳大利亚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⑩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东岸型)成因:海陆轮廓;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型)成因:海陆轮廓
11.南亚塔尔沙漠(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形成干旱的沙漠。
12.南亚热带季风对应的自然带的差异:
西高止山西侧及印度东北部,都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其他地区则为热带草原带。
13.美国东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季风缺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02 副高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答案】2.C
【解析】2.由材料“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强低压,高空形成强高压,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强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高空形成西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登陆,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持续高温天气,C正确;中纬西风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向北快速移动,我国北方形成强降水,A错误;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多,B错误;北方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强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C。
知识点拨:
(1)位置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
在副高区内,由于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在副高边缘则多降水天气。
夏季,副高强度大、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
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旱涝和台风活动影响很大。
2.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正常规律:
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异常规律:
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与台风的关系
①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
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
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②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
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
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考点提取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023重庆卷,8题,3分,控制该岛的大气环流是,气压带风带分布
2023全国乙卷,37(2)题,8分,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2广东卷,9题,3分,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分布
2021全国甲卷,11题,4分,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季风环流
2022浙江1月卷,27(1),2分,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东亚季风环流
2021山东卷,14-15题,6分,北部沿海克拉香天气的出现的原因及出现时间段,南亚季风环流
世界气候及其影响
2024北京卷,14题,2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地理特征,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2024甘肃卷,18(1)(3)题,12分,描述图中岛屿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与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气候特征及成因
2023辽宁卷,18(1)(3)题,12分,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与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气候成因及特点
2023浙江1月卷,28(1)题,4分,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描述
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题重点考查大气环流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方式有直接考查大气环流分布的各种变式图,更多考查方式是创设情境进行考查,以气候、大气环流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为背景资料,对大气环流分布、大气环流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考查。
节气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线附近南北对称
自30°纬线向南移
自30°纬线向北移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冷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名称
位置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低纬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和
赤道低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主要看风向,从内陆吹来的性质干热,从海洋吹来的性质较湿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冬季风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性质
温带:寒冷干燥;亚热带:温和少雨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要素
具体影响
气温
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
降水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较均匀
气候
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环流
形成大规模的季风环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环流
温度
阳坡大于阴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
迎风坡大于背风坡
气候与自然景观
举例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
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耐热;
亚寒带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动植物耐寒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撒哈拉沙漠
我国南方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水文
河流稀少
河网密集
地貌
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
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植被
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气温年变化一般规律:大致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空间变化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因素
具体表现
纬度
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海陆
分布
沿海: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气温日较差小
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内陆: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因素
具体表现
地形
地势
海拔高,气温低
山地
阻挡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
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
封闭
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
坡向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冬季风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
两地
主要影响因素
①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
纬度
②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③距离较近的两地
地形因素
④大陆同纬度东西岸两地
洋流
⑤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夏温明显偏低
地形因素(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地形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暖流流经海区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流经海区向低纬方向凸出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城市热岛效应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冬季风迎风坡
气温垂直递减,高度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地势高
季节
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温度带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
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洋流或锋面
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降水类型
形成原因
一般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空气受热对流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热雷雨)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上升
取决于暖湿气流性质和地形坡度。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气团被抬升
强度较小,历时较长,范围广
温带地区(中纬度)
气旋雨
(台风雨)
暖湿气流围绕气旋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台风雨分布于中、低
纬大陆东岸)
降水量
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海陆
位置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大气
环流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②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③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人类
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40°至60°~65°的大陆内部与大陆东岸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至北极圈的大陆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相似点
气候类型
不同点
气温:终年高温(最冷月均温>15 ℃)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
①年降水量较多(>1 500 mm);
②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 mm(突变性);
③雨季较短,多为6~9月
热带草原气候
①年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②湿季较长,多为5~10月(渐变性)
相似点
气候类型
不同点
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①最冷月均温>0 ℃;
②雨季较长;
③年降水量较多(800~1 5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①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9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9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8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练透),文件包含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原卷版docx、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