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208469/0-17277416493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208469/0-1727741649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208469/0-17277416494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立春到立夏(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 南极处于最佳科学考察时期
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 北京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2.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出现在( )
A. 3月6日前后B. 3月31日前后
C. 4月20日前后D. 4月5日前后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立春到立夏,经过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地球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项错误;南极从立春到立夏,由极昼到极夜,极夜期不适合科学考察,南极考察的最好时间是11月-次年3月,B项错误;立春到立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白昼逐渐变长,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可知,清明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的第15日,多出现在4月5日前后,故排除ABC,选D。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20:00在杭州开幕,10月8日20:00闭幕,历时1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第19届亚运会开幕时,与杭州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2B. 3/4
C. 7/8D. 1/1
4. 第19届亚运会闭幕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最接近的是( )
A. 4°NB. 8°N
C. 4°SD. 8°S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第19届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为2023年9月23日20:00,据此可知东11区为23日23时,东12区为24日0时,西12区为23日0时。因此西12区往东至东11区与杭州属于同一天,共跨23.5个时区,所占比例为23.5/24,约为1/1,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9月23日照射在赤道上,然后向南回归线移动,12月22日到达南回归线,3个月移动约23.5°,每月移动约7.8°。第19届亚运会闭幕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半个月,约为3.9°,位于3.9°S,接近4°S,C对,ABD错。故选C。
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包括砾、砂、粉砂和黏土等物质),覆盖在冰川消融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研究表明,当冰川表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会产生改变。下图示意1990年与2019年海螺沟冰川表磧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 2019年海螺沟冰川表碛厚度比1990年增加最厚的海拔范围是( )
A. 3000~3250mB. 3400~3500m
C. 5150~5250mD. 5500~5650m
6. 表碛厚度对冰川消融的影响表现为( )
A. 表碛薄,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加速消融
B. 表碛薄,反射更多太阳辐射,抑制消融
C. 表碛厚,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加速消融
D. 表碛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抑制消融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海拔约5150~5250m时,2019年冰川表碛厚度相较于1990年的增加最多,C正确。其他选项所描述的海拔高度上两年的冰川表碛厚度变化不是最厚,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当表碛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进而抑制冰川消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
A. 背斜山B. 向斜山
C. 断块山D. 火山
8. 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B. 乙
C. 丙D. 丁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三叶虫为古生代代表性生物,恐龙为中生代代表性生物,哺乳类动物为新生代代表性生物。根据岩石新老关系,由a-b-c岩石是中间老,两翼新,故该地质构造是背斜,从地形来看,b处是山地,故该构造地貌是背斜山,A正确,B错误;该山地两侧无明显陡崖,故不是断块山,C错误;该岩石有生物化石,属于沉积岩,故不是火山,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该山地岩石有生物化石,判断其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据右图,丁有三个箭头指向,乙有一个箭头指向,故乙是岩浆岩,丁是岩浆。丙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甲,故甲是变质岩,丙是沉积岩,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下图示意锢囚锋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T1时刻,与b地相比,a地( )
A. 气温高,气压高B. 气温低,气压高
C. 气温高,气压低D. 气温低,气压低
10. 与T1时刻相比,T3时刻c地( )
A. 云层薄B. 气压低
C. 风力小D. 昼夜温差大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锋与天气。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a地气压(1000—1004hPa)比b地(1004—1008hPa)低,A、B项错误;a地位于冷锋锋后,b地位于暖锋锋后,故a地气团比b地气团气温低,a地气温比b地气温低,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锋与天气。T3时刻,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至高空,故T3时刻c地云层更厚,A项错误;读图可知,T3时刻c地气压比T1时刻高,B项错误;由图可知,与T1时刻相比,T3时刻c地等压线稀疏,因此风力小,C项正确;T1时刻c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可能为晴朗天气,T3时刻c地可能为阴雨天气,晴朗天气昼夜温差较大,D项错误。故选C。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下垫面状况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范围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地区某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分布推断,图示的月份为( )
A. 1月份B. 4月份
C. 7月份D. 11月份
12. 图示区域该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整体移动幅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高原地形,气温偏低B. 山脉阻挡,徘徊不前
C. 裂谷构造,地面凹凸D. 沙漠广布,受热不均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显示非洲大陆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已经越过赤道到达非洲北部,故此时处于北半球夏季,为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正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该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进而阻止了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高原地形,气温偏低,A正确;而山脉阻挡、裂谷构造、沙漠广布均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底格里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全长约1900千米,基本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沿左岸接纳了来自山地的多条支流,直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自巴格达以下与幼发拉底河汇合后,形成长193千米的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下图示意底格里斯河水系分布和巴格达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底格里斯河的大多支流从左岸汇入,与其关联显著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②地形地势
③岩石性质④河流补给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14. 底格里斯河每年3-5月涨水,沿途形成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造成其河水暴涨的原因是( )
①高山融雪和西风抬升降水形成春汛②梳状水系,汇水时间长
③沿途众多支流流程短,汇水快④湖泊沼泽蓄水,流速慢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巴格达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底格里斯河沿山脉西南麓流动,东北侧为山地,抬升条件好,冬季易产生地形雨;山地海拔高,夏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支流众多,而西南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降水稀少、地势低洼难以形成支流,因此地形地势和河流补给与其关联显著,②④正确;该区域河流东西两岸为小空间尺度,两岸岩石性质差异不大,两岸大气环流相似,①③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3-5月北半球气温回升,底格里斯河东北山地积雪消融,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冬春季节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也是涨水的重要原因,①正确;左岸汇入支流较多,且流程较短,汇水快易泛滥,③正确;梳状水系,汇水时间没有错开,几乎同时来水,②错误;湖泊沼泽蓄水会减少汛期流量,④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海域海水运动及冷、暖海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图中东部过渡层位置明显向西偏移时( )
A. 东部沿海大气降水剧增B. 西部沿海大气降水不变
C. 赤道上空大气环流增强D. 图中洋流流向发生逆转
16.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 加大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B. 深刻影响沿岸水循环强度
C. 增加大洋东岸的海水盐度D. 减弱沿岸海水的净化速度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东部过渡层明显向西偏移时,赤道东部近海地区被冷水占据,说明气温下降,气流下沉增加,降水减少,A错误。西部海域大气上升增加,降水增加,赤道上空大气环流增强,B错误,C正确。图中洋流受信风吹拂形成,东部过渡层位置向西偏移时,信风势力增强,图中洋流流向不会发生逆转,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的洋流有南赤道暖流和大洋东部沿岸的寒流。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会缩小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A错误。洋流会影响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深刻影响着沿岸的水循环强度,B正确。图中大洋东岸为寒流,寒流降低了流经海域的海水盐度,C错误。洋流可以使海洋污染物得到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
(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分别描述甲河床,现代河床的形成过程。
【答案】(1)随时间变化河床宽度变小,河床深度增加,河床海拔降低。
(2)早期流域内降水量大,理由:早期河床宽阔,说明当时降水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后来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量逐渐减少。理由:之后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流量逐渐变小。
(3)甲河床形成时期,该河段落差小,流速较小,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形成宽阔河谷;现代河床因长期的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强烈,河床变得深而窄。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横坐标可以判断宽度变化,纵坐标可以判断深度和海拔变化。以现代河床进行参照,随时间变化河床宽度变小,古河床与现代河床相对高度比较,古河床海拔更高,现代河床海拔更低,海拔呈现降低趋势,表明河流下切导致河床深度增加。
【小问2详解】
降水量变化从河床的宽度和相对高度来推断,可以明显看出,该流域降水量变化是由多到少,所以论述的时候要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河床宽而浅,表明早期气候更湿润,降水量较大,流量更大,且河流作用主要为侧蚀和沉积,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作用更为显著。后期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水量较小,对河岸冲刷侧向侵蚀作用减弱,因此可以推断后期气候变的干旱,降水量较小。
【小问3详解】
要研究两河床的差异,先观察两河床的特点,甲河床宽阔,现代河床狭窄,深度大,宽阔河床一般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形成,主要是由于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曲发育程度较高;现代河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推理,要想有这样深而窄的河床,必须要有河流的下切侵蚀,下切侵蚀必须要有较高的高度落差,这种高度落差只能来源于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形成的。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小问2详解】
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小问3详解】
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洋流在促进高低纬度间的水热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沿岸气候。下图为澳大利亚以东海域洋流分布图。
(1)甲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比较乙、丙洋流在成因和性质方面的相似与不同。
(3)推测丙洋流势力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暖流沿陆地南下,随纬度增高,地转偏向力增大,洋流向东偏转的角度增大,遇新西兰岛屿阻挡,转而北上。
(2)相似:乙、丙洋流均在盛行风,即分别在东南信风和盛行西风的驱动下形成,均属于风海流。
不同:流向不同:乙洋流由东向西流,丙洋流自西向东流;性质不同:乙洋流为暖流,丙洋流为寒流;驱动风带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带,丙洋流为盛行西风带。
(3)冬季势力强大,夏季势力较小。冬季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大,造成气温的南北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南北差异大,盛行西风风力强劲,丙洋流势力增强;夏季,与之相反。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体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暖流在沿着澳大利亚大陆南下的过程中,随着纬度的增高,地转偏向力增大,洋流向东偏转的角度增大,加之遇到新西兰岛屿阻挡,洋流顺着岛屿岩新西兰岛西部海岸线转而北上,与赤道暖流形成呈逆时针的流动。
【小问2详解】
相似:乙是在东南信风吹拂下,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的南赤道暖流;丙是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乙、丙洋流均在盛行风,驱动下形成的,均属于风海流。不同:流向不同:据图可知,乙洋流在东南信风的吹佛下由东向西流,丙洋流在盛行西风的吹佛下自西向东流;性质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吹拂低纬度海区表层暖海水流动形成的暖流,丙洋流因纬度高,水温低,受南极冰山影响大形成寒流;驱动风带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带驱动形成,丙洋流为盛行西风驱动形成。
【小问3详解】
丙洋流冬季势力强大,夏季势力较小。受太阳直射点季节性移动影响,冬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大,造成气温的南北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南北差异大,盛行西风风力加强,西风漂流丙在西风的驱动下势力增强;夏季,则与之相反。
[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中]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