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0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0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共23页。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3.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雾霾(PM2.5)在高温天气容易消散,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D.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4.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A.液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固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有空隙5.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发现热水更甜一些,其原因是A.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B.温度越低分子做无规则的速度越快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与温度无关 D.只有在热水中分子才做无规则运动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A.电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夸克和电子                       D.电子和原子核7.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9.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10.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二、填空题11.在夸克、原子核、原子、质子四种粒子中,其空间尺度最小的是_____.12.“八月桂花香”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指这是一种_____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_____.13.把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____100mL(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14.科学家________创立了“日心说”;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在不断地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证据;宇宙探索中常用的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15.古人通过观察和猜想,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______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16.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根据无锡实时空气质量监测,3月9日,无锡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PM2.5浓度为153μg/m3,那么103m3的空气中PM2.5的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__g.(1g=106μg)17.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甲/乙/丙/丁).1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19.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1)布朗运动________分子运动.A.是     B.不是(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A.水      B.花粉      C.空气(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________.四、实验题20.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1)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2)图2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3)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_________(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21.看图回答,回答问题:(1)图(1)中,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3)如图(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 ________ ;(4)如图(4)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22.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是________.(2)在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下,取下钩码,为了粗略地测出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   B.停表   C.弹簧测力计   D.温度计E.量筒  F.小桶  G.细沙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②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A与B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Fx=________.23.在探究物质微观结构模型的活动中,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与酒精和水混合比例的关系,小红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混合后液面对应的直尺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 ____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液柱减小的长度。数据如表所示:①第2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 _____cm;②小红发现第 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经了解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翻转次数过少,水和酒精没有充分混合所致,随后重新实验修正了数据;③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液柱减小的长度随着水柱长度L的增大而 _____;④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5次实验后混合液的密度为 _____g/cm3(结果保留2位小数,酒精密度0.8g/cm3);(3)小刚由表格数据得到,第五次实验时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液柱减小的长度一定最大,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理由是 _____。24.小华每天要喝蜂蜜,但她发现,同一瓶里的蜂蜜,它的粘性有时大有时小,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蜂蜜的粘性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温度越低,粘性越大呢?小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内,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如图甲所示,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小华顺利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1)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华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___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将与各探究方法相同的实验序号填入空格中;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有:_____;应用“转换法”的有:_____;A.研究声波时,将声波比作水波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C.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看见发声的音叉可以将水花溅起D.探究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E.研究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振幅的大小F.探究单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2)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同种蜂蜜,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 _____(选填“大”或“小”);(3)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中 _____的图像来表示;A. B. C. D.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华经历了探究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五、综合题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题意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 。A.道尔顿模型B.汤姆生模型C. 卢瑟福模型 实验序号123456789水柱长度L1/cm1020304050607080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cm98.998.397.797.296.797.397.998.199.0液柱减小的长度/cm1.12.32.83.32.72.11.91.0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D【解析】题意说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即一人吸烟后,烟分子会充满整个房间,其他人会呼吸到烟分子,说明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选D。2.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答案】C【解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电子3.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雾霾(PM2.5)在高温天气容易消散,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D.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答案】B【解析】A、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A正确;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但雾霾(PM2.5)仍属于宏观的物体,比分子还是大得多的,雾霾的消散主要靠大气环流的影响,与温度关系不大,故B错误;C、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直径一般在10-10m级别,所以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故C正确;D、从分子的间距来看,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依然太大,不会产生引力,故D正确.故选B.4.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A.液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固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有空隙【答案】B【解析】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说明发生扩散现象,复写纸上分子扩散到纸上,而颜色深浅不同与温度高低有关,所以该实验只能说明固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其他选项中结论本实验无法验证.5.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发现热水更甜一些,其原因是A.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B.温度越低分子做无规则的速度越快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与温度无关 D.只有在热水中分子才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据此进行分析.【解析】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则热水杯中的水更甜,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故A正确.故选A.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A.电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夸克和电子                       D.电子和原子核【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故选D.7.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答案】D【分析】物质的组成,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从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这样的一点点进行细分的.【解析】A.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的核式结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而整个宇宙中有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故此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答案】D【解析】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实心模型;1904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模型 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故选D。9.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答案】B【解析】为了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设计实验要具有说服力,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因ρ二氧化氮>ρ空气,为能够说明气体不是对流或气体流动引起的瓶内颜色变化.所以a图放置最有说服力,而b图因为密度大的在上,密度小的在下,最不合理.故答案选B.10.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答案】C【解析】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极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部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是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该实验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1.在夸克、原子核、原子、质子四种粒子中,其空间尺度最小的是_____.【答案】夸克【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中子由夸克组成,据此即可解答.【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中子由夸克组成,所以,在夸克、原子核、原子、质子四种粒子中,其空间尺度最小的是夸克.12.“八月桂花香”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指这是一种_____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_____.【答案】 扩散现象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即可解答.【解析】由分子动理论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八月桂花香”是指人们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花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这种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把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____100mL(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答案】 小于 空隙【解析】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14.科学家________创立了“日心说”;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在不断地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证据;宇宙探索中常用的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答案】 哥白尼 远离 长度【分析】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红移现象,就是远距离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红移现象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②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解析】16世纪初期,以哥白尼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了“日心说”,既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故答案为哥白尼 ;远离 ; 长度.15.古人通过观察和猜想,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______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答案】 太阳 错误 宇宙【解析】[1]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并非宇宙的中心,所以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3]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宇宙、银河系和太阳系,所以最大的是宇宙。16.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根据无锡实时空气质量监测,3月9日,无锡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PM2.5浓度为153μg/m3,那么103m3的空气中PM2.5的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__g.(1g=106μg)【答案】 不属于 0.153【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根据PM2.5日均浓度和体积,由计算的空气中PM2.5的颗粒物的质量即可.【解析】根据题意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不是分子,它们在空中做的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由于PM2.5浓度为153μg/m3,所以,由知道,103m3的空气中PM2.5的细颗粒物的质量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运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PM2.5的含义,难度不大.17.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甲/乙/丙/丁).【答案】 分子 正 负 丙【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2)卢瑟福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核式模型.【解析】(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的.(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1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 大 大 小 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去分析.固态时分子只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液态时分子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能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气态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分子间距离较大.【解析】(1)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作用力较大,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2)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3)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液态时分子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能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所以,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故答案为小;大;大;小;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三、简答题19.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1)布朗运动________分子运动.A.是     B.不是(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A.水      B.花粉      C.空气(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________.【答案】 B A 对液体加热【解析】(1)[1]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2)[2]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故选A。(3)[3]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可以对液体加热。四、实验题20.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1)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2)图2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3)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_________(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答案】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甲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1)[1]图1实验中水和酒精混合前总体积较大,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体积的变小是由于水和酒精混合后分子进入彼此分子间隙而导致的。(2)[2]肥皂膜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棉线被拉向右边,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由于分子相互吸引导致分子表面积缩小,将棉线拉向右边。(3)[3][4]水的密度较小,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较大,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后,水浮在硫酸铜溶液上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为均匀的硫酸铜溶液,如甲所示,这是因为硫酸铜分子上升进入水分子之间,水分子也下降进入了硫酸铜分子之间,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21.看图回答,回答问题:(1)图(1)中,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3)如图(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 ________ ;(4)如图(4)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答案】 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存在间隙 宇宙膨胀【解析】(1)[1][2]两个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之为扩散现象,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所以乙杯是热水。(2)[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是因为此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3)[4]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4)[5]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过程类似宇宙膨胀时的现象,故该实验模拟的是宇宙膨胀。【点睛】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隔。22.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是________.(2)在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下,取下钩码,为了粗略地测出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   B.停表   C.弹簧测力计   D.温度计E.量筒  F.小桶  G.细沙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②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A与B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Fx=________.【答案】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F、G 把小桶F挂在铅块B上,向小桶中加沙子,直到铅块A与铅块B刚好分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铅块B、小桶以及小桶中沙子的总质量m,根据公式G=mg计算总重力G mg【分析】本题探究两铅块上的分子作用力,由分子力与重力的平衡可以得出总分子力,再求出单位面积的分子力.【解析】(1)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①要测量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由实验可知下方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重力平衡,故只要求出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总重力G,即可求得A、B间的分子作用力,由于钩码的重力不是连续变化的,可以用桶和细沙代替钩码,所以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小桶和细沙.②把小桶挂在铅块B上,向小桶中加沙子,直到铅块A与铅块B刚好分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铅块B、小桶以及小桶中沙子的总质量m,根据公式 计算总重力G.③根据平衡力可知,A与B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小为.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F、G;把小桶F挂在铅块B上,向小桶中加沙子,直到铅块A与铅块B刚好分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铅块B、小桶以及小桶中沙子的总质量m,根据公式G=mg计算总重力G;mg.23.在探究物质微观结构模型的活动中,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与酒精和水混合比例的关系,小红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混合后液面对应的直尺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 ____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液柱减小的长度。数据如表所示:①第2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 _____cm;②小红发现第 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经了解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翻转次数过少,水和酒精没有充分混合所致,随后重新实验修正了数据;③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液柱减小的长度随着水柱长度L的增大而 _____;④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5次实验后混合液的密度为 _____g/cm3(结果保留2位小数,酒精密度0.8g/cm3);(3)小刚由表格数据得到,第五次实验时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液柱减小的长度一定最大,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理由是 _____。【答案】 C 1.7 8 先增大后减小 0.93 不准确 每次实验时水柱都相差10cm,不能精确反映变化规律【解析】(1)[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2)①[2]第2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②[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翻转次数过少,水和酒精没有充分混合,则液柱减小的长度的变化量应该是最小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7次到第8次液柱长度的减少量变化是最小的,而第8次到第9次液柱减少的变化量又是最大的,所以第8次液体没有充分混合所致。③[4]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混合后液柱减小的长度随着水柱长度L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④[5]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由第5次数据可知水柱的质量酒精柱的质量混合液的总体积混合液的密度(3)[6][7]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水柱长度的增加,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体积的减小量先变大后变小,由于每次测量时水柱都相差10cm,因此不能确定第五次实验时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柱减小的长度就一定是最大的。24.小华每天要喝蜂蜜,但她发现,同一瓶里的蜂蜜,它的粘性有时大有时小,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蜂蜜的粘性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温度越低,粘性越大呢?小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内,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如图甲所示,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小华顺利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1)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华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___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将与各探究方法相同的实验序号填入空格中;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有:_____;应用“转换法”的有:_____;A.研究声波时,将声波比作水波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C.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看见发声的音叉可以将水花溅起D.探究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E.研究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振幅的大小F.探究单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2)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同种蜂蜜,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 _____(选填“大”或“小”);(3)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中 _____的图像来表示;A. B. C. D.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华经历了探究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答案】 流淌时间长短 DF CE 小 B 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解析】(1)[1]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2][3]A.研究声波时,将声波比作水波,采用的类比法;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C.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看见发声的音叉可以将水花溅起,采用的是转换法;D.探究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E.研究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F.探究单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DF,采用转换法的是CE。(2)[4]由记录的数据可以观察出蜂蜜温度越高,流淌时间越短,说明液体的粘性越小,可得物体温度越升高,它的粘性越小。(3)[5]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变小,所以符合的图像是B。(4)[6][7]此探究过程中思维程序是:发现问题、建立假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五、综合题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题意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 。A.道尔顿模型B.汤姆生模型C. 卢瑟福模型【答案】 原子核 B C【解析】(1)[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实验序号123456789水柱长度L1/cm1020304050607080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cm98.998.397.797.296.797.397.998.199.0液柱减小的长度/cm1.12.32.83.32.72.11.91.0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