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4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三)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1.(2022七上·衢州期中)2023年的中考百日倒计时日历本共有 100 页,某同学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日历本的厚度为 2.00 厘米、2.95厘米、1.95 厘米、2.05 厘米,则每张日历纸的厚度约为( )
A.0.05厘米B.0.04厘米C.0.03厘米D.0.02 厘米
2.(2022七上·杭州期中)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能遗传和变异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3.(2022七上·海曙期中)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是( )
A.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B.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C.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D.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4.(2022七上·杭州期中)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的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24厘米3B.18厘米3C.12厘米3D.16厘米3
5.(2022七上·余姚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的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和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个体温为39.5℃
6.(2022七上·海曙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木块长度B.测木块质量
C.熄灭酒精灯D.测液体温度
7.(2022七上·兰溪月考)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小涛同学测量某同学的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测得成绩为7.82米,则该同学的实际成绩 ( )
A.等于7.82米B.大于7.82米C.小于7.82米D.无法判断
8.(2022七上·永嘉月考)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C.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9.(2022七上·东阳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晴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10.(2022七上·上城期末)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以下有关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年轻的为丁
B.甲、乙中间地带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
C.板块“漂浮”在海水上
D.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地球自转
11.(2021七上·定海期末)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12.(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3.(2022七上·缙云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14.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若在15 ℃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若在15 ℃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5.如图显示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其中的a、b、c、d依次代表( )
A.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B.组织、器官、动物体、植物体
C.器官、组织、植物体、动物体D.器官、组织、动物体、植物体
16.橘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吃橘子时,剥去橘子的外皮,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丝络”,橘子瓣有很多汁水。因此,构成橘子的组织应该包括( )
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B.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17.(2021七上·金华期中)考古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块有植物化石的岩石,研究发现,该植物有根、茎、羽状复叶和孢子囊,则该岩石的类型和植物的种类分别是 ( )
A.沉积岩、蕨类植物B.变质岩、蕨类植物
C.沉积岩、裸子植物D.岩浆岩、裸子植物
18.(2022七上·奉化期末)显微镜是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若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不正确的是( )
A.从操作者的右侧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若要观察液泡等颜色较浅的结构时,要适量调暗视野
C.要将左下方的气泡移出视野范围,需要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D.若镜筒升到最高仍未找到物像,可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19.()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像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
④ρ1>ρ2=ρ3>ρ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2021七上·绍兴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8题;共44分)
21.(2022·余姚期中)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用甲测量的结果是 ;用乙测量的结果是 。
小柯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 。
22.(2021七上·定海期末)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某同学准备对草履虫、水杉、水稻、葫芦藓、藏羚羊、蜈蚣6种生物进行分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生物
(1)写出A~D中“C”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2)在此检索表中“?”处应填上:
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12月9日,小金同学在观看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了解到“液体表面张力”这一概念,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了有关实验。
(1)他先在玻璃杯中导入少量水,放入两块干冰,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为 ;
(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 ;
(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白霜的成因 。
24.(2020七上·椒江期中)读如图所示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变质作用的是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25.(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包装袋上显示净含量42克,小明想用天平测量巧克力的质量进行核实。图甲是测量之前小明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的操作,图乙为该天平配套的砝码。
(1)图甲操作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
(2)纠正错误,调节天平平衡后,巧克力放左盘,右盘放上的第一个砝码应该是 克。
26.(2020七上·杭州期中)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明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
(2)小明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液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小红同学认为的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 。
27.图中A〜E表示组成人体的不向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通过 形成B,其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
(2)B通过 形成C,其结果是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3)图中E所示的是 系统,完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8.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29.(2021七上·吴兴期末)小科同学在爬山过程中获得一小块的黑色岩石,发现其质地坚硬,表面有较多气孔,如图甲所示。
(1)根据这块岩石的特点,你初步判断它可能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小科想进一步测量整块岩石的密度,从而鉴别该岩石的种类。
①小科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实验操作顺序和测量结果如图乙、丙、丁所示,则该岩石的密度大小为 g/cm3。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同学的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原因是 。
(3)查阅资料后,小科了解到该岩石通过熔融、浇注等工序,可以制成铸石。铸石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0.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 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 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方法: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 。(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B.50 毫升C.80毫升D.95 毫升
31.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食物?于是他找来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
(2)四组实验先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3)实验中应观察什么量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2.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
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33.(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这是我们常见的啤酒瓶。小明已经用刻度尺测出了该瓶子底部的直径为D,先给你一把刻度尺、一个可以密封的瓶塞和一些水粗略测啤酒瓶的容积。要求:
(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用测量量和已知量写出瓶子容积的表达式。
34.(2020七上·温岭期中)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多少℃?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35.(2020七上·杭州月考)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mg/c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所以很多职业登山者登山时所穿的鞋子都是气凝胶制成的
(1)请根据你对“气凝胶”性质的理解,说出“气凝胶”的两个物理属性 。
(2)气凝胶密度仅为3mg/cm3= kg/m3
(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多少kg?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
C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葫芦藓
D
纲
科
目
种
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花岗岩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变质岩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有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14 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三)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22七上·衢州期中)2023年的中考百日倒计时日历本共有 100 页,某同学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日历本的厚度为 2.00 厘米、2.95厘米、1.95 厘米、2.05 厘米,则每张日历纸的厚度约为( )
A.0.05厘米B.0.04厘米C.0.03厘米D.0.02 厘米
【答案】B
【解析】比较可知,1.95cm明显偏小,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则这本日历的厚度为:2.00cm+1.95cm+2.05cm3=2cm;
100页的日历本中纸片的张数为50张,
那么每张日历纸的厚度:2cm50=0.04cm。 故选B。
2.(2022七上·杭州期中)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能遗传和变异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答案】B
【解析】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3.(2022七上·海曙期中)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是( )
A.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B.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C.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D.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答案】B
【解析】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是: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2七上·杭州期中)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的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24厘米3B.18厘米3C.12厘米3D.16厘米3
【答案】A
【解析】设木块的体积为V,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
即V吸=14V; 因此水的体积变为:50-14V;
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木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56mL-(50mL−14V)=12V, 解得:所以木块的体积V=24cm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2七上·余姚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的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和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个体温为39.5℃
【答案】B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自己流回液泡,只能依靠外力的甩动。这位护士在中途没有甩动体温计,则第一次的测量应该是准确的,即甲的体温一定是39.5℃,而乙和丙的体温示数没有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故选B。
6.(2022七上·海曙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木块长度B.测木块质量
C.熄灭酒精灯D.测液体温度
【答案】D
【解析】A.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且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体,故A错误;
B.不能用手直接拿取砝码,且物体应该在左盘,砝码在右盘,故B错误;
C.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7.(2022七上·兰溪月考)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小涛同学测量某同学的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测得成绩为7.82米,则该同学的实际成绩 ( )
A.等于7.82米B.大于7.82米C.小于7.82米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在测量成绩时拉紧皮尺,则皮尺的长度标准会增大,根据“4.3米=4.3×1000 毫米=4300 毫米 ”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而实际成绩会偏大,即大于7.82m。 故选B。
8.(2022七上·永嘉月考)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C.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答案】C
【解析】根据描述可知,当测量标准为“池塘”和“池塘的十分之一”时,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2七上·东阳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晴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B
【解析】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错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正确。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传的特性,错误。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错误。 故选B。
10.(2022七上·上城期末)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以下有关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年轻的为丁
B.甲、乙中间地带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
C.板块“漂浮”在海水上
D.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地球自转
【答案】B
【解析】A.“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所以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老的岩石为丁,故A错误。
B.甲、乙中间地带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容易形成火山,故B正确。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C错误。
D. 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所以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海底扩张,故D错误。 故选B。
11.(2021七上·定海期末)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答案】D
【解析】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是一个模拟实验,无法作为证据,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②切开的熟鸡蛋和地球的内部结构具有相似性,但不能作为研究证据,B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内部结构,但不能作为研究证据,C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④天宫一号拍摄的照片是真实的,可以作为研究地球形状的证据,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答案】B
【解析】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能说明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2七上·缙云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解析】水管喷出的水在空气中放热,迅速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则“冰花”其实是水凝固而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若在15 ℃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若在15 ℃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那么在30℃时,只有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显示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其中的a、b、c、d依次代表( )
A.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B.组织、器官、动物体、植物体
C.器官、组织、植物体、动物体D.器官、组织、动物体、植物体
【答案】A
【解析】根据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知:其中的a、b、c、d依次代表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
故选A。
16.橘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吃橘子时,剥去橘子的外皮,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丝络”,橘子瓣有很多汁水。因此,构成橘子的组织应该包括( )
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B.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答案】D
【解析】吃橘子时,剥去橘子的外皮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筋络属于输导组织;橘子瓣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1七上·金华期中)考古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块有植物化石的岩石,研究发现,该植物有根、茎、羽状复叶和孢子囊,则该岩石的类型和植物的种类分别是 ( )
A.沉积岩、蕨类植物B.变质岩、蕨类植物
C.沉积岩、裸子植物D.岩浆岩、裸子植物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图可知该岩石属于沉积岩。该植物有根、茎、叶和孢子囊,说明属于孢子植物中的蕨类植物。 故选A
18.(2022七上·奉化期末)显微镜是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若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不正确的是( )
A.从操作者的右侧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若要观察液泡等颜色较浅的结构时,要适量调暗视野
C.要将左下方的气泡移出视野范围,需要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D.若镜筒升到最高仍未找到物像,可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答案】C
【解析】A:从操作者的右侧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正确。
B:若要观察液泡等颜色较浅的结构时,要适量调暗视野,正确。
C:要将左下方的气泡移出视野范围,需要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错误。
D:若镜筒升到最高仍未找到物像,可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正确。 故选C。
19.()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像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
④ρ1>ρ2=ρ3>ρ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2、O与点3、O与点4并延长,得出四种固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V1<V3<V2=V4,m1=m2>m3>m4;
由于2、3在同一直线上,说明第二种、第三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两种固体的密度相等,即ρ2=ρ3, 由图象可知,在体积V相同时,m1′>m3′>m4′。 由ρ=mV可得:ρ1>ρ3>ρ4。 则四种固体的密度大小关系:ρ1>ρ2=ρ3>ρ4, 可见,②③错误、①④正确。 故选B。
20.(2021七上·绍兴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分为节肢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昆虫属于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故A符合;
B、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是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和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故不属于包含关系;
C、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类的孢子植物,故错误;
D、生物等级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 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共8题;共44分)
21.(2022·余姚期中)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用甲测量的结果是 ;用乙测量的结果是 。
小柯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 。
【答案】2.3cm;2.30cm(左右);0.982m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甲的分度值为1cm,则结果为:5.0cm-2.7cm=2.3cm;
刻度尺乙的分度值为0.1cm,则结果为:5.30cm-3.00cm=2.30cm。
(2)当桌子的测量长度L'=0.980m时,根据1m1.002m=L'L得到:1m1.002m=0.980mL; 解得:L=0.982m。
22.(2021七上·定海期末)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某同学准备对草履虫、水杉、水稻、葫芦藓、藏羚羊、蜈蚣6种生物进行分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生物
(1)写出A~D中“C”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2)在此检索表中“?”处应填上:
【答案】(1)藏羚羊(2)3
【解析】(1)C所代表的生物具有的性状为无叶绿体,多细胞,有脊柱,题中生物符合的只有藏羚羊。
(2)有叶绿体为植物,下一步根据有无种子进行分类,故在此检索表中“?”处应填上:3
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12月9日,小金同学在观看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了解到“液体表面张力”这一概念,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了有关实验。
(1)他先在玻璃杯中导入少量水,放入两块干冰,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为 ;
(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 ;
(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白霜的成因 。
【答案】(1)液化(2)引力(3)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玻璃怀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白露
【解析】(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因此这个变化为液化。
(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引力;
(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成因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玻璃怀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从而凝华成白霜。
24.(2020七上·椒江期中)读如图所示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变质作用的是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答案】(1)①④(2)岩浆岩;沉积岩
【解析】(1)经变质作用后能变成变质岩,由图中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可知,①④是变质作用;
(2)A是由岩浆形成的,应该是岩浆岩。B是三种岩石类型中的沉积岩。
25.(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包装袋上显示净含量42克,小明想用天平测量巧克力的质量进行核实。图甲是测量之前小明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的操作,图乙为该天平配套的砝码。
(1)图甲操作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
(2)纠正错误,调节天平平衡后,巧克力放左盘,右盘放上的第一个砝码应该是 克。
【答案】(1)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线就调节平衡螺母(2)20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图中明显的错误为: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线就调节平衡螺母;
(2)根据包装袋显示的净含量可知,巧克力的质量为42g,因为100g和50g的砝码质量都大于42g,因此不用摆放。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知,接下来应该摆放比42g小但在剩余砝码中质量最大的20g的砝码。
26.(2020七上·杭州期中)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明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
(2)小明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液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小红同学认为的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 。
【答案】(1)偏大;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所测得的体积偏大
(2)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量筒后液面变化太小,无法测量。
【解析】(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偏大,原因是: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所测得的体积偏大。
(2)小红同学认为的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量筒后液面变化太小,无法测量。
27.图中A〜E表示组成人体的不向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通过 形成B,其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
(2)B通过 形成C,其结果是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3)图中E所示的是 系统,完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1)细胞分裂(2)细胞分化(3)消化
【解析】(1)图中A到B,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的形态不变,所以是指细胞分裂;
(2)B与C比较,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胞,所以B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 (3)图中E所示的是消化系统,完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8.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答案】岩浆;化石;成分和结构
【解析】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后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或者是有化石。变质岩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29.(2021七上·吴兴期末)小科同学在爬山过程中获得一小块的黑色岩石,发现其质地坚硬,表面有较多气孔,如图甲所示。
(1)根据这块岩石的特点,你初步判断它可能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小科想进一步测量整块岩石的密度,从而鉴别该岩石的种类。
①小科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实验操作顺序和测量结果如图乙、丙、丁所示,则该岩石的密度大小为 g/cm3。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同学的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原因是 。
(3)查阅资料后,小科了解到该岩石通过熔融、浇注等工序,可以制成铸石。铸石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答案】(1)岩浆岩(2)2.42;岩石吸水(有气孔),导致体积测量不准(3)坚硬、耐磨
【解析】(1)根据这块岩石的特点,有明显的气孔,初步判断它可能属于岩浆岩。
(2)该岩石的质量为20g+4.2g=24.2g
该岩石的体积为30mL-20mL=10mL
该岩石的密度为ρ=mv=24.2g10cm3=2.42g/cm3
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原因是岩石吸水(有气孔),导致体积测量不准。
(3) 铸石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坚硬、耐磨。
30.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 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 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方法: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 。(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B.50 毫升C.80毫升D.95 毫升
【答案】(1)恰好全部浸没(2)V0-V1(3)A;B;C
【解析】(1)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恰好全部浸没时的水量。
(2)V2即为最少水量,结合题意可知,V2=V0-V1。
(3)A、小石块的体积为15cm3=15mL,5mL+15mL=20mL<100mL,A符合题意;
B、50mL+15mL=65mL<100mL,B符合题意;
C、80mL+15mL=95mL<100mL,C符合题意;
D、95mL+15mL=110mL>100mL,D不符合题意。
31.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食物?于是他找来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
(2)四组实验先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3)实验中应观察什么量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2)数量相等,生命活力相当
(3)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4)蟑螂喜欢吃巧克力
【解析】(1)本实验中,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
(2)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本实验唯一的变量为食物的种类;其它量都必须相同;故四组实验用的蟑螂应数量相等,生命活力相当;
(3)本实验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来判断蟑螂对不同事物的喜好;
(4)通过比较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巧克力盒的蟑螂数量最多,故实验结论为:蟑螂喜欢吃巧克力;
32.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
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答案】减弱;寿命越长;细胞核
【解析】实验一:由实验一可以明显发现,细胞的增殖代数胎儿是50,中年人是20,老年人是2~4,因此随着年龄增大,细胞的增殖代数减小,说明了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大而减弱。
实验二:由实验二可以明显发现,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实验三:由实验三可以发现, 细胞核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即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33.(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这是我们常见的啤酒瓶。小明已经用刻度尺测出了该瓶子底部的直径为D,先给你一把刻度尺、一个可以密封的瓶塞和一些水粗略测啤酒瓶的容积。要求:
(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用测量量和已知量写出瓶子容积的表达式。
【答案】(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步骤:①在瓶内放适量的水、塞紧塞子,用刻度尺测出水柱长度h1;②将瓶子倒置,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空气柱的长度h2
(2)用测量量和已知量写出瓶子容积的表达式瓶子的容积为V=πD2/4•(h1+h2)
【解析】(1)步骤:①在瓶内放适量的水、塞紧塞子,用刻度尺测出水柱长度h1;
②将瓶子倒置,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空气柱的长度h2;
(2)瓶子的底面积为:S=πr2=π×D22=πD24;
那么瓶子的容积V=V1+V2=Sh1+Sh2=S×(h1+h2)=πD24(h1+h2)。
34.(2020七上·温岭期中)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多少℃?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答案】(1)由题意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对应的液柱长度为8cm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对应液柱的长度为28cm,所以100℃对应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计算出每1cm对应的温度值:
100℃28cm−8cm=5℃,所以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5℃。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 :(13cm-8cm) × 5℃=25℃。
【解析】1、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根据题中两者之间的长度可计算出1cm表示的温度;
2、液柱8cm处的温度是0 ℃ ,计算出13cm距离8cm的长度,根据每1cm表示的温度可计算出这一段距离对应的温度值可得到13cm处的温度。
35.(2020七上·杭州月考)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mg/c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所以很多职业登山者登山时所穿的鞋子都是气凝胶制成的
(1)请根据你对“气凝胶”性质的理解,说出“气凝胶”的两个物理属性 。
(2)气凝胶密度仅为3mg/cm3= kg/m3
(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多少kg?
【答案】(1)熔点高;密度小(2)3
(3)根据“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得到:m钢m胶=ρ钢ρ胶;130×103kgm胶=7.8×103kg/m33kg/m3; 解得:m胶=50kg。
【解析】(1)“气凝胶”的两个物理属性:熔点高、密度小;
(2)3mg/cm3=3mg1cm3=3×10−6kg1×10−6m3=3kg/m3;
(3)根据“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得到:m钢m胶=ρ钢ρ胶;130×103kgm胶=7.8×103kg/m33kg/m3; 解得:m胶=50kg。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
C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葫芦藓
D
纲
科
目
种
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花岗岩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变质岩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有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9必考填空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9必考填空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考科学测量,必考地球及其运动,必考常见的动植物及其观察,必考物质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5地球的结构与内在运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5地球的结构与内在运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结构和岩石,板块,地球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2科学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2科学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长度体积测量,温度测量,质量称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