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该选择的.)
1.如图所示,所使用杠杆属于费力杠杆是( )
A. 镊子B. 扳手
C. 羊角锤拔钉子D. 钢丝钳
【答案】A
【解析】
【详解】杠杆可分为三类,使用杠杆时,若L动>L阻,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扳手、羊角锤拔钉子、钢丝钳等;若L动=L阻,杠杆为等臂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若L动
A. 吸气冲程、排气冲程B.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C. 压缩冲程、排气冲程D. 排气冲程、压缩冲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内燃机的工作流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所以压缩冲程是在做功冲程之前,排气冲程是在做功冲程之后;故选C。
3.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研究对象是木块
B. 水平表面必须光滑
C. 让不同的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 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不是木块,故A错误;
B.在该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的方法,即将小车动能的大小转化为其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即小车推动木块越远,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多,即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反之就越少;实验中若水平表面光滑,则无法观察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故B错误,
CD.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也就是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而且需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从而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小的物体不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B.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可知,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理解、热量的理解,根据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区别进行判断.
【详解】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因此内能小的物体假如温度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热量也可以从内能小的传递向内能大的,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因此物体的内能增加,有可能发生了做功,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的过程,故C正确;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5.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相同物体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方法都能省力B. 两种方法都能省功
C. 两种方法手移动的距离相同D. 两种方法做的有用功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图中的是定滑轮,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项错误;
B.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B项错误;
C.甲图中的是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手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乙图中的是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手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两倍;所以两种方法手移动的距离不相同;故C项错误;
D.由题意可知,提升的物体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甲图中的有用功是:
乙图中的有用功是:
所以两种方法做的有用功相同;故D项正确;
6.小华用普通灯泡制作了一根发光棒,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众小灯齐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小灯熄灭,其它灯泡继续发光.关于上述现象下列猜想中合理的是
A. 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串联B. 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串联
C. 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并联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仍然能够发光,说明此小灯对其它灯泡发光情况不影响,所以并联;若该小灯短路,如果与其它灯泡都是并联,其它灯泡也被短路不能发光;所以此小灯与其它灯泡串联且此小灯短路,相当于在此位置串联了一段导线,所以其它小灯仍然发光。故选B。
7.对于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物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电流比作水流是转换法
B. 用杠杆的五要素分析剪刀的使用是建立模型的方法
C. 通过比较木桩被重物打入沙中的深度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是控制变量法
D.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多测几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流能够观察,电流不能直接观察,用水流说明电流的形成和作用,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项错误;
B.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要素是在大量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的,采用的是建立模型法。故B项正确;
C.重力势能的大小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比较木桩被重物打入沙中的深度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项错误;
D.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多测几组数据是为了总结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故D项错误;
8.现有两个阻值不等的未知电阻R1和R2,为了分辨它们的阻值大小,几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小灯泡规格相同),其中不可行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故A可行.
B、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小.故B可行.
C、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小,灯泡的亮度越小.故C可行.
D、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不能反应R1和R2的阻值大小.故D不可行.
故选D.
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设甲、乙的物质的比热为c甲、c乙,则( )
A. c甲>c乙B. c甲<c乙C. c甲=c乙D. 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得:c=,
c甲=,
c乙=;
又∵Q甲=Q乙,m甲=m乙,△t甲>△t乙;
∴c甲<c乙.
故选B.
10.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均不亮,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2时,L1不亮,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车前大灯L2亮,再闭合S2时,日间行车灯L1亮,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日间行车灯L1亮,再闭合S2时,车前大灯L2亮,故D符合题意.
11.如图a是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反映温度变化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压表量程为0-3V,R0是300Ω的定值电阻,R1是热敏电阻,其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若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3V
B. 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是200Ω
C. 电压表V示数越小,环境温度越高
D. 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a图可知,R0、R1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A、由图象可知,温度每升高20℃,R1的阻值减小50Ω,所以温度为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大R1大=300Ω,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U/R1最大+R0=4.5V/300Ω+300Ω=0.0075A,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0最小=I最小R0=0.0075A×300Ω=2.25V,故A正确;
由图b可知,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是200Ω,故B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由I=U/R可知,当电压表V示数越小时,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R=U/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由图乙可知,环境的温度越低,故C错误;
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即U0 =3V时,电路允许测量的温度最高,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0/R0=3V/300Ω=0.01A,
电路中的总电阻:R=U/I=4.5V/0.01A=450Ω,热敏电阻连入的阻值:R1=R-R0=450Ω-300Ω=150Ω,由图象可知,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故D正确,故选C.
12.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 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分别换上10Ω、15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但小华在实验中,当换上15Ω的定值电阻时,无任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都不能回到2V.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15Ω电阻太小,换一个更大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B.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大,换一个最大阻值小一点的变阻器继续实验
C. 在第一次接入5Ω的定电阻时,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定值1.5V,继续实验
D. 将三个电阻按15Ω、10Ω、5Ω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接入进行实验,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B.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得:,则当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为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定值电阻的阻值越大,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大;当电阻增大的某一值时,滑动变阻器不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在2V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由此可知,A、B错误;
C.若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更大一些,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会更大,所以C错误.
D.将三个电阻按15Ω、10Ω、5Ω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接入进行实验,当R=15Ω,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调节电压表示数到某一值,则用其它两个电阻做实验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更小一些,则可以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能完成所有的实验,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一节新的普通干电池电压为______V;给蓄电池充电时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能。
【答案】 (1). 15 (2). 电 (3). 化学
【解析】
【分析】
干电池电压是1.5V,根据蓄电池充电和使用时的能量转化特点分析答题。
【详解】[1]一节普通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2][3]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是用电器,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
14.旗杆顶端装有_____(定/动)滑轮,利用它来升国旗,是为了_____;升旗手将一面国旗在国歌声中匀速拉升过程中,国旗的机械能_____(变大/不变/变小).
【答案】 (1). 定 (2). 改变施力方向 (3). 变大
【解析】
【详解】[1][2]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升国旗时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3]国旗在国歌声中匀速拉升过程中,国旗质量和速度不变,所以国旗的动能不变;国旗的高度增大,所以国旗的重力势能变大;即国旗的机械能变大;
15.一根电阻丝两端加6V电压时,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是0.4A,它的电阻是_____Ω,两端加9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_____A,两端不加电压时它的电阻是_____Ω.
【答案】 (1). 15 (2). 0.6 (3). 15
【解析】
【详解】[1]由欧姆定律可得,电阻丝的电阻:
[2][3]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当电阻丝两端加9V电压或两端电压为0时,电阻丝的电阻仍为15Ω不变,当两端加9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
16.在热水瓶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过一会儿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_____能转化为软木塞的_____能.这一过程类似与热机工作时的_____冲程.
【答案】 (1). 内 (2). 机械 (3). 做功
【解析】
【详解】[1][2]软木塞跳起来,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软木塞的机械能;
[3]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一过程类似与热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
17.如图所示,工人用60N的拉力,将重100N的小桶在5秒内匀速提升了3m.工人利用滑轮做的有用功为_____J,工人做功的功率为_____W,使用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答案】 (1). 300 (2). 72 (3). 83.3%
【解析】
【详解】[1]对小桶做功即有用功:
[2]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为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功:
工人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18.一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2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完成_____个工作循环,燃气对外做功_____次.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处于_____冲程.
【答案】 (1). 10 (2). 10 (3). 压缩
【解析】
【详解】[1][2]若飞轮转速是1200r/min=20r/s,表示每秒飞轮转动20圈,要经过40个冲程,则汽油机每秒完成1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0次。
[3]由题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上行,可以判断是压缩冲程。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_____,电流表A1示数_____,电流表A2示数 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1). 不变 (2). 变小 (3). 不变
【解析】
【详解】闭合开关,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电流表A2测灯泡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源。
[1]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且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电压表V的示数将不变;
[2]并联电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通过灯泡支路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2示数不变;
[3]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又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电流表A1示数变小;
20.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由a移到b时,电压表示数由2V增大到5V,则在这一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填(“变大”、“变小” 或“ 不变”), 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值为_____伏,电路中的电流的变化值为_____安。
【答案】 (1). 变小 (2). 3 (3). 0.3
【解析】
【详解】由题中的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电压恒定,所以当电压表示数由2V增大到5V时,即R两端的电压增大了3V;可知两端的电压减小了3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3]设滑片移动前后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
则电路中的电流的变化值:
三、解答题(本题7小题,共52分,解答22、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1.如图所示,是一侧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现在要用一个最小的力将其右端稍稍抬离地面,请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和这个力的力臂,并用“O”标明这个“杠杆”的支点.
( )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的重心偏右,施加的动力应该在左侧,所以要使最小的力抬起办公桌一端,动力作用点在左上角A点,支点在右下角。连接O与办公桌的左上角A点,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然后作垂直于OA向上的力,即最小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2.如图所示,将实物电路补充完整,使灯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 )
【答案】
【解析】
【详解】先把两灯泡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组成并联,然后它们与开关串联,如下图所示:
23.如图所示,将电源和电流表的符号填入下图电路的虚线框内,将电路补充完整.
( )
【答案】
【解析】
【详解】已知电路中缺少电源和电流表,如果左侧方框中是电流表,则右侧方框中是电源,此时闭合开关,会造成灯泡短路,不能发光,所以不合理;因此,左侧方框中是电源,并且下端为正极才能满足图中所示的电流方向;右侧方框中是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2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63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300N,重物在5s时间内匀速上升了1m,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动滑轮的重量;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270N(2)180W(3)70%
【解析】
【详解】(1)由题图知,此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由得,动滑轮的重量:
(2)拉力做功的总功为: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3)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答:(1)动滑轮的重量270N;
(2)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8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
25.如图甲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图.该图中既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反映待测温度,又可以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待测温度.已知电源电压为20V且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阻值为30Ω,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1)当待测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如何变化?
(2)当待测温度为24℃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大?
(3)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 ~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 V,则此电路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大?
【答案】(1)不变(2)0.25A;7.5V(3)88℃
【解析】
【详解】(1)由题中的电路图可知热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两端电压,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比值即为的阻值,为定值;所以当待测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2)由图象可知24℃时,;由欧姆定律得:
所以电流表示数是0.25A;
两端的电压是: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是7.5V;
(3)由题图可知,R与串联,电压表测电压,由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可知,电压表示数最大为,当时,电路中电流:
且此时电路能够测量的温度最高;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两端电压:
的电阻:
由图象可查得对应温度为88℃,即最高温度为88℃;
答:(1)当待测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2)当待测温度为24℃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0.25A、7.5V;
(3)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 ~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 V,则此电路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是88℃;
26.在测定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小明和小亮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是电阻箱,S1为单刀双掷开关。
(1)闭合开关S后,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把开关S1接到触点2后,小明和小亮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操作。
小明的操作: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只调节电阻箱,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小亮的操作: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箱,直到电压表表示数为U。
你认为两人的操作中,_____的操作是正确的。
(2)选择正确的实验操作后,电阻箱上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Ω。
(3)下列实验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相同的是( )
A.探究二力的合成时,用合力来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
C.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推理出小车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
【答案】 (1). 小明 (2). 108 (3). 108 (4). A
【解析】
【详解】(1)[1]S闭合,S1接触1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为。电压表示数为U,所以:
①
S1接触2时,只调节电阻箱,电压表示数为:
②
S1接触2时,调节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为:
③
由①②式得:
不变,。由①③式得:
时,,时,,所以小明操作正确。
(2)[2][3]电阻箱的电阻为:
所以;
(3)[4]本实验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的阻值;
A.探究二力的合成时,用合力来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A项符合题意;
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B项不符合题意;
C.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推理出小车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C项不符合题意;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故D项不符合题意;
27.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铜球的质量大于钢球的质量。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_____的关系;实验中使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使小球具有相同的______实验中发现,铜球把木块推得更_____,说明铜球对木块做的功更_____,从而判断铜球的动能更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_____(能、不能)正常进行。
【答案】 (1). 质量 (2). 速度 (3). 远 (4). 大(多) (5). 大(多) (6). 速度一定(相等)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7). 不能
【解析】
【详解】[1]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该题中让两球从相同的高度释放是为了让他们滚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据动能的取决因素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故由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和实验设计可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使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使小球具有相同的速度;
[3][4][5]由题图能看出,铜球把木块推的更远,说明铜球对木块做的功最多,即能体现出铜球具有的动能大;
[6]该实验表明:速度一定(相等)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7]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无法显示被推动的距离,不能得出结论。
28.小明同学想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6V).
(1)根据小明设计的甲图,用铅笔连线将乙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__
(2)小明将第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了表格中,然后将E、F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移动(A或B),直到____________为止.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数值填入表.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请你对以上的探究过程做出评价,并写出两点评价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B (3). 电压表示数为4V (4). 因为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应该多次测量才能得出普遍规律 (5). 在得出实验结论时,需要加上“电压一定”的条件
【解析】
【详解】(1)由于电源为三节蓄电池串联,电压为6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15V,然后并联到定值电阻两端,注意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滑动变阻器下面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只需将C或D接线柱与开关右边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图所示;
(2)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断开开关,E、F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后,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大,为保持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滑片应向右端(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可以根据量程和分度值来确定;
(3)因为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应该多次测量才能得出普遍规律;在得出实验结论时,需要加上“电压一定”的条件.
29.小明在欣赏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时发现,各小彩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其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如图甲,这是为什么呢?他仔细观察灯泡的构造如图乙,查阅资料得知细金属丝表面涂有绝缘物质;取一只完好的彩灯,按图丙电路迸行实验,电源电压为,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
()第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其读数为_____;
()从数据中发现,通过彩灯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______;
()能证实灯丝支架与细金属丝之间有绝缘物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
()请依据彩灯结构及实验现象,推测彩灯串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0.18 (2). 彩灯电阻因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 第6次实验时灯丝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或7.5V) (4). 在220伏(较高电压)下,细金属丝表面的绝缘层被击穿
【解析】
【详解】(1)由图中的数据知,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示数是0.18A;
(2)根据R=U/I得出的1--6次实验的电阻,可以看出灯丝温度越来越高,电阻越来越大,所以电流跟电压不成正比;
(3)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7.5V,说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是断路,能证实灯丝支架与细金属丝之间有绝缘物质;
(4)各小彩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其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可能是高电压使金属丝之间的绝缘物质被击穿后变成了导体,电路形成通路.
次数
电压/
电流/
灯亮度
不发红
弱光
较亮
亮
很亮
灯丝烧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