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容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食物或作物保存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夏季要吃“冰西瓜”,宜将西瓜置于冰箱冷藏室,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口感变差
B. 小麦种子收获后,通常先充分晾晒减少水分,再进行储藏
C. 湖南“坛子菜”利用高盐和低氧环境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存时间
D. 雪峰蜜桔运至北方需要保持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以延长保藏时间
【答案】D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详解】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0℃以上,将西瓜置于冷藏室可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口感变差,A正确;
B、小麦种子储藏前需要充分晾晒,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来抑制细胞呼吸,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湖南“坛子菜”处理初期,放入了很多盐、香辛料等,并且密封保存,营造了高渗透压、低氧的环境,可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保存时间,C正确;
D、雪峰蜜桔属于新鲜水果,其保存条件是低温、低氧和较湿润的环境,D错误。
故选D。
2. 螯虾是软甲纲十足目动物,其血液中含血蓝蛋白(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可运输氧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螯虾的壳多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B. 葡萄糖在螯虾细胞质基质中可被分解释放能量
C. 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螯虾细胞的大量元素
D. 鳌虾细胞中的核酸可补充人体内某些特定的核酸
【答案】B
【分析】壳多糖是一种多糖,不具有还原性。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详解】A、壳多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螯虾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
D、食用螯虾后,其细胞中的核酸会被消化水解再被机体吸收,即螯虾细胞中的核酸不能补充人体内某些特定的核酸,D错误。
故选B。
3. Tau蛋白是构成神经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突变的Tau蛋白异常聚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网架结构
B. 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Tau蛋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 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D. 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就能够阻止AD的发生
【答案】B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B、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Tau蛋白,B正确;
C、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C错误;
D、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可能缓解AD的发生,但不一定能阻止AD的发生,AD的病因有多种,D错误。
故选B。
4.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将正常生活但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B组去除变形虫的细胞核;C组不作处理。当检测到A组变形虫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其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变形虫细胞内。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变形虫细胞核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在结构上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由A组变形虫细胞核出现放射性推测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在细胞核中参与RNA的合成
C. 该实验是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放射性出现的场所
D. 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流
【答案】C
【分析】一、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
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因此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以表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经处理,A组细胞核出现放射性后移植入B、C两组,移植后B组变形虫中仅存在A组细胞核,此时B组变形虫的生命活动仅由A组细胞核控制,C组变形虫含有自身的细胞核以及A组细胞核。如图所示,B组和C组移入的A组细胞核均有放射性,C组自身细胞核无放射性,B组细胞质和C组细胞质均有放射性,且A组细胞核的放射性最先出现,说明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转移至细胞质中,但是RNA并未再次进入细胞核,C组细胞质的放射性强度显著低于B组,说明C组自身细胞核对此产生了影响。
【详解】A、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变形虫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
B、尿嘧啶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当检测到A组变形虫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可推测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在细胞核中参与了RNA的合成,B正确;
C、该实验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因变量是放射性出现的场所,C错误;
D、依据实验结果可知,带有放射性的物质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使B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而C组自身细胞核没有放射性,但细胞质有放射性,说明合成的放射性物质没有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即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流,D正确。
故选C。
5. 细胞膜既是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屏障,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协助扩散时被运输分子均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
B. 主动运输时通道蛋白发挥运输和催化的作用
C. 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
【答案】D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
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协助扩散时,若载体蛋白参与,则被运输分子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若通道蛋白参与,则被运输分子不需要与之结合,A错误;
B、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既催化ATP水解,又运输相应离子,B错误;
C、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但不是载体蛋白,C错误;
D、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6. 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单独培养胎儿、中年人、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肺成纤维细胞能够进行分裂,说明细胞没有发生分化
B. 由结果可知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呈负相关
C. 老年人细胞内的所有酶活性均下降
D. 胎儿发育成老年人时肺成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已经改变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详解】A、肺成纤维细胞已经发生分化,A错误;
B、年龄越大的个体,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越少,说明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呈负相关,B正确;
C、老年人细胞内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上升,C错误;
D、胎儿发育成老年人时细胞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7.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染色体数=2n)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某物质的相对数量柱状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个不同时期,a、b、c、d、e分别代表核DNA、同源染色体对、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某一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e表示同源染色体对,c表示染色单体
B. 图中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有2个、可表示减数分裂的时期有3个
C. 如果该生物为雄性,则图中有两个时期细胞中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
D. 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甲时期,因为甲时期存在d结构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b、d、e在不同时期均存在消失现象,结合其存在时的数量可知,b代表染色单体,d代表四分体,e代表同源染色体对,进一步推出,a代表染色体,c代表核DNA,则甲为MI前期或中期,乙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MI后期、末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丁为MII后期、末期。
【详解】A、据题图可知,b、d、e在不同时期均存在消失现象,结合其存在时的数量可知,b代表染色单体,d代表四分体,e代表同源染色体对,进一步推出,a代表染色体,c代表核DNA,则甲为MI前期或中期,乙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MI后期、末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丁为MII后期、末期,A错误;
B、结合A项,题图中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有2个(乙和丙),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的时期有3个(甲、乙和丁),B正确;
C、甲、乙、丙均存在e(同源染色体对),因此题图中有三个时期细胞中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主要包含染色体互换和自由组合,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对应甲,自由组合发生在MI后期,对应乙,因此正常情况下甲、乙时期都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8. 已知某基因型为HhXBY的雄性哺乳动物,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N。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是测定该动物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其中①~⑦代表不同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图2中细胞④⑤正处于间期,其DNA分子正在进行复制
C. 图2中细胞⑥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图1所示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细胞②,②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A
【分析】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析图2,①为精子或精细胞,②为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③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或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④⑤为正在DNA复制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⑥为减数分裂I前期~后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⑦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次级精母细胞,而该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故基因h的出现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A错误;
B、图2中细胞④⑤处于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
C、细胞⑥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图1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2中细胞②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且细胞②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故图1所示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细胞②,D正确。
故选A。
9.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D. 孟德尔做正反交实验的目的是判断豌豆性状是由核基因还是由质基因控制的
【答案】A
【分析】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详解】A、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如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测交子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
B、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亲代和后代都含有两种性状,无法判断其显隐性关系,B错误;
C、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若自交发生性状分离,或测交后代不只有一种表型,则说明该显性个体为杂合子;若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或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说明该显性个体为纯合子,因而能确定其基因型,C错误;
D、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生物性状是由核基因还是由质基因控制的,但孟德尔做正反交实验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存在,D错误。
故选A。
10. 现有小桶若干和黄、蓝、红、绿四种颜色的小球若干,某同学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B.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抓取的小球需要放回原来的桶中
C. 若要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一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D. 若要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则需要每个桶内放置等量的4种颜色的小球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详解】A、本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小球总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A错误;
B、为了保证每次取到小球的概率不受影响,每个桶内的小球取出后,都必须放回原桶,B正确;
C、一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含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另一个桶内小球则代表雄配子),因此一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必须相等,C错误;
D、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因此若要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则需要每个桶内放置等量的2种颜色的小球,需要2个桶,要么两个桶都代表雌性生殖器官,要么两个桶都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错误。
故选B。
11. 茉莉花色受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基因型为AA表现为红花、基因型为Aa表现为粉花、基因型为aa表现为白花。现有一人工茉莉种群,3种花色均有。让该种群中的所有个体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其比例,结果如图所示。若让亲代种群内的红花个体和粉花个体进行随机传粉,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
A. 红花∶粉花∶白花=9∶6∶1B. 红花∶粉花∶白花=4∶4∶1
C. 红花∶粉花∶白花=1∶2∶1D. 红花∶粉花∶白花=1∶1∶1
【答案】A
【分析】该种群中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5:2:5,红花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都是红花,白花自交后代都是白花,只有粉花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5:2:5。假设亲本中红花、粉花和白花的占比分别为x、y、z,则x+y+z=1,(x+y/4)∶y/2∶(z+y/4)=5∶2∶5,可求得x=y=z=1/3,则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1∶1。若让亲代种群内的红花个体和粉花个体进行随机传粉(雌雄配子比例A:a都是3:1),则子代表型(基因型)及比例为红花(AA)∶粉花(Aa)∶白花(aa)=(3/4×3/4)∶(2×1/4×3/4)∶(1/4×1/4)=9∶6∶1,A正确。
故选A。
12. 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中,一对等位基因隐性纯合会掩盖另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隐性上位。某种小鼠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灰色,a基因控制黑色,C基因不影响A/a基因的功能,但c基因纯合的小鼠毛色表现为白色。利用灰色小鼠(AACC)与白色小鼠(aacc)杂交得F1,F1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F1小鼠的基因型为AaCc,均表现为灰色
B. F2白色小鼠中基因型纯合的小鼠占1/3
C. 从F2的灰色小鼠中随机抽取一只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三种表型的概率为4/9
D. F2中灰色小鼠随机交配,F3出现白色小鼠的概率为1/9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灰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CC、AaCC、AACc、AaCc,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CC、aaCc,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cc、Aacc、aacc。
【详解】A、利用灰色小鼠(AACC)与白色小鼠(aacc)杂交得F1,F1小鼠的基因型为 AaCc,均表现为灰色,A正确;
B、F2白色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cc:Aacc:aacc=1:2:1,即F2白色小鼠中基因型纯合的小鼠占1/2,B错误;
C、F2灰色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CC:AACc:AaCC:AaCc=1:2:2:4,其中基因型为AaCc的灰色小鼠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3种表型,即从F2的灰色小鼠中随机抽取一只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三种表型的概率为4/9,C正确;
D、F2中灰色小鼠随机交配,F3基因型为_ _cc的小鼠表现为白色,F2灰色小鼠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C:Ac:aC:ac=4:2:2:1,因此F3中基因型为_ _cc的概率为1/3×1/3=1/9,即F3出现白色小鼠的概率为1/9,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前要对器具和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B.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的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
C. 不同阶段激素的浓度、比例会影响菊花细胞的发育方向
D. 试管苗形成后直接移栽到土壤中观察生长情况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不能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否则外植体会死亡而无法进行脱分化,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的过程一般需要进行光照,B错误;
C、不同阶段激素的浓度、比例会影响菊花细胞的发育方向,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诱导根分化,C正确;
D、试管苗形成后需要先在培养箱内生长几日,然后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错误。
故选C。
14. 纤维素是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对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从牛粪堆肥中可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水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图中a~d表示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四个单菌落及透明圈。下列关于分离、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称取1g牛粪堆肥样品,再用蒸馏水进行梯度稀释
B. 将一定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C. 该实验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计数
D. 使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初筛菌株进行检测,d组细菌可能产纤维素酶最多
【答案】D
【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成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进行梯度稀释时使用的是无菌水,A错误;
B、应将一定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B错误;
C、该实验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
D、与a、b、c三组相比,d组的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说明该组细菌可能产纤维素酶最多或酶活性最高,D正确。
故选D。
15.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技术,下列对其中所用试剂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CR扩增时加入的各物质中仅有脱氧核苷酸会被消耗
B. 在PCR过程中,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的温度依次降低
C. 琼脂糖凝胶电泳需要将DNA和含有指示剂的电泳缓冲液混合后加入点样孔
D. 当DNA分子较大时可适当降低凝胶浓度或增大电压以提高电泳速度
【答案】D
【分析】DNA分子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分子中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详解】A、在PCR过程中,引物也会被消耗,成为新合成的DNA的一部分,A错误;
B、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的温度依次为90℃以上、50℃左右、72℃左右,并不是依次降低,B错误;
C、与DNA混合的是含指示剂的载样缓冲液,不是电泳缓冲液,C错误;
D、电泳过程中,DNA分子移动速度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电压等有关,故当DNA分子较大时可适当降低凝胶浓度或增大电压以提高电泳速度,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下列关于观察染色体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行为或形态变化时,细胞都已死亡
B. 观察染色体一般需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染色后再观察
C.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选材一般不同
D. 以蝗虫精巢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时,最多能发现两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AB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观察染色体的实验都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其中解离时用到的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在观察时细胞已经死亡,A正确;
B、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容易观察,但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所以观察染色体一般需要染色后再观察,B正确;
C、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一般选择的材料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
D、以蝗虫精巢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时,最多能发现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三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的细胞,D错误。
故选AB。
17. 一种新颖的褐藻胶内切酶(AlgC2m)由N端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32)和C端的催化域(CD)通过一个连接子连接形成,它能够特异性地降解褐藻胶得到活性褐藻寡糖(具有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AlgC2m-CD是保留连接子和催化域的改良酶。现研究温度对两种酶的影响,如图1为温度对酶相对活性(不同温度下酶活性与最大活性的比值)的影响,图2为继续保存2h后酶的相对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温度稳定性是指酶在较高温度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活性。
A. AlgC2m和AlgC2m-CD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0℃,适合保存酶
B. 将AlgC2m在40℃保存2h后,能保留70%左右的活性
C. CBM32能提高AlgC2m的温度稳定性
D. 在最适温度下,AlgC2m和AlgC2m-CD的活性一定相同
【答案】ABD
【分析】酶具有催化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A、图1可以看出AlgC2m和AlgC2m-CD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0℃,但酶的保存应应在低温下,A错误;
B、图2显示,AlgC2m在40℃下保存2h后,能保留90%左右的活性,B错误;
C、图2中在40℃条件下保存2h后AlgC2m-CD几乎完全失活,而AlgC2m几乎完全失活的温度范围在50℃及以上,且由题干可知AlgC2m-CD去掉了CBM32,说明CBM32能提高AlgC2m的温度稳定性,C正确;
D、酶的相对活性是不同温度下酶活性与最大活性的比值,两种酶相对活性相同时并不一定代表两种酶活性相同,D错误。
故选ACD。
18. 为研究硫酸铜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铜对大蒜和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其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B. 仅根据表中数据,硫酸铜浓度为0.2mg/L时,蚕豆和大蒜的根尖细胞微核率最高
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硫酸铜浓度和植物细胞类型
D. 分裂细胞数只占观察细胞数的一小部分,原因是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分裂间期
【答案】BCD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硫酸铜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自变量是硫酸铜的浓度和植物的种类,因变量包括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
【详解】A、据题表分析可知,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大蒜和蚕豆的有丝分裂指数先增大后减小,硫酸铜对大蒜和蚕豆根尖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A错误;
B、据题表可知,硫酸铜浓度为0.2mg/L时,蚕豆和大蒜的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为7.85‰和13.66‰,为实验最高值,B正确;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硫酸铜浓度和植物细胞类型,C正确;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较长,所以观察到的细胞中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D正确。
故选BCD。
19. 正常隐性(aa)个体与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一小段的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在A对a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A、a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注:缺失纯合体致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F2表型比例为3∶1,则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B. 若F2表型比例为11∶4,则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上
C. 若F2表型比例为7∶8,则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基因在缺失片段上
D. 若F2表型比例为2∶3,则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基因在缺失片段上
【答案】ABC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是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分析题意,正常隐性(aa)个体与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一小段的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若A、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aa=3∶1,A正确;
B、若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则亲本显性纯合个体的基因型为AO(“O”代表缺失,不含相应基因),F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和1/2aO,F1自由交配,F2中有1/16缺失纯合体,aa占存活个体的比例为4/15,故F2表型比例为11:4,B正确;
CD、若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则亲本显性纯合个体的基因型为AO(“O”代表缺失,不含相应基因),F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和1/2aO,F1自由交配,F2中有1/16缺失纯合体,即OO个体致死,则F2中隐表型个体(aa)占存活个体的比例为8/15,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20.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最初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制备路线如图1所示。由其发展形成的嵌合性单克隆抗体,用人的恒定区取代小鼠的恒定区,保留鼠单抗的可变区序列,形成了人—鼠杂合的抗体,抗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蛋白A刺激小鼠和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结构不完全相同
B. 已免疫的脾细胞中的B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才能获得更多杂交瘤细胞
C. 人鼠嵌合单抗的制备过程仅涉及细胞工程
D. 人—鼠杂合的抗体降低了人体对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风险
【答案】AD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细胞来源: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
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详解】A、蛋白A刺激小鼠和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结构不完全相同,如恒定区不同,故需要用人的恒定区取代小鼠的恒定区来制成嵌合性单克隆抗体,A正确;
B、已免疫的脾细胞中含有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细胞,B细胞在体外培养不能无限增殖,可以通过培养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来实现获得更多杂交瘤细胞,B错误;
C、人鼠嵌合单抗的制备过程可能还涉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C错误;
D、据图2可知,人—鼠杂合的抗体恒定区与人的抗体恒定区相同,降低了其抗原性,降低了人体对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风险,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甜菜主要于我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大面积种植,可用于生成蔗糖、生物乙醇、动物饲料、生物可降解聚合材料和生物肥料的原材料。如图为探究适宜甜菜生长最佳土壤pH实验的部分测定结果(Gs为气孔导度、Pn为净光合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纸层析法分离甜菜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过程中的使用试剂为___,其中溶解度最小的色素是___。
(2)据结果分析,与其他pH条件相比,pH为5.0时,甜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酸性条件导致其叶绿体中___(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___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___,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
(3)植物鲜重属于评估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指标之一。分析可得pH对甜菜生物量的影响为___(答出2点即可)。
(4)pH为9.5时甜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据图分析,碱性条件下可通过提高___来提高光合作用积累量。
【答案】(1)①. 层析液 ②. 叶绿素b
(2)①. 类囊体薄膜 ②. 叶绿素 ③. 气孔导度降低
(3)随着pH的逐渐升高,甜菜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pH为9.5时生物量的增加最明显
(4)气孔导度
【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适宜甜菜生长的最佳土壤pH,实验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甜菜鲜重、甜菜叶绿素含量、甜菜Gs、甜菜Pn。
【小问1详解】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使用的试剂为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最小的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是叶绿素b。
【小问2详解】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据题图分析酸性条件可能导致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被破坏,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酸性条件还可使气孔导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
【小问3详解】从pH对鲜重的影响分析,随着pH的逐渐升高,甜菜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且pH为9.5时生物量的增加最明显。
【小问4详解】pH为9.5时,甜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鲜重、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别,但鲜重的变化是净光合作用导致的结果,并非原因,因此碱性条件下可通过提高气孔导度来提高光合作用积累量。
22. 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合成的过程,呼吸链复合物1、2、3、4分布在___上。来自NADH的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时,释放出的能量驱动图中___转运H+从___到膜间隙,驱动H+通过ATP合成酶,进而合成ATP,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2)鱼藤酮会抑制NADH脱氢酶的活性,常作为农业害虫的杀虫剂。结合图示,鱼藤酮作为杀虫剂的具体机理是______。
(3)陆生植物长期处于水淹环境中容易造成根系细胞死亡。结合氧化磷酸化反应和呼吸作用产物分析,原因可能是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①. 线粒体内膜 ②. Ⅰ、Ⅲ、Ⅳ ③. 线粒体基质
(2)抑制NADH脱氢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电子传递过程,降低了线粒体外膜和内膜间隙之间的H+浓度,进而使ATP的合成减少,最终导致害虫因缺乏能量供应而死亡
(3)水淹环境中缺乏氧气供应,陆生植物的根系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陆生植物的根系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酒精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②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NADH即是还原型氢。
【小问1详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发生氧气与H+合成水的反应,结合该过程分析题图可知,呼吸链复合物1、2、3、4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来自NADH的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时,释放出的能量驱动图中Ⅰ、Ⅲ、Ⅳ将H+从线粒体基质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膜间隙,以形成H+浓度差,驱动H+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酶,进而合成ATP。
【小问2详解】鱼藤酮可抑制NADH脱氢酶的活性,结合题图和(1)分析,这一过程将抑制电子传递过程,降低了线粒体外膜和内膜间隙之间的H+浓度,进而使ATP的合成减少,最终导致害虫因缺乏能量供应而死亡。
【小问3详解】陆生植物长期处于水淹环境中容易造成根系细胞死亡,从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水淹环境中缺乏氧气供应,陆生植物的根系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来产生足够的ATP,因而无法满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从呼吸作用产物角度分析,在水淹环境中,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酒精也可能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23. 如图1、图2分别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图1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时的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前期的不同之处是___。
(2)图2细胞的名称是___;图2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3的___段。
(3)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在该生物体内可能发生于___期。从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分析,一个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与一个卵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的不同点是_____。
【答案】(1)①. 减数分裂Ⅰ后期 ②.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2)①. 次级精母细胞 ②. DE
(3)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 ③. 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细胞都是均等分裂的,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细胞存在不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来自雄性个体。图2中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3中DNA经AB段数量加倍,AB段表示DNA分子复制。DNA经CD段数量减半,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
【小问1详解】据题图可知,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图1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时的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前期的不同之处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小问2详解】据题图可知,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雄性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图2是同一动物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图2中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此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核DNA分子,对应图3的DE段。
【小问3详解】DNA经CD段数量减半,故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从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分析,一个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与一个卵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的不同点是: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细胞都是均等分裂的,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细胞存在不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24. 某种鱼的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基因决定,相关关系如图所示。现发现隐性纯合致死基因d与其中某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现将三角尾鱼与扇尾鱼杂交,F1出现圆尾、扇尾和三角尾,比例为1∶1∶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三角尾鱼的基因型有___种。
(2)亲本的基因型是___,其中三角尾鱼体细胞中,基因d与基因___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3)F1三角尾鱼相互交配,F2表型及比例是___,其中纯合子占___。
(4)现有纯合三角尾鱼与纯合扇尾鱼交配,后代出现了一条扇尾鱼。经研究,该扇尾鱼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探究原因,可让该扇尾鱼与表型为___的纯合鱼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然后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则为基因突变;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8
(2)①. AaBbDd和AabbDd ②. A
(3)①. 三角尾∶扇尾∶圆尾=3∶1∶2 ②. 1/6
(4)①. 三角尾 ②. 三角尾∶扇尾=3∶1 ③. 三角尾∶扇尾=4∶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三角尾鱼的基因型是A_B_D_,故三角尾鱼共有8种基因型。
【小问2详解】三角尾鱼(A_B_D_)与扇尾鱼(A_bbD_)杂交,后代出现三种尾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D_和AabbD_,若不考虑隐性纯合致死基因d,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圆尾鱼(aa_):扇尾鱼(A_bb)∶三角尾鱼(A_Bb)=2∶3∶3,而实际比例为1∶1∶1,说明扇尾鱼和三角尾鱼存在致死现象,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且基因d与基因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由于基因d纯合致死,且基因d与基因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故F1三角尾鱼的基因型均为AaBbDd,其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概率为1/4ABd、1/4Abd、1/4aBD、1/4abD,F1三角尾鱼相互交配,F2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3×3/4)AaB_Dd、(2/3×1/4)AabbDd、1/3aa_DD,即F2的表型及比例为三角尾∶扇尾∶圆尾=3∶1∶2,其中纯合子(aaBBDD、aabbDD)占1/3×1/2=1/6。
【小问4详解】纯合三角尾鱼(AABBDD)与纯合扇尾鱼(AAbbDD)交配,后代基因型应均为AABbDD,表现为三角尾,但后代出现了一条扇尾鱼,由于研究发现该扇尾鱼产生的原因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DD或AAObDD(O表示无B/b基因),欲判断其基因型,可让其与基因型为AABBDD的纯合三角尾鱼杂交得F1,再随机交配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该扇尾鱼的基因型是AAbbDD,则F1的基因型是AABbDD,F2的表型及比例为三角尾∶扇尾∶=3∶1;若该扇尾鱼的基因型是AAObDD,则F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BODD、1/2AABbDD,F1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概率为1/2ABD、1/4AbD、1/4AO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ODD∶AAOODD∶AABODD=4∶4∶1∶2∶1∶4,由于OO致死,故F2中三角尾(AAB_DD):扇尾(AAbbDD、AAbODD)=4∶1。
25. 研究表明,基因S参与水稻盐碱胁迫的应答过程,该基因过表达可降低水稻植株对盐碱胁迫的敏感性。现利用基因S获得过表达基因SP(由强启动子驱动S基因的编码区过表达),从而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1)如图1所示,可利用___技术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目的基因S,欲使获得的基因S两端携带限制酶识别序列,需要在引物的___端添加。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___(填“高”或“低”)。
(2)限制酶在切开DNA双链时,形成的单链突出末端为黏性末端。构建如图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___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酶切后质粒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应为5'—___—3'和5'—___—3'。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转录时的模板链___(填“是”或“不是”)同一条链。
(3)据信息可知,过表达基因SP由___(答出2部分即可)组成,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导入水稻细胞,可使用___筛选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水稻植株。
(4)已知水稻细胞中也存在基因S,由于含有普通启动子而无法高效表达,导致水稻无法耐盐碱。现获得有上述抗生素抗性水稻甲~丁,为进一步鉴定甲~丁的基因型,通过PCR技术将相应启动子与基因S整体扩增出来,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组合是___。部分序列信息及可选用的酶切位点如图3所示,PCR产物利用KpnI完全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可判断甲的基因型为___,是耐盐碱水稻纯合子。
【答案】(1)①. PCR ②. 5' ③. 低
(2)①. SacⅠ和EcRⅠ ②. AGCT ③. AATT ④. 不是
(3)①. 强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 ②. 潮霉素
(4)①. C和D ②. SPS
【分析】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二、PCR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利用PCR可以快速的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小问1详解】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引物的3'端用于延伸合成子链,5'端可以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低。
【小问2详解】据图1目的基因两侧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可知,应选用SacⅠ和EcRⅠ。Sac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为5'-AGCT-3',EcR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为5'-AATT-3'。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的启动子方向相反,说明转录的方向相反,转录的模板链方向均为3'→5',因此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转录时的模板链不是同一条链。
【小问3详解】过表达基因需要前面连接强启动子。Ti质粒中只有T-DNA才能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即在标记基因中只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能随之整合,因此选择潮霉素筛选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水稻植株。
【小问4详解】要把相应启动子和基因S整体扩增,而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因此选择的引物组合为C和D。基因S由普通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等构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5'…GCAATTGGCCTACCCACCTGACGAATCCAA…3',基因SP由强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等组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5'⋯GCAATTGGCCTAGGTACCTGACGAATCCAA⋯3'。同时扩增后,基因SP中含有KpnⅠ的酶切位点,酶切后形成两条较小的条带,即图4的下面两条,而基因S中没有KpnⅠ的酶切位点,酶切后形成一个条带,位于最上方。因此甲、丙的基因型均为SPS,乙、丁的基因型为SPSP。
硫酸铜浓度(mg/L)
观察细胞数
分裂细胞数
有丝分裂指数(%)
微核细胞数
微核率(‰)
蚕豆
大蒜
蚕豆
大蒜
蚕豆
大蒜
蚕豆
大蒜
蚕豆
大蒜
0
1040
1017
91
105
8.75
10.32
0
0
0
0
0.2
1019
1025
109
120
10.70
11.71
8
14
7.85
13.66
0.5
1076
1044
119
164
11.06
15.71
1
40.93
3.83
1
1032
1011
230
124
22.29
12.27
4
1
3.88
0.99
5
1029
1032
126
123
12.24
11.92
2
1
1.94
0.97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题,共12页。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