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年5月,广西多地遭受暴雨侵袭。暴雨引发山区公路部分路段塌方。完成下面小题。
1. 国家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对本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准确预报。卫星云图主要依靠什么技术获得信息( )
A. 地理信息系统B. 遥感技术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 数字地球
2. 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划分,塌方属于( )
A. 气象灾害B. 生物灾害
C. 海洋灾害D. 地质灾害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获得卫星云图,是通过气象卫星运用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B正确;对卫星云图的分析运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获得信息资料,C错误;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是地球的数字模型,不能获取信息资料,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地质灾害指的是对环境、对人类生命安全、财产等造成破坏或者损失的地质作用或者地质现象,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故塌方属于地质灾害,D正确;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生物灾害是在自然条件下的某种生物的过多过快繁殖(生长)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ABC错误。故选D。
设施农业是指采用人工设施使传统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条件约束,实现农产品反季节或常年上市的农业。近年新疆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下图为新疆某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3. 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 )
A. 农产品季节性明显B. 受天气变化影响大
C.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D. 农业生产效率更高
4. 当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可以( )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减少土壤盐碱
③增加土地资源④扩大市场范围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设施农业是指采用人工设施使传统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条件约束,实现农产品反季节或常年上市的农业。因此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使农作物种植可以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产品季节性不明显,A错误;设施农业受天气变化影响小,B错误;设施农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生产成本相对较高,C错误;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条件约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当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①正确;当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减少大水漫灌,可以减少土壤盐碱化,②正确;当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不能增加土地资源,③错误;当地采用“立体+营养土”种植,不能扩大产品市场,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黄河下游滩区是指黄河大堤与生产堤内临河黄泛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黄河滩区“十年九淹”的现象制约了滩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滩区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 )
A. 生产功能B. 生活功能
C. 生态功能D. 三者兼顾
6. 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有利于黄河下游( )
A. 提高滩地土地利用率B. 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
C. 减少滩地泥沙来源D. 增加河流汛期流速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黄河下游滩区剖面图可知,嫩滩位于主槽两侧,水位高时位于水下,水位低时位于水面上,属于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生态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可以使主河道加宽,有利于黄河下游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B正确;拆除生产堤会淹没滩地,降低滩地土地利用率,A错误;滩地泥沙来源与生产堤无关,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C错误;河道加宽,河流汛期流速降低,D错误。故选B。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以海藻为食,生命周期短,属冷水性鱼类,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转移到适宜的栖息环境中。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茎柔鱼分布的主要海水运动类型是( )
A. 寒流和海浪B. 暖流和潮汐
C. 暖流和密度流D. 寒流和上升流
8.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 )
①海水温度降低②海水温度升高③栖息范围增大④营养盐类减少
A. ①④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寒流带来低温海水,为茎柔鱼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上升流能将深层富含营养盐的海水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茎柔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有利于其生存和分布,D正确。海浪主要是由风引起的海水表面的波动,对茎柔鱼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暖流带来的是温暖的海水,不适合茎柔鱼这种冷水性鱼类的生存需求,潮汐主要影响的是沿海地区的水位变化,对茎柔鱼在广阔海域的分布影响有限,B错误。暖流不符合茎柔鱼的冷水性生存环境需求;密度流通常发生在不同密度的海水交汇处,对茎柔鱼分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而不是降低,①错误。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升高,不利于茎柔鱼的生长和繁殖,②正确。厄尔尼诺年海水异常增温,可能导致茎柔鱼的栖息范围缩小,而不是增大,③错误。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减少,营养盐类减少,影响茎柔鱼的生长和食物供应,从而使其个体较小,④正确。故选C。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上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现象,即林线倒置,此现象多见于横断山区。下图是我国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9. 西藏东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向高纬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形②海陆位置③纬度位置④季风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10. 横断山区林线明显倒置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纬度地带分异B. 垂直分异
C. 地方性分异D. 干湿度地带分异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林线海拔等值线向高纬(低数值)凸出,表示凸点附近较两侧的林线更高,说明凸点附近较两侧自然条件更优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读图可知,凸出高纬的地区为河谷,有利于暖湿的西南季风向北深入,水热条件好,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季风,①④正确;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林线倒置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现象,是横断山区山干热河谷的特殊的局部地方性分异现象(非地带性),C正确;而水平分异、垂直分异及干湿度地带分异都属于地带性现象,与林线倒置现象无关,ABD错。故选C。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虚线框架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
①寒流降温减湿②海陆分布③季风势力较强④阳坡受热增温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②④
12. 该月最有可能为( )
A. 1月B. 4月
C. 7月D. 10月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图中虚线框范围沿岸是几内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①错误;读图,虚线框内位于几内亚湾北部,南部海洋广阔,信风势力强,北部陆地地势北部南低,南侧阳坡受热增温气压更低,加强了气流的辐合,导致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②④正确;与图示虚线框范围内地区相比,东部受亚洲季风影响更大,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南亚季风的风向,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说明北半球是冬季,该月为1月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城市群不同要素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全要素流综合实力较强以及单要素流实力领先的城市往往作为扩散者,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持续动力。完成下面小题。
13. 要素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城市间有( )
A. 整体性B. 关联性
C. 竞争性D. 差异性
14.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质生产力高地,其形成的关键因素为( )
A. 传统产业规模B. 技术创新能力
C. 交通物流效率D. 良好就业环境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布不均衡,从而产生了流动的动力,D正确。整体性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使在一个整体中,要素也不一定会流动,A错误。关联性指不同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要素有关联不一定就会产生流动,B错误。竞争性是指城市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市场等而产生竞争,竞争性不利于要素流动,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高地,B正确。传统产业通常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有限,A错误。交通物流效率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其本身不能直接创造新的生产力和价值,C错误。就业环境好可以留住人才,但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作为支撑,难以实现生产力的质的提升,D错误。故选B。
安徽曾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但近几年人口增长有了显著的改变。下图为“2018~2022年安徽常住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转变为以机械增长为主的年份是( )
A. 2019年B. 2020年
C. 2021年D. 2022年
16. 2022年安徽省净增人口主要源自( )
A. 江浙沪的回流B. 西部省份流入
C. 中部省份迁入D. 本省自然增长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21年到2022年之间,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但此时常住人口数量仍在增加,说明从2021年开始,常住人口增长转变为以机械增长为主,C正确,D错误;2019年、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且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AB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安徽曾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地域文化等,人口主要流向江浙沪地区,但近几年人口增长有了显著的改变,2022年安徽省净增人口大部分是回流的这部分劳动,故是从之前迁入的江浙沪地区的回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共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融合。下图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融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交通运输发达B. 信息技术的协作
C. 政府政策的引导D. 消费市场的扩大
18. 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所表现的特征有( )
A. 生产要素流动趋缓B. 产业规模大幅缩小
C. 产业边界更加清晰D. 定制产品明显增多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制造业可以通过服务业获取并满足客户需求,及时提供售后服务等内容,同时服务业也可以汲取制造业管理理念,实现多元化发展,这些内容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协作,因此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协作,B正确;交通运输发达、政府政策指导、消费市场的扩大是实现制造业额服务业融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主要驱动力,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之后,制造业可以通过服务业的反馈及时获取并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终使定制产品明显增多,D正确;产业融合之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会使要素流动趋向加快,A错误;产业融合之后由于定制产品明显增多,产业规模会明显扩大,B错误;产业融合后,制造业中嵌入服务元素,服务业中嵌入制造元素,产业边界会更加模糊,C错误。故选D。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秦岭站建设期间,某日某科研人员每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并合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拍摄甲位置太阳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5时B. 7时
C. 19时D. 23时
20. 拍摄乙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 )
A. 东北方B. 东南方
C. 西南方D. 西北方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图示甲的位置和太阳视运动方向可以看出,甲与后一次拍摄位置的太阳高度基本相同且邻近最大太阳高度,结合材料可知,相邻两次拍摄间隔4小时,所以甲位于当地正午之前2小时,即163°42'E地方时10时,此时北京时间(120°E)较当地(取165°E)地方时早3小时,北京时间约为10-3=7,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图示乙的位置和太阳视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乙与后一次拍摄位置的太阳高度基本相同且邻近最小太阳高度,结合材料可知,相邻两次拍摄间隔4小时,所以乙位于当地子夜之前2小时,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北方,而子夜太阳则位于观测者的正南方,子夜之前太阳视运动向西偏移,所以拍摄乙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西南方,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四川盆地地处内陆,北侧为秦岭和大巴山,西侧为青藏高原;多云雾少日照,四季相对湿润;土壤肥沃。完成下面小题。
21. 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是( )
A. 黄壤B. 黑土
C. 紫色土D. 棕壤
22. 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地形
C. 海陆位置D. 洋流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为黄壤,A正确;黑土是东北的地带性土壤,B错误;紫色土是四川盆地的特色土壤,C错误;棕壤主要分布在暖温带,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四川盆地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说明降水较多。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其次是地形因素,与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周边区域不是海洋性气候区,说明纬度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四川盆地周围是高山,盆地内水汽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且多地形雨,降水丰富,B正确;四川盆地从海陆位置看,是位于内陆的,海洋水汽进入的要少,C错误;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局限于沿岸地区,不会影响到内陆,D错误。故选B。
读2023年11月8日9点在浙江某地朝西边天空观察到的月相图,完成问题。
23.该日第二天同一时刻(也能看到月亮)观测到的月相形态与高度( )
A. 变大——变低B. 变大——变高
C. 变小——变高D. 变小——变低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月球的亮面一半背向地球且亮面朝东,应为下弦月之后,大约农历廿五左右,朝着残月发展,第二天月球亮面面积会继续变小;由于月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次日9时,月相出现在天空的位置更接近月上中天,故高度变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
24.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 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 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 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25.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减弱B. 热量加强
C. 水汽得到补充D. 湖面摩擦力小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飑线形成需要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高空干冷,低空暖湿,这种垂直分布使得大气上下温差大,大气容易出现对流运动,有利于形成不稳定层结,从而有利于飑线的形成,A正确。高空暖湿气团本身就比较稳定,下沉趋势不明显,低空干冷气团相对较重,难以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不利于形成强烈的对流和不稳定的大气状态,不利于飑线的形成,B错误。高空干暖气团稳定,下沉趋势强,低空冷湿气团上升动力相对较弱,垂直温差相对较小,不利于形成显著的对流运动和不稳定层结,不利于飑线的形成,C错误。高空冷湿气团下沉,低空干暖气团上升动力不足,这种分布温差较小,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强烈对流和不稳定层结的产生,不利于飑线形成,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减弱。因为夏季午后陆地气温高,而大型湖面水温相对较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湖面时,原本的上升气流得到抑制,热量供应减少,对流强度减弱,从而导致系统强度减弱,A正确。热量加强不符合实际情况,湖面温度相对陆地较低,不会使热量加强,B错误。水汽补充一般有利于对流发展和天气系统增强,C错误。湖面摩擦力小会使“飑线”附近风力增强,强度增大,D错误。故选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境内多高原山地,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该国地质上是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最上层是厚达几百至上千米玄武岩覆盖层。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能源部宣布,该国将推出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5000兆瓦。
(1)简述中生代以来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
(2)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AB两地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3)简析析该国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后期地壳发生抬升,板块发生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玄武岩,堆高地表,形成高原。
(2)A地:位于暖湿西南季风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降水多;B地:夏季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冬季受干燥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
(3)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能丰富;降水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降水丰富,生物能资源丰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最上层是厚达几百至上千米玄武岩覆盖层”可知,中生代时期,埃塞俄比亚所在地区处于海洋环境,海洋中的沉积物逐渐堆积,经过漫长的时间固结成岩,形成了海相沉积层。随后,由于地壳的抬升作用,该地区的地层上升,从海底逐渐变为陆地。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发生张裂,地幔中的岩浆沿着裂隙喷出地表。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了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层,不断堆积,从而使地表高度增加,最终形成了高原。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位于暖湿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时间较长,带来较多的降水。B地在夏季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B地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降水稀少。
【小问3详解】
该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能丰富。降水丰富,导致河流流量大,根据材料“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境内多高原山地,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可知,境内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高,生物量较大,生物能资源丰富。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江发源于云贵高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地跨滇、黔、鄂、渝4省市,干流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图1为西南地区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赤水河谷两岸云集了数千家酒厂,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茅台酒厂。酒厂酿酒流程以一年为周期,其中只有部分环节需要大量用水,对水质要求极高。图2为赤水河流量年变化图
材料三茅台是一款高端白酒。以写字楼、商场、学校周边小面积快取店为选址特征的瑞幸咖啡则凭借其高性价比、咖啡品类的强创新能力深受都市年轻群体的欢迎。2023年9月瑞幸联手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一时火爆全网。
(1)简析乌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原因,并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从水质的角度,分析赤水河沿岸酒厂酿酒主要的取水季节是夏季还是秋冬季节。
(3)从服务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瑞幸门店选址特征的原因。
【答案】(1)位于季风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水污染);库区泥沙淤积;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2)秋冬;夏季降水丰富,地表侵蚀能力强,污染物来源多;夏季河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秋冬季节,河流流量小,泥沙含量水,水质好)。
(3)面积小,节约租金;劳动力需求少,工资成本低;写字楼、商场、学校周边年轻群体多,市场需求量大;年轻群体生活节奏快,快取店能满足需求。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已学可知,乌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地势起伏大,开发过程中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开发易造成水污染,导致水质变差;大坝建成后库区水流减缓,导致库区泥沙淤积;不合理的工程施工还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酒厂酿酒流程以一年为周期,其中只有部分环节需要大量用水,对水质要求极高”,所需水源全部来自赤水河。水质主要考虑水体含沙量及其他物质,赤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地表侵蚀能力强,污染物来源多;读图2可知,赤水河夏季河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导致水质较差;秋冬季节,河流流量小,泥沙含量小,水质好。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以写字楼、商场、学校周边小面积快取店为选址特征的瑞幸咖啡则凭借其高性价比、咖啡品类的强创新能力深受都市年轻群体的欢迎”。写字楼区域地价高,说明瑞幸店选址地面积小,可以节约租金;快取店对劳动力需求少,工资成本低;写字楼、商场、 学校周边年轻群体多,消费人群多,市场需求量大;年轻群体生活节奏快,快取店能满足个人需求。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山群岛位于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区内多山地丘陵。2023年,舟山群岛常住人口117万,而杭州市常住人口1252万人。下图为长三角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上海郊区农业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三联动”都市农业加快转型。
材料三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等工程相继启动,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1)从地形角度分析舟山群岛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
(2)上海郊区农业生产中,蔬菜、花卉种植及水产养殖比重较高。试分析原因。
(3)简述交通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
(4)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山地多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山地河流短小流急,淡水资源少。
(2)蔬菜、花卉种植及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高;城市市场对蔬菜、花卉、水产品等需求量大。
(3)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间交流,促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4)融合发展,建创新合作先行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交通及信息一体化网络;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建立全球化人才资源战略高地;健全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建设美丽宜居生态环境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由材料可知,舟山群岛“区内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陆地面积狭小,耕地资源不足,加上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难以留存,河流短小流急,淡水资源不足。所以环境承载力小。
【小问2详解】
上海郊区农业生产中蔬菜、花卉种植及水产养殖比重较高的原因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即可。蔬菜、花卉种植及水产养殖与其他农业生产相比,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城市郊区的土地价格与农村农业土地价格相比较高,需要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城市市场对蔬菜、花卉、水产品等需求量大,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及水产养殖市场大,利润高。
【小问3详解】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方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有各自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有利于城市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进行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之间流动,促进了产业间交流;也促进了同类产业在空间发生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的分工协作。
【小问4详解】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融合发展,共建创新合作先行区;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交通及信息一体化网络;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的发展亟需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政策等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建立全球化人才资源战路高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高值产业及高端服务业;健全环境治理协调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生态环境等。
[地理][期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期末]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