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公盂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海拔600多米山间小盆地中。前几年,随着大量村民搬离,出现了“有房无人住,耕地自然化”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公盂村又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村“有房无人住”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用地减少B.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C. 农业生产结构改变D.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促进该村“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产品的“绿色化”B. 村民的“老龄化”
C. 自然环境“差异化”D. 耕地的“自然化”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该村“有房无人住”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处山间小盆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民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外迁,导致该现象发生,B正确;生产用地没有减少,A错误;生产结构也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不会导致有房无人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公盂村又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可知,该村的繁荣与旅游业发展有关,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化,是吸引外来游客的主要原因,C正确;由材料可知,前几年耕地是自然化,不会出现绿色农业,A错误;村民的“老龄化”只会导致衰落,而不会繁荣,B错误;耕地的“自然化”说明没有人耕种,D错误,故选C。
草莓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0℃。辽宁省东港市,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进并延续发展的草莓产地,其草莓生产以日光温室、早春大棚、露地生产三种栽培形式为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家庭式零星种植,到大规模、基地式的产业化运营,东港成为“中国草莓第一县”。下图示意东港市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3. 东港市成为我国最早引进草莓种植地区的优势条件是( )
A. 昼夜温差较大B. 人才储备充足
C. 平均气温较低D. 地理位置优越
4. 东港市草莓栽培能采用日光温室、早春大棚、露地生产三种生产模式,主要得益于当地( )
A. 冬季日照时间较短B. 春季太阳辐射较弱
C. 夏季气候温和多雨D. 草莓品种适应性强
5. 东港草莓由家庭式零星生产到基地式产业化运营的转变,主要驱动力是( )
A. 市场需求量增加B. 冷藏保鲜技术的提升
C. 基础设施的完善D.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答案】3. D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联系材料“辽宁省东港市,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进并延续发展的草莓产地”可知,东港东邻渤海,距日本近,便于从日本引进草莓,地理位置优越,D正确;我国昼夜温差较大,平均气温较低的地方有很多,气候不是东港引进草莓种植的优势条件,AC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人才储备的信息,B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日光温室、早春大棚”生产模式通过温室及大棚改造了不利的自然条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应是冬季和春季栽培草莓的生产模式,AB错误;由材料“草莓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0℃”可知,东港纬度较高,邻海、夏季气候温和多雨,有利于草莓“露地生产”,C正确;与草莓品种适应性强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故东港草莓由家庭式零星生产到基地式产业化运营的转变市场需求量增加,A正确;冷藏保鲜技术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草莓销售市场范围在地域上扩大的条件,BC错误;国家政策的支持是草莓产业化运营的助力,不是主要驱动力,D错误。故选A。
格陵兰岛覆盖有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二大冰川。下图示意格陵兰岛冰川1995-2021年表面融化范围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6. 与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范围年际差异相关性最强的可能是( )
A. 降水总量B. 太阳活动
C. 雾霾天气D. 极昼天数
7. 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给该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地表裸露,生物种类增加B. 吸收热量,气候变暖减缓
C. 径流增加,海陆循环加快D. 冰川退缩,海岸侵蚀减弱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范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且周期大概是11年,与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致,因此与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范围年际差异相关性最强的可能是太阳活动,B正确;而降水总量、雾霾天气、极昼天数均没有呈11年一个周期的特征,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地表径流增多,注入海洋的水量也增多,海陆间的循环会加快,C正确;地表裸露面积会增大,但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生物种类不一定会增加,A错误。格陵兰岛冰川表面融化会吸收热量,但岛屿面积较小,对气候变暖影响较小,B错误;冰川退缩,海岸侵蚀会增强,D错误。故选C。
下图中数据为2000—2020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规模及占比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 我国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例长期保持稳定,根本原因是两侧( )
A. 自然环境差异变化较小B.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C. 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较慢D.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
9. 2010-2020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北侧实施生态移民政策B. 西北侧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C. 东南侧实施中部崛起战略D. 东南侧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胡焕庸线总体上界定了西南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格局,该线两侧长期以来稳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人口分布格局保持了长期稳定性,A正确;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基础设施都是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分异,不是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生态移民政策只有在极少数地区实施,西南地区胡焕庸线西北侧并没有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不是西北侧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我国人口出生率受政策影响大,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出生率相差不大,西北侧人口出生率不会大幅度降低,B错误;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东南侧不属于我国中部地区,其人口受中部崛起影响很小,C错误;2010-2020年,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东南侧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而导致人口迁出减少,总人口数量有所上升,占比有所上升,D正确。故选D。
曹娥江位于浙江东部,2022年9月第12号台风“梅花”自南向北掠过曹娥江流域,河口出现严重杭州湾河水倒灌现象。下图为曹娥江流域水系及“梅花”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相同强度自北向南移的降水云系相比,“梅花”降水云系会导致曹娥江河口段( )
A. 洪峰时刻提前,峰值加大B. 洪峰时刻提前,峰值减小
C. 洪峰时刻推迟,峰值加大D. 洪峰时刻推迟,峰值减小
11. 受台风“梅花”影响,曹娥江河口河水倒灌异常严重,主要因为( )
①河流下游河床比较宽大②风暴潮导致杭州湾水位上涨
③河口性状自北向南缩窄④河流注入杭州湾径流量加大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曹娥江河口段位于北部,上游位于南部,相同强度自北向南移的降水云系直接影响曹娥江河口段,河口水位上升迅速,洪峰时刻来临早;而“梅花”降水云系自南向北掠过,首先上游水量增加,河口段来水量增加,当“梅花”降水云系来到河口段时,河口段既受“梅花”降水云系影响,又受到上游来水补给,洪峰时刻推迟且峰值加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台风“梅花”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发近岸海域风暴潮,导致杭州湾水位上涨;再加上台风“梅花”位于河口南部,河口此时吹偏北风,为向岸风,将海水往河口方向吹,导致海水倒灌,②正确;海湾自北向南缩窄,海水涌入流速加快,倒灌严重,③正确,河流下游河床比较窄小,①错误,河流入海径流量大不利于海水倒灌,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岩层及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①②D. ④②①③
13.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甲褶曲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 利用RS获取褶曲形状B. 两翼岩层新老关系
C. 利用GPS测定岩层走向D. 岩层中的化石种类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③岩层位于②岩层上方,③形成晚于②;②③岩层被④断层切断,说明④晚于②③;①穿过②③,说明①晚于②③,综上所述,结合选项,图中岩层及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②③④①(或②③①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若中心岩层年代较老而两翼岩层年代较新则为背斜;反之,中心岩层年代较新,而两翼岩层年代较老则为向斜,B正确;RS只能获取地表影响,无法获取剖面图,无法判断褶曲类型,A错误;GPS测定岩层走向无法判断褶曲类型,C错误;岩层中的化石种类可以判断岩层形成时间早晚,无法判断褶曲类型,D错误,故选B。
土壤盐碱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化土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乙两地盐碱化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 受夏季风影响较小B. 过度拦截地表径流
C. 人类的不合理灌溉D.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15. 种植耐盐植物能够降低甲地区盐碱化风险,原因是( )
①植物蒸腾,能降低地下水水位②植物覆盖地表,增加水分蒸腾
③吸收盐分,可降低地下水盐度④改善土壤性状,减少地表径流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甲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乙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加,但此时降水少,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甲、乙两地盐碱化发生的共同原因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正确;乙受夏季风影响大,A错误;甲地区水源缺乏,地表径流拦截少,B错误;甲地区地表水源缺乏,灌溉用水少,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植物具有蒸腾作用,能吸收地下水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缓解土壤盐碱化,①正确;增加水分蒸腾会加剧土壤盐碱化,②错误;耐盐植物能够吸收盐分,从而降低地下水盐度,③正确;土壤形状相对稳定,种植耐盐植物对改善土壤形状帮助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碳循环过程中的地表碳循环和深部碳循环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地表碳循环中的甲环节是(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C. 风化作用D. 侵蚀作用
17. 下列对图示碳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碳循环周期长,深部碳循环周期短B. 地表碳循环总量大,深部碳循环总量小
C. 地表碳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D. 参与地球碳循环的无机物量少于有机物
18. 此图可以说明( )
A. 人类对碳循环各环节都有明显影响B. 碳循环各环节具有平衡和储存功能
C.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在循环流动D.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16. A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示可知甲环节是二氧化碳转化到沉积岩有机碳,而有机碳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中,包括生物体、矿物和化石燃料等,而这些沉积岩中的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形成,A正确;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没有形成类似于封存二氧化碳的作用,B错误;风化与侵蚀作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几乎不产生影响,排除CD。故选A。
【17题详解】
地球表层碳的还原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其中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重新氧化成为无机碳(二氧化碳),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沉积作用进入岩石里的有机碳库,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来自于太阳辐射,C正确;地表碳循环周期短,深部碳循环由于与外界接触极少,对应的周期长,A错误;据图示信息无法得知地表和深部碳循环总量大小,无法判断,排除B;参与地球碳循环的无机物量应远大于有机物,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人类活动集中在地表,对地球深部碳循环影响极小,并不是对碳循环各环节都有明显影响,A错误;碳循环各环节中有碳释放环节,也有碳储存环节,但不是每个环节都有平衡作用,B错误;据图示只能看出碳循环的过程,能体现物质的循环流动,但无法体现能量的循环,排除C;图中涉及到了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等圈层,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D正确。故选D。
2024年5月20日,宁波(121°E,30°N)某校学生在15:12(北京时间)测得太阳方位角(方位角设定正北方向为0,然后从正北方向顺时针到面对方向的夹角)为270°,太阳高度角43.74°。完成下面小题。
19. 若武汉(115°E,30°N)某校学生同时观测,则测得的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数值比宁波学生测得的数值( )
A. 方位角大高度角大B. 方位角大高度角小
C. 方位角小高度角大D. 方位角小高度角小
20. 5月20日之后的几天,宁波学生每天15:12(北京时间)连续观测(天气可观测),则观测到太阳方位角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分别是( )
A. 方位角变大高度角变大B. 方位角变小高度角变小
C. 方位角变大高度角变小D. 方位角变小高度角变大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武汉位于宁波的正西方,地方时晚24分钟。两校学生同时观测,观测时间均为下午,武汉地方时更晚,因此测得的太阳高度更高;宁波测得的太阳位于正西方,而武汉此时太阳还位于西南方,因此武汉测得的太阳方位角更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5月20日之后,直射点往北移动,相同时刻宁波太阳高度角变大;昼长变长,日出日落方位更偏北,在下午相同时刻测得的方位角会变大。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1为海南岛区域简图,图2为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测绘的海滨到某山山顶的植被类型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小组考察、测绘的线路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22. 苔藓矮林是一种树木低矮粗壮、枝干或叶片上有密集附生苔藓的植物群落。推测其生长环境是( )
A. 岩体松散,土层厚B. 坡度陡峭,气温低
C. 降水稀少,光照强D. 风力强劲,云雾多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2可知,该地的基带为稀树草原,乙线路海拔较低处降水少,形成稀树草原植被,B正确;甲、丙、丁线路基带降水多,不会形成稀树草原,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山顶由于地形遮挡物较少,所以风力大,植被生长需要抗风能力强,这需要树干低矮粗壮,苔藓植物喜阴湿环境,说明该地光照少,湿度较大,云雾多,D正确;土层厚应利于生长,树木会较高大,A错误;树木低矮粗壮无法推测出该地坡度陡峭,B错误;降水稀少,光照强不利于苔藓生长,C错误,故选D。
中心商务区(CBD)概念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呈同心圆圈层式发展,其中心为城市商务活动进行的核心区域,容纳了城市中功能层次最高的行业。下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新规划的中心商务区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23.南阳市规划新中心商务区,期望该中心商务区给南阳市带来的影响是( )
①招商引资,推动城市规模扩大②交通枢纽,加快交通线路建设
③激活经济,吸引大量人才聚集④汇集人流,吸引批发商场布局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一个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是当地商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通过新中心商务区的建立能推动当地的招商引资,同时也会扩大城市面积,推动城市规模扩大,①正确;中心商务区容纳了城市中功能层次最高的行业,通过新中心商务区的建设,能吸引大量人才集聚,从而激活当地经济发展,③正确;中心商务区不承担交通枢纽功能,②错误;批发商场在城市外围的交通便利处,由于其占地面积大,不会分布在中心商务区,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切变线是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也是气流间的交界线,切变线附近往往有锋面系统出现。下图示意某区域2021年5月24日某时925hPa切变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判断,切变线附近气流的运动规律是( )
A. 逆时针辐散B. 逆时针辐合
C. 暖气团下沉D. 冷气团爬升
25. 图示期间,切变线附近地区天气状况是( )
A. 烈日炎炎B. 暴风骤雨
C. 大风降温D. 阴雨绵绵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粗线为切变线,结合图中风标指示的风向,可判断切变线附近气流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切变线附近往往有锋面系统出现。结合图中切变线两侧风力相当,且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切变线对应的近地面是我国华南地区(南岭附近),再加上此时为5月份,因此近地面天气系统最可能是准静止锋,出现绵绵阴雨的天气,D正确,排除ABC。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在中游进行了梯级开发,该地区渠灌面积迅速扩大,玛纳斯垦区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早期,由于玛纳斯河流域不合理用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棉花是玛纳斯垦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喜温喜光,整个生长发育期要求热量较多,怕低温霜冻,易受病虫危害。为保证棉花丰收,目前,玛纳斯垦区棉花种植全部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简析玛纳斯河中游河段选择建设梯级电站的原因。
(2)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例举可行的解决措施____。
(3)简述玛纳斯垦区棉花种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1)玛纳斯河水量大,中游段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梯级开发可以更好调节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可以减少库区农田淹没面积和居民搬迁。
(2)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 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保温保湿增加产量:减少用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减轻土地盐碱化,促进土壤改良和保护。
【解析】
【小问1详解】
玛纳斯河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较大,且中游段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梯级开发需要修建水库,可以更好调节径流,丰水期蓄水以供枯水期灌溉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体积开发是在不同河段修建多个大坝,对于单个大坝而言,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还可以减少库区农田淹没面积和居民搬迁。
【小问2详解】
玛纳斯河流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沙危害严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灌溉引发的土壤盐碱化。可行的解决措施主要有: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合理灌溉,使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土壤盐碱化。
【小问3详解】
地膜不利于膜内热量的散失和水汽的蒸发,可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增加产量;该地水资源短缺,地膜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了灌溉用水量,节约水资源;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保护了土壤,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减轻土地盐碱化,促进土壤改良和保护。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加拉国国土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该国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平原上,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孟加拉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表为该国首都达卡的气候资料。
材料二孟加拉国矿产资源比较缺乏,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黄麻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肩袋、粗麻布等的生产。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国,黄麻在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达卡7月气温日较差低于4月,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描述达卡的气候特征____。
(2)请从人口、气候和地形角度判断,孟加拉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分析该国选择种植该粮食作物的原因____。
(3)有中国纺织企业欲将生产转移至孟加拉国,你是否赞成?请给出建议并阐述理由。
【答案】(1)天气##降水量 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2)水稻 该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劳动力丰富,能满足水稻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当地地形为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发展水田农业。
(3)赞成,纺织工业是劳动力密集性产业,该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该国黄麻丰富,适合发展麻纺织工业。
不赞成,该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除黄麻之外原料短缺,产业链不完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可知,孟加拉国7月份降水量多于4月份,降水多,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晚上的保温作用强,温差小。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国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小问2详解】
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种植;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满足水稻精耕细作对劳动力的需求,人口多,对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能满足人口需求。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从赞成和不赞成两方面分析,论据充分即可。赞成:该国是世界上黄麻最大生产国,纺织原料充足;纺织工业是劳动力密集性产业,该国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不赞成:该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建设资金多;除黄麻之外原料短缺,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陈岛位于台州市椒江区东南52千米的东海,周边海域曾是仅次于舟山的浙江第二大渔场,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深受人们喜爱的野生黄鱼近年来已难见踪迹。为解决鱼类资源问题,大陈岛开始进行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走“养海耕海”之路。如今,“大陈黄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下图1为大陈岛位置图,图2为甲、乙海域不同时间盐度比较。
材料二“甲午岩”是大陈岛上的著名景点。主体由两块各高15米、宽11米的花岗岩组成,素有“东海第一大盆景”之美誉。图3为“甲午岩”地貌景观图。
材料三“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电解水制取氢气。2022年7月,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投产运营,构建了“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满足了大陈岛的能源要求,助力打造“零碳海岛”。
(1)根据图2,比较图1中甲、乙水域盐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甲午岩”的地貌类型是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
(3)说明大陈岛的深远海养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分析大陈岛构建“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可行性。
【答案】(1)甲水域比乙水域盐度低;盐度年内季节变化大;原因甲水域靠近河流入海口,受河流径流影响明显(或乙水域离陆地较远,受河流径流影响小)。
(2)海蚀柱 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
(3)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满足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缓解主粮和和畜禽产品供给压力;有利于加快海水养殖现代化升级,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有利于保护近海海洋生态环境。
(4)大陈岛远离大陆,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大陈岛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发电量大,为制取“绿氢”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减少污染,为大陈岛发展旅游业提供良好环境;利于拓宽能源供给渠道,优化能源结构;国家政策的支持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与乙相比,甲水域靠近河流入海口,受河流径流影响明显,径流可以稀释海水盐度,因此甲域比乙水域盐度低;该河流位于季风气候区,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甲盐度年内季节变化大。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午岩”为矗立在海中的石柱,为海蚀柱景观;“甲午岩”主体由两块各高15米、宽11米的花岗岩组成,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先经历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岩浆岩出露地表,在海浪侵蚀下逐渐形成海蚀柱。
【小问3详解】
深远海水质较高,水产品品质高,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深远海养殖可以增加市场水产品供应,满足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缓解主粮和和畜禽产品供给压力;深远海养殖促进了海水养殖走上了“养海耕海”之路,有利于加快海水养殖现代化升级,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远海养殖减少了近岸海域的干扰和破坏,有利于保护近海海洋生态环境。
【小问4详解】
大陈岛远离大陆,但海水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海面摩擦力小,大陈岛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发电量大,为制取“绿氢”提供了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无碳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为大陈岛发展旅游业提供良好环境;“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增加能源供应,利于拓宽能源供给渠道,优化能源结构;是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日均最高气温(℃)
25
28
32
34
33
32
日均最低气温(℃)
13
16
20
24
26
26
平均降水量(mm)
7
25
63
154
341
337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气温(℃)
31
32
32
32
30
26
日均最低气温(℃)
26
26
26
24
19
14
平均降水量(mm)
373
316
314
175
34
15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共9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