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统考生物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统考生物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2s,本试卷共10页,分为两个部分,53,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百日咳杆菌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B.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产生8种碱基
C.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
2.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3.肺炎克雷伯菌(Kpn)存在于某些人群的肠道中,可通过细胞呼吸不断产生大量乙醇,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pn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并产生大量ATP
B.Kpn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C.乳酸菌、酵母菌、Kpn都可以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
D.高糖饮食可能会加重内源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人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5.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点是
A.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 D.催化化学反应更高效
6.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或)2,4-D对即将成熟的柑橘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B.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C.赤霉素和2,4-D都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D.赤霉素、2,4-D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
7.下图为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小脑局部神经组织图像,①~④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B.③是神经递质释放前的储存场所
C.①可以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提供能量
D.④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8.下列关于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均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C.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D.都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能够通过分级调节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D.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10.抑制素(INH)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INH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
C.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
D.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结合,解除其作用
11.利用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抗虫棉中Bt抗虫蛋白表达量,原理如下图所示。检测之前,将“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在支持物上,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和酶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固相抗体,标记抗原的酶可催化颜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过程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均为Bt抗虫蛋白
B.需设置仅有酶标记抗原或者仅有待测抗原的两组对照
C.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底物的量及显色时间必须一致
D.反应体系中蓝色越深说明待测样品Bt蛋白含量越高
12.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
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
D.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
13.某研究小组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肝脏临时装片,得到下图所示图像(仅显示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均排列在赤道板上
B.该时期细胞核中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
C.该时期后,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受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D.统计多个视野发现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少于处于间期的细胞数
14.研究者将M病毒膜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细胞融合,通过筛选获得单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细胞应具备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B.可用M病毒膜蛋白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
C.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 病毒,通过离心可获得膜蛋白作为抗原
D.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大量抗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5.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不要求精确定量的是
A.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B.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部分共6小题,共70分。
16.(12分)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为研究细胞如何感知环境变化完成相应的生理过程,科研人员利用芽殖酵母开展下列实验。
(1)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主要完成________。
(2)研究人员检测了Whi5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如图1结果显示,进入细胞间期的G1期后,Whi5蛋白浓度_______,该变化完成后细胞才进入S期。由此推测Whi5蛋白浓度降低可以_______细胞分裂。
(3)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确认Whi5蛋白如何感知酵母菌周围环境,从而决定是否进入细胞周期,结果如图2。
①结合图1,据图2推测,在缺少营养或不良环境中,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可能会_______。
②科研人员用蛋白合成抑制剂CHX处理酵母细胞并检测其Whi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如图3。据此推测,不同环境中的Whi5蛋白_____,故细胞____,才能进入S期。
(4)为研究酵母菌Whi5含量变化在感知环境信号方面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连续分裂的亲子代细胞中Whi5含量的变化。若发现子代酵母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Whi5蛋白含量的变化_______,则可说明这种机制在酵母菌的遗传信息中保留了应答外界环境信号的遗传印记。
17.(12分)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5)题。
叶绿体与细胞核双定位Y蛋白对于番茄抗低温的机制分析
番茄易受低温伤害,导致严重减产。我国科研人员从番茄低温诱导表达数据库中发现了Y基因,低温处理使其转录量升高。Y基因编码的Y蛋白是植物特有的DNA结合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和细胞核。4℃低温处理后,Y基因过表达株系比野生型明显耐低温,而敲除Y基因的株系的低温耐受能力低于野生型。
低温会导致活性氧(ROS)产生,而大量的ROS会破坏植物细胞光合膜系统。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现,与野生型相比,低温处理后Y基因过表达株系的类囊体结构相对完整、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少,而敲除Y基因的株系类囊体受损更严重且淀粉粒数量更多。科研人员对Y蛋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PSII是光反应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PSII的核心蛋白,低温会被破坏D1蛋白。常温下Y基因过表达株系中的D1蛋白含量与野生型相同,而低温处理下,野生型中D1蛋白含量下降,Y基因过表达植株的D1蛋白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从而保护了PSII。
I酶和A酶分别参与叶绿体中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在细胞核中,Y蛋白可通过与两者启动子结合,调控I酶和A酶基因的转录,降低低温下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
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和8个小亚基蛋白组成,是CO2固定过程中的限速酶,对低温胁迫尤为敏感。小亚基蛋白由S基因编码,S基因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相比,低温下R酶含量更高且耐低温能力更强。研究还发现,Y蛋白能够与S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并增强其转录,从而在低温胁迫下维持R酶的含量。
农业生产中,Y基因的发现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为增强冷敏感作物的低温抗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1)低温破坏叶绿体类囊体膜,影响光反应的进行,为碳反应提供的_______减少,降低了植物光合速率。据文中信息,低温下Y基因过表达植株有利于光反应进行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
(2)研究过程中为确定Y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维持D1蛋白含量稳定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结果说明在番茄中过量表达Y基因增加了D1蛋白的合成,而未减少D1蛋白降解。请在上述表格Ⅰ、Ⅱ处将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3)叶绿体中的淀粉粒积累抑制光合作用。根据Y蛋白功能特点,结合文中信息,推测细胞核中的Y蛋白低温下减少叶绿体中淀粉积累的具体机制是__________。
(4)R酶在________(场所)中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_______。
如图为野生型、Y基因过表达及敲除植株,在4℃处理12小时后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净光合速率。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
A.Y基因过表达植株的CO2饱和点大于野生型
B.CO2浓度等于250 μml·ml-1时,若突然增大光
强,叶绿体内C5将减少
C.低温下Y基因过表达植株R酶的小亚基蛋白含量高,固定CO2能力强于野生型
D.CO2浓度大于250 μml·ml-1时,限制野生型和
Y基因敲除植株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强
18.(11分)为研究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IAA可在植物顶芽内合成,并_______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
(2)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 1 \* GB3 ①以拟南芥_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1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_____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________。
= 2 \* GB3 ②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19.(12分)黑色素细胞存在于皮肤表皮的最底层,能够合成并分泌黑色素。白癜风是一种因皮肤缺乏黑色素而出现白斑的疾病。
(1)细胞毒性T细胞在________中成熟。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机体中的某些细胞毒性T细胞会进入皮肤并攻击黑色素细胞,引发白癜风。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白癜风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这一基本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2)白癜风患者体内IFN-γ(一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提高。研究人员对野生型小鼠(WT)和IFN-γ受体基因敲除小鼠(KO)分别进行白癜风诱导处理,结果WT出现白癜风症状而KO没有出现。对诱导处理后的小鼠皮肤中细胞毒性T细胞和黑色素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
结果显示______。由此可知,IFN-γ含量的升高会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到皮肤并大量杀死黑色素细胞。
(3)已知成纤维细胞是皮肤中响应IFN-γ信号的主要细胞,为探究成纤维细胞响应IFN-γ信号后产生的物质是否在细胞毒性T细胞的招募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进行Transwell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将________细胞接种在上室内,在实验组下室内加入_______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计数上室和下室中的细胞数量(分别记为C上、C下)。根据公式 P=________,计算出细胞迁移率P(迁移细胞数量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
(4)科研人员发现白癜风患者皮肤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均聚集在皮损与非皮损区域交界处(即白斑边缘)。请综合相关信息,推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白斑扩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0.(11分)为研究动物捕猎行为的关键神经通路,科学家开展了实验研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为研究小鼠捕猎行为对视觉及触觉的依赖性,对同一只小鼠进行相应实验处理,并测定捕猎活动时小鼠相关脑区的电信号产生时间和强度(图1)。结果说明小鼠捕猎行为依赖________。
电信号强度
电信号阈值
基础电信号
0
500
1000
时间(ms)
开始
500
1000
时间(ms)
开始
0
500
1000
时间(ms)
开始
0
500
1000
时间(ms)
开始
0
实验处理:
光亮、保留胡须
黑暗、保留胡须
光亮、剪去胡须
黑暗、剪去胡须
图1
(2)已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器在中枢的投射区均为SC区,研究者在图2所示SC区部分神经元a中植入蓝光脉冲光电极。
= 1 \* GB3 ①在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产生兴奋,而相邻未植入电极的神经元c随后也能兴奋的原因是________。
神经元a膜电位检测结果
对照组
实验组
20mV
0.2s
神经元a
蓝光诱导
神经元c
0.2nA
0.2s
神经元c膜电位检测结果
对照组
实验组
↓
↓
↓
↓
↓
↓
↓
↓
= 2 \* GB3 ②研究者在实验组小鼠的SC区导入表达神经毒素T的病毒载体,用蓝光进行诱导,结果如图2,说明SC区神经信号的传递被有效阻断,依据是________。
图2
= 3 \* GB3 ③测定以上两组小鼠捕猎行为的相关指标,得出SC区活动大大提高捕猎效率。本实验还对小鼠基本运动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你认为该检测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关闭蓝光
↑发现猎物
↑捕获
与猎物的距离
图3
↑发现猎物
↑捕获
打开蓝光
0
25
50
75
时间(s)
与猎物的距离
(3)小鼠捕猎的过程中SC神经元轴突主要投射到S区,形成SC-S通路。为证明S区参与捕猎行为,研究者通过控制蓝光激发测得实验数据(图3),实验组小鼠的处理为________(在表格中填写“+”“–”)。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概述小鼠捕猎行为的神经通路。
21.(12分)贝氏不动杆菌(A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细菌,可从环境中吸收DNA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此过程被称为基因水平转移(HGT)。科学家试图利用A菌的HGT能力检测结肠癌。
(1)通常用含蛋白胨的培养基培养A菌,蛋白胨能提供碳源、氮源等成分,其中氮源可用于合成_______等物质(答出2个即可)。
(2)结肠癌常由KRAS基因中G12位点突变导致,科学家以其作为结肠癌检测点。
①如图1所示,将针对KRAS基因设计的表达载体导入结肠癌细胞,某种酶能从相同序列特定位点切断_______键,修复过程中切口被_______重新连接,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片段的替换,获得转基因癌细胞。
注: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图1 图2
②为验证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依据①中的原理,构建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导入A菌中获得传感器A。将传感器A与转基因癌细胞裂解液混合,一段时间后,观察传感器A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请从a~e中选择Ⅰ、Ⅱ、Ⅲ分别对应的序列。
a.KRAS片段1 b.KRAS片段2 c.kanR
d.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 e.G12位点
能证明传感器A发生特异性HGT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3)肿瘤细胞可将DNA释放到肠腔中,临床检测时需将细菌传感器定植于待测者结肠处,一段时间后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生长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需改造A菌使其仅能降解正常的KRAS序列,并对图2所示表达载体进行进一步改造(如图3)。请分析其能检测出结肠癌的机理。
延庆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测试卷 高 三 生 物 学 答 案
2024.09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部分共6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70分)。
16.(12分)(1)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逐渐升高,之后恢复到一般水平/逐渐升高,而后下降到特定阈值(1分)促进
(3)①变长 ②均不降解(含量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1分)
会感知到环境中的不利信号,直至核内的Whi5蛋白浓度恢复到升高前的水平
(4)与亲代保持一致
17.(12分)(1)ATP和NADPH Y基因过表达植株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相对完整;低温下Y基因过表达植株的D1蛋白含量稳定,从而保护了PSII
(2)D1 蛋白含量基本等于(1分)与D1蛋白降解相关基因的转录量基本等于(1分)
(3)细胞核中Y蛋白可与编码I酶和A酶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抑制编码I酶基因转录,促进编码A酶的基因转录,导致I酶减少、A酶增加,从而使淀粉合成减少,分解增多,降低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
(4)叶绿体基质(1分) C3(1分) B
18.(11分)(1)运输
(2) = 1 \* GB3 ①GA合成缺陷型 促进(1分) 减弱(1分)
= 2 \* GB3 ②IAA不引起RGA蛋白降解 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
(3)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1分)
19.(12分)
(1)胸腺 免疫自稳
(2)WT组细胞毒性T细胞显著多于KO组,且WT组黑色素细胞少于KO组
(3)(活化的)细胞毒性T 培养过经IFN-γ处理的成纤维细胞
C下C上+C下╳100%(1分)
(4)皮肤成纤维细胞接收IFN-γ信号后分泌某种物质,将细胞毒性T细胞招募到皮损区与非皮损区交界处,杀伤非皮损区的黑色素细胞,使白斑面积扩大(1分)
20.(11分)(1)反射 视觉和触觉(1分)
(2) = 1 \* GB3 ①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与神经元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c兴奋
= 2 \* GB3 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神经元a的兴奋未改变,神经元c不兴奋
= 3 \* GB3 ③有必要(0分),说明小鼠捕猎行为的改变不是基本运动能力变化引起的
(3)(1分)
(4)视觉和触觉感觉输入→SC区→SC-S通路(S区)(1分)
21.(12分)
(1)蛋白质、核酸(或ATP等)
(2)①磷酸二酯 DNA连接酶 ②b d a
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不能在含壮观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
(3)若患有结肠癌,肠腔中存在含突变基因的DNA片段,会将传感器中的抑制基因替换,从而解除对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的抑制,使传感器可在添加卡那霉素培养基中形成菌落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和准考证号。
2.本试卷共10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5个小题(共3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6个小题(共7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检测指标
组别
促性腺激素(mIU/mL)
性激素(ng/mL)
卵泡质量(g)
成熟卵泡个数(个)
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素
孕酮
对照组
8.53
15.18
8.86
0.63
28.67
实验组
25.36
15.19
11.78
0.91
35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实验结果
Y基因过表达植株及野生型
施加硫酸链霉素(可抑制叶绿体编码基因翻译)后,低温处理
D1蛋白含量
Y基因过表达植株__Ⅰ___野生型
低温处理
与D1蛋白降解相关基因的转录量
Y基因过表达植株__Ⅱ___野生型
脑区
处理
SC区
S区
表达神经毒素T
–
植入光电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D
B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A
脑区
处理
SC区
S区
表达神经毒素T
–
–
植入光电极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分为两个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