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 )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伽德罗
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SO2 B.O2 C.CO D.NO2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的用途有( )
A.用于制作霓虹灯 B.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
C.用于医疗急救、冶炼钢铁等 D.生产氮肥、用作保护气等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6.右图实验操作共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下列选项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混合物、纯净物 B.纯净物、海水
C.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分解反应
8.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质量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入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试管口处的棉花是用于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
C.气体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0.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加热蒸干的方法来区分纯水和矿泉水
D.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将红磷替换成细铁丝
C.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热的木炭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2.用托盘天平称量3.7g固体药品时,发现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 )
A.向左盘中加药品 B.调节游码
C.从左盘中减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
13.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提示:生石灰遇水会反应放热)。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 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 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 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 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 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
14.下列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水的
质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今年七夕,河南卫视《龙门金刚》节目再次惊艳全网。节目中河南的“镇省之宝”龙门石窟在雕刻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
16.现有①液氧、②空气、③冰水混合物、④五氧化二磷、⑤澄清石灰水、⑥高锰酸钾、⑦过氧化氢溶液、⑧水银、⑨氖气。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 。
17.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若实验要求量取8mL水,晓晓同学在量取时仰视读数,则她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填“>”、“<”或“=”)8mL。
18.现有以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镁+氧气 氧化镁;②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③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看,它们的共同点是 ,这类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燃烧的反应与上述反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它们都可以归为一类反应,即 。
19.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 。
(2)存放酒精灯时未盖好灯帽: 。
20.A、B、C三支试管中各盛有等质量的氯酸钾,然后向A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向B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将三支试管加热至反应完全,则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种类最多的是 试管,产生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试管。A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将暗紫色的固体A加热能得到一种无色气体B,C在B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而C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A的化学式为 。
(2)C在B、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22.(3分)甲图是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请回答: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在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瓶内气体体积的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
(3)某同学对实验总结反思之后,将装置甲改进为装置乙,试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答出一点)
23.(2分)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
(1)呼吸属于 (填“剧烈氧化”或“缓慢氧化”)。
(2)已知呼吸过程是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4.(3分)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1)已知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设计实验,证明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简要写出操作、现象)
(2)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将右图方框中气体的发生装置补画完整。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选用装置A制备气体时,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方法。
C
(2)用装置B收集气体,该气体需具有的性质是 。
(3)实验室可用A、B组合制取一种气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若用C装置收集O2,则应从 管进气(填“a”或“b”),验证O2已集满的方法是 。
(5)某同学用制取的O2进行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①写出铁丝在O2中的燃烧现象。
②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入少量水或细沙,为什么?
③若未成功观察到有关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两条)
化学
总分:50分 时间:5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14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16.
17.
18.(1) ;(2) 。
19.(1) ;(2) 。
20.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1) 。
(2) 。
22.(3分)(1) 。
(2)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 。
(4) 。
(5)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九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九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陈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陈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2页。
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