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 重建附近”: 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
—— 人类学家项飙访谈( 节录) 康岚: 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 附近” 这个概念? 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 项飙:我第一次提“ 附近”应该是在 2019 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 十三邀”节
目上的对话。 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 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 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 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 空间逻辑消失 了 。原 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 ,比 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 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 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 间来衡量的。 但在工业化之后, 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当这种抽 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 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 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 钟会非常不满, 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 以及路 上的交通是怎样的、 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 这些经历性、 空间性 的东西, 你是不管的, 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 这 种心态是“ 时间的暴政” 造成的。 在这样的场景下, 我提到“ 附近的消失”。
“ 附近” 这个空间的消失, 一方面是因为“ 时间的暴政”,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 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而不 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 比如, 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 楼下打扫卫生、 门 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家在哪里, 如果家不在这里, 一年回几次家, 他 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 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 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 们来组织的, 没有他们, 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 我们对这些“ 附近” 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 附近”, 它是一个空间, 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 它是你这个 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 把你托起来。 在这里面, 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 看似 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提出, 要关注“ 附近”。 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 将自己从“ 时间 的暴政” 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 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 的方式。 这个话题的表达, 既有描述性, 也有针对性。 后来大家觉得“ 附近” 值得 讨论, 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
康岚: 您 说 过 , “ 重 建 附 近 ” 不 是 一 种 论 述 , 而 是 一 种 劝 说 , 尤 其 是 对 年 轻 人 的 劝 说。 为什么“ 附近” 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 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 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 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 民族的兴盛, 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 成的宏大叙事, 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 但是人们对自己周 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觉得, 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 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 出什么意思来, 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 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 词语。 所以, 从一个教师的角度, 我觉得, 学生不懂得“ 附近”, 也就不可能懂得 世界。
我在想,“ 附近” 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 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 了一个症结, 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 一方面, 年轻人觉得社会 非常复杂, 充满不确定性, 他缺乏安全感; 另一方面, 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 择, 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 只有考学这一条路, 这造成他 很累, 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 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 他那个“ 泡泡”, 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 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 年轻人 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 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 感到焦虑、 劳累、 恐惧和 无意义时, 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 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 重新 找到一个锚、 一个立足点。
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 我觉得,大家在“ 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 觉得“ 附近” 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 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 至 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
康岚: 为什么“ 附近” 能够满足这一点? 项飙:因为“ 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 ,“ 附
近” 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 跟“ 附近” 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 但在社区里面 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 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 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 人员是相对同 质的。 但“ 附近” 不一样, 就像我前面说的, 在“ 附近”, 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 卖早点的、 搞保洁的; 而且这个“ 附近” 是跟着你走的, 你走到哪里,“ 附近” 就 跟到哪里。 所以“ 附近” 跟社区不一样: 第一, 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 强调你 怎么去看它;第二 ,“ 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 ,“ 附 近” 是以你为中心的。 在这个意义上, 可能“ 附近” 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
( 选自《 当代青年研究》 2023 年第 6 期,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 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 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 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 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 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作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 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 D.“附近”比较类似社区,但是又更有流动性,让人走到哪里都可以重建一个立足点,缓 解焦虑、劳累和恐惧。
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 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
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作好铺垫,体现 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 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 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项飚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 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 4.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 表现及效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 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 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 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 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 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 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 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 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 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 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 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 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 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
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
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块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
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 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 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
《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 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
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
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 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 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 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 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 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 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 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 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 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
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 “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 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的行文节奏缓急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瓦猫“开光”则稍显急 促,表现出了作品丰富的意蕴。
B. 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 了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C. 小说开头描写翠湖边的梨花,接着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 宁静幽美的意境,使小说具有诗化美。
D. 小说语言轻灵有张力,富于生命力,叙事温润平和又舒畅自然,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 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追求。
6. 关于文中对“瓦猫”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宁怀远将瓦猫错看成古书里镇宅虎,侧面表现了当地匠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B. 文中对端公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给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C. 文中对瓦猫开光的描写,既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又寄予了美好期盼。 D. 作者讲述瓦猫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风俗,意在揭示西南地区人们的迷信和无知。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评价葛亮小说时说:“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 那种仁义的理念也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部分。(4 分)
8. 《瓦猫》里有真实人物和事件,如闻一多先生租房设立“文科研究所”;有虚构人物, 如青年学生宁怀远、匠人祖孙。作品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 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材 料 一 :
臣 密 今 年 四 十 有 四 ,祖 母 今 年 九 十 有 六 ,是 臣 尽 节 于 陛 下 之 日 长 ,报 养 刘 之 日 短 也 。 乌 鸟 私 情 , 愿 乞 终 养 。 臣 之 辛 苦 , 非 独 蜀 之 人 士 及 二 州 牧 伯 所 见 明 知 , 皇 天 后 土 实 所 共 鉴 。愿 陛 下 矜 愍 愚 诚 ,听 臣 微 志 ,庶 刘 侥 幸 ,保 卒 余 年 。臣 生 当 陨 首 , 死 当 结 草 。 臣 不 胜 犬 马 怖 惧 之 情 , 谨 拜 表 以 闻 。
( 节 选 自 李 密 《 陈 情 表 》 )
材 料 二 :
李 密 字 令 伯 , 犍 为 武 阳 人 也 , 一 名 虔 。 父 早 亡 , 母 何 氏 改 醮 ① 。 密 时 年 数 岁 , 感 恋 弥 至 ,烝 烝 之 性 ,遂 以 成 疾 。祖 母 刘 氏 ,躬 自 抚 养 ,密 奉 事 以 孝 谨 闻 。刘 氏 有 疾 ,则 涕 泣 侧 息 ,未 尝 解 衣 ,饮 膳 汤 药 必 先 尝 后 进 。有 暇 则 讲 学 忘 疲 ,而 师 事 谯 周 , 周 门 人 方 之 游 夏 。
少 仕.蜀 , 为 郎 。 数 使 吴 , 有 才 辩 , 吴 人 称 之 。 蜀 平 , 泰 始 初 , 诏 征 为 太 子 洗 马 。 密 以 祖 母 年 高 , 无 人 奉 养 , 遂 不 应 命 。 乃 上 疏 《 陈 情 表 》 。
帝 览 之 曰 :“ 士 之 有 名 , 不 虚 然 哉 ! ” 乃 停 召 。 后 刘 终 , 服.阕., 复 以 洗 马 征 至 洛 。 司 空 张 华 问 之 曰 : “ 安 乐 公 ② 何 如 ? ” 密 曰 : “ 可 次 齐 桓 。 ” 华 问 其 故 , 对 曰 : “ 齐 桓 得 管 仲 而 霸 用 竖 刁 而 虫 流 安 乐 公 得 诸 葛 亮 而 抗 魏 任 黄 皓 而 丧 国 是 知 成 败 一 也 ”次 问 :“ 孔 明 言 教 何 碎 ? ”密 曰 :“ 昔 舜.、 禹 、皋 陶 相 与 语 ,故 得 简 雅 ;《 大 诰 》与 凡 人 言 ,宜 碎 。孔 明 与 言 者 无 己 敌 ,言 教 是 以 碎 耳 。”华 善 之 。
出 为 温 令 , 而 憎 疾 从 事 , 尝 与 人 书 曰 :“ 庆 父 不 死 , 鲁 难 未 已 。 ” 从 事 白 其 书 司 隶 ,司 隶 以 密 在 县 清 慎 ,弗 之 劾 也 。密 有 才 能 ,常 望 内 转 ,而.朝 廷 无 援 ,乃 迁 汉 中 太 守 , 自 以 失 分 怀 怨 。 及 赐 饯 东 堂 , 诏 密 令 赋 诗 , 末 章 曰 : “ 人 亦 有 言 , 有 因 有 缘 。官 无 中 人 , 不 如 归 田 。明 明 在 上 ,斯 语 岂 然 !”武 帝 忿 之 ,于 是 都 官 从 事 奏 免 密 官 。 后 卒 于 家 。
( 选 自 《 晋 书 •李 密 传 》 , 有 删 改 )
[注 ]① 醮 ( jià) : 嫁 。 ② 安 乐 公 : 蜀 国 原 皇 帝 刘 禅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少仕蜀”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仕”字含义相同。 B.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禹,也称“大禹”,曾奉舜命治理洪水。 D.“而朝廷无援”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1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密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当时只有几岁,很是感伤,被祖母刘氏抚养,侍奉祖母 以孝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寝食难安。 B.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官,曾出使吴国,因才智机辩被吴国人赏识。蜀国灭亡后他被晋朝征 召,因祖母年高不应召,向皇帝上疏《陈情表》。 C.李密《陈情表》最后以一个降臣的口吻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朴实、真切而令人怜悯的 语言,让晋武帝感叹李密的名节不虚传。 D.李密在温地任职,不喜欢从事,就写信给从事,引用历史典故讥讽从事,从事把这件事告 诉上司,上司因李密清廉谨慎,没有弹劾李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3.李密被免官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池鹤①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傲 世的品格。 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的 品格之美。 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取 媚的风骨。
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了 此种手法。
15.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离骚》中很多名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陶渊明便由此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出了“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
(2)《蜀道难》中通过行人小心的动作、惶恐的神情从侧面体现蜀道高险的句子是:
,。
(3)《临安春雨初霁》中,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的两句是: “,”。
(4)古代诗人常以“空”字传情达意,如姜夔的《扬州慢》以“都在空城”写劫后扬州的 空寂萧条;王维的《山居秋暝》以“”传达宁静空寂的禅趣;杜甫则在
《蜀相》中以“”表达心中的落寞与感伤。
(5)杜甫《客至》中“,”两句家常话语亲切自然,从中可 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6)《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城中鼓乐 齐鸣,月光流转,“”。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 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 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 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①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 商场店员……②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③,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 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 生活中抽身,A。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 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 B 相比,年 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④工作 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
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 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地融入社会,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 富的人生。
17.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处冒号表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 B.②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
C.③处引号表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言行。 D.④处破折号表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按要求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3 分)
A.补写一个成语:(1 分)
B.补写语句:(不超过 10 字)(2 分) 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予以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 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 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橘子 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 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嗳,你们那橘子卖不卖?”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这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 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气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 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 就地更不应当接钱。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湖,一定就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 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民生活情形,虽多少改变了些,人和树,都还依然 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靠土地喂养,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 生的长成,俨然自土中茁起。 20.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橘子的鲜亮诱人,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 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生生不息”,但原句表达效果更 好,为什么?(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宽孩子的视野,认为孩子未来成就和作为的大 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视野的宽窄。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 问题,才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是“视野”还是“视角”,对孩子的未来发挥更大的 作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2025届语文入学考试答案
D
B
3.C
4.(6分)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
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
B
6. D
7.(4分) ①古道热肠,至真至纯。荣老爹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将自己新建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瑞红送饵块等,这些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②谨行勤奋,躬身革命。闻先生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装修房子,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的力量。③敬畏传统,传承传统。瓦猫“开光”过程的庄严肃穆,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体现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礼”的敬畏与坚守。④邻里相亲,守望相助。从文末闻太太和冯太太煮饺子时聊天的内容,可以看出她们相互关心,相互牵挂。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情怀。
8.(6分) ①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等人物,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院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③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
9.B
10.D
11.D
12.(8分)
①我的辛酸悲苦,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明明白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辛苦,牧伯,鉴各1分,全句1分)
②和孔明谈论的人没有跟他水平相当的,他的言教因此琐碎。(敌,是以,碎各1分,全句1分)
13. (4分)①李密因憎恶从事,被从事怀恨上奏。②李密在诗歌的末尾表达了对没得到应有的职位的不满,还有指责皇帝之意。
B
15.(6分)①对知音的渴求。首联意思是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鸡群里还凸显着自己的风度和节操。②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颔联意思是低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白雪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官场俗辈的厌恶”亦可)。颈联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更不要说具备一副铮铮的傲骨了。④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亦可)。尾联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因此抒发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
16.(12分)(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4)空山新雨后 隔叶黄鹂空好音
(5)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6)宝马雕车香满路 一夜鱼龙舞
17. D
18.(3分) A.独来独往/离群索居(1分) B.为了家庭牺牲自己(2分)
19.(4分)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提高),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或“人际”)亲密度下降。(每处2分)
20.(4分)①突出色彩。四字词“丹朱明黄”“耀人眼目”“一片光明”写出橘子色彩的鲜亮分明。“恰如一堆堆火焰”将橘子比作火焰,写出橘子的耀眼夺目。②突出数量。“缀系”“一片”“随处”“堆积”“一堆堆”等词语表现了橘子果实繁盛,饱满诱人。
21.(3分)①原句构成整句,工整凝练,精警有力,耐人寻味。②原句以“衰老”与“新生”对举,通过“复入”“茁起”等动词,形象展现生命寄生于土地的过程,更富有画面感。③原句紧承上文“靠土地喂养”具体展开,强调了土地孕育了人和树,语意更丰厚。
22.(60分)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测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副本pdf、高一入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