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
【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7.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展开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7.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线索,知识框架,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过程,塞尔维亚,马恩河战役,山东半岛,凡尔登战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专题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思考点: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知识回顾: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侵略和掠夺殖民地,也称为“帝国主义”。
原因:①发生的时代:帝国主义形成时代 ②战争目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过程)
一战:极端残酷的杀戮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各怀心思的“三巨头”
(英)首相劳合·乔治:保持英国的优势,削弱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法)总理克里孟梭: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美)总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建立国际联盟,攫取世界霸权
大陆均势:指的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
《凡尔赛条约》/《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等
和约规定,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把自己以前的海外殖民地交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委托某些“先进国家”直接统治
——实质:是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在“门户开放”的旗号下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民族自决”和“裁减军备”的幌子下削弱劲敌欧洲的霸权地位
通过国际联盟取得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干预权和世界盟主的地位
美国的计划首先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它所涉及的战后国际秩序,具有历史进步性,如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适应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呼吁实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等进步的原则也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探究:如何看待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深化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联盟(1920~1946)
两幅漫画想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①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②“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际联盟”。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却在冲向战争,“和平”的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
国际联盟没有真正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3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热点降温,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只有依靠经济制裁。
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1925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纠纷,希腊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22.5万美元赔偿金。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
在欧洲、非洲、西亚等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在亚太地区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1922年《九国公约》
它使中国又回到由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探究:华盛顿体系下中国处于何种局面?是否真正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承认民族自决原则,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具有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具有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
是“下一次战争的开端”: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埋下了民族复仇的种子,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争期间,刚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战争一结束,两名英国飞行员就首次驾机横越大西洋,1920年荷兰还开设了连接伦敦的定期航班。
汽车的耐力和机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大战刚爆发时,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和公路上还是马车占据支配地位,到战争后期,已逐渐让位给汽车。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研制化学合成产品,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①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
拓展:概括“一战”客观上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哪些进步的契机?
大战爆发之初,各国政府都没有准备打一场长期战争,因而没有作出干预经济生活的安排。但是到了1916年,各国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用以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料配额,协调劳资纠纷,垄断对外贸易。
②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战争将大量的成年男子征召入伍,生产部门严重缺乏劳动力,大批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英国军队中甚至出现妇女团队。其结果是将妇女的活动领域和视野从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并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改变了婚姻状况和夫妻关系。大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先后把普选权扩大到妇女。
③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7.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知识框架,知识链接,山东的重要性,山东问题始末,山东问题的由来,山东问题的解决,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6.1+辛亥革命,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念辨析,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知识框架,辛亥革命的结果,辛亥革命的评价,知识链接,1905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框架,知识链接,概念辨析格物致知,朱熹对儒学教育的探索,从“伪学”到官学,文学艺术,实时训练,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