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展开专题3.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北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北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探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北宋为何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当时南方多为经济发达、物产丰饶之地,先征服南方可增强北宋的财力、物力,为北上用兵、收复失地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而北汉可作为缓冲地带,使建立之初的北宋不必独自承担来自北部契丹的威胁,所以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既有助于北宋政权的稳固,也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如何避免再次成为短命王朝
探究2: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问题拆解: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转运使统管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①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分权:从中央到地方,分散机构权力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禁军归属“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长官为武将,负责平时禁军的统领和训练
枢密院长官通常任用文官,对禁军有权发令调遣,但不参与日常管理 每有战事发生,枢密院秉承皇帝意旨调动军队,而统兵将领则临时委派其他官员担任,战毕兵归三衙,将还本职
③崇文抑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崇文 ①重用文官(担任知州、枢密院长官等)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抑武 ①剥夺高级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②分散军权(禁军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③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献捷于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北宋)尹洙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jí)之。——宋太祖遗训
(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2022·广东精创预测卷)《东原录》记载,宋太祖整修丹凤门,儒臣梁周翰献《丹凤门赋》。帝曰:“人家盖一个门楼,措大(五代时对读书人的蔑称)家又献言语。”即掷于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每次将帅出征,太祖必设宴劳之,初命翰林学士预坐。阁门使(礼仪官)曰:“陛下宴犒将帅,安用此辈?”遂罢之。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B.重文轻武的思想贯穿始终C.统治策略经历明显转变 D.武将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
(2023·海南高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二、北宋中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问题由来:五代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为答谢契丹出兵帮助其推翻后唐而割让的土地(包括今天河北的北部和北京、内蒙古的一部以及山西雁门关以北)
燕云十六州分布在长城南侧,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长城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割让燕云十六州,意味着中原屏障洞开,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和人工防线,为契丹的南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中原构成了威胁。
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如何看待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
澶渊之盟后,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 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约签订后,北宋经济损失有限,每年支出的财物对北宋并不构成沉重负担,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少数民族政权亦可借此获得必需物品,因此“以钱财换和平”是可取的。
改革先行者:范仲淹“庆历新政”
①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②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③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④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⑤均公田(授予职田,以“责其廉节”)
⑥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⑦减徭役⑧修武备(整治军备)
⑨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⑩推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三、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保甲法(按保甲组织农民闲时练兵,战时作战)、将兵法等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青苗法贷款或谷物给农民, 收获后还本付息
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 开垦荒地
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募/免役法原需服役的缴纳免役钱,原无需服役的缴纳助役钱
市易法政府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再卖出
均输法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
探究1:假如你是农民、大官僚、地主、商人,哪些对你有利/不利?
探究2: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 据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问题: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史料价值:①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②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探究3:以下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kū)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至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缺陷:涉及面过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2020年山东高考)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年北京高考)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靖康二年(1127年)来自北方黑龙江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的首都汴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余人,以及掠夺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百工技艺人等,北归金朝,北宋就此灭亡。
【小结1】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
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6.1+辛亥革命: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6.1+辛亥革命,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念辨析,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知识框架,辛亥革命的结果,辛亥革命的评价,知识链接,1905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4.1+从明朝建立到清兵入关: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4.1+从明朝建立到清兵入关,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知识框架,知识链接,明代司礼监,朝贡贸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框架,知识链接,概念辨析格物致知,朱熹对儒学教育的探索,从“伪学”到官学,文学艺术,实时训练,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