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可克达拉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人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B.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C.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
D.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的分泌;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垂体分泌可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性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详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
B、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故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A。
2.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免疫调节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选D。
3.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 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液
C. 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环境剧变可能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机体代谢活动正常,则内环境一定处于稳态。
(2)内环境处于稳态,机体代谢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机体持续高热等。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
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液,B正确;
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定都会减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
故选C。
4.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实验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B. 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能正常发育为青蛙
C. 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D. 该实验只应用减法原理研究甲状腺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2)促进生长和发育;(3)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2、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的方法。“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的思路。“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3、设置对照试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组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为没有对照组,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在甲状腺中合成的,但乙组蝌蚪切除甲状腺,即使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也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能发育为青蛙,B错误;
C、题干表格中,乙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两组形成对照,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这种处理是摘除法,应用了减法原理;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应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哪一组激素是由同一个腺体分泌、且不能口服的( )
A.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 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激素中,多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避免被消化系统分解为相应的氨基酸而失去功能),固醇类激素可以口服,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部分可以口服(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口服,肾上腺素不可以口服)。
【详解】A、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A不符合题意;
B、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胰腺中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二者均不能口服,D符合题意。
故选D。
6.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C段内流和CD段的内流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BC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AB段的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是通过协助扩散完成的,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A错误;
B、BC段上升也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
C、AB段的Na+内流是协助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DE段下降是因为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7. 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静息电位产生后膜外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内钾离子浓度
②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等细胞
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发生于突触位置
④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⑤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V区
⑥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
⑦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⑧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仅由肌肉或腺体组成
⑨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⑩所有反射弧都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A. ①⑤⑥⑧⑩B. ①⑤⑦⑩
C. ④⑥⑧D. ①②⑤⑦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①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此时膜外钾离子浓度仍小于膜内钾离子浓度,①错误;
②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该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等细胞,②正确;
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发生于突触位置,③正确;
④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④正确;
⑤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H区,⑤错误;
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⑥错误;
⑦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⑦正确;
⑧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⑧错误;
⑨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⑨正确;
⑩并非所有反射弧都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⑩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人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H区受损所致
B. 高位截瘫可能使大脑皮层无法对脊髓进行调控
C. 长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D. 饮酒过量会使人语无伦次,对应受影响的区域是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某人能看懂文字,说明视觉性言语区(V区)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所致,A正确;
B、高位截瘫会导致脊髓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切断,使大脑皮层无法对脊髓进行调控,B正确;
C、长期记忆与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错误;
D、大脑皮层具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与人类的语言有关,饮酒过量会使人语无伦次,对应受影响的区域是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C。
9. 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语言文字功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H区受损
C. 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V区受损
D. 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
【答案】D
【解析】
【分析】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语言文字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B错误;
C、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错误;
D、若能看、听,但不能写,说明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说,则说明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D正确;
故选D。
10. 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 效应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组成。
【详解】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说明神经中枢未受破坏。综上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或效应器受破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
②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并非有害无益,②错误;
③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正确;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
故选D。
12.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组织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氧气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氧气则来自肺泡,气体交换的方式是扩散,其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氧气浓度的大小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因此,A正确;B、C、D均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理解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至低浓度,同时知道O2的运输方向。
13. 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②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③内环境占体液的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1/3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 ④B. ①④C. ③④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
②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最高和最低体温不超过1℃,因此不是固定不变的,②错误;
③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③错误;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④正确;
⑤严重腹泻、呕吐的过程中既丢失了水分也丢失了无机盐,因此既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同时也需要补充Na+,⑤错误。
故选A。
14. 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些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受伤时,常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所用盐水的主要作用依次是()
①降温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消毒⑤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并有清洁作用
A. ①②④B. ③②⑤C. ②③⑤D. 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维持水代谢平衡;不慎受外伤后,要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详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在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了较多的无机盐,所以要喝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无机盐代谢的平衡,对应③;
急性肠胃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对应②;
受外伤后,为防止病菌感染,所以要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保持细胞形态,并清洁伤口,对应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解旋酶、Cl﹣、尿素
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 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 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均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16. 对若干只正常的家兔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对于家兔出现的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摘除幼兔甲状腺,则幼兔发育迟缓,无精打采
B. 将家兔从5℃环境中移入25℃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会舒张
C. 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则家兔由于血糖浓度太低而昏迷
D. 家兔进食后,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增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有利于食物消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耗氧量减少,产热少,散热少。
【详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兴奋性的功能,促进发育,若摘除幼兔甲状腺,则幼兔发育迟缓,无精打采,A正确;
B、将家兔从5℃环境中移入25℃环境中,由于体温和环境温差减小,机体散热量增加,家兔毛细血管舒张,B正确;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若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则家兔由于血糖浓度太低而昏迷,C正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故选D。
17.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和回收多巴胺的方式都是胞吐
B. “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位于下丘脑的言语中枢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C. “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
D. 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后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答案】C
【解析】
【分析】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若为兴奋性递质,则该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大量内流,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为胞吐;突触前膜回收多巴胺依靠多巴胺转运载体,该方式不是胞吐,A错误;
B、言语中枢S区位于大脑皮层,不在下丘脑,B错误;
C、“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减弱,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C正确;
D、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回收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错误。
故选C。
18.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
B. 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
C. 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 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分泌胰液,因此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A正确;
B、根据实验①、③(无神经系统参与)可知,①③组实验胰腺都分泌胰液,促胰液素的分泌不受神经系统支配,B错误;
C、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采用的方法是减法原理,C正确;
D、实验③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19. 激素,旧称“荷尔蒙”。各种激素的协调作用对维持身体的代谢与功能是必要的。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班廷和贝斯特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血糖恢复了正常
B. 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分别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 母鸡卵巢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能证明是雌性激素影响了母鸡的雌性特征
D. 阻断动物垂体与下丘脑间的血液联系,导致其生殖器萎缩,该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将实验狗的胰腺摘除,不久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后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患糖尿病)体内,其血糖下降,A正确;
B、斯他林和贝利斯在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过程中,是将稀盐酸、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分别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
C、母鸡卵巢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母鸡卵巢影响了母鸡的雄性特征,并不能证明是雌性激素雌二醇的作用,C错误;
D、实验中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减法原理,该研究的变量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A。
20. 如图所示,胰岛素是一种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A、B两条多肽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50个肽键
B. 该分子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C. 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S-S-)有关
D. 胰岛素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胰岛素是一种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A、B两条多肽链,其中的肽键数目为51-2=49个,A错误;
B、该分子中含有两个肽链,因此,其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
C、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S-S-)有关,且与氨基酸 残基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关,C正确;
D、胰岛素作为一种降血糖的激素,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降血糖作用,进而与其他相关激素共同为此血糖的平衡,D正确。
故选A。
21. 促胰液素可通过介导肠道一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刺激小鼠的饱食中枢。研究发现,小鼠进食后,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鼠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升高,同时大脑皮层细胞中SCTR基因表达
B. 推测小鼠进食后,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
C. 若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
D. 促胰液素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促进胰液分泌的多肽类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该过程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详解】A、SCTR是促胰液素受体,存在于褐色脂肪组织(BAT)中,不存在于大脑坡层细胞中,A错误;
B、推测小鼠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升高,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故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C正确;
D、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分泌,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激素,作用于胰腺,其化学本质是多肽,D正确。
故选A
22. 正常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离不开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对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胚胎期或者婴幼儿阶段,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B.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口服胰岛素
C. 人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D.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后,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胚胎期或者婴幼儿阶段,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A正确。
B、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因为胰岛素制剂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没有了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错误;
C、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C正确。
D、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故选B。
23. 如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C. 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 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
B、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B错误;
C、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
D、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受到刺激后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24.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B. 当兴奋传到d时,d点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为正
C. 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之间的传递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详解】A、刺激c点,电表①不偏转说明电流无法到达a,电表②偏转两次说明电流能够先后到达d、e,故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
B、兴奋传递到d点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从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电位,B正确;
C、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故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25. 下列关于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B. 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
C. 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D.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下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
【详解】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A正确;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B正确;
C、由图可知,大脑可以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也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C正确;
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
26. 如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为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后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过程,故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变化,G蛋白激活了蛋白X,蛋白X催化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神经递质(含有化学信息)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引起动作电位,故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
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外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但是膜内的钠离子浓度仍然低于膜外的,B错误;
C、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等功能,钠离子通道能运输钠离子,故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
D、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B。
27. 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
B.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的
C. ④中的物质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 ④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元主要结构:树突、轴突、细胞体。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突触小泡,⑤是突触间隙。
【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所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A错误;
B、若刺激A点,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④中的物质释放至⑤中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④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故选A。
28.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 ②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D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详解】①由B→D-→A为单向箭头,可以判断A、B、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细胞内液可以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C应为细胞内液,①错误;
②甲状腺激素必须经过组织液才能到达全身各处细胞,因此,组织液中含有该激素,②正确;
③体液中,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③错误;
④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或消化道内,不会存在于血浆中,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9.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若图中③→②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③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内环境中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
【详解】A、据图可知,题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
B、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③组织液→②淋巴受阻时,更多的水会停留在组织液中,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即发生在细胞内液中,D错误。
故选D。
30. 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B. 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2/3
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D. 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A正确;
B、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大约占体液的1/3,B错误;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
D、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共40分,每空1分)
31.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的概念是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叫作稳态。
(4)根据现代稳态概念: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包括四个水平,___________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___________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上存在血压和心率的稳态,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答案】(1) ①. 细胞外液##内环境 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④. 淋巴(液)
(2) ①. 消化系统 ②. 泌尿系统
(3) ①调节 ②. 相对稳定
(4) ①. 分子 ②. 细胞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这三者共同构成动物体内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小问2详解】
D是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系统;E是排出尿素、尿酸、水等的泌尿系统。
【小问3详解】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小问4详解】
现代稳态概念认为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而是适用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如血压、心率;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3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执行功能障碍以及学习能力衰退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科研小组进行了系列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记忆障碍、失语等症状,说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______。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减弱,推测患者脑内乙酰胆碱释放量_____________。
(2)已知胆碱酯酶能对乙酰胆碱进行降解,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是用于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药物,请分析多奈哌齐治疗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由于 Aβ 淀粉样蛋白过多在大脑聚集沉积形成斑块,产生神经毒性并最终出现患病症状;Aβ 由淀粉样前体蛋白(一种膜蛋白)水解形成,如上图所示。请提出两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作用。为研究大蒜素(溶于玉米油)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进程的影响,科研小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进行实验。
①实验分组:
A 组:健康小鼠+玉米油灌胃; B 组:_________;C 组:_____________。
②水迷宫实验:在水中放置平台,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隐藏平台,观察并记录小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 B 组>C 组>A 组。
④实验结论:_______。
(5)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通常通过分析患者的脑部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腰椎穿刺中抽取的脑脊液来诊断;脑部扫描价格昂贵,腰椎穿刺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2022 年 12 月 28 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一种名为脑源性 tau 蛋白的蛋白质水平与脑脊液中关联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密切相关,可以明显区分这种疾病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请分析该研究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胞吐 ③. 内正外负 ④. 减少
(2)多奈哌齐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加乙酰胆碱含量
(3)开发抑制 β-分泌酶活性或 γ-分泌酶活性的药物;开发促进 Aβ 水解或清除的药物;开发抑制 Aβ聚集的药物
(4) ①.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玉米油灌胃 ②.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 ③. 大蒜素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5)可通过检测血液 tau 蛋白的方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该方法更便宜、更安全、更易操作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 抑制性两种, 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记忆障碍、失语等症状,说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大脑皮层。
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减弱,可能是因为患者脑内乙酰胆碱释放量降低。
【小问2详解】
由于患者脑内乙酰胆碱释放量降低,导致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所以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 增加乙酰胆碱含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阿尔茨海默病由于 Aβ 淀粉样蛋白过多在大脑聚集沉积形成斑块, 产生神经毒性并最终出现患病症状,所以可以从降低Aβ 淀粉样蛋白的含量方面入手。因此可以开发抑制 β-分泌酶活性或 γ-分泌酶活性的药物;开发促进 Aβ 水解或清除的药物;开发抑制 Aβ聚集的药物等方面来治疗该病。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蒜素的有无。设置三组实验,其中A组是对照组,是用健康小鼠+玉米油灌胃,那么B组和C组的处理是都要使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一组使用玉米油灌胃,另一组使用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果: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 B 组>C 组>A 组,C组是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使用了大蒜素找到平台的时间要短与B组,因此可以说明大蒜素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小问5详解】
根据题意:血液中一种名为脑源性 tau 蛋白的蛋白质水平与脑脊液中关联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密切相关, 可以明显区分这种疾病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在今后可通过检测血液 tau 蛋白的方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该方法更便宜、更安全、更易操作。
33. 反射弧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__________。
②灰质:窄____宽____。
③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________ b.________ f.________
【答案】 ①. 传入神经 ②. 进 ③. 出
④. 突触前膜 ⑤. 突触后膜 ⑥. 感受器 ⑦. 传入神经
⑧. 突触 ⑨. 传出神经 ⑩. 效应器
【解析】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①图中c是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即窄进宽出。
③d是突触结合,兴奋的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判断,图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突触,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
34. 完成下面的图解。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答案】 ①. 脊髓 ②. 外周神经系统 ③. 传出神经 ④. 副交感神经 ⑤. 神经元 ⑥. 细胞体 ⑦. 反射 ⑧. 反射弧 ⑨. 神经中枢 ⑩. 条件反射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
给蝌蚪饲喂甲状腺组织碎片
提前发育成“微型蛙”
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
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
蝌蚪正常发育为青蛙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新疆维石河子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维石河子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地塞米松,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