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1
    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2
    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
    B. 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C. 在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存在着稳态
    D. 在个体水平上,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详解】A、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机体就可能患糖尿病,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属于分子水平,B错误;
    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C正确;
    D、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属于个体水平,D正确。
    故选B。
    2.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强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其原理为: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会与胃黏膜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发生中和,使黏液层产生pH梯度。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胃黏膜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黏液B. 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C. 胃分泌H+的速率快于的速率D. 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作用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宜ρH是2左右,碱性条件下会使胃蛋白酶失活。
    【详解】A、胃黏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黏液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润滑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B正确;
    C、胃腔中整体pH呈酸性,因此胃部分泌H+应比HCO3-快,C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胃蛋白酶在中性条件下失活,到达胃黏膜已经基本失去活性,无法破坏黏膜细胞,D正确。
    故选A。
    3. 小鼠肠道上皮中的肠嗜铬细胞能够分泌5-羟色胺(5-HT),5-HT可诱发迷走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恶心、呕吐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迷走神经元上存在5-HT的特异性受体
    B. 5-HT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相应的酶降解
    C. rVRG区细胞兴奋后经交感神经传至消化道上的平滑肌引起呕吐现象
    D. 兴奋由DVC区传至LPB区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题意显示,小鼠肠道上皮中的肠嗜铬细胞能够分泌5-羟色胺,5-HT可诱发迷走神经元兴奋,据此可推测,迷走神经元上存在5-HT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
    B、5-HT作为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相应的酶降解,进而可避免持续起作用,B正确;
    C、rVRG区细胞的兴奋经 副交感神经传导至消化道平滑肌,导致呕吐现象,C错误;
    D、兴奋由DVC区传至LPB区时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在该结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C。
    4. 图表示受刺激后,某时刻神经纤维上①~⑨连续9个位置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m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由①向⑨传导B. 测膜电位时,电表的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外侧
    C. ⑨处K+外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 ③⑧处Na+的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的成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动作电位的成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⑨均为-70mV,为静息电位,③膜电位绝对值变小,④膜电位为0,⑤⑥为动作电位,⑦正恢复静息电位,⑧为超级化,⑨为静息电位,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兴奋沿神经纤维由⑨向①传导,因为⑨已经回复静息电位的时候⑧处于超级化状态,而⑦⑥⑤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不同时刻,①②是兴奋还未传到的区域,A错误;
    B、测电位时,电表的两极放在膜的内外两侧,B错误;
    C、⑨处为静息电位,与K+的外流有关,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C正确;
    D、③处Na+出入细胞膜靠离子通道,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耗能,⑧处要开始恢复到静息电位,靠钠钾泵,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5. “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 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D. 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有H区和S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
    (3)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
    (4)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阅读时眼部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神经纤维把兴奋传导到相关的神经中枢,B错误;
    C、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C错误;
    D、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要听语言,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即H区参与,同时需要运动性语言中枢即S区参与,D正确。
    故选D。
    6. 斯他林提出:如果一种物质被称为激素,那么它需要满足两个原则,第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第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很多激素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的观点体现了科学实验中的“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证明了是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
    C. 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D. 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并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斯他林的观点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体现了科学实验中的“减法原理”,观点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体现了“加法原理”,A正确:
    B、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睾丸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不能证明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B错误;
    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C正确;
    D、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班廷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并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D正确。
    故选B。
    7.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是简化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相关结构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
    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产生了“尿意”
    B.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所以排尿不受意识控制
    C. 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
    D. 盆神经和阴部神经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尿意是一种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A错误;
    B、排尿受意识控制,大脑皮层可以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行为,如憋尿现象,B错误;
    C、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C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盆神经即包括传入神经又包括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C。
    8. 研究发现新激素Fabkin会改变某些酶的活性,改变ATP和ADP的水平,进而破坏胰岛B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功能紊乱,使细胞死亡。若研究人员使用抗体中和小鼠体内的Fabkin活性,则可防止小鼠患上1型和2型两种类型的糖尿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平衡需要酶参与且消耗能量
    B. 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以确保机体稳态
    C. Fabkin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D. 1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激素Fabkin的含量都可能偏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分析题意,新激素Fabkin会改变某些酶的活性,改变ATP和ADP的水平,进而破坏胰岛B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而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平衡是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由此可知,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平衡需要酶参与且消耗能量,A正确;
    B、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往往也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关,即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以确保机体稳态,B正确;
    C、新激素Fabkin通过改变某些酶的活性,改变ATP和ADP的水平,进而破坏胰岛B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功能紊乱,使细胞死亡,不能确定Fabkin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C错误;
    D、分析题意,若研究人员使用抗体中和小鼠体内的Fabkin活性,则可防止小鼠患上1型和2型两种类型的糖尿病,由此可知,1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激素Fabkin的含量都可能偏高,D正确。
    故选C。
    9.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是人体的重要内分泌腺,部分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 肾上腺素的分泌既受到交感神经支配,又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 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可配合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类药物缓解症状
    C. 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
    D.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人体内血糖、水盐、体温等调节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性、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一方面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题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分泌肾上腺素,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控,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A错误;
    B、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活动。过敏是免疫系统把“自己”当“非已”加以清除导致,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配合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类药物,抑制免疫活动,可缓解症状,B正确;
    C、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出警惕性提高、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C正确;
    D、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增加散热,D正确。
    故选A。
    10. 隐蔽抗原是指从胚胎期开始从未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过的抗原,正常情况下终生不与免疫系统接触,如眼内容物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细胞
    B. 隐蔽抗原未与免疫系统发生过接触,因此体内不含能与这些抗原起反应的免疫细胞
    C. 眼球严重外伤导致眼内容物进入血液,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D. 隐蔽抗原的释放造成的疾病可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细胞,A正确;
    B、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内存在能与这些抗原起反应的免疫细胞,B错误;
    C、眼球严重外伤导致眼内容物进入血液,与免疫系统接触,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发起攻击,引发自身免疫病,C正确;
    D、隐蔽抗原的释放造成自身免疫病,可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B。
    11. 适宜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免疫力过强或过弱对于人体都是不利的。下列有关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因体内出现针对甲状腺的特异性抗体,最终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此病可通过不断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缓解症状
    B.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与艾滋病的区别是前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后者仅存在细胞免疫的缺陷
    C.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通过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D.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免疫力过强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不能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缓解症状,A错误;
    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缺陷病,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两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B错误;
    C、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白血病,且这种方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取得较好疗效,即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C正确;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力过强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涉及的免疫细胞中,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的有a、b、c、d、e、f、g,其中a不具有特异性
    B. 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C. 细胞b、细胞f都具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c
    D. 病毒进入机体后只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
    【详解】A、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a(吞噬细胞)、细胞b(T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d(效应T细胞)、细胞e(记忆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其中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有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
    C、HIV主要攻击细胞b(T细胞),C错误;
    D、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及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13.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 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②可代表激素、神经递质
    C. 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且三种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
    D. 淋巴液中存在的氧气可以进入组织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存在于唾液、泪液中,唾液、泪液不是内环境,A错误;
    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
    C、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C错误;
    D、组织液可形成淋巴液,淋巴液不能形成组织液,所以淋巴液中存在的氧气不能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B。
    14. 钻天杨(杨树的一种)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 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 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增大
    D. 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详解】正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侧芽生长受抑制,钻天杨被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侵袭后,侧芽生长失控,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A正确;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不是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分泌的,B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减小,C错误;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的区别,以及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的不同,再根据题意作答。
    15. 在四个暗箱中培养蚕豆幼苗,暗箱的开孔和光线射人情况如图1所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择①③进行实验,可探究蚕豆茎的生长方向与重力的关系
    B. 选择①②进行实验,可比较重力和单侧光对蚕豆茎生长方向影响的大小
    C. ③中幼苗出现顶端优势现象时,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c
    D. ④中幼苗出现向光弯曲生长时,若伸长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 -2m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由于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最终导致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②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植株直立生长,④植株向光生长;图2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
    【详解】A、蚕豆幼苗的茎与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则单一变量是重力,选择①和③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正确;
    B、据图1中的①②两个装置分析,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可以比较重力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影响程度的大小,B正确;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c,C正确;
    D、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④中幼苗出现向光弯曲生长时,若伸长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0 -m,D错误。
    故选D。
    16.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 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C. 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生长素是调节茎生长速度的,可以抑制侧芽的长势,帮助新根生长,赤霉素能使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的环境下抽薹开花,可用于马铃薯、水稻、麦子等。细胞分裂素能抑制茎伸长,解除顶端优势。脱落酸能使叶子脱落,帮助芽进入休眠状态。乙烯产生于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于果实的成熟。
    【详解】A、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但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
    B、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能促进脱落,抑制生长,因而在细胞分裂方面二者表现为相抗衡,B正确;
    C、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
    D、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可以促使大麦种子发芽后产生α-淀粉酶
    B.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是需要光为其提供能量
    C. 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适当条件下照远红光会发生放氧反应
    D. 蓝光能参与光合作用,也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色素吸收的都是可见光。
    【详解】A、赤霉素可以促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错误;
    B、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是需要光作为信号调控生命活动,B错误
    C、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是可见光,因此照远红光不会发生放氧反应,C错误;
    D、叶绿素和胡萝卜素都能吸收蓝紫光,因此蓝光能参与光合作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D正确。
    故选D。
    18. IAA不能由花柄运输至子房,但可以由子房运出。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为验证该推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处理:Ⅰ组施加3H-IAA和NPA(IAA运输阻断剂);Ⅱ组仅施加3H-IAA(图中数字为试剂施加位点,字母为检测部位)各区段均为幼嫩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Ⅰ组a段放射线强度大于Ⅱ组
    B. 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两组子房均不发育,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推测正确
    C. 在3处施加3H-IAA一段时间后可以在b段检测到放射性则说明推测正确
    D. 在3处施加不同浓度的IAA,一段时间后可能存在果实发育情况相同的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则会阻断IAA的极性运输,因此,一段时间后Ⅰ组a段放射线强度大于Ⅱ组,A正确;
    B、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芽产生的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一段时间后两组子房均不发育,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B正确;
    C、在3处施加3H-IAA一段时间后可以在b段检测到放射性,只能证明生长素可由子房运出,不能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C错误;
    D、由于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过程具有最适浓度,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即在3处施加不同浓度的IAA,一段时间后可能存在果实发育情况相同的组,D正确。
    故选C。
    19. 下图是发生森林火灾后某地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高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森林中所有的植物甲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B. 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植物甲不适应该地环境条件
    C. 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曲线表明该地正在向森林群落演替
    D. 适时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可以加快该地生态恢复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如:一片树林中全部的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详解】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因此该森林中所有的植物甲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A正确;
    B、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其演替成森林的速度,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由于植物甲获得阳光较少造成的,甲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是不适应该地环境条件,B错误;
    C、从图中看出,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在增加,即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因此该地正在向森林群落演替,C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因此适时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可以加快该地生态恢复,D正确。
    故选B。
    20. 某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b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B. df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C. bc时段,酵母菌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
    D. 增加培养液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其K值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c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大;d-f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减小。
    【详解】A、图中a-c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大,在c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A错误;
    B、d-f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小,B错误;
    C、bc时段,群增长速率大于0,酵母菌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错误;
    D、酵母菌最终的种群数量受限于生存空间、培养液浓度等,故增加培养液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其K值不变,D正确。
    故选D。
    21. 生活在同一群落的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而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群落中生态位不同的生物不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
    B.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等特征
    C. 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无关
    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植物的生态位研究的内容包括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动物的生态位包括: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被同一种生物捕食,故草原群落中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A错误;
    B、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正确;
    C、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且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即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则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C错误;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22. 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所示),植物往往只具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图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分别表示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逐渐增高,而坐标原点附近即表示生境干扰水平和严峻度都很低,因此在坐标原点附近定居的生物需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离小路近车前草比离小路远的狗尾巴草抗生境严峻能力强
    C. 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
    D. 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
    水平结构: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是镶嵌分布,A正确;
    B、车前草生活在经常被践踏的地方,推测车前草抵抗生境严峻的能力强,B正确;
    C、A点距离坐标原点较远,其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高,植物难以存活,故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C正确;
    D、Grime的三角形模型为坐标图,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D。
    23. 世界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虽然森林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但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的特点完全相同
    B. 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动物都不能在森林群落中生活
    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D. 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分布的特点:
    1、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由东部向西部依次分布。
    2、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3、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详解】A、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的特点不相同,A错误;
    B、一些动物既可以在草原生活,也可以在森林中生活,B错误;
    C、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C错误;
    D、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D正确。
    故选D。
    24. 对生态环境的中度干扰,可能会造成连续群落中出现断层,如森林中因大风、雷电造成的大树的倒塌,可形成斑块大小不一的林窗,为草本、小树苗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断层可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逐渐恢复原貌,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发展成为优势者,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因此称为断层抽彩式竞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抽彩式竞争的产生需要存在能入侵、耐受断层环境并阻止后入侵者能力的物种
    B. 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 断层抽彩式竞争可能会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D. 群落断层的形成对生物进化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入侵的物种必须适应新环境,并运用一定的方法阻止后来入侵者,才能成为优势物种,A正确;
    B、断层上进行的演替因生存环境并没有完全破坏,是次生演替,B正确;
    C、若有频繁的断层出现,会导致生境出现各种群落,从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断层的出现是因为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D。
    25. 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C. “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凡耕之本,……,务粪泽”:施粪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三种类型即增长型、衰退型、稳定性,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3、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详解】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互利共生的关系进行肥田,对彼此都有利,A正确;
    B、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B正确;
    C、诗文的意思是捕鱼的时候不能用网眼太小的网,以保证捕捞成体,留下幼体,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以获得持续高产,C正确;
    D、“施粪肥”,即施肥和灌溉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错误;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错误;
    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 O、N、P、 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③正确;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④正确;
    ⑤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⑤错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⑥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④⑥,共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7.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暴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在水库中投放均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图所示,其中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鲢鱼和鳙鱼属于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的消费者,均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 应该调查投放区鲢鱼、鳙鱼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再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C. 投放鲢鱼和鳙鱼后,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银鱼的食物减少,且天敌增多
    D. 投放鲢鱼和鳙鱼是通过调整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来改善水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分析题图: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以后,鲢鱼和鳙鱼的生物积累量增加,而银鱼的生物积累量减少。是因为鲢鱼和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银鱼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得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少。
    【详解】A、鲢鱼和鳙鱼均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属于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的消费者,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浮游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鲢鱼和鳙鱼均处于第二、三营养级,A正确;
    B、为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上一营养级(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B正确;
    C、由图可知,当投放鲢鱼和鳙鱼后,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鲢鱼和鳙鱼捕食银鱼,也有可能是鲢鱼和鳙鱼与银鱼竞争食物,C正确;
    D、投放鲢鱼和鳙鱼,调整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鲢鱼和鳙鱼,从而改变了生物积累量的比例,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D错误。
    故选D。
    28.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 kJ/m2•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 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 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D. 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能量流动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途径,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字母的含义;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及类型;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详解】A、据图分析,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网)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A项错误;
    B、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 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 =16.7%,B项正确;
    C、A〜B段表示火灾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主要因素是死亡率和迁出率,C项错误;
    D、据图乙“原地野外回放”可知,对该生物采取了易地保护,D项错误。
    故选B。
    29.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 生物氧化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 不同生物生活在生物氧化塘不同层次体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的特点
    D. 图中藻类和细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而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
    【详解】A、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与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A错误;
    B、生物氧化塘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错误;
    C、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C正确;
    D、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之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图中的藻类和细菌虽然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但分开后,都能独立生存,因此二者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C。
    30.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i的量等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通过其分解作用后可被生产者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则逐级递减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判断,h、i、j、k分别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而且方框大小代表能量的多少,根据能量的去路,可以确定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题干中j表示未被利用的有机物,k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
    【详解】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各营养级的h呼吸消耗产生的CO2总量,A错误;
    B、生产者i是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等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B正确;
    C、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CO2和无机盐后可被生产者利用,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 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借酒消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器官及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尝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____,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患者____(适合/不适合)作为受试者。
    (2)分析实验结果,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延长/缩短)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其中,乙醇和乙醛在人体内都是有害的,都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醉酒反应,例如: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脑干、_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分别出现心跳加快、行走不稳和胡言乱语的现象。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会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层生物膜。
    ③已知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医生通常会叮嘱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其中原因____。
    (4)“望梅止渴”属于____反射,请结合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对此现象进行解释____。
    【答案】31. ①. 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②. 不适合
    32. 延长 33. ①. 小脑 ②. 大脑皮层 ③. 4 ④. 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乙醛大量积累,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
    34. ①. 条件 ②. 梅子的颜色气味刺激感受器,感受器兴奋后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下达指令到达低级中枢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唾液腺,抑制唾液的分泌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饮酒后测试时间,因变量检测指标有血液中乙醇浓度、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相对值。
    【小问1详解】
    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在适宜的刺激下才能发生反射,因此,凡是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小问2详解】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小问3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饮酒过量后出现出现心跳加快是对脑干的影响、行走不稳是对小脑的影响,胡言乱语是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
    ③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酒精转化成的乙醛大量积累,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因此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
    【小问4详解】
    望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的产生路径是梅子的颜色气味刺激感受器,感受器兴奋后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下达指令到达低级中枢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唾液腺,抑制唾液的分泌。
    32.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促进病毒膜与宿主膜的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下图1表示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是以HA,NA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若抗体1在T线或C线大量聚集,将使该处显红色。图2是4个人的检测结果。
    (1)甲流病毒(IAV)首次进入人体时,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____;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病毒第二次进入人体时,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
    (2)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
    (3)图2表示4个人检测的结果,其中可以确定没有甲流病毒的(阴性结果)是____,检测结果无效的是____。
    (4)分析结果甲形成的原因____。
    【答案】(1) ①.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②. 骨髓 ③. 浆
    (2) ①. 防御 ②. 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
    (3) ①. 乙 ②. 丙丁
    (4)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其表面的NA被抗体2结合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抗体1被抗体3结合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
    【解析】
    【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小问1详解】
    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甲流病毒)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病毒第二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
    【小问2详解】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因此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在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
    【小问3详解】
    乙中T线不呈阳性,C线呈现阳性,说明乙没有甲流病毒。丙和丁中C线均没有呈现阳性,因此属于无效的检测结果。
    【小问4详解】
    据题意可知,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的原理为若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其表面的NA被抗体2结合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抗体1被抗体3结合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因此在T线和C线都呈阳性(甲)表示该个体内含有甲型流感病毒。
    33. 乙烯促进离层区(如图甲)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细胞分裂素能促进____,促进萌发,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
    (2)根据酶X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____酶。
    (3)根据图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__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结合对图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起___作用。
    (4)农业上可给种子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萌发,而不直接施用植物激素,这是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等优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_共同完成的。
    【答案】(1)细胞分裂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①. 小于或等于 ②. 主动运输 ③. 促进
    (4) ①.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②. 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解析】
    【分析】1、根据图乙可知叶柄脱落时,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说明生长素由远基端向近基端不断运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片脱落,而结合题干可知,乙烯促进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导致叶柄脱落,由此可推测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
    【小问2详解】
    酶X是通过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酶X可能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叶柄脱落时,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说明生长素由远基端向近基端不断运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片脱落,而结合题干可知,乙烯促进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导致叶柄脱落,由此可推测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小问4详解】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34. 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青藏高原的某些区域形成草甸群落主要受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草甸群落的季节变化即季相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若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鼢鼠投放到另一环境相似的高山草甸中,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形增长。
    (2)为防止过多的高原鼢鼠对草甸的破坏,起初人们利用天敌鹰来控制高原鼢鼠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鼢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高原鼢鼠种群的____,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后来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捕杀、药物抗孕、造林整地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药物抗孕是通过降低种群的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
    (3)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若要调查高原鼢鼠的洞穴密度来估计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高原鼢鼠挖洞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演替。
    (4)在高原鼢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
    A. 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B. 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
    C. 该群落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D. 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
    (5)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不同是____。
    (6)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___。
    【答案】34. ①. 温度和水分 ②. S
    35. ①. 年龄结构 ②. 出生率 ③. 环境容纳量
    36. ①. 样方法 ②. 次生37. ABD
    38. 物种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39. 适度放牧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小问1详解】
    形成草甸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因为投放的环境条件相似,自然条件下,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
    【小问2详解】
    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鼢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种群的年龄结构,使之成为增长型,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药物抗孕是指通过降低种群的出生率来降低种群数量;减少了造林整地是减少其生存区域,也就是减少了环境容纳量。
    【小问3详解】
    若要调查高原鼢鼠的洞穴密度来估计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但土壤条件还存在,因此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小问4详解】
    A、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存活的更久,在相同的繁殖速度下多年生的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数量更多,会成为优势类群,A正确;
    B、一年生的草本让土壤条件变得更好,促进多年生草本的生存,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要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这与该群落所处环境有关,C错误;
    D、随着演替的进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群落的稳定性就越高,D正确。
    故选ABD。
    【小问5详解】
    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不同是物种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
    【小问6详解】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适度放牧,防止草甸退化。
    35.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应用某些特殊植物改善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和控制虫害。如利用害虫对某些特定植物所具有的视觉、触觉或嗅觉的喜好,在田间种植这些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就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如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豆科植物苜蓿,能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害虫与农作物的种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____。
    (2)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功能。利用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可为害虫传递____信息,从而调节种间关系,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3)种植苜蓿通过与根瘤菌蓿互利共生能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请从群落结构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苜蓿,其优点是____。
    (4)下图1为该果园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其中甲同化的能量通过遗体残骸和____流向分解者。甲、乙两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5)图2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假如图2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因为其有____。
    【答案】35. ①.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②. 寄生
    36. ①. 信息传递 ②. 物理信息和化学
    37. 充分利用光能,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或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38. ①.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 ②. 甲物种营养级低,乙物种营养级高,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乙获得的能量少39. 64%n
    40.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①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CO2,②⑤⑥表示呼吸作用,③④⑦碳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d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初级消费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中分布的植物存在垂直分层的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害虫与农作物的种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寄生,如害虫吸取植物汁液。
    【小问2详解】
    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表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利用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是利用害虫对某些特定植物所具有的视觉、触觉或嗅觉的喜好,说明这些植物可为害虫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从而调节种间关系,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小问3详解】
    在果园果树下种植苜蓿,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固定了更多的太阳能,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调整了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更丰富,营养结构更复杂,减少了杂草的繁殖,减少了害虫对果树正常生长的干扰。
    【小问4详解】
    图1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其中甲和丁之间是双向的且丁有多个箭头指向,所以甲是生产者、丁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及消费者的排遗物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丙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甲(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遗体残骸(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分解者。甲、乙两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甲的营养级低,乙的营养级高,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高的乙获得的能量少。
    【小问5详解】
    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a-c=n-36%n=64%n。
    【小问6详解】
    相关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多校联考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多校联考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9℃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