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2章)含答案解析.zip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二章内容。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B. 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详解】A.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的“媒介”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正确;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而上述的“媒介”是指细胞外液,B错误;
C.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
故选B。
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 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11层膜
D. 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①是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②③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④是泌尿系统和皮肤的排泄,⑤⑥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外界中的氧气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1层膜,即首先要通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由红细胞(2层)携带运到肝脏附近,再次穿过管壁细胞(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就是11层膜,C正确;
D、内环境排泄代谢废物主要需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和皮肤的参与,D错误。
故选:C。
3.下图为人体肝脏组织的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液体,甲、乙、丙表示不同细胞,→表示液体流动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①约占体液的2/3
B. ②③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而变化
C. ①②③④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D. 饭后半小时A处的葡萄糖至少穿过3层生物膜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和物质交接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A.图中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液,④是组织液,②③④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约占体液的,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A正确;
B.②③④组成机体的内环境,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B正确;
C.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内环境,①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错误;
D.A处的葡萄糖即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两层)进入组织液、再经过肝细胞的细胞膜(一层)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即至少经过三层生物膜,D正确。
故选C。
4.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的部分组成,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渗透压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B. 与①相比,②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C.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②中水分相对增多
D.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答案】C
【详解】A、正常情况下,渗透压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这样组织细胞才能保证吸水和失水达到动态平衡,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A错误;
B、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细胞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
C、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减少,会导致①血浆中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进入②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C正确;
D、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②组织液、①血浆、④淋巴液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相对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是空白对照组
B. 清水组的滴加的可能是 NaOH 溶液,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 缓冲液组的起始 pH 调至与血浆组相同更利于进行比较
【答案】A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但缓冲液组不属于空白对照,A错误;
B、据图可知,清水组的溶液pH升高,滴加的可能是 NaOH 溶液,而其它组别滴加的是HCl,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C、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
D、缓冲液组的起始 pH 调至与血浆组相同,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
B. 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详解】A.内环境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神经递质等成分,A正确;
B.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B正确;
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D。
7.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
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答案】D
【分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可以增进胃肠的活动,所以胃肠蠕动加快;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形成,则细胞代谢减慢。
故选D。
8.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仅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元构成B. 神经元中的树突是神经元接收信息的结构
C. 一个神经元细胞不一定只含有一个轴突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而非只是由神经元构成,A错误;
B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和腺体,BD正确;
故选A。
9.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 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 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
B、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
C、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10.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包裹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部位①~③中能形成突触的是①③
B. 反射弧至少由3个神经元组成
C. 髓鞘形成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
D. 髓鞘能减少相邻轴突间的电信号干扰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树突,②是轴突,③是神经末梢,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详解】A、①是树突,②是轴突,③是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末端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构成突触,故部位①~③中能形成突触的是①③,A正确;
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可由2个神经元组成,B错误;
C、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髓鞘形成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包裹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髓鞘能减少相邻轴突间的电信号干扰,D正确。
故选B。
11.正常人的血压升高时,会刺激压力感受器,使自主神经活动加强,进而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血管内皮细胞(EC)位于血浆与血管组织之间,具有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等作用,其机制如图所示,ACh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心跳减慢的自主神经为副交感神经
B. ACh能够通过两个路径促进细胞质基质中Ca2+含量升高
C. NO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
D. 若某药物能刺激EC释放NO,则说明该药物能降低血压
【答案】C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减慢的自主神经为副交感神经,A正确;
B、根据题图分析,ACh发挥作用时,可以作用于膜上Ca2+转运蛋白和通过IP3进而作用于内质网上Ca2+转运蛋白,从而促进细胞质基质中Ca2+含量升高,B正确;
C、根据题图分析可知,NO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但NO为气体,不是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C错误;
D、NO可以使平滑肌细胞松弛,若某药物能刺激EC释放NO,则说明该药物能降低血压,D正确。
故选C。
12.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某神经元的结构如图所示,①~④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①是轴突,可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③
C. ②是神经末梢,其分布在全身各处
D. ④表面的髓鞘可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
【答案】B
【分析】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轴突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即胶质细胞)构成的。
【详解】A、神经元的功能表现为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因此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①是树突,可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③细胞体,B错误;
C、②是轴突,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通过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或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递,即轴突可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其分布在全身各处,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中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3.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 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
C.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 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详解】A、①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A错误;
B、a点兴奋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b点为负电位,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C错误;
D、神经递质通过④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故选B。
14.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位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⑤⑥
【答案】C
【详解】腰椎部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脊髓的④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
故选C。
15.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
故选C。
1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 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 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 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 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答案】A
【详解】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就不能形成感觉,因此局部麻醉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故选A。
17.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 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
C.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逆转
D. 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C
【详解】A、Ca2+经Ca2+通道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只有主动运输才能维持细胞内外如此大的Ca2+浓度差,可见细胞膜上还有将Ca2+运出细胞的载体蛋白,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由此说明,静息状态下,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B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当抑制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改变,但不会逆转,C错误;
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B.常见的突触类型有轴突—细胞体型(A项所示)和轴突—树突型(B项所示)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如兴奋从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传至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A、B正确;
C.C项所示左侧膨大部分表示突触小体,兴奋应从左向右传递,C错误;
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正确。
故选C。
19.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a→b传递
D.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答案】C
【详解】A.未受刺激时,电表测得的为两点膜外的电位差,若测静息电位,需将电流表的一侧电极放到膜内,A错误;
B.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错误;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突触结构中不能由a→b传递,C正确;
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D错误。
故选C。
20.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 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 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答案】D
【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肌肉细胞膜是突触后膜,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由肌肉传至神经,电流表不发生偏转,A错误;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电荷分布表现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B错误;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错误;
D. 高级神经中枢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D正确。
故选D。
21.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于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症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则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中V区受到损伤
B.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丧失长时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C.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失语症状,一定与大脑右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
D. 排便反射中枢和排尿反射中枢都属于低级中枢,因此该病患者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答案】A
【详解】A. 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 说明大脑皮层 V 区受损, A正确;
B.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人脑的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错误;
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C错误;
D.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D错误。
故选A。
22.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 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 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D. 成年人有意识的“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⑤,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答案】D
【分析】据图示脑的结构可知,①为下丘脑,②为脑干,③为大脑皮层,④为小脑,⑤为脊髓。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A、②为脑干,具有呼吸中枢等,故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A正确;
B、①为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
C、③大脑皮层为人体最高级的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C正确;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节,相关中枢是③和⑤,婴儿经常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而不是⑤脊髓,D错误。
故选D。
23.打篮球是一种全身肌肉参与的协调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出现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现象
B. 躲避敌方进攻时,大脑皮层可接受躯体运动神经传来的兴奋
C. 大脑皮层向脊髓、小脑等中枢发出指令,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运动员传球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
【答案】B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打篮球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出现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现象,A正确;
B.躲避敌方进攻时,主要通过眼、肢体接触获取信息,,大脑皮层可接受躯体感觉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躯体运动神经做出反应,B错误;
C.大脑皮层向脊髓、小脑等中枢发出指令,体现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和较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
D.运动员传球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D正确。
故选B。
24.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B. 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
C. 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D. 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都是由豹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25.海蜗牛被电击几次后,学会了通过长时间蜷缩来保护自己,没有被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这种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研究者接着将未被电击过的海蜗牛的神经元(包括相连接的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放入培养皿中,再提取被电击过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中的RNA并加入这些培养皿中,结果发现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了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未提高,对照组中则无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证明RNA可储存记忆并能在个体间传递记忆
B. 被电击过的海蜗牛的RNA会增加感觉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
C. 本实验可证明记忆的形成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的信息交流有关
D. 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
【答案】D
【详解】A.本实验证明RNA可能与记忆的形成有关,A错误;
B.被电击过的海蜗牛的RNA会增加感觉神经元对Na+的通透性,B错误;
C.RNA提高了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未提高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说明RNA的作用未通过突触,无法证明记忆的形成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的信息交流有关,C错误;
D.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请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中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
②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主要是因为酒精分别损害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2)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2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分)
(3)蛋白质和无机盐(2分)
(4)4(2分) 组织液 大脑 小脑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解答】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味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由分析知,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语言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是神经系统的运动调节中枢,主要作用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等。
27.(14分)羽毛球比赛对速度、耐力和体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血糖含量和水盐平衡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其中肾上腺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剧烈运动使心跳加速的传出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此时,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写出支配汗腺分泌增强的相关反射弧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约为安静时的3倍,心脏血液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2.5倍,与此相关的信息分子X是________,过程①④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共同点有________。
(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明显增多,推测此时的信息分子A、B分别是________。
(4)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除上面的信息分子外,还有________等信息分子参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尿量会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交感神经;温觉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2分)
(2)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2分);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2分)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分)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甲状腺激素)(2分);大量的水分以汗液形式散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2分)
【解答】
(1)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剧烈运动使心跳加速的传出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此时,运动员会大量出汗,该反射弧可写为: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2)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约为安静时的3倍,心脏血液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2.5倍,与此相关的信息分子X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过程①是在神经调节下进行的激素分泌,过程中只存在神经系统的作用,过程④是在激素的作用下完成的,所以过程①④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都是信息分子,其作用的共同点是,它们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3)在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该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所以信息分子A和B分别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除上面的信息分子外,还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分子的参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尿量会明显减少,原因是大量的水分以汗液形式散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28.(10分)下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纯的排尿反射是一种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脊髓具有控制作用,但是幼儿易发生遗尿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膀胱中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400~500mL),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___(填字母)传入,到达___________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会到达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排尿欲。做好准备后,脑发出神经冲动沿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排尿中枢,排尿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由___________(填字母)传到效应器,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放松,尿便经尿道口排出。
【答案】(1)非条件(2分);幼儿的大脑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下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2分)
(2)b(2分);脊髓(2分);a(2分)
【解答】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单纯的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脊髓具有控制作用,但是幼儿易发生遗尿现象,原因是幼儿的大脑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下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2)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据图可知,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冲动沿传入神经即图中的b传入,到达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脊髓,同时,冲动也会到达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排尿的感觉,脑发出神经冲动沿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排尿中枢,排尿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即图中的a传到效应器,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放松,尿便经尿道口排出。
29.(12分)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填字母)。
(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
②图5中若增强刺激强度,图5中C点的膜电位值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D过程中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
【答案】(1)A;a、b、c (2分)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3)h ;协助扩散
(4)AB(2分);向右 ;不变;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解答】
(1)根据图1中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为效应器,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
(3)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所以图3中的g、i表示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
(4)①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故图4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则该神经纤维加强了静息状态,故图4的指针偏转方向向右。
苏教版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3章)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苏教版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3章)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学第一次月考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前3章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前3章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学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docx、高二生物学第一次月考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2020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0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沪科版2020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沪科版2020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沪科版2020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沪科版2020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沪科版2020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用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4章)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高中生物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4章)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江苏专用全解全析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江苏专用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4章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江苏专用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4章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江苏专用参考答案docx、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江苏专用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