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检测卷02(素养提升)-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
B.镶金兽首玛瑙杯的材质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玛瑙的主要成分为SiO2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伍谣看近却无”,pH<5.6的雨水为酸雨,会对植物造成巨大危害
D.5G-A技术闪耀世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高纯硅
【答案】D
【解析】A.彩陶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故A正确;
B.玛瑙的主要成分为SiO2,故B正确;
C.pH<5.6的雨水为酸雨,会对植物造成巨大危害,故C正确;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故D错误;
故选D。
2.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不属于吸热反应
B.原电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化学反应速率快的反应一定不是可逆反应
D.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会减小
【答案】A
【解析】A.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A正确;
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错误;
C.一个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如反应速率很快,但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
D.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也会增大,D错误;
故选A。
3.化学用语是一种简洁、大方而又严谨的学科语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
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甲基的电子式为
C.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D.乙酸的分子式为:
【答案】D
【解析】A.氯原子序数17,离子结构示意图: ,故A正确;
B.甲基的电子式为 ,故B正确;
C.乙烯结构简式:,球棍模型: ,故C正确;
D.乙酸的分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D。
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蛋白质均属于碳水化合物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产肥皂
C.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羟基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A.蛋白质中含N元素,可能含S和P,不是碳水化合物,A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用来制取肥皂,B正确;
C.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是由于存在醛基,C错误;
D.纤维素和淀粉均为多糖,但是两者的分子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金属钠
B.纯铁比生铁更耐腐蚀,不易生锈
C.生铁炼钢的目的之一是降低碳含量
D.工业上冶炼铜、铁时主要采用热还原法
【答案】A
【解析】A.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来制备金属钠,故A错误;
B.纯铁纯度高,比生铁更耐腐蚀,在空气中不易生锈,故B正确;
C.钢含碳量低于生铁,生铁炼钢的目的之一是降低碳含量,故C正确;
D.铁、铜均为不是太活泼的金属,工业上冶炼铜、铁时主要采用热还原法,故D正确;
故选A。
6.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将混有乙烯的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实验室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溶液中,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离,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产品更加纯净,故B正确;
C.应先加入碱调节溶液至碱性,再加新制悬浊液进行检验,故C错误;
D.滴加少量氯水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有亚铁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7.可逆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比较反应 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快慢,都转化为用B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生成物D是固态,浓度是定值,不能用D表示速率;
故选B。
8.氮化铝(AlN)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优点,一种制备氮化铝的方法为将氧化铝高能球磨至纳米级,然后与炭粉混合后通入氮气,发生反应:Al2O3+3C+N22AlN+3C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N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反应中每生成4.1gAlN,转移电子数为0.6NA
C.上述反应属于固氮反应D.纳米级Al2O3粉末分散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
【答案】B
【分析】
该反应的双线桥为:
【解析】A.氮化铝陶瓷是新型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根据双线桥可知:生成2mlAlN时,转移6mle-,4.1gAlN()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0.3NA,B错误;
C.固氮指的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C正确;
D.纳米级Al2O3粉末分散在空气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纳米级,属于胶体,分散剂是空气,所以形成的是气溶胶,D正确;
故选B。
9.下列有关推理中得到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Cu可以还原得到,所以Fe也可以还原生成
B.常温条件下,Cu与浓硝酸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所以Fe和浓硝酸反应将更加剧烈
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也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
D.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硫酸的酸性也强于碳酸
【答案】B
【解析】A.Cu可以还原得到,所以Fe也可以还原生成,A正确;
B.Fe和浓硝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B错误;
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也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C正确;
D.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所以硫酸的酸性也强于碳酸,D正确;
故选B。
10.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溶液的试管中,不仅可以观察到溶液中有S沉淀产生,而且在试管内壁的上方也有S单质附着。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试管中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B.试管的溶液中产生的S沉淀应该是的氧化产物
C.试管内壁上方出现S的沉淀,说明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中应该有
D.据此反应现象说明浓硫酸只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
【分析】溶液中有S沉淀产生,说明浓硫酸与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生成硫单质,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在试管内壁的上方也有S单质附着,说明浓硫酸与溶液还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在试管内壁的上方生成S。
【解析】A.该反应有浓硫酸参与,所以试管中溶液的温度会升高,A正确;
B.根据分析知,试管的溶液中产生S沉淀是的氧化产物,B正确;
C.根据分析知,试管内壁上方出现S的沉淀,说明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中有,C正确;
D.根据分析知,浓硫酸与溶液还生成硫化氢气体,说明浓硫酸还具有酸性,D错误;
故选D。
11.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来制取氨气是因为:NH3+HCl=NH4Cl
B.用氢氟酸来刻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C.汽车尾气转化装置中涉及的反应:2CO+2NO2CO2+N2
D.氨水可用于吸收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NH3·H2O+SO2=+
【答案】D
【解析】A.加热NH4Cl固体来制取氨气时,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堵塞导管,A正确;
B.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氢氟酸可以和其反应,故4HF+SiO2=SiF4↑+2H2O,B正确;
C.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无污染气体,故为2CO+2NO2CO2+N2,C正确;
D.氨水可用于吸收少量SO2,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故为2NH3·H2O+SO2=2++H2O,D错误;
故选D。
12.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完成,它的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A与C的能量差为E4
C.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D.A→B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A→B是吸热反应,B→C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A与C的能量差为E5,故B错误;
C.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C物质的能量最低,因此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故C正确;
D.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并一定需要加热,比如氯化铵和Ba(OH)2∙8H2O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学过原电池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闭合电键K,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丝为原电池的负极
B.铁钉处的电极反应为
C.玻璃杯中由正极区域移向负极区域
D.正极收集0.01ml气体时,转移0.04ml电子
【答案】C
【解析】A.铁活泼性比铜强,铁与醋酸反应,铜与醋酸不反应,则铜丝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铁钉处的电极反应为,故B错误;
C.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则玻璃杯中由正极区域移向负极区域,故C正确;
D.根据,正极收集0.01ml气体时,转移0.02ml电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下列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数目最多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氢原子的种类越多,一氯代物数目越多,有2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数目为2;有4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数目为4;有5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数目为5;有2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数目为2;一氯代物数目最多的为C选项,故选C。
15.穿心莲内酯具有祛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条件下,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产物
B.该物质的含氧官能团有3种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D.该物质与足量溴水混合,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
【答案】D
【分析】观察穿心莲内酯的结构简式知,其含有3个醇羟基、2个碳碳双键和1个酯基。
【解析】A.含有酯基,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但酯基在同一个五元环中,只生成一种有机产物,A错误;
B.含氧官能团有醇羟基和酯基共2种,B错误;
C.观察该物质结构知,其分子式为,C错误;
D.结构中含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故该物质与足量溴水混合最多消耗,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
B.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Fe2+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反应中,SO2被还原
D.加入FeO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答案】A
【分析】溶液a中通入SO2,转化为溶液b,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溶液b中通入空气,转化为溶液c,化学方程式为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解析】A.由分析可知,操作Ⅱ中,FeSO4被O2氧化,生成Fe2(SO4)3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A正确;
B.溶液b中,阳离子有Fe2+、H+,可能含有Fe3+,B错误;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过程中,SO2转化为H2SO4,SO2失电子被氧化,C错误;
D.由分析可以看出,溶液c中含有Fe2(SO4)3、H2SO4,加入FeO后,FeO和H2SO4反应会生成FeSO4,D错误;
故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10分)I.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部分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利用两种固体物质加热制备物质R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含N、S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R可将Y、Z还原为X
b.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只有W、D、E属于电解质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Z、C、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是酸性氧化物
II.粗盐中含有泥沙及、、等杂质,其提纯过程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某兴趣小组按上述方案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实验室提供了粗盐样品、稀盐酸、NaOH溶液、溶液、溶液等药品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若干。请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稍过量的试剂。若a为NaOH溶液,则c为 溶液(写化学式)。
(4)加盐酸调溶液pH的目的是 。
(5)步骤⑥操作名称是 。
【答案】(每空2分)
(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ac
(3)Na2CO3
(4)除去过量的OH-和CO
(5)蒸发结晶
【分析】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分析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H2SO3,E为H2SO4,F为SO3,R为NH3,X为N2,Y为NO,Z为NO2,W为HNO3;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中加水溶解,②中过滤分离出泥沙,滤液含NaCl及、、,③中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OH除去镁离子、加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及过量钡离子,④过滤分离出沉淀为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滤液含NaCl、NaOH、Na2CO3,⑤中加盐酸除去NaOH、Na2CO3,⑥中蒸发结晶得到NaCl,以此来解答。
【解析】(1)实验室利用两种固体物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制备物质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a.氨气具有还原性,NO、NO2具有氧化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和NO、N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a正确;
b.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H2S、H2SO3、H2SO4、HNO3,故b错误;
c.浓氨水易挥发,浓硝酸易挥发,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硝酸铵,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故c正确;
d.Z为NO2,C为SO2,F为SO3,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中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NO2和碱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3)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过量的试剂。若a为NaOH溶液,由于过量的钡离子需用碳酸钠除去,则c为Na2CO3溶液,b为氯化钡;
(4)加盐酸调溶液pH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OH-和CO;
(5)步骤⑥操作名称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18.(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和氯水的漂白性(选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选用和浓盐酸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制取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或“E”)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
(3)实验小组的同学还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和通过盛有浓硫酸的目的是;a.控制气体通入速率;b. 。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此时通入的与的体积之比为 ,品红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每空2分)
(1)E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无变化 恢复红色
(3)使氯气和二氧化硫充分混合 1:1 SO2+Cl2+2H2O=+2Cl-+4H+
【分析】实验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因此在E装置中进行,E中生成的二氧化硫进入D中使品红溶液褪色,过量的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A中反应,生成的氯气使B中品红溶液褪色,过量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制取SO2的装置为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B中溶于品红溶液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品红氧化从而使其褪色,给B试管加热,溶液无变化。D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加热后二氧化硫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3)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前,先将二氧化硫和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目的是控制气体通入速度,同时使氯气和二氧化硫充分混合。
②二氧化硫和Cl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Cl,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2Cl-+4H+,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说明氯气和二氧化硫完全反应,则两者的体积之比为1:1。
19.(14分)已知A是一种气态烃,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有机物E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液体,K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关系图中部分产物可能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A、K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
(2)C、D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 、 。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序号)。
(4)利用溶液,可鉴别B与D,请写出D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6)请写出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CH2=CH2
(2)醛基(1分) 羧基(1分)
(3)⑤(1分) ①④(1分)
(4)
(5)
(6)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A是乙烯,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K是乙烯高聚物:聚乙烯;A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B:乙醇;B在Cu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C:乙醛;C继续被氧化,生成D:乙酸;B与D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E:乙酸乙酯;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F:1,2-二溴乙烷;
【解析】(1)根据分析,A的结构简式是“CH2=CH2”;K的结构简式是“ ”;
(2)C是乙醛,所含官能团叫“醛基”;D是乙酸,所含官能团叫“羧基”;
(3)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氧化反应,反应③是氧化反应,反应④是加成反应,反应⑤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所以本问第一空应填“⑤”,第二空应填“①④”;
(4)醋酸与NaHCO3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醋酸是弱酸,写化学形式,碳酸氢钠和醋酸钠都是可溶盐,拆写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
(5)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有机物F是1,2-二溴乙烷,其同分异构体是1,1-二溴乙烷,结构简式是“”。
20.(14分)甲烷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一种利用CO2制备CH4的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T℃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lCO2和2mlH2,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的物质为 ;5~10min内,用H2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 ml/(L·min);下列措施能加快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是 (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通入He C.通入CO2 D.分离出CH4
(2)下列情况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平衡时的压强与初始压强的比值为 (填最简整数比)。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b.n(CO2)∶n(H2)的值不再改变
c.CO2、H2、CH4、H2O同时存在
d.c(CH4):c(H2O)的值不再改变
e.消耗22gCO2的同时生成18gH2O
f.断裂1个H-H键的同时断裂1个C-H键
(3)T℃时,上述反应中相关物质的能量如图所示,若该条件下,反应放出33kJ能量,则共消耗 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生成 g CH4。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氢气(1分) 0.02 AC(1分)
(2)bf 40% 9:10
(3)17.92 3.2
【解析】(1)①根据图象中可以得知,5—10min内a物质减少了0.4ml,与此同时b物质增加了0.1ml,结合可知,a是氢气,b是甲烷;
故答案为:氢气;
②根据速率的定义可以得到:,故
故答案为:0.02
③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C;
A.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恒温恒容通入氦气,反应物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恒温恒容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加快,C符合题意;
D.恒温恒容减少甲烷浓度,瞬间反应物浓度不变,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随后会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C;
(2)①下列情况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f
a.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即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即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的三段式如下:设CO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ml,则有;
n(CO2):n(H2)=(2-x):(2-4x),当n(CO2)∶n(H2)的值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平衡,b符合题意;
c.可逆反应,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同时存在,c不符合题意;
d.由b的三段式可知,c(CH4):c(H2O)恒等于1:2,故c(CH4):c(H2O)比值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e.无论平衡与否消耗22克二氧化碳,一定生成18克水,消耗和生成是同一个反应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平衡,e不符合题意;
f.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消耗4mlH2的同时,消耗1mlCH4,即断裂1个H-H键的同时断裂1个C-H键,化学反应一定达平衡,f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f;
②根据图象可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1.2ml,CH4的物质的量为0.2ml,则有三段式
故答案为:40%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的压强与初始压强的比值=;
故答案为:9:10;
(3)①结合题干该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图象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当放出33kJ能量时,消耗0.8ml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17.92
②消耗0.8ml氢气,生成0.2ml甲烷,其质量为:
故答案为:3.2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将混有乙烯的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去除乙烯
B
实验室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溶液中
可使产品更加纯净
C
向淀粉溶液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
检验淀粉水解
D
向试管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检验溶液中含有
期末检测卷01(基础达标)-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期末检测卷01(基础达标)-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期末检测卷01-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期末检测卷01-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检测卷02【综合检测】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卷02【综合检测】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期中综合检测卷02综合检测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期中综合检测卷02综合检测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 专题16 期末模拟试题(二)(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 专题16 期末模拟试题(二)(原卷版+解析),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