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
地球是太阳系(直径1~2光年)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022年,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充满液态水的海洋星球,该星球被命名为T0I-1452b。据估计,T0I-1452b的水储量大约占整个星球质量的30%,这说明其表面有极大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 )
A.体积、质量适宜 B.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
C.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D.和太阳系中的太阳距离适宜
【答案】1.C 2.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已知太阳系直径1~2光年,而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T0I-1452b,结合已学知识,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可知,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不在太阳系,而是在银河系,C对,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即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气温;该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适合生物呼吸;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液态水能够孕育生命,是必备条件。综上所述,推测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B对,A错;结合上题分析,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不在太阳系,D错;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不是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C错。故选B。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于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植心枪后向端口,中国空间站近地点为319.6千米,远地点为346.9千米,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自地面至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4.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天气变化剧烈 B.臭氧含量最大 C.氮氨气比重最多 D.处于电离状态
5.天舟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的原因是( )
A.节省燃料 B.方便观测 C.减少干扰 D.顺风飞行
【答案】3.C 4.D 5.B
【解析】
【3题详解】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从地面到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先经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后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气温变化是先降后升,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从材料中所知:中国空间站位于319.6—346.9千米高空,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天气变化剧烈是对流层,臭氧含量最多的是平流层,低层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高层大气中80—500千米的高空,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主要原因是晚间没有太阳光,便于观测,B正确;节省燃料是选择纬度低或海拔高,与白天、夜间无关,A错误;发射场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无关人员也无法进入,外来干扰少,C错误;飞船飞行高度很高,并不是只穿越对流层,与顺风、逆风关联性不大,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光伏板与日光温室结合的两种模式(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成为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B.地形平坦,方便建设
C.科技发达,设备较先进 D.人口稠密,土地有限
7.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 )
A.光伏发电量更高 B.温室的间距更大
C.农作物受影响小 D.建设总成本更高
【答案】6.D 7.C
【解析】
【6题详解】
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用地成本高,而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因此这种方式最适宜在人口稠密,土地有限,地价相对较高的地区发展,D正确。山东、江苏、广东等地也不是我国太阳能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与地形、设备的先进程度关系不大,故排除ABC,故选D。
【7题详解】
模式乙比模式甲的光伏板面积更小,故发电量应该更低,A错误;模式甲每列的光伏板数量较多,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光照,温室之间的距离会更大一些,B错误;但对于温室内的农作物来说,光照削弱的少,农作物受影响小,C正确;同时乙建设成本也更低,D错误。故选C。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 )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9.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有线电话 D.北斗导航
10.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
A.1年 B.4年 C.7年 D.10年
【答案】8.D 9.C 10.B
【解析】
【8题详解】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2.地质年代甲( )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是重要的成铁期
C.爬行动物盛行 D.现代海陆形成
【答案】11.D 12.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①、I B.②、Ⅱ C.③、Ⅱ D.②、Ⅲ
14.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I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答案】13.D 14.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
《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
A.地壳 B.软流层 C.岩石圈 D.地幔
16.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 B.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D.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
【答案】15.B 16.D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地壳和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AC错误;地幔还包括下地幔,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线,界面以上是地壳,AB错误;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C错误;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莫霍面,D正确。故选D。
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 )
A.甲圈层 B.乙圈层
C.丙圈层 D.丁圈层
18.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 )
A.甲圈层 B.乙圈层
C.丙圈层 D.丁圈层
【答案】17.D 18.B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图中甲圈层为生物圈;乙圈层为大气圈;丙圈层为水圈;丁圈层为岩石圈。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其次经过的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8题详解】
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大气圈,结合上题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023年1月9日,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航天2023年发射开门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不变——降低——升高 D.降低——不变——升高——降低
20.卫星在运行期间面临的威胁可能有( )
①强烈的太阳黑子②高能带电粒子流③耀斑爆发影响④强紫外线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9.B 20.C
【解析】
【1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正确。故选B。
【20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强烈的太阳黑子往往和地球降水有关,①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流、耀斑爆发影响会影响无线电通讯,②③正确。强紫外线辐射对卫星运行影响较小,④错误。C正确。故选C。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
A.正午过后 B.日出前后 C.日落时刻 D.子夜时分
2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
A.晴朗 B.阴雨 C.大风 D.高温
23.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
A.使大气污染物增多 B.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
C.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 D.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答案】21.B 22.A 23.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一般始于日落,随着夜深地表温度不断下降,逆温逐渐向上扩展,日出前后时达最强。日出后,地面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逆温自下而上逐渐地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为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而不是阴雨、大风、高温等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当逆温层出现时,密度大的冷空气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气在上,无法形成对流,近地面污染物也就无法稀释(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容易导致雾霾出现,D正确。逆温层本身并不会使大气污染物增多,A错误。逆温层通常位于较低的大气层中,它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到更高的高度,但并不直接导致污染物沉降至地面,B错误。逆温层的存在可能会加剧污染物在地面层的浓度,但并不会直接增加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程度。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浓度,而不是逆温层的存在,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
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
25.壶口瀑布形成的过程,说明了( )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C.图示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
【答案】24.B 25.C
【解析】
【2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瀑布属于水圈、森林属于生物圈、峡谷、山脉属于岩石圈,蓝天属于大气圈;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A错误;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四大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影响,C正确;图中外部圈层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有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所以该景观既有内部圈层也有外部圈层,D错误。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界面时,波速突然变化。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判断不连续界面的位置。
(2)地面以下大约平均深度17km处存在的不连续面甲叫做莫霍界面,其上地球圈层为地壳,其下地球圈层为地幔;地面以下大约平均深度2900km处存在的不连续面乙叫做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3)对B、C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C,因为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4)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1)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主要位置及其作用。
(2)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在对流层。说明对流层的特点。
【答案】(1)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作用: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解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及臭氧层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位置、作用及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材料可知,臭氧层位于距地面约20千米∼30千米的高空,此处位置在图中可以看到应为平流层。臭氧其作用主要是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由于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较高,高空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中由于对流活跃,此处天气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答案20240112pdf、高一地理试题20240112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二地理试题20240122pdf、高二地理试题答案20240122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