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页
    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2页
    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体的内环境,35~7, 稳态与调节, 多巴胺与成瘾,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由图1可知,人体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是__________。该媒介主要包括图2中的_________。
    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2)III表示__________系统,它能通过产生__________以排出体内大量的代谢废物,同时还能将其中有用的物质重吸收回内环境。
    (3)以下可直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过程有__________。
    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②消化道中淀粉分解成麦芽糖③丙酮酸转化成乳酸④血红蛋白与O2结合⑤抗体与抗原结合⑥体内激素运输
    (4)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A. 升高 NaHCO3B. 降低 NaHCO3C. 降低 H2CO3D. 升高 H2CO3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B. 血浆pH维持在7.35~7.45
    C. 血糖的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D. 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6)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D.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2. 稳态与调节: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特定区域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放电频率相等时的温度值,如图所示。当体温偏离体温调定点时,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向体温调定点变化。
    (1)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患者在细菌内毒素(LPS)、炎症因子等致热源的影响下改变体温调定点。据图所示,此过程中_________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对较高,体温调定点_________。
    (2)在下列①~④中,发病初期,患者感到寒冷,机体会_________(编号选填),导致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向新体温调定点变化。
    ①皮肤血管舒张②立毛肌收缩③骨骼肌战栗④汗腺分泌增加
    如果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使用药物消灭病原体的同时,需要适当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发现,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3)据图所示,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选填“感觉”或“运动”)神经。
    (4)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影响下列哪些激素的分泌?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去甲肾上腺素④甲状腺激素
    (5)科学家以细菌内毒素(LPS)诱发炎症的小鼠为实验对象,用适宜强度电针刺激ST36,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NA:去甲肾上腺素;IL-6:炎症因子)。推测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能缓解炎症的原因可能是: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促进肾上腺分泌NA ②抑制肾上腺分泌NA ③促进免疫细胞释放IL-6 ④抑制免疫细胞释放IL-6
    (6)IL-6属于白介素,是一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必须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下列物质与此作用机理类似的是_________。(多选)
    A. 胰岛素B. 神经递质C. 核苷酸D. 溶菌酶
    (7)由上述可知,传统的针灸缓解炎症反应的过程涉及到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神经系统②免疫系统③体液系统④循环系统
    3. 多巴胺与成瘾:蔗糖等制成的甜品成瘾、可卡因等毒品的成瘾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分泌。图1为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
    (1)图1中多巴胺所处的内环境是()
    A. 淋巴B. 组织液C. 血浆D. 细胞内液
    (2)蔗糖的甜味引起的兴奋会刺激多巴胺分泌,人体摄入后,血糖上升,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填激素名称)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编号选填),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肝糖原合成③促进脂肪分解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⑤促进糖转化为氨基酸⑥促进肌糖原合成
    (3)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多选)
    A. 由突触前膜释放B. 引起静息电位的形成
    C. 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4)据图1分析,正常状态下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会持续兴奋的原因是()
    A. 多巴胺数量有限B. 多巴胺被酶降解
    C. 被前神经元摄取D. Na+离子内流
    (5)据图1分析,“可卡因”使人产生“快感”的机理是()
    A. 结构①的数量增加B. 结构②的数量增加
    C. 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增加D. 增加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数量
    (6)可卡因还会延长“愉悦感”的时间,据图1分析,多巴胺回收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中C处兴奋时的膜电位对应图3曲线中的点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⑥f
    (8)研究发现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经过血液作用垂体,进而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该过程包括()(多选)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反馈调节D. 分级调节
    4.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最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穿着尿不湿,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
    (1)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身穿防护服,常常要憋尿。成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脑,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进而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膀胱收缩。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刺激了位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许多新冠患者死亡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和其他炎症因子等,严重导致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
    (3)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A. 脊髓、T淋巴细胞、抗体B. 胸腺、肝细胞、溶菌酶
    C. 脾脏、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D. 淋巴结、粒细胞、生长激素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B. 胸腺和淋巴结属于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是在发育中建立的D. 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
    (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 该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B. 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
    C. 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该种病毒的攻击D.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6)白介素6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果。抗白介素6受体的单抗类药物—“托珠单抗”,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炎症风暴,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其他___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图2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7)图1中③和⑤所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
    A. 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B. 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C. B淋巴细胞浆细胞D.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8)图1中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是__________,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9)下列有关图1和图2的叙述,错误的是()
    A. IgM和IgG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合成并分泌
    B. IgM和IgG抗体均在发病后才能被检测到
    C. IgG抗体阳性且IgM抗体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目前处于康复期
    D. 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肯定没有感染病毒
    (10)针对新冠的疫苗有灭活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蛋白质疫苗等,疫苗属于免疫中的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的机理是通过病毒特异的蛋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细胞。
    (11)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植物的一生受到机体内部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旋旋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生长素
    B. 胚芽鞘尖端只有受到单侧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
    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通常松树、水杉等植物的株型呈宝塔状。这种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发育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该现象与生长素作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至侧芽B. 图中最可能代表侧芽生长素浓度的是a
    C. 去顶芽可缓解侧芽生长受限制的现象D.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除了生长素,植物生长还需要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植物激素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B. 生长素脱落酸乙烯
    C.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关系密切的是()(多选)
    A. 扦插枝条时保留芽,利于生根成活B. 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C. 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 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为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共设了5组实验,不同处理后(各处理总时长相同)将种子在黑暗中放置2天,之后测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5)本实验设置第1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请根据上述实验推导出不同种类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哪种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吸收红光的色素蛋白(Pr)和吸收远红光的色素蛋白(Pfr),科学家研究萌发种子的生长状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6)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照射红光后Pfr转变为PrB. 照射远红光后Pr转变为Pfr
    C. Pr和Pfr之间的转化还受温度影响D. 降低温度有利于萌发种子的生长
    (7)研究发现,Pfr/Pr的比值还会影响植物的开花,连续的黑暗中,该比值会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短日照植物成花物质的形成而促进开花。若要在夏季让某短日照植物开花以用于花卉展览,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光和温度因素以外,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也尤为重要。“淀粉体-平衡石”假说是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下图为该假说的模型图。
    (8)据图分析,根向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生物12月阶段性测试试卷7/7
    东华致远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高二生物等级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 人体的内环境:下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I、II、III、IV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体液。
    (1)由图1可知,人体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____。该媒介主要包括图2中的_________。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2)III表示__________系统,它能通过产生__________以排出体内大量的代谢废物,同时还能将其中有用的物质重吸收回内环境。
    (3)以下可直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过程有__________。
    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②消化道中淀粉分解成麦芽糖③丙酮酸转化成乳酸④血红蛋白与O2结合⑤抗体与抗原结合⑥体内激素运输
    (4)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A. 升高 NaHCO3B. 降低 NaHCO3C. 降低 H2CO3D. 升高 H2CO3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B. 血浆pH维持在7.35~7.45
    C. 血糖的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D. 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6)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D.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 ①. 内环境 ②. B
    2. ①. 泌尿 ②. 尿液
    3. ⑤⑥ 4. B 5. D 6. C
    【解析】
    【分析】图1中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图2中①-④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内液。
    【小问1详解】
    有图1可知,人体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包括图2中的①组织液②血浆③淋巴(液),B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图1中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泌尿系统通过尿液排出代谢废物。
    【小问3详解】
    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发生在细胞内部,①错误;
    ②、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管腔不属于内环境,所以消化道中淀粉的分解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③错误;
    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与O2结合在细胞内液,④错误;
    ⑤⑥、抗体与抗原结合,体内激素运输,都存在与内环境中,⑤⑥正确。
    故选⑤⑥。
    【小问4详解】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当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会使血液pH略有下降,血液里碳酸氢钠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CO2和H2O,CO2随呼吸排出,多余的钠盐随尿液排出,这样就可以维持体内的稳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问5详解】
    ABC、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体温在37℃左右,pH维持在7.35~7.45,血糖的浓度相对稳定等,ABC正确;
    D、DNA在细胞内,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相对稳态的实例,D错误。
    故选D。
    【小问6详解】
    A、根据题干“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可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
    B、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应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B正确;
    C、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C错误;
    D、加入HCl量过多后,血浆组的pH也会下降,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2. 稳态与调节: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特定区域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放电频率相等时的温度值,如图所示。当体温偏离体温调定点时,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向体温调定点变化。
    (1)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患者在细菌内毒素(LPS)、炎症因子等致热源的影响下改变体温调定点。据图所示,此过程中_________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对较高,体温调定点_________。
    (2)在下列①~④中,发病初期,患者感到寒冷,机体会_________(编号选填),导致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向新的体温调定点变化。
    ①皮肤血管舒张②立毛肌收缩③骨骼肌战栗④汗腺分泌增加
    如果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使用药物消灭病原体的同时,需要适当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发现,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3)据图所示,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选填“感觉”或“运动”)神经。
    (4)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影响下列哪些激素的分泌?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去甲肾上腺素④甲状腺激素
    (5)科学家以细菌内毒素(LPS)诱发炎症的小鼠为实验对象,用适宜强度电针刺激ST36,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NA:去甲肾上腺素;IL-6:炎症因子)。推测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能缓解炎症的原因可能是: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促进肾上腺分泌NA ②抑制肾上腺分泌NA ③促进免疫细胞释放IL-6 ④抑制免疫细胞释放IL-6
    (6)IL-6属于白介素,是一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必须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下列物质与此作用机理类似的是_________。(多选)
    A. 胰岛素B. 神经递质C. 核苷酸D. 溶菌酶
    (7)由上述可知,传统的针灸缓解炎症反应的过程涉及到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神经系统②免疫系统③体液系统④循环系统
    【答案】(1) ①. 冷敏 ②. 变高
    (2) ①. ②③ ②. 大于
    (3)运动 (4)②③
    (5)①④ (6)AB
    (7)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1.根据图可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的交点为体温调定点,正常情况下是37℃,在致热源的影响下升高至38℃到39℃之间。
    2.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的体温调节存在调定点,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特定区域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放电频率相等时的温度值(如图1)。因感染病原体等出现致热性细胞因子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时,会引发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向新调定点变化。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显示,在致热源的影响下,A线会上升,即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相对较高,此时A和B的交点会右移,体温调定点变高。
    【小问2详解】
    人体感到寒冷时,机体会通过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的方式,导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向新的体温调定点变化,故选②③。
    【小问3详解】
    迷走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性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故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小问4详解】
    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肾上腺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于调控炎症,故选②③。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组小鼠血清中NA的含量多于对照组,而炎症因子(IL-6)的含量少于对照组:可推知电针刺ST36可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的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①④正确,故选①④。
    【小问6详解】
    必须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的物质有激素、神经递质,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小问7详解】
    上述过程存在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和免疫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的白介素),有循环系统参与,故选①②③④。
    3. 多巴胺与成瘾:蔗糖等制成的甜品成瘾、可卡因等毒品的成瘾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分泌。图1为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
    (1)图1中多巴胺所处的内环境是()
    A淋巴B. 组织液C. 血浆D. 细胞内液
    (2)蔗糖的甜味引起的兴奋会刺激多巴胺分泌,人体摄入后,血糖上升,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填激素名称)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编号选填),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肝糖原合成③促进脂肪分解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⑤促进糖转化为氨基酸⑥促进肌糖原合成
    (3)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多选)
    A. 由突触前膜释放B. 引起静息电位的形成
    C. 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4)据图1分析,正常状态下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会持续兴奋的原因是()
    A. 多巴胺数量有限B. 多巴胺被酶降解
    C. 被前神经元摄取D. Na+离子内流
    (5)据图1分析,“可卡因”使人产生“快感”的机理是()
    A. 结构①的数量增加B. 结构②的数量增加
    C. 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增加D. 增加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数量
    (6)可卡因还会延长“愉悦感”的时间,据图1分析,多巴胺回收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中C处兴奋时的膜电位对应图3曲线中的点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⑥f
    (8)研究发现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经过血液作用垂体,进而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该过程包括()(多选)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反馈调节D. 分级调节
    【答案】(1)B (2) ①. 胰岛素 ②. ②④⑤⑥ (3)ACD (4)C (5)C
    (6) ①. y ②. 可卡因影响了多巴胺转运蛋白对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多巴胺可以全部回收,故这一过程可用曲线y表示
    (7)③ (8)ABCD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至突触后膜与膜上相应受体识别、结合,兴奋性递质能增加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产生兴奋。
    【小问1详解】
    多巴胺所处位置为神经元间的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血糖上升后,机体通过调节促进血糖浓度的下降,能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故应选②④⑤⑥。
    【小问3详解】
    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增加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突触后膜兴奋,从而完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小问4详解】
    分析图1可知,正常状态下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会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蛋白重新运回突触前膜中,减少突触前膜的多巴胺数量,故正常状态下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会持续兴奋,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小问5详解】
    分析图1可知,可卡因与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阻碍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中,使突触前膜的多巴胺数量上升,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使之兴奋,故使人产生“快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小问6详解】
    可卡因可与部分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多巴胺最终还是被100%回收到突触前膜中,如图中y曲线所示。
    【小问7详解】
    图1中C为突触后膜,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图3中表示动作电位的是c点。
    【小问8详解】
    AB、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AB正确;
    C、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ABCD。
    4.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最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穿着尿不湿,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
    (1)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身穿防护服,常常要憋尿。成人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在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脑,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进而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膀胱收缩。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刺激了位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许多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和其他炎症因子等,严重导致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
    (3)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A. 脊髓、T淋巴细胞、抗体B. 胸腺、肝细胞、溶菌酶
    C. 脾脏、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D. 淋巴结、粒细胞、生长激素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B. 胸腺和淋巴结属于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是在发育中建立的D. 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
    (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 该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B. 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
    C. 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该种病毒的攻击D.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6)白介素6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果。抗白介素6受体的单抗类药物—“托珠单抗”,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炎症风暴,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其他___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图2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7)图1中③和⑤所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
    A. 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B. 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C. B淋巴细胞浆细胞D.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8)图1中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是__________,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9)下列有关图1和图2的叙述,错误的是()
    A. IgM和IgG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合成并分泌
    B. IgM和IgG抗体均在发病后才能被检测到
    C. IgG抗体阳性且IgM抗体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目前处于康复期
    D. 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肯定没有感染病毒
    (10)针对新冠疫苗有灭活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蛋白质疫苗等,疫苗属于免疫中的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的机理是通过病毒特异的蛋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细胞。
    (11)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脊髓 ②. 抑制
    (2) ①. 下丘脑 ②. 体温调节 (3)C (4)B (5)ABD
    (6)自身免疫病 (7)B
    (8) ①. 细胞因子 ②. 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抗体的产生 (9)D
    (10) ①. 抗原 ②. 记忆
    (11)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
    【解析】
    【分析】1、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免疫球蛋白(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3、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4、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5、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小问1详解】
    成人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进而抑制膀胱收缩。
    【小问2详解】
    发热是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使产热增加。
    【小问3详解】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T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
    B、胸腺属于免疫器官,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肝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B错误;
    C、脾脏、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别属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粒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生长激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动物激素,D错误。
    故选C。
    【小问4详解】
    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A正确;
    B、胸腺和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一道发挥作用,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B错误;
    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和淋巴因子)等构成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C正确;
    D、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B。
    【小问5详解】
    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内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
    B、细胞免疫主要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杀伤靶细胞,从而释放抗原物质,还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并分解,才能彻底杀死病毒,B错误;
    C、人体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都可以抵御该种病毒,C正确;
    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分化,在体液免疫中能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ABD。
    【小问6详解】
    白细胞介素6为细胞因子,可增强免疫效果,“托珠单抗”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受体与白细胞介素6结合,从而抑制免疫反应,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
    【小问7详解】
    分析图1: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①,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③产生抗体,则③为浆细胞,细胞①参与细胞⑤的活化过程,细胞⑤能接触、裂解、杀伤靶细胞,则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问8详解】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①,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①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能识别抗原,同时该细胞会增殖、分化,并同时产生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促进了B细胞的增殖分化。
    【小问9详解】
    A、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图2中的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合成并分泌的,A正确;
    B、据图2可知,感染该病毒后,潜伏期有2周,感染两周后发病患者中首先检测到IgM抗体阳性,后产生抗体lgG,B正确;
    C、结合图示可知,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首先产生的是抗体IgM,此后产生抗体lgG,因此若抗体IgM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lgG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因此,IgG抗体阳性且IgM抗体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目前处于康复期,C正确;
    D、核酸检测“阴性”,若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是曾患该病已经痊愈且目前没有感染人,D错误。
    故选D。
    【小问10详解】
    疫苗属于免疫中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病毒特异的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小问11详解】
    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原因是,一方面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或者是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因而对病毒的免疫强度不够而患病。
    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植物的一生受到机体内部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旋旋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生长素
    B. 胚芽鞘尖端只有受到单侧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
    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通常松树、水杉等植物的株型呈宝塔状。这种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发育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该现象与生长素作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至侧芽B. 图中最可能代表侧芽生长素浓度的是a
    C. 去顶芽可缓解侧芽生长受限制的现象D.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除了生长素,植物生长还需要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植物激素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B. 生长素脱落酸乙烯
    C.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关系密切的是()(多选)
    A. 扦插枝条时保留芽,利于生根成活B. 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C. 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 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为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共设了5组实验,不同处理后(各处理总时长相同)将种子在黑暗中放置2天,之后测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5)本实验设置第1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请根据上述实验推导出不同种类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哪种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吸收红光的色素蛋白(Pr)和吸收远红光的色素蛋白(Pfr),科学家研究萌发种子的生长状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6)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照射红光后Pfr转变为PrB. 照射远红光后Pr转变为Pfr
    C. Pr和Pfr之间的转化还受温度影响D. 降低温度有利于萌发种子的生长
    (7)研究发现,Pfr/Pr的比值还会影响植物的开花,连续的黑暗中,该比值会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短日照植物成花物质的形成而促进开花。若要在夏季让某短日照植物开花以用于花卉展览,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光和温度因素以外,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也尤为重要。“淀粉体-平衡石”假说是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下图为该假说的模型图。
    (8)据图分析,根向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 A 6. B 7. D 8. ABD
    9. ①. 作为对照 ②. 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 10. C
    11. 白天将该植物在暗室中处理一段时间/额外增加黑暗的时间
    12. 当重力方向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淀。该重力信号引起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转变,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近地侧浓度大于远地侧。过高浓度生长素抑制近地侧根尖生长,从而使根向地弯曲生长
    【解析】
    【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小问1详解】
    A、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最终发现了生长素,A正确;
    B、单侧光只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B错误;
    C、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A、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至侧芽,造成侧芽生长素积累,抑制生长,A正确;
    B、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生长,图中最可能代表侧芽生长素浓度的是c,B错误;
    C、去顶芽可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进而缓解侧芽生长受限制,C正确;
    D、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D正确。
    故选B。
    【小问3详解】
    ABC、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植物生长; 脱落酸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ABC错误;
    D、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故三者对于植物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D。
    【小问4详解】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促进生根,易于成活,A正确;
    B、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使其多开花多结果,B正确;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C错误;
    D、倒伏的玉米苗,在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D正确。
    故选ABD。
    【小问5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及光的类型,本实验设置第1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据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种类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
    【小问6详解】
    AB、据图可知,照射红光后,Pr转化为Pfr,照射远红光后Pfr转变为Pr,AB错误;
    C、据图可知,Pr和Pfr之间的转化除受光照影响外,还受温度影响,C正确;
    D、据图可知,降低温度不利于萌发种子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小问7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Pfr/Pr的比值还会影响植物的开花,连续的黑暗中,该比值会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短日照植物成花物质的形成而促进开花,故可将白天将该植物在暗室中处理一段时间/额外增加黑暗的时间在夏季让某短日照植物开花。
    【小问8详解】
    据图分析,根向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当重力方向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淀。该重力信号引起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转变,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近地侧浓度大于远地侧。过高浓度生长素抑制近地侧根尖生长,从而使根向地弯曲生长。组别
    处理
    种子的萌发率(%)
    第1组
    无(黑暗处理)
    85
    第2组
    红光
    98
    第3组
    红光—远红光
    54
    第4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
    100
    第5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43
    组别
    处理
    种子的萌发率(%)
    第1组
    无(黑暗处理)
    8.5
    第2组
    红光
    98
    第3组
    红光—远红光
    54
    第4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
    100
    第5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43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5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