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其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错误,原文为“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先后对‘法治’的要旨、作用、内涵与原则等进行阐释”错误,结合“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可知,材料一是按“法治的意义、内涵、原则”的顺序进行阐释的;
B.“过比喻论证强调法治对现代化国家的影响,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错误,原文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通过引用论证强调影响,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非增强说服力;
C.“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加客观理性”错误,两则材料的态度都是比较客观理性的。
故选D。
【3题详解】【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符合公开性原则;
B.符合明确性原则;
C.所表述的内容违背了不溯及既往原则;
D.符合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原则。
故选C。
【4题详解】【答案】 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结合前文内容,此处论点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的途径。
①,从具体阐释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求日益广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这是从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和目标上阐述要以,人民为中心。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结合后文阐释“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被迟滞、中断”,这是谈我国现代化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应对措施,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
【5题详解】【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给“中国式现代化”下定义,首先确定句子主干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现代化模式。
再结合材料内容筛选相关信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并联式的发展进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现代化”。
整合以上信息,按照其内在逻辑、要求和保障、价值追求、目标等相关属性筛选并排列以上信息,得出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
6.【答案】B 【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主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不正确,主要是刻画其沉着和智慧。故选B。
7.【答案】 D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D.“凸显其原则性”错,这不过是与娃娃们开玩笑。故选D。
8.【答案】
①彭德怀“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令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对工作十分严格,令部下在战场谁也不敢乱动。所以“我们是怕他的”。
②彭德怀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甚至有点天真顽皮,能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指挥作战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在军民中富有崇高威望。所以“我们更爱他”。
【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一到战场上我们便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分析可知,①彭德怀“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令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对工作十分严格,令部下在战场谁也不敢乱动。所以“我们是怕他的”。
由“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兄般的关怀”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沉静了,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每当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诚恳地显示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每当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诚恳地显示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分析可知,彭德怀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甚至有点天真顽皮,能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指挥作战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在军民中富有崇高威望。所以“我们更爱他”。
9.【答案】第一问:
①文本一通过与陈兴允讨论、与孩子们交谈这两个场景展开,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细节富有想象力,描写具体细腻。
②文本二抓住彭德怀最本质的性格特征进行简笔勾勒,基本上没有故事情节,纪实性强,描写简明凝练。
第二问:速写具有纪实性、篇幅短小、简练生动的特征,强调用具有概括力的笔墨描摹人物、叙述事件、复现场景。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文本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一问:
结合“彭总让陈旅长走到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头看陈兴允的眼睛,仿佛在观察:‘他是否懂了这一切呢?’”“彭总弯下腰,轻轻摩着娃娃们的头,问:‘噢,你们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来讨论?’”“接着,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拥上去抱住彭总的腿,有的向彭总要子弹壳,有的向彭总要一支很小很小的手枪”分析可知,文本一主要记叙了“与陈兴允讨论”、“与孩子们交谈”这两个场景,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细节富有想象力,描写具体细腻。
结合“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觉得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等分析可知,文本二抓住彭德怀最本质的性格特征进行简笔勾勒,基本上没有故事情节,纪实性强,描写简明凝练。
第二问:
“速写”是绘画专有名词,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属于素描的一种。用于文学创作,顾名思义,就是迅速地描写。速和写两个字在不同程度上都代表着一种状态,即时地、直觉地、急速地写出眼中所见。
结合文本二第三段对彭德怀的描写“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觉得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分析可知,对人物的描写简练生动,具有概括力。
结合文本二“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红军前敌副总指挥”分析可知,这是作者在战场上见到彭德怀而写的一段文字,文章简短,体现了速写的纪实性、篇幅短小的特征。
结合文本二“这是一个24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分析可知,文本二对事件的叙述概括,且有复现场景的特点。
10【答案】BDF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故”为连词,连接前后内容,“以遗后世”是“书其言”的目的,前后句意紧密,单独成句,D处断开;
“情不知其不义也”对应“若知其不义也”,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后面BF处都需断开。
故BDF三处需要断句。
11.【答案】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B.正确。句意:拜了两拜,说。/拜两拜奉交到大将军面前。
C.正确。“认为……错误”,是意动用法。/错误。句意: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
D.错误。辨别、分辨。/通“辩”,分辩,辩护。句意: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
故选D。
12.【答案】 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错误,墨子和公输盘的论争,先是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公输盘最终也无法胜过墨子,想到要杀掉墨子,墨子也想到这个结局,再进一步说出自己能胜的办法,才最终使公输盘最终放弃了杀墨子和攻打宋国的想法。
故选C。
13.【答案】(1)公输盘折服,技穷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
(2)现在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诎”,屈服、折服;“所以”;用来……的办法;“距”,通“拒”,对抗,对付。
(2)第一、三个“非”,坏事;第二、四个“非”,谴责;“誉”,称赞,赞誉。
14.【答案】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②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可知,楚国想发动“非正义之战”,主动攻打没有罪的宋国,但被墨子用“正义之战”给制止了。可见,“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
结合文中语句“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可知,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
结合文中语句“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可知,作者认为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因此,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了。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没有办法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问是什么缘故,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杀掉我。若杀掉我,宋国便没人能守城了,就可以攻打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头上等候楚兵的入侵了。即使杀死我,也无法消灭我守御的办法。”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材料二: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对此,世上有道德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呢?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如果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15.【答案】:B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颔联虚实结合”有误,这里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湖水等都是实景,没有虚写。
故选B 。
16.【答案】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从正面描写下元佳景,为下文表达“下元之感叹”张本。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该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水中明月卧浮图”一句中将明月比喻成“浮图”,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这就从正面描写下元节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
《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译文: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在黄楼上观赏月亮,在酒席上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下元节的月色是这样美好,和今年中秋节的月色不应该不同,所以不用等到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我座位的旁边。山上的白云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横放的整匹的白色丝绢;水中明月的倒影,宛如憨态可掬地躺卧着的佛爷。想乘坐小船返回蜀地还没有想好,已经和朋友们约定要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明年你们再次登临黄楼,欣赏美好的风景是,请问还会想到我吗?赏析这首诗写苏轼在下元日登临黄楼时的见闻情思。
首联上句虚写,把眼前美好的月色和预想中的中秋节的月色比较,觉得中秋节的月色再美好,也不会和今日不同吧,用中秋节的月色来衬托下元日月色的美好。下句承接上文,联系到当年中秋正是红纱日的情况,自然有不用等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座隅的结论。
首联紧扣题目,极写下元日月色的美好,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颔联运用比喻修辞,将月光下的白云比喻为匹练、水中月影比喻为卧浮图,写景状物生动形象,也从侧面表现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以上两联同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通过景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观月时的愉悦和欣喜。颈联写月色感染下人物的心理与活动。望月而思乡怀人,诗人面对美好的月色,不由得想驾一叶扁舟飘然返回蜀地。但是,这个想法还没有敲定,美好月色也使朋友们沉醉,简直有遗世独立之感,于是相约要想范蠡一样功成身退逍遥五湖。通过人物的反应,表现了观月者尾联运用想象,设想明年下元日的情景,询问席间诸位好友,明年的今日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吗?实际上,这一问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论别人是否会想起“我”,“我”一定会想起今日、想起今日的快乐时光。由眼前写到将来,运用虚写,委婉地表现了今晚月色的美好、赏月的快乐和诗人对此景此会此人的眷恋。
总之,这首诗紧紧围绕观月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虚写月色之美、观月之乐,笔触灵动洒脱,情感真挚感人,很好地完成了酬答这一写作任务。
17.【答案】(每空1分)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喻、飧、樽、醅、锱铢。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A项“因素”赘余,排除A。
故选B。
21.【答案】①已经成为“餐桌主力” ②是果实还是种子呢 ③有这样不同的称呼(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可看出此处是说玉米的重要地位,可利用“餐桌主力”一词,再结合“玉米自明朝传入我国,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故可填“已经成为‘餐桌主力’”。
第二空,根据后文“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可看出是说对玉米的称呼不同,再结合语境“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究竟______?”,此处是一个问句,故可填“是果实还是种子呢”。
第三空,根据前文看出介绍的是关于玉米称呼的问题,再结合后文“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可推断此处填“有这样不同的称呼”。
22.【答案】玉米籽粒本身构造特殊,所以既可以称为果实也可以称为种子,但平时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种子。(每小句内容各1分,因果和转折关系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可看出主要介绍对玉米有不同的称呼。
原文第二段“……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在植物学分类中,玉米籽粒属于颖果,只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合在一起不能分离,呈闭合状态。而在平时,我们还是习惯性地称玉米籽粒为种子”,可看出是说明玉米称呼和其构造有关系;“试想下,“玉米播种”是不是比“玉米播果”更符合我们传统农业生产的习惯?说购买“杂交玉米果实”是不是会让人一头雾水”,是说称玉米为“种子”更符合传统农业生产的习惯。
题目要求概括要使用包含因果和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0个字,故概括为:玉米籽粒本身构造特殊,所以既可以称为果实也可以称为种子,但平时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种子。
23.【答案】例文:
沉淀自我,享受精神
不惧风雨,不拘荣辱,淡定地接受一切,既不倨傲,也不卑微……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
青年人,要忌浮躁,重视沉淀。正如杨绛先生说:“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代人的偶像——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曾经辉煌过,但也曾经低沉过,无缘最高领奖台的那几十年,中国女排却从来没有放弃,坚持训练,严格要求。终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获得十连贯,成为传奇。她们就好比是金子,经过越多海浪的淘洗就越发熠熠生辉。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默默积聚,哪来如此骄人的成绩?“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们要沉下来,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与锻炼,最后才成为发着光的金子。
青年人,要不惧评价,活出自我。“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说白了,在这一个不怕困难、不惧失败的年纪,要活得自我点。可是,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自我?面对外界虚虚实实的评价,你是百感交集还是一笑了之?面对起起浮浮的成绩,你是急于与他人比来比去,还是重视过程的分析?面对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你是急于感叹别人幸运,还是选择泰然处之?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做着前者。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是命运的波澜,而是内心的淡静从容。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你会发现,这世间还有如此多难以发觉的美好。
青年人,应重视精神上的富足。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有不少青年人被时代的浪潮吹得偏离了轨道,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为了利益、荣誉而舍弃精神的富足。杨绛先生说:“一切快乐都源于精神,它可以将忍受变为享受。”当下我们应该具有颜回那种“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品质。物质享受转瞬即逝,而精神享受则是永恒。
世界是自己的,你是谁,便遇见谁。无论曾经有多少飞蛾扑火,在任何时候都应握紧手中那一把余温尚在的灰烬,那便是——沉淀自我,享受精神富足。我们即将要迈入大学校门,奔赴下一站山河,今日少年终将成为明日先锋,加油吧!后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三段。第一段写莫言面对荣誉的淡定及要继续写出好作品的决心,第二段引自老舍的名言,强调面对风雨、挫折不倨傲、不卑微。第三段则赞扬了莫言在名利面前淡定自如,没有因为名利而浮躁的态度。三段材料引导考生思考:淡定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使我们拥有宁静的心,看淡名利得失,守住生命的本真,做出更大的成就。作文强调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引导考生“远离浮躁,淡定做人”,在思维层面考查考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写作时要注意分析莫言、老舍事例、名言中的精神,做相应的拓展和深入的挖掘,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对两个关键词“浮躁”“淡定”,都要涉及,但不必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才能突出一个重点,凸显一个主题。比如可以把重心放在“淡定”这一侧面,把道理讲透彻。同时,题目也暗示文章要体现两种态度和由此导致的不同结果的对比。要深入分析,如果泛泛而谈,将不能很好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
立意:
1.以平常心面对成功与挫折。
2.不为名利所累。
3.远离浮躁,淡定做人。
4.坚守朴素的心灵,远离名利的禁锢。
5.平常心是一种境界。
6.看淡荣辱,踏实做事。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Ⅰ,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