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说课ppt课件
展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应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交互作用进行概念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概念的主动建构者。 整个设计由浅入深,从化学实验和信息,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感性到理性、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教学策略要求:高中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地位和作用:原理性知识,入门性知识;既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平衡移动等知识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是一节承前启后的重点概念课,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1.对限度有一定的认识,仅停留在溶解的过程,对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很少;2.从化学键的角度微观认识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微粒观;3.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具备实施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2.初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1.学生接触可逆反应不多,理解不够深刻;2.概念抽象,学生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从宏观的理解到微观的解释,是学生要克服的一个障碍。
学情分析
通过实施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影响的实验,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可以被打破,认识化学反应限度可以调控(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CO中毒可逆反应的分析,体会对限度调控的应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绘制各物质浓度-时间图像,建立可逆反应的平衡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和标志,认识可逆反应的进行有一定的限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硫酸工厂的生产实例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反应存在限度;通过对课前预习结果的展示和分析,认识可逆反应的概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深度(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
通过分组讨论科学实验的结论,观察、分析数据等教学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定性分析)。
通过对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实验事实的分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水平。
1.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建构;2.体会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反应限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1.从微观状态理解可逆反应及化学平衡状态;2.在化学平衡状态改变过程的分析中,从浓度到速率的关联推理。
为什么难教?为什么难学?
学法 实验分析法 讨论推理法 比较归纳法
实验法问题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逻辑框架、具体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产生认知冲突、探索问题
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
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1.生产实例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
3.通过绘制n( SO3)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再与科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否定中间折返的观点
环节1可逆反应概念的建构
2.通过分析18O的存在,否定物质没有完全反应的观点。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什么无论氧气如何增加都不能实现二氧化硫完全转化呢?
根据n( SO3)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否定哪种观点?
18O存在于三种物质当中能否定哪种观点?
1、展示学生对可逆反应的猜想以及科学实验事实,否定物质没有完全反应的观点
2.学生活动:绘制n( SO3)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根据实验事实的分析,得到可逆反应的定义
4、学生分组实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
3.学生展示并分析各个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层层设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1.通过画出各个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展示,得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的概念。
3.通过NO2 的平衡球实验最终得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全部特征
环节2: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建立
2.设计问题层层引导,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
SO3的浓度能达到2ml·L-1吗?是否在一个相同的时间点,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限度)能否改变呢?如何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在这个时间点前后SO3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是什么关系?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图像是否发生变化?浓度不变后反应停止了吗?
1.通过对三价铁离子与碘离子实验的分析解释,检验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水平
环节3: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分析CO中毒的医生施救方案,体会化学平衡移动在生活中的存在
你对这个化学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对这个化学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进行描述。
你能对医生的急救措施进行解释吗?
5、学生实验,感受真实存在的可逆反应,并分析实验结果;分析CO中毒的施救方案中化学原理
①可逆反应②动态平衡③定:浓度不变④v正=v逆⑤化学平衡的移动
用证据推理突破重难点
实验证据推测n(SO3)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平衡的移动
1.某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准, 导致学生回答出现偏差;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表达,缺少思维的引导,仅进行了讲解。
以概念理解为主还是以应用为主?以概念建构为主还是练习训练为主?
认识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学,点拨精讲,展示点评,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回顾氯水的成分,可逆反应,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2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高炉炼铁原理,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特点,课堂练习,v正v逆≠0,化学平衡状态,高炉炼铁,趋利避害,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备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