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10讲—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
展开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1 功
1. 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2. 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注意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4)变形公式:求距离:s= ;求力:F= .
(5)常考功的估算
a.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2 J;
b.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约为1 J;
c.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 000 J.
考点2 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P=.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
4. 单位换算:1 kW=1000W.
5. 变形公式:求物体所做的功:W=Pt;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功率公式推导:P=Fv.
(1)要特别注意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力F的单位是N,功率P的单位是W.
(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
7. 功率的估测:中学生跳绳的功率约为60 W、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约为150 W、家用小轿车正常行驶的功率约为80 kW.
考点3 动能和势能
1. 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 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考点4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注意:机械能的转化: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三、例题精析
1.如图所示,摆球由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O到达B点返回(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摆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O点时重力势能最大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在B点时受平衡力作用D.从A点到O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以下是对杨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N
B.全家6月份自来水用量26m3, 算出其质量为26kg
C.从一楼走到三楼家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100J
D.参加800m跑步的成绩是4min10s,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2m/s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B.一名中学生从一楼到二楼,所做的功大约为
C.一只鸡蛋重约为D.一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压强约为
4.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___,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丰富的________。(均选填“动能”或“势能”)
5.如图,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在______(选填“a”、“b”或“c”)位置动能最大;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______,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机械能总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我国选手徐梦桃凭借最后一轮的高难度动作一举夺冠。徐梦桃起跳后能继续升高是因为她具有_______,完成动作下落过程中,她的机械能怎样变化?_______。
7.小明同学了解到中考体育跳绳需要达到1分钟180个才能满分,于是,小明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了测试;同时,“好奇心”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也来测量小明同学跳绳的功率;
(1)要达到实验目的,兴趣小组需要选择的测量器材有台秤、______和秒表;
(2)请你帮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线框内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______(小明每次跳起的高度大约相等)
(3)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小明跳绳情况制作了一张图,如图所示,假设小明整个跳绳过程是匀速的;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出这次跳绳,小明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满分;
(4)试根据中学生体重,估测小明跳一次绳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______J。
8.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A、B是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mA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____的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防止噪声污染,载重汽车不让进入市区行驶。一辆载重汽车装满货物后,质量为1.8×104kg,匀速前行600m,受到的阻力为1.5×106N。(g=10N/kg)。求:
(1)汽车的重力;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10.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了30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
(1)在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为多大?
(2)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11.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p=mgh,动能的表达式为Ek=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h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投掷铅球的场景。运动员在距地面高h=1.5m处,将质量为4kg的铅球以6m/s的速度沿斜上方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铅球刚被抛出时的动能Ek1和重力势能Ep1;
(2)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
(3)铅球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
图示
特点
物体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惯性而动
物体受力,但静止
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举例
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往前滚动,但是人已经没有对它做功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人提水桶水平前进,提水桶的力水桶的重力均不做功
第10讲—功和机械能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1 功
1. 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2. 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注意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4)变形公式:求距离:s= ;求力:F= .
(5)常考功的估算
a.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2 J;
b.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约为1 J;
c.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 000 J.
考点2 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P=.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
4. 单位换算:1 kW=1000W.
5. 变形公式:求物体所做的功:W=Pt;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功率公式推导:P=Fv.
(1)要特别注意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力F的单位是N,功率P的单位是W.
(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
7. 功率的估测:中学生跳绳的功率约为60 W、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约为150 W、家用小轿车正常行驶的功率约为80 kW.
考点3 动能和势能
1. 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 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考点4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注意:机械能的转化: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三、例题精析
1.如图所示,摆球由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O到达B点返回(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摆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O点时重力势能最大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在B点时受平衡力作用D.从A点到O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B
【详解】A.在O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B.不考虑空气阻力,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
C.在B点时,摆球受到重力、拉力,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错误;
D.从A点到O点,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
故选B。
2.以下是对杨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N
B.全家6月份自来水用量26m3, 算出其质量为26kg
C.从一楼走到三楼家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100J
D.参加800m跑步的成绩是4min10s,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2m/s
【答案】D
【详解】A、杨阳质量约为50kg,所受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游泳时要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F=G=500N,故A错误;
B、水的质量m=ρV=1×103kg/m3×26m3=2.6×104kg,故B错误;
C、沿楼梯登上家中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W=Gh=500N×3m×2=3000J,故C错误;
D、运动时间t=4min10s=250s,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B.一名中学生从一楼到二楼,所做的功大约为
C.一只鸡蛋重约为D.一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压强约为
【答案】B
【详解】A.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中学生从一楼到二楼,所做的功大约为
故B符合题意;
C.一只鸡蛋重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压强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___,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丰富的________。(均选填“动能”或“势能”)
【答案】 势能 动能
【详解】[1]“黄河远上白云间”表明黄河之水高高在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表明黄河水蕴藏着大量的重力势能。
[2]“不尽长江滚滚来”说明长江之水在快速流动,具有较大的速度,从而表明长江水具有丰富的动能。
5.如图,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在______(选填“a”、“b”或“c”)位置动能最大;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______,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机械能总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b 弹性势能 变大
【详解】[1][2][3]由题意可知,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减小,其弹性势能减小,小球的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而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所以小球的机械能总量变大;到达b点时,弹簧恢复原状,不计摩擦阻力,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再从b运动到c时,弹簧被拉伸,小球的动能再逐渐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小球的动能会变小。因此,在b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6.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我国选手徐梦桃凭借最后一轮的高难度动作一举夺冠。徐梦桃起跳后能继续升高是因为她具有_______,完成动作下落过程中,她的机械能怎样变化?_______。
【答案】 惯性 变小
【详解】[1]徐梦桃起跳时向上运动,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徐梦徐梦桃起跳后能够继续升高。
[2]由于存在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减小。
7.小明同学了解到中考体育跳绳需要达到1分钟180个才能满分,于是,小明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了测试;同时,“好奇心”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也来测量小明同学跳绳的功率;
(1)要达到实验目的,兴趣小组需要选择的测量器材有台秤、______和秒表;
(2)请你帮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线框内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______(小明每次跳起的高度大约相等)
(3)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小明跳绳情况制作了一张图,如图所示,假设小明整个跳绳过程是匀速的;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出这次跳绳,小明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满分;
(4)试根据中学生体重,估测小明跳一次绳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______J。
【答案】 刻度尺 见详解 不能 20
【详解】(1)[1]测量跳绳的功率就是测量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由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测量小明质量m的台秤、测量重心上升高度h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
(2)[2]实验中需要测量小明的质量、跳起的高度、1min内跳绳的次数,然后根据求出跳绳的功率,所以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3)[3]由图像可知,跳一次绳的时间为0.4s,则1min内跳绳的次数
因为150<180,所以这次跳绳小明不能获得满分。
(4)[4]由图像可知,跳一次绳重心上升的高度
h=4cm=0.04m
小明的质量约为50kg,则跳一次绳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8.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A、B是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mA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____的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 质量 控制了质量不同的小球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速度 质量一定时,小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详解】试题分析: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若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即观察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即可;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研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1)由于动能的大小是不好观察的,于是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通过物体对外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其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即可,也就是木块被推动的越远,其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分析甲、乙两图可看出,两小球的高度相同,即其滑落到斜面下面的速度相同,但两个小球的大小不同,即质量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3)比较甲、丙两图可看出,两小球的质量(大小)相同,但其所处的高度不同,故是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其速度的关系,且由于丙图中的小球所处的高度大,且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故可得出如下结论:在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大;(2)质量;两图中两小球的高度相同,但其质量(大小)不同;(3)速度;在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点评】该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所以在探究一个因素时,必须保证另一个影响因素不变.
9.为了防止噪声污染,载重汽车不让进入市区行驶。一辆载重汽车装满货物后,质量为1.8×104kg,匀速前行600m,受到的阻力为1.5×106N。(g=10N/kg)。求:
(1)汽车的重力;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答案】(1)1.8×105N;(2)9×108J
【详解】(1)由题意知
所以车的重力为
(2)由于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行,受到的阻力为1.5×106N,根据二力平衡
根据
(1)汽车的重力为;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10.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了30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
(1)在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为多大?
(2)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答案】(1)1500J;(2)150W
【详解】解:(1)在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
W=Fs=50N×30m=1500J
(2)拉力的功率为
答:(1)在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为1500J;
(2)拉力的功率为150W。
11.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p=mgh,动能的表达式为Ek=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h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投掷铅球的场景。运动员在距地面高h=1.5m处,将质量为4kg的铅球以6m/s的速度沿斜上方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铅球刚被抛出时的动能Ek1和重力势能Ep1;
(2)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
(3)铅球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
【答案】(1)72J,60J;(2)60J;(3)132J
【详解】(1) 物体被抛出时的动能
被抛出时的动能72J。
由题意可得,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
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为60J。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铅球沿着重力方向的移动距离为1.5m,故重力做功为
(3)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铅球从被抛出到落地前的瞬间机械能守恒。落地前瞬间铅球的重力势能为Ep2=0,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因此动能的增加量为
故
铅球落地前瞬间的动能为132 J。
答:(1)物体被抛出时的动能为72J,重力势能为60J;
(2)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60J;
(3)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为132J。
图示
特点
物体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惯性而动
物体受力,但静止
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举例
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往前滚动,但是人已经没有对它做功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人提水桶水平前进,提水桶的力水桶的重力均不做功
小明的质量m/kg
小明跳起的高度h/cm
1min内跳绳的次数n
跳绳的功率P/W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5讲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5讲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4讲光现象(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4讲光现象(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3讲物态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3讲物态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原卷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考点精讲,例题精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