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二轮】备考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创新性题型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创新性题型 (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类创新题;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创新题型主要包括三类:一、阅读理解类创新题;二、联系生活实际类创新题;三、设计、计算类创新题.
做这些创新题的时候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能慌,然后认真阅读题面的含义,将其尽量转换为学过的物理模型,若是题目较长,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条件勾画出来,方便后期条件分析,还有就是不要忽视题面中的图形、图表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挖掘它们所包含的信息. 最后在阅读理解类创新题中,我们要先看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填写答案,不能直接回答的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这样做题会非常高效.
学思路
铺垫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 炽 灯 泡 的 灯 丝 是 由 金 属 钨 制 作 的, 其 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 制 作 大 功 率 灯 泡 时,还 要 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 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 由于钨的 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 ;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
铺垫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9个乡镇的“百里茶廊”,2017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
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65%左右.
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②,用收快速翻炒, 去除青叶味,蒸发一部分水分.
摇青: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摇动,茶叶与茶叶摩擦,造成叶细胞损伤,促进茶叶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
揉捻: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样子, 使其成线成条,从而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
烘焙:使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 定型、 产香.
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挡用手慢速翻炒④,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
(1)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⑥ 运动;
(3) 从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⑦,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
工序: ;加快蒸发的方法: .
压轴题
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下题.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4-2-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 图4-2-2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 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4-2-2甲所示. 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4-2-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 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 -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4-2-2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 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4-2-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4-2-3乙所示.
压轴题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表二 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 不同亮度的物体 B. 不同颜色的物体
C. 不同距离的物体 D. 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 加满液体 B. 加入一些液体
C. 移出一些液体 D. 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 加满液体 B. 加入一些液体
C. 移出一些液体 D. 移出全部液体
提能力
1. (多选)中国科技馆有一个“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在展台中可以做模拟“发电纤维”发电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
A. 压电薄膜振动时可以产生电压
B. 小灯发光说明振动的压电薄膜中产生了电流
C. 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频率有关
D. 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发电的总功率变小
2.如图4-2-4所示, 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无人驾驶飞机———“SULSA”, 机身质量仅为3kg,翼展2m,它的主体部分是以把尼龙熔化后再凝固的方式层层打印出来的.SULSA被用来协助破冰舰在南极破冰,它从破冰舰的甲板上起飞,船上工作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并接收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为这艘破冰舰探索最佳前行路径,它结束任务后自动在水上降落. SULSA 为人们探索南极海域带来极大的便利.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物理知识:利用了电磁波.
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
3. 红灯停,绿灯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 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 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 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阅读上文,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4. 阅读《洛阳桥》回答问题.
洛阳桥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 又名“万安桥”,如图4--2-5甲所示.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工程历时七年. 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石狮28个,石亭7座,石塔9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坍塌、甚至被冲入大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 “浮运架梁法”今日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25米,而长度达500 余米.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 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得格外稳固. 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 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 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300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
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
如图4-2-5乙所示为洛阳桥船型桥墩的示意图,水流在桥墩前一分为二,沿柱面两侧向后流动.
①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
②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5.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 (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 (防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象见图4-2-7和图4-2–8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 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 ,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 (选填“35%” “45%” “55%”或“65%”), 简述选用理由: .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
① , ② , ③ , ③ , ⑤ .
小王同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的电路.如图4-2-9甲所示,把电阻丝EF弯成半圆形 (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O为圆心,OP为一能够绕圆心O转动的金属滑片,P 与EF 接触良好. 如图4-2-9乙所示,A为电流表 (可选择 A₁:量程为100mA、内阻; r₁=4Ω或 A₂: 量程为20mA、 内阻 r₂=18Ω);R 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100Ω,保护电阻. R₀=40Ω,,理想电源电压U=1.5V不变, 电流表可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定值电阻.
选择合适的电流表,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为了从电流表上直接读出OP 的旋转角度.请完成以下内容:
(1)连接好电路后,将OP 转到E端,闭合开关S,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0度.则电流表应选择 (选填“A₁”或 “A₂”).
(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把OP转到F端,电流表的示数为7.5mA,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180度,则电流表最大刻度的一半处应标注的读数是 度;电流表刻度值为 mA处,应标注的读数是36度.
(3)在完成其他标注后,小王同学发现表盘新的刻度值不均匀,为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用理想电压表设计了如下四个改进的电路,其中可行的两个是 .
7.归纳式探究——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1) 图4-2-10甲中两板间电压为U,若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的负离子, 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负极板向正极板运动,忽略重力的影响,到达正极板时的速度v与质量m、电荷量q和电压U的关系数据如表一.则带电离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的平方 v2=k1¯.
(2)在其他条件一定时,若第二次实验中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度沿着4-2-10乙中的两板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带电离子就会发生偏转,离开电场时偏移距离y与入射初速度v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则偏移距离. y=k2¯.将 数据的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运用 了 法.
表一:
表二:
将甲、 乙两装置组合, 如图4-2-10丙所示. 甲装置两板间电压为2V, 质量为 4×10⁻³⁰kg,带 1.6×10⁻¹⁹C电荷量的负粒子, 自甲装置负极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其最终离开乙装置时偏移距离y= m.
学思路
铺垫1
答案 (1)熔点; (2)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解析 (1)由 题 意 知 灯 丝 发 光 时 温 度 可 达2000℃左右,由于钨的熔点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由题意知: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铺垫2
答案 (1)形状; (2)无规则; (3)萎凋、杀青、烘焙、复焙;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 (1)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左无规则运动;
(3)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有:
①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65%左右,此过程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
②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叶味,蒸发一部分水分,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
③烘焙:使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
④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挡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
压轴题
答案 (1) C;
(2) C;
(3) AB
解析 (1)由“可调式眼镜”的原理可知,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选 C;
(2)由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时,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故选 C;
(3) 由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故选 AB.
真题演练
1. 答案 ABC
解析 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
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说明产生的电能越多,发电 的 总 功率 越大,故 ABC 正确,D错误.
2. 答案 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所以据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解析 此题中“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 即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再如,飞机加速升空时所受力的情况怎样,其原因是:此时飞机受到的升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等.
3. 答案 (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句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4. 答案 (1)可以借鉴洛阳桥的筏形基础,用钢筋将所有独立基础连接起来,并浇注水泥,使所有基础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使用筏形基础增大了受力面积S,根据 p=FS可知,在同等受力情况下,可以减小压强,另一方面, 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基础,也能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避免不均匀沉降;
(2)①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有助于减小桥墩上游水面受到的水流的冲击作用,还能大大降低桥墩对水流的阻力,从而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刷.
②飞机、潜艇、高铁的牵引机等,都做成流线型来减小阻力.
5. 答案 (1) 体积变大; (2) 55%; 原液含量55%的防冻 液 凝固点 低于 --27℃,沸点 高于 106℃;
(3)①密度变小;②比热容变小;③沸点升高;④凝固点升高;⑤质量变小.
解析 (1)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 减小,根据 V=mρ知,体积变大;
(2)某地最低气温为-17℃,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 10℃以下,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7℃以下;
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则混合液的沸点约为 106℃以上;
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55%的防冻液较为合适;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防冻液中的水减少,防冻液的体积减小,质量减小,与原来相比,防冻液的原液含量增大,密度变小,比热容减小,由图4-2-7 可知,防冻液的凝固点升高,由图4-2-8可知,防冻液的沸点升高.
6. 答案 (1) A₂; (2) 108; 15; (3) AB
解析 (1)把 E、O 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 相接, 将OP 转到E 端时, 电阻丝 EF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 R 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
若电流表选择 A₁,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100mA=0.1A,
由 I=UR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 R底,J= UIR⋆=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浮 力(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计算小技巧,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浮力解题基本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力学综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决力学计算题首先是受力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力和运动(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