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乙河流叙述正确的是,推测图中裂点形成时间最晚的是,甲、乙、丙分别为,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每题3分,共 42 分)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拉脊山北缘断裂带的断层活动。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下图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次地震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两侧岩体受力及运动状况是()
    A.垂直拉伸,滑移,断裂
    B.水平拉伸,断裂,滑移
    C.垂直挤压,滑移,断裂
    D.水平挤压,断裂,滑移
    答案 D
    2.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震中以东
    B.震中以西
    C.震中以北
    D.震中以南
    答案 C
    溯源侵蚀又称为裂点,是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方向向河源延伸,主要受到岩性、内外力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某河流支流上的裂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3.甲河流T1时期裂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侵蚀 C.持续抬升 D.冰川作用
    答案 D
    4.关于乙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落差大,流速快 B.河流含沙量较大
    C.流程长,流速缓 D.地壳抬升速度快
    答案 C
    5.推测图中裂点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T1 B.T2 C.T3 D.T4
    答案 D
    中国科研团队根据古高度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等证据,恢复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山脉、板块等)约7 000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图1);图2示意青藏高原隆升某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近7 0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
    A.同时隆升 B.水平隆升
    C.差异隆升 D.波动隆升
    答案 C
    7.现代的青藏高原基本形成的时间大约距今()
    A.4 000万年 B.3 000万年
    C.2 000万年 D.1 000万年
    答案 C
    8.分水岭所在区域隆升前曾经沙漠广布,推测该区域当时()
    A.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B.山脉阻挡水汽,气候干旱
    C.海拔高,形成高寒的气候
    D.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答案 D
    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下图为“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甲、乙、丙分别为()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砂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砂岩、页岩
    D.页岩、石灰岩、砂岩
    答案 B
    10.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11.推测在该剖面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当地海平面()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答案 A
    某古人类遗址位于喀什河中游的河流阶地上。野外调查证实,距今约3 600年—3 000年期间古人类在该处活动,并营建半地穴式住所,废弃后被埋藏在沉积层中且保存完好。下图示意该遗址所处河段横截面的阶地拔河高度(与河床的相对高差)及阶地基岩面形成年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推测古人类活动遗址被埋藏在()
    A.T1的粉砂层中 B.T2的砂砾层中
    C.T3的黄土层中 D.T4的坡积物中
    答案 C
    13.根据各阶地基岩面上的沉积物特征可判断()
    A.T1形成时期河水的流速慢
    B.T2形成时期河水侧蚀能力最强
    C.T3形成时期风力堆积不显著
    D.T4形成时期主要接受冰川堆积
    答案 A
    14.利用图中数据可估算该河段平均下切速率最快的时段为()
    A.T4—T3期间 B.T3—T2期间
    C.T2—T1期间 D.T1形成以来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 28分)
    15.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下图为岭谷区局部三维地质模拟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并从地质构造角度解释成因。(6分)
    重庆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修建穿山隧道时,需用电机排出地下水。据研究,若地层以石灰岩为主、溶洞较多,短时间快速排水会加剧地下水活动,诱发地面塌陷。下图为工程建设排水诱发地面塌陷过程示意图。
    (2)据图描述地面塌陷的过程。(5分)
    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重庆市构建数字三维地质沙盘,将灾害相关情况、人员物资调度等信息纳入该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三维地质沙盘,可在真实地貌上叠加设定的气象、水文等数据,研究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做出预案。在地质灾害避险中,沙盘也可模拟出灾害影响范围,并将风险地点、威胁对象、撤离路线等信息迅速发送给相关部门。
    (3)说明数字三维地质沙盘对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所发挥的作用。(3分)
    答案 (1)特征:以山地为主;山地和谷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等。
    成因: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弯曲变形成为褶皱,岩层断裂抬升(断层)形成山地等。
    (2)工程建设排水导致地下水沿溶洞向下流动加快,地下水位下降,侵蚀、搬运能力加强;地下沉积物随地下水流失,出现土洞;沉积物不断沉落,土洞扩大,表层土体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地面塌陷等。
    (3)汇集多种相关数据,便于进行管理、查询和分析;将地形、气象、水文等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提高灾害预警准确性;确定灾害范围,快速发出预警信息、为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提供依据。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运城盆地与中条山和峨眉台地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断裂带,峨眉台地多黄土塬,中条山由花岗岩和浅变质岩构成,涑水河穿运城盆地而过。多条较短的河流源于中条山,向北流入涑水河。研究表明,中条山西段支流河道的平均坡度最大。专家依次排除了岩性、气候、构造三个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黄河下切通过能量逐级传导,加大了中条山西段支流河道的平均坡度。图1示意运城盆地周边地形与水系,图2示意中条山自西向东地壳抬升速率。
    (1)分析运城盆地形成的原因。(4分)
    (2)中条山西段支流河道平均坡度最大,专家依次排除了岩性、气候、构造三个因素的影响,试说明理由。(6分)
    (3)研究表明,黄河下切加大了中条山西段支流河道平均坡度,试说明该过程。(4分)
    答案 (1)地壳断裂,南侧抬升形成中条山;北侧抬升叠加黄土沉积形成峨眉台地,中间下沉,形成运城盆地。
    (2)中条山由花岗岩和浅变质岩构成,岩性相对单一;空间距离较小,气候差异小;中条山中段抬升速率更大,西部抬升速率较小。
    (3)黄河下切,涑水河河口位置降低,涑水河落差增大,下切增强,支流与涑水河的交汇处位置降低,支流落差增大。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三 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三 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市各区域出租车,①②③所属功能区分别是,与共生阶段相比,小堡村爆发阶段,四大都市区中,该村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为,老幼型农户倾向于,当前的人口回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