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18/0-17264751847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18/0-17264751848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18/0-17264751849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展开【实验目的】
1.尝试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2.说出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形式。
【材料器具】
活蚯蚓,解剂盘,银子,平面玻璃,牛皮纸(或硬纸板),烧杯,吸管,清水。
【实验过程】
1.观察蚯蚓的形态。
(1)用镊子取一条活蚯蚓,放在解剖盘里。
(2)观察蚯蚓身体的形状和颜色,仔细看一看蚯蚓的体节是否均等。在靠近身体前端的几节有什么特殊结构,其颜色与其他部位是否相同?
(3)用手摸摸蚯蚓的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用手指沿蚯蚓身体腹面纵向来回轻轻抚摸,感觉下,是光滑还是粗糙?
2.分别将蚯蚓轻放在平面玻璃和牛皮纸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实验结论】蚯蚓在牛皮纸上比在玻璃上运动快。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湿润的棉签涂抹蚯蚓的表面,保证蚯蚓的呼吸。
1.怎样辨别蚯蚓的前后端?
仔细观察蚯蚓的外部结构,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3.蚯蚓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得它适应土壤中的生活?
①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②外部形态: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③运动: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④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
例题(2022·福建·中考真题)
1.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是线形动物B.蚯蚓能影响其生活环境
C.蚯蚓属于分解者D.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一、单选题
(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2.图中动物是海生毛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该动物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扁形动物
(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
3.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属于( )
A.线形动物B.腔肠动物C.环节动物D.节肢动物
(2022·吉林长春·二模)
4.小明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后,对其做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蚯蚓靠刚毛辅助运动B.蚯蚓身体呈辐射对称
C.身体后端有环带D.蚯蚓体表干燥
(2022·江苏宿迁·一模)
5.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蚯蚓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下雨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取食
C.蚯蚓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
D.蚯蚓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速度比粗糙的玻璃上快
(2022·云南·梁河县第一中学一模)
6.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会使农作物生长受阻,下列对蚯蚓的认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蚯蚓的身体分节使得运动更灵活②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蚯蚓身体是细长的,所以是线形动物④蚯蚓的运动是由刚毛来完成爬行的⑤蚯蚓吃的是土壤中的有机物⑥观察蚯蚓时要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它的体表,这是为了保证它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二、多选题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
7.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覆盖在全部三个区域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B.选用多条蚯蚓做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2分钟后观察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没有影响
D.推测干燥土壤区域内最终没有蚯蚓存在,因为蚯蚓是以湿润的体表呼吸的
三、综合题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8.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发现靠近蚯蚓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 。
(2)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不光滑;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许多小突起,这是 ,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3)在观察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正常 。
(2015·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9.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上图中[ ] 的位置来区分。
(2)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 。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 ,它可以辅助蚯蚓运动。
(4)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 。
(2019·山东聊城·中考真题)
10.下面是观察蚯蚓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蚯蚓的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色为褐色,颜色较深的一侧称为 。
②图中[1]结构称为环带,其特点是由几个体节构成,体节界限 ,体节厚,颜色较 且光滑。
③图中[2]应是蚯蚓的 端。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部,可以看到体节上有小突起,这些突起称为 ,对蚯蚓的运动起辅助作用。
(3)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感觉蚯蚓的体表有 ,其对的蚯蚓的呼吸具有重要作用。
(4)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到一张纸上,观察蚯蚓的运动,首先看到蚯蚓的前端先变细变长,向前伸展,随后,前端 ,并变粗变短,同时,后端变细变长,然后后端变短变粗,整体向前蠕动。
(2022·河南商丘·模拟预测)
11.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被誉为“环境净化器”。小明同学很想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亲自对它进行了认真观察,请你和小明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由很多相似的 构成,这个特点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灵活。
(2)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许多 ,它与蚯蚓的 配合使身体产生运动。
(3)在触摸蚯蚓体表时,会感到黏滑,蚯蚓的呼吸就是靠湿润的 来完成,因此,在观察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以保持体表的湿润,这也是正常情况下蚯蚓需要穴居在湿润土壤中的原因。
(4)雨后的林荫小路或花坛边,我们经常会看到蚯蚓在地面上蠕动,这主要是因 。
A.湿土对蚯蚓的压力大B.蚯蚓要到地面晒太阳
C.雨后土壤中缺少空气D.蚯蚓要到地面取食
四、实验探究题
(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12.为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纸盒将其底部均匀划分为两部分(如图),一侧铺一层湿土,另一侧铺一层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在两种土交界处放置6条大小相同的蚯蚓,静置一段时间后,每隔2分钟统计两侧蚯蚓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为土壤的 。设计湿土和干土两种环境是为了形成 实验。
(2)实验材料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蚯蚓趋向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蚯蚓需要依靠湿润的 进行气体交换。
(4)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蚯蚓? 。
(2022·辽宁沈阳·一模)
13.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提出问题:
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快(或慢)吗?”
(1)作出假设:
本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A:如下图所示,将两条长短、粗细相同、个体粗壮的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上(图甲)和硬纸板上(图乙),观察两条蚯蚓在两分钟内各自的爬行速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B:重复做三次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见下面的表格。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活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各自运动的平均 。
(3)得出结论: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 。
(4)选用长短、粗细相同的两条蚯蚓目的是 。
(5)重复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
爬行速度/(Cm/min)
平均速度(Cm/mi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硬纸板
8
10
6
8
玻璃板
2
4
3
3
参考答案:
1.A
【分析】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详解】A.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蚯蚓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属于分解者,C符合题意。
D.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详解】海生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犹足,用来游泳和爬行,因此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A。
3.C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
【详解】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以腐烂的植物为食,营腐生生活。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特点。
4.A
【分析】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详解】A.蚯蚓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A正确。
B.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左右对称,B错误。
C.身体前端有环带,C错误。
D.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蚯蚓的生活习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详解】A.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
B.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爬出地面,B错误。
C.蚯蚓的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可做鱼类的饵料,C正确。
D.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糙纸上速度要慢,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此题考查蚯蚓的特征。
【详解】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身体分节使运动更灵活,①正确;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改善了土壤结构,以腐烂有机物为食,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氮、磷、钾等无机盐供植物利用,粪便排到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肥力,②正确;蚯蚓身体由多个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③错误;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④错误;蚯蚓以土壤中腐烂有机物为食,⑤正确;蚯蚓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所以观察蚯蚓时要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它的体表,⑥正确。
故选B。
7.B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详解】A.通过实验设置,可知: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潮湿环境还是干燥环境,实验的变量是潮湿程度,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故A错误。
B.选用多条蚯蚓做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故B正确。
C.2分钟后观察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分布在三个区域蚯蚓数量的多少进行统计分析,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是否有影响,故C错误。
D.推测干燥土壤区域内最终没有蚯蚓存在,因为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以湿润的体表呼吸的,故D正确。
故选BD。
8.(1)环带
(2)刚毛
(3)呼吸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详解】(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近身体前端有几个体节愈合形成一个宽大且光滑的环带。
(2)用手触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了刚毛,它具有支撑身体、辅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9. 3环带 呼吸 刚毛 分解 放回大自然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可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3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前部。
(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4)蚯蚓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验完成后,实验完毕我们应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故答案为(1)[3]环带;(2)呼吸; (3)刚毛; (4)分解 ; (5)放回大自然。
【点睛】本题考查蚯蚓的呼吸、运动以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难度中等,属于掌握层次。
10. 圆筒 背面 不明显 浅 后 刚毛 黏液 固定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图中1环带、2后端。
【详解】(1)①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在蚯蚓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如图:
可见图2是后端。
①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色为褐色,颜色较深的一侧称为背面。
②图中1结构称为环带,其特点是由几个体节构成,体节界限不明显,体节厚,颜色较浅且光滑。
③图中2应是蚯蚓的后端。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刚毛,它可以辅助蚯蚓的运动。
(3)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完成呼吸作用。因此,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壁,你会发觉它的体表有黏液,其对的蚯蚓的呼吸具有重要作用。
(4)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蚯蚓向前运动时,首先移动部位是身体的前端,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所以在蚯蚓的运动中身逐渐变细变长。因此,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到一张纸上,观察蚯蚓的运动,首先看到蚯蚓的前端先变细变长,向前伸展,随后,前端固定,并变粗变短,同时,后端变细变长,然后后端变短变粗,整体向前蠕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呼吸、刚毛、环带以及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11.(1)环形体节
(2) 刚毛 肌肉
(3)体壁
(4)C
【分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因为体内没有脊椎,又称为无脊椎动物,用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的体节组成,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它与蚯蚓的肌肉配合使身体产生运动。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土壤中充满了雨水,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故选C。
12.(1) 湿度 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体壁
(4)放回大自然中(放回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中)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1)取纸盒将其底部均匀划分为两部分(如图),一侧铺一层湿土,另一侧铺一层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本实验的变量为土壤的湿度,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湿土和干土两种环境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2)实验材料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4)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大自然中(放回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中)。
13.(1)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快(或慢)
(2)距离##速度
(3)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慢(或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
(4)控制单一变量
(5)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作出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根据问题:“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快(或慢)吗?”,结合生活经验,可作出如下假设: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慢。
(2)为了减少误差,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我们一般都会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因此在本探究实验中,要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
(3)分析表格数据,蚯蚓在硬纸板上的平均速度为8cm/min,在玻璃杯上的平均速度为3cm/min,由此得出结论: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慢。
(4)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为避免其他条件对本实验的干扰,我们在做本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尽量选择长短粗细,生长状态差不多的同一环境中的两条蚯蚓。
(5)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探究实验应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做几次,并取其平均值,以尽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14 观察人血涂片-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这是一份14 观察人血涂片-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观察鸟卵结构-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这是一份10 观察鸟卵结构-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9 观察植物的无性繁殖-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这是一份09 观察植物的无性繁殖-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