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长沙明德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há) 哺育(pǔ) 和蔼可亲 锋芒必露
B.殷红(yīn) 愧怍(zuò) 万丈狂澜 鞠躬尽萃
C.校对(jià) 亘古(gèng) 契而不舍 潜心贯注
D.污秽(huì) 诘问(jié) 一泻万丈 妇孺皆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哺育(pǔ)——bǔ,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B.殷红(yīn)——yān,鞠躬尽萃——鞠躬尽瘁;
C.亘古(gèng)——gèn,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家喻户晓的袁隆平为了追求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他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世人能看到他的荣誉,也能感受到他的工匠精神,但成就这份工匠精神背后的付出却是微不足道的——爬田埂、蹚泥水,风里来,雨里去。以稻秆为笔,以稻穗为字,在岗位上沥尽心血,硕果累累,他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
A.家喻户晓B.可歌可泣C.微不足道D.沥尽心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句中形容袁隆平的知名度,恰当;
B.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常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恰当;
C.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句子中形容工匠精神背后的付出,词意不符合句子表达意思;
D.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形容袁隆平的付出,恰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
B.成分残缺,在“自我保护”后加上“意识”;
C.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使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①⑤②③④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D.③①②⑤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通读句子可以确定③应该是开头句,然后①②⑤④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介绍了盆植、盆栽、盆景。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舟给好友打电话说:“明天是端午节,我们一起吃粽子、看龙舟比赛、喝雄黄酒、挂香袋吧!”
B.陈舟在中秋节这一天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
C.“露从今夜白”中的“露”就是白露这个节气。
D.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立秋之后是处暑,冬至之后是小寒。
6.古诗文填空
诗中自有恬淡的隐士,“①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与月为伴,感受自然的美好与隐居生活的诗意。诗中亦多惜时的智者,“草树知春不久归,②_______”(韩愈《晚春》),似那暮春的草树,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诗中还有颠沛的游子,“③_______,④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哪怕是夜风里的笛声,也能牵动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更有卫国的志士,不远万里奔赴疆场,“⑤_______,⑥________”(乐府民歌《木兰诗》),彰显一片爱国赤诚。
【答案】①深林人不知 ②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万里赴戎机 ⑥关山度若飞
综合运用(6分)
7.我校初一年级(1)班将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家国情怀】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家国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19世纪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果戈理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材料二: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地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一个中国人!”随时随处佩戴。
(2)【积累爱国诗词】下列不属于爱国诗句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设计爱国活动】请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爱我中华”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维护祖国(国家)利益 ②维护祖国(国家/民族)尊严
(2)B
(3)①“我的中国心”演讲比赛 ②“英雄赞歌”故事分享会/“为祖国点赞”征文活动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材料一中果戈理的名言“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表现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情怀。
材料二中吉鸿昌在美国佩戴“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胸卡,说明他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
所以,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2)本题考查爱国诗句的识记。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到来,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此句写诗人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国都沦陷,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江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此句写时序的交替,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悲壮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3)本题考查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的能力。适合中学生开展的活动有: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等。从中选择两项活动,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并参照所给的示例拟写名称即可。
示例1:“扬我文化”经典诵读比赛
示例2:“赞我祖国”摄影展览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一)诗词鉴赏(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8.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前两句的“稻叶齐”“晓烟低”,可知这是秋天的早晨。
B.前两句通过稻田、树丛等景物,正面写出了无限的凉意。
C.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这首诗前两句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感染力。
D.本诗勾勒出了几幅小画面,构成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图画。
9.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答案】8.B
9.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态和意志,写黄莺在这刚刚凉爽下来的青山之中欢快地鸣唱着。不仅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更写出了诗人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正面描写”错。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因此这两句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三、四句是“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这里不直接写“凉”,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黄莺也爱新凉好”运用拟人手法,表现黄莺因新凉而产生无限喜悦,因而在青山中欢快歌唱。黄莺的喜悦其实是诗人的喜悦,是诗人因为新凉而感到高兴和惬意,诗人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同时诗句借助黄莺的啼唱和青山的背景,写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④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⑨尔。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④经史:经书和史书。⑤小说:各类杂记。
⑥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⑦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⑧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⑨属思:构思。
10.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少所嗜好/释担而立(《卖油翁》)
B.尝语僚属言/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平生惟好读书/惟手熟尔(《卖油翁》)
D.余因谓希深曰/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B.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C.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D.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13.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和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中三者事迹分析。
【答案】10.A 11.D
12.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
13.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的时间写出来,这共同说明了成功来自勤奋,我们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利用闲余时间充实自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转折的连词,但,却/表承接的连词,可不译;
B.都是“曾经”的意思;
C.都是“只”的意思;
D.都是“对……说”的意思。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分析,“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句式一致,都是主谓句,故在“史”“说”“辞”后各自断句;再结合句意“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诗词。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可断句为: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讽诵(诵读),琅然(清脆的样子),闻(听),笃学(好学)”要理解正确。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阅读感悟。
结合钱惟演的话“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可知,钱思公出身富贵,却没有什么嗜好,只喜欢读书,连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结合“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可知,宋公垂每次上厕所都要带书诵读;结合欧阳修的话““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可知,欧阳修的文章大多用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的时间写出来的;据此可知,三者的事迹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勤奋刻苦地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学识;惜时好学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诗词。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次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很远都能听到,也是如此地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①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②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③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④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材料四】
长时间听书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危害。长期使用耳机听书会导致鼓膜受到刺激,从而影响到内耳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经常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会使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使身体产生疲劳感,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以上材料来自网络,有删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但不包括音乐、音响等声音。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大部分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D.大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15.下列关于听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听书时,信息接收率不如看书高。
B.听书时,声音越大越好。
C.听书时,我们的想象空间可能会受到限制。
D.听书时,可能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16.进入初中,小明同学想用听书的方式来读名著,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小明提点建议。
【答案】14.C 15.B
16.(1)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有声阅读产品。(2)听的时候声音大小适中,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听书。(3)不要长时间听书。(4)听书和纸质阅读相结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从材料一中“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可知,有声阅读包括音乐、音响;
B.有误,从材料一中“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可知,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并不是大部分;
D.有误,从材料二中“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根据材料三②段中“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可知,声音太大,人就会感到头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二中“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概括为: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有声阅读产品;
结合材料三②段中“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可概括为:听的时候声音大小适中,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听书;
结合材料四中“长时间听书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危害。长期使用耳机听书会导致鼓膜受到刺激,从而影响到内耳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经常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会使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使身体产生疲劳感,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概括为:不要长时间听书;
结合材料三④段中“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可概括为:听书和纸质阅读相结合。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我出发去念大学的那一天,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②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
③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
④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⑤“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⑥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
⑦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⑧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⑨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⑩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⑪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⑫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⑬下了火车,爸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⑭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⑮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⑯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⑰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⑱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⑲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⑳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21)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22)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杂志2023年第6期)
17.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情节,补全以下信息。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
19.文章标题“时间不等人”有哪些含义?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与父母相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
今年年初的一天,工作间隙,侯爱东的手机突然响了,微信提示,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儿,干嘛?”母亲学会用微信了,过年时他在家教了好几天,终于有成效了。为了让母亲更熟练地玩微信,空闲时,侯爱东就和母亲用微信交流。有时叮嘱母亲吃药,有时跟母亲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渐渐地,侯爱东也发现了使用微信的一个好处:“平时对父母羞于说出口的话,通过文字可以轻松地表达出来。”
【答案】17.①出发上学(去念大学),亲邻送行;②尴尬、生气;③透过车窗,看妈远去;④不舍、心疼。
18.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左右摇晃”“拖”“抱”“塞”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搬运行李时忙碌的样子,突出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行李之多,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19.含义:既指“我”和爸爸要去赶火车,发车的时间不等人;也指岁月不饶人,父母正在逐渐变老。
看法:
(1)文中“我”面对母亲的叮嘱觉得没面子有些气恼,和父亲很少交流,虽然“我”很爱自己的父母,却很少关心他们,对他们的爱也难以说出口。
(2)材料中侯爱东很关心母亲,教母亲使用微信,用微信和母亲交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3)根据文章和材料内容,我认为,父母关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在思想上要理解父母,感激父母;同时也要在行动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回答)
感悟:生活中面对父母的叮嘱,耐心聆听,不随便发脾气,教父母一些他们不会的东西,平时多嘘寒问暖,用实际行动关心父母(有具体做法,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已知信息“茫然、期待、恐惧”对应第①段,由首段“我出发去念大学的那一天,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可知,出发上学(去念大学),亲邻送行;
第二空,已知信息“看妈忙碌,听妈叮嘱”对应第②至⑤段,由第④段“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可知,此时我的心情是尴尬、生气;
第三空,已知信息“困惑、懊恼”对应第⑫段,由第⑫段“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可知,透过车窗,看妈远去;
第四空,已知信息“送别父亲,多次回望”对应第⑯至⑳段,由第⑲段“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第⑳段“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可知,此时我的心理是不舍、心疼。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是动作描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母亲忙碌的动作与蚂蚁搬家相比,形象地描绘出母亲为了孩子忙碌而不知疲倦的形象。“略显圆润的身体”则是外貌描写,通过描绘母亲的身材,让读者能够更加具体地想象出母亲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母亲为了孩子付出的辛勤努力。“左右摇晃”“拖”“抱”“塞”是动作描写,通过描绘母亲搬运行李的具体动作,突出了母亲为了孩子付出的辛勤努力,同时也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深深关爱。总的来说,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母亲为了孩子忙碌而不知疲倦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深深关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与内容感悟。
第一问,标题的含义。由首段“我出发去念大学的那一天,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第⑩段“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第⑪段“车终究还是开动了”可知, 标题字面含义是“我”和爸爸要去赶火车,发车的时间不等人;再结合第⑨段“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第㉑段“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可知,“时间不等人”的深层含义是指岁月不饶人,父母正在逐渐变老。
第二问,如何与父母相处的看法。
由第④段“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第⑯段“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第⑰段“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可知,在文中,当“我”面对母亲的叮嘱时,感到有些尴尬和生气,因为觉得这让我失去了面子。与父亲的沟通也相当有限,尽管“我”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很少去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的爱意也往往难以表达出来。
由链接材料“为了让母亲更熟练地玩微信,空闲时,侯爱东就和母亲用微信交流。有时叮嘱母亲吃药,有时跟母亲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可知,侯爱东对母亲的关爱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仅耐心地指导母亲如何使用微信这一现代通讯工具,还通过微信与母亲保持日常的沟通联系,以实际行动向母亲展示了他的深情。
综合文章和材料内容,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立场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即使有时我们不完全同意。同时,与父母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分享我们的生活和感受,同时也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忧虑,不要害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无论是通过言语还是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问,谈感悟。文章中的“我”在面对母亲的关心时感到尴尬,而与父亲的沟通也很少,这反映了许多年轻人在与父母相处时的通病。然而,通过侯爱东教母亲使用微信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父母适应现代生活,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还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生活中,我们应该耐心聆听父母的叮嘱,不随便发脾气,教他们一些他们不会的东西,平时多嘘寒问暖,用实际行动关心父母。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还能让自己在未来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没有遗憾。总之,“时间不等人”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通过理解、沟通、实际行动和表达感情,让这些时刻变得有意义和珍贵。
(五)名著阅读(共6分)
20.下面对《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娶自己的女儿。
B.作品围绕祥子最大的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突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C.尽管祥子卖掉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虾蟆大仙”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去世了。
D.小福子服毒自杀身亡后,祥子也“不再有希望”,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识记。
A.叙述不正确。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是因为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而非刘四爷想让他娶自己的女儿。
C.叙述不正确。祥子是在虎妞死后为安葬虎妞才卖的车,而非“祥子卖掉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虾蟆大仙’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去世了”。
D.叙述不正确。小福子是在树林中上吊死的,而非“服毒自杀”。
21.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两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段一】
这样一想,对虎妞的要挟,似乎不必反抗了;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况且她还许带过几辆车来呢,干吗不享几天现成的福!看透了自己,便无须小看别人,虎妞就是虎妞吧,什么也甭说了!
【语段二】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面对虎妞的逼迫和孙侦探的敲诈,祥子最终都选择了妥协,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祥子对虎妞妥协的原因: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祥子对拥有车的幻想和对生活的享乐,这是祥子的个人性格使然。
祥子对孙侦探妥协的原因:祥子被孙侦探的威逼利诱吓到了;其本身的懦弱使得他不敢反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面对虎妞的逼迫,祥子最终选择了妥协,结合“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况且她还许带过几辆车来呢,干吗不享几天现成的福!看透了自己,便无须小看别人,虎妞就是虎妞吧,什么也甭说了”可知,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跳不出困局,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因此选择了顺从和享受一时的福利。
而面对孙侦探的敲诈,祥子“‘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是因为祥子被孙侦探的威逼利诱吓到了,祥子深知自己是社会底层的人,命运已经注定,再挣扎也只会更糟,所以选择委屈自己减少麻烦,这也是他的懦弱使得他不敢反抗。
三、写作(50分)
22.灿烂的细节,可能藏在母亲准备的饭菜中,可能藏在老师智慧的话语中,可能藏在奋勇拼搏的步伐中……我们的生活因那些灿烂的细节丰盈而又意味深长。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略。情节
“我”的心理
①
茫然、期待、恐惧
看妈忙碌,听妈叮嘱
②
③
困惑、懊恼
送别父亲,多次回望
④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四处,阅读与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湖南长沙明德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8,湖南长沙明德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与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