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重庆市巫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森林古猿C. 北京猿人D. 类人猿
【答案】B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同学们目前正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春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期”
B. 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C. 身高突增,性器官迅速发育
D. 具有独立意识,不需要与家长交流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迅速增加,性器官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详解】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A不符合题意;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和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不符合题意;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期间性器官也迅速发育,C不符合题意;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所以青春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交流,D符合题意。
3. 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关于这些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B.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
C. 儿童时期缺钙易患佝偻病
D. 维生素种类很多,多数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
【详解】A.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A错误。
B.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B正确。
C.儿童时期缺钙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C正确。
D.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维生素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D正确。
故选A。
4.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是胃,能将蛋白质完全分解成氨基酸
B. 4是小肠,内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5是大肠,既有消化功能,又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D. 8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答案】B
【分析】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中1是口腔、2是食道、3是胃、4是小肠、5是大肠、6是肛门、7是唾液腺、8是肝脏、9是胰腺、10是胆囊。
【详解】A.3是胃,胃中的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A错误。
B.4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B正确。
C.5是大肠,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C错误。
D.8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D错误。
故选B。
5. 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 )
A.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B. 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
C. 糖尿病患者排出了大量的糖类,要补充糖类含量高的食物
D. 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膳食要多盐,会使人体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A不符合题意。
B.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新鲜的柑橘;因此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含糖高的食物,C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因此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D不符合题意。
6. 学习呼吸系统结构特点之后,同学们认识到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以下所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将空气加温
B.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
C.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D. 鼻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湿润
【答案】C
【分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详解】A.当我们吸入冷空气时,鼻腔内的丰富毛细血管会对其进行加温,使其接近体温,从而减少对呼吸道和肺部的刺激。这是鼻腔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A正确。
B.鼻腔内的鼻毛能够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微小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也是鼻腔的一个重要功能,有助于保护呼吸道和肺部的健康,B正确。
C.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类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鼻黏膜内的嗅细胞是感受器,与呼吸的效率和健康性无直接关联,C错误。
D.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这些黏液能够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并粘附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等微小颗粒,然后通过纤毛的摆动将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和清洁,也是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C。
7. 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各代表人体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其成分含量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
B. 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详解】据分析和表中数据可知,甲的气体含氧气较多,乙中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甲是吸入的气体,乙是呼出的气体。判断的依据就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乙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水分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 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用于呼吸道异物窒息的急救。结合下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冲击腹部的动作使得膈被迫上移
B. 肺内气压突然下降使得阻塞物排出
C. 此时会厌软骨抬起,喉口开放
D. 吞咽时不说笑可以防止异物进入气管
【答案】B
【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变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呼吸道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9. 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
A. 无机盐B. 血浆蛋白C. 红细胞D. 葡萄糖
【答案】C
【分析】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详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如图为人体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示意图,其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的(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根据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解答。
【详解】A.表示小肠绒毛,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氧气容易扩散周围组织细胞,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表示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C不符合题意。
D.表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透过肾小球壁和肾小囊的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此结构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没有进行物质交换,D符合题意。
故选D 。
11. 下表是老师展示的李某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内容,同学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镜检李某的血涂片,发现白细胞数量最多
B. 李某的止血和凝血功能正常
C. 李某患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
D. 李某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答案】A
【分析】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李某的血涂片,发现红细胞数量最多,A错误;
B、由血常规由化验单可知,李某的血小板正常,血小板能促进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正确;
C、由血常规由化验单可知,李某体内的白细胞超出了正常范围,患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C正确;
D、由血常规由化验单可知,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由血液常规检查的结果可知,李某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他可能患有贫血病,应多吃一些含铁或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
故选A。
12.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左侧腔室流静脉血,右侧腔室流动脉血
B. 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
C. 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 小明左手不慎割伤,鲜红血液从伤口流出速度很快,小明应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答案】B
【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详解】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错误。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正确。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向动脉,C错误。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应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B。
13. 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称为排泄,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随粪便排出
B. 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C. 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
D. 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答案】A
【分析】(1)排泄的概念: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2)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详解】A.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不属于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A符合题意。
BCD.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C. 脑干能调节人体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D. 小脑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神经三部分,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故A错误。
B.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不是神经,故B错误。
C.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故C正确。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故D错误。故选C。
15. 人依靠耳从外界获取听觉信息,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会影响听力,这样容易损伤( )
A. 听小骨B. 鼓膜
C. 听神经D. 听觉中枢
【答案】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和内耳。结构如图:
【详解】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故A不符合题意。
B.鼓膜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同时外界声波对鼓膜产生振动传递给听小骨,所以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故B符合题意。
C.听神经是传递神经冲动给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故C不符合题意。
D.听觉中枢是听觉形成的神经中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下列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B. 肾上腺素C. 胸腺激素D. 性激素
【答案】D
【分析】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A错误。
B.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B错误。
C.胸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可以快速激活和增殖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减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同时具有治疗的作用,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D正确。
故选D。
17. 日本政府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引发了全球的强烈关注和谴责。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环境理念的是( )
A. 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生物发生变异
B. 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C. 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洋流扩散至全球海域
D. 核污水不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答案】D
【分析】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会随着洋流扩散至全球海域,可能会导致生物发生变异,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详解】A.放射性物质会导致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产生变异,A不符合题意。
B.放射性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从而传递给人类,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流动的,所以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洋流扩散至全球海域,C不符合题意。
D.核污水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一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倡导“低碳出行”,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大气污染
B. 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
C. 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故可任意砍伐森林中已经成才的树木
D. 将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C
【分析】(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详解】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使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雨水充沛;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促进碳氧平衡;任意砍伐森林中已经成才的树木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C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如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和相关记录。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以1、2号为一组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若以2、3、4号为一组实验,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C. 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2和5是对照实验
D. 2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完全被消化分解成了葡萄糖
【答案】D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1、2号为一组实验,变量是唾液,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
B.2、3、4号为一组实验,变量是温度,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正确。
C.2和5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其他条件都相同,C正确。
D.2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成了麦芽糖,D错误。
20.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多个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下列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能分泌并储存胆汁
B.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C.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们的作用都是防止血液倒流
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它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答案】A
【分析】(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的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乳化作用是一种物理性消化。(2)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详解】A.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的胆汁,胆汁储存在胆囊中,A错误。
B.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B正确。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C正确。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图甲表示女性生殖系统,图乙表示胚胎发育过程。
(1)过程[F]表示是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在图甲中的[ ]__________。
(2)进入青春期后女孩会出现一些特有的征象,即第二性征,这与图甲[____]分泌的__________有关。
(3)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最终会在[③]__________内“安家落户”,经过大约266天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在此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__________的物质交换从母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答案】(1)①. 受精 ②. [②]输卵管
(2)①. ① ②. 雌性激素
(3)①. 子宫 ②. 胎盘
【分析】图甲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图乙中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F受精过程,G分娩。
【详解】(1)由图示可知,F过程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受精过程,受精的场所是在②输卵管中。
(2)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一些特有的征象,即第二性征,这和标号①卵巢产生的雌性激素有关。
(3)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会先植入③子宫内膜内,慢慢发育,经过大约266天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在此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
22. 科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为研究不同运动类型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I.选取某校36名初一年级的学生,分为3组,记为A、B、C。
II.除完成学校的正常课程外,A组不进行其他锻炼,B组进行体操锻炼,C组进行跳绳锻炼。每周5次,每次45分钟。
III.10周后,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注: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1)实验中,A组起______作用,A、B、C三组学生的初始体质应______。
(2)本实验以________为检测指标来反映中学生的体质。各组实验结果应为组内学生相应数据的______。
(3)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由实验结果可知,跳绳运动能增强相关肌肉的耐力和收缩力,显著增大肺活量。______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坐位体前屈的成绩。
(4)通过本研究发现,科学运动能够提升学生体质,但不同运动类型对体质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提示同学们应__________。
【答案】(1)①. 对照 ②. 相似
(2)①. 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距离 ②. 平均值
(3)体操 (4)参加多种体育锻炼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图中①是肋间肌、②是膈肌。
【详解】(1)为研究不同运动类型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A组不进行其他锻炼,B组进行体操锻炼,C组进行跳绳锻炼。每周5次,每次45分钟。实验中,A组起对照作用。为控制变量的唯一性,A、B、C三组学生的初始体质应相似。
(2)本实验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距离为检测指标来反映中学生的体质;各组最终的实验结果应为组内学生相应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3)通过本研究发现,科学运动能够提升学生体质,但不同运动类型对体质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由实验结果可知,跳绳运动能增强相关肌肉的耐力和收缩力,显著增大肺活量;体操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坐位体前屈的成绩。
(4)通过本研究发现,科学运动能够提升学生体质,但不同运动类型对体质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提示同学们应参加多种体育锻炼。
23.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L,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如图则为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国心”示意图。请你据此分析回答: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患贫血症的是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要求,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
(2)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的搏动为血液流动提供______。
(3)当心肌功能发生障碍时,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出心脏,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脏移植是治疗重症心衰的一种有效救治方法,但寻找合适供体困难重重。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国心”。“中国心”中设计有单向“阀门”,是模拟______可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根据图可知,该患者的心衰发生的位置在______(填心脏腔室名称)。此位置“中国心”将血液泵出,通过人造血管送入______(填血管名称),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答案】(1)①. 乙 ②. 丁
(2)动力 (3)①. 瓣膜##动脉瓣 ②. 左心室 ③. 主动脉
【分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会危及生命。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3)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详解】(1)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使人患贫血;参照表中数据,乙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所以四人中患贫血症的是乙。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所以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要求,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心脏的搏动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3)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中国心”中设计有单向“阀门”,是模拟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由左心室流向主动脉,提高泵血效率。根据图可知,该患者的心衰发生的位置在左心室,此位置“中国心”将血液泵出,通过人造血管送入主动脉,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24.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排尿是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1)在尿的形成过程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作用。
(2)图甲中[①]______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由约100多万个图乙所示的结构组成。该结构由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组成,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3)尿液的形成是持续的,但排尿确实间歇性的,这是因为[③]______可暂时贮存尿液。但其贮存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条件允许时应及时排尿。憋尿容易使③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尿路感染,严重时还会引发⑥发生病变。若⑥发生病变,⑧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_。
【答案】(1)①. 滤过 ②. 重吸收
(2)①. 肾脏 ②. ⑤、⑥、⑦
(3)①. 膀胱 ②.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分析】图中 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⑤肾小囊、⑥肾小球、⑦肾小管、⑧集合管。
【详解】(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①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由约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⑤肾小囊、⑥肾小球、⑦肾小管,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3)尿液产生后会在图甲中的③膀胱中贮存,但其贮存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条件允许时应及时排尿。憋尿容易使③膀胱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尿路感染,严重时还会引发肾炎。肾小球不能过滤(滤过)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若⑥肾小球发生病变,⑧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5. 2023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意识和技能。回顺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耳中______(填名称)的振动,并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_(填图中序号)内相应的感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在奔跑时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球内_______(填字母)曲度的调节。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一碰触到伤口他立即缩回腿,请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此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清理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躯体感觉中枢。
(4)在逃生过程中,有的同学面红耳赤、心跳呼吸加快,此时他体内肾上腺分泌的_______明显增多,能让他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答案】(1)①. 鼓膜 ②. ④
(2)A (3)①. E→F→G→H→I ②. ⑥
(4)肾上腺素
【分析】图示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⑤听神经、⑥大脑皮层、⑦小脑、⑧脑干。
【详解】(1)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②鼓膜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④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睫状体内有平滑肌,A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A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立即缩回,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清理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因为神经冲动还沿着脊髓中的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在⑥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疼痛感。
(4)人体内的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从而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在逃生过程中,有的同学面红耳赤、心跳呼吸加快,此时他体内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明显增多,能让他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
化验项目
结果
参考值
WBC(白细胞)
26×109/L
(4~10)×109/L
RBC(红细胞)
1.8×1012/L
(4.0~5.5)×1012/L
HGB(血红蛋白)
68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198×109/L
(100~300)×109/L
试管号码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块、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37℃
搅拌情况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组别
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
坐位体前屈距离(cm)
A
45.1
7.4
B
45.2
8.6
C
52.8
7.5
项目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甲
5.1×1012
140
A
乙
4.6×1012
70
B
丙
5.2×1012
150
AB
丁
3.9×1012
130
O
[生物][期末]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巫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巫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