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三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一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展开时间:50分钟 分值:5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为减少近地轨道的报废卫星对正常工作卫星的影响,科学家研制了离轨帆。卫星报废后,离轨帆展开(下图),增加了卫星受到的阻力,加快了卫星减速降轨,使其在距地面数百千米的大气层中开始销毁。读材料完成下面三题。
1.报废卫星对正常工作卫星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影响其他卫星轨道安全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影响其他卫星对地观测
D.遮挡其他卫星获取光照
答案 A
2.加快报废卫星减速降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离轨帆受到的( )
A.自身动力 B.地球引力
C.太阳辐射 D.空气阻力
答案 D
3.报废卫星开始销毁的大气层( )
①云雨雾雪多发 ②适合航空飞行
③有极光现象 ④存在电离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尘卷风是指由于地面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小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尘柱(下左图)。这些进入大气中的沙尘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带来的“阳伞效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下右图为我国某地一天中尘卷风强度与地表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示现象可能发生在( )
A.青藏高原10月 B.四川盆地7月
C.东北平原10月 D.塔里木盆地7月
答案 D
5.气溶胶形成“阳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
B.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D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地区的增温幅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海冰的非融化季。有科学家认为云和水汽的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科学家不认同此观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科学家们对云和水汽在北极增温中的作用存在争议,他们各自的依据是( )
①云和水汽可以阻挡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
②云和水汽增加,导致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
③云和水汽增加时,海冰融化吸收的热量增加
④云和水汽增加会增强地面长波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7.若云和水汽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则云和水汽对北极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弱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
8.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 )
A.10时 B.12时 C.15时 D.18时
答案 C
9.推测该日16—19时气温变化的原因有( )
①地面辐射减弱
②风向骤变,由东南转向西北
③冷空气向山谷底部堆积
④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受地形影响,地面产生热力差异易形成局地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剖面,灰色阴影表示空气垂直上升运动速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该地热力环流产生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9:00 B.13:00
C.18:00 D.24:00
答案 D
10.此时,该地(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C.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D.山顶近地面气流上升气压降低
答案 C
读某年4月28日8:00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两题。
11.若下图中实线表示近地面等温面,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面,则上图中①地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组合,正确的是( )
答案 C
12.有关①②两地水平气流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
A.均为辐散气流 B.均为辐合气流
C.风力较强 D.风力较弱
答案 D
非选择题(共33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图1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
图1
探究问题一 风向的变换
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图2)。
图2
(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5分)
探究问题二 风速的变化
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图3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
图3
(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6分)
探究问题三 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图4)。
图4
(3)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2)白天实测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小。
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速偏大。
(3)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温室是适合严寒地区使用的农业设施,但由于传统温室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保温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无法带来预期经济效益。阴阳型日光温室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北侧增加一个采光面朝北的单坡面温室(适合菌类等弱光或避光作物种植),两者共同使用一面支撑墙。温室的拱架有内外两层,外层拱架上铺设塑料薄膜,内层拱架上铺设塑料薄膜和保温被,阳棚再增加一层薄膜覆盖。半地下式阴阳棚建造时,一般阳棚地基低于阴棚,从而更好地提高阳棚的保温性能。日光温室的建造地要避开洪涝、冰雹等灾害频发以及有污染的地区等,宜选择在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南面和东西两侧没有高山以及高大建筑物遮挡且配套设施(如电力、给排水、道路等)完善的地段。下图示意西藏某地双拱三膜半地下式阴阳棚日光温室结构。
(1)说明西藏某地晴朗的夏季6时左右(地方时)阴棚热量收入高于阳棚的原因。(2分)
(2)半地下式阴阳棚中阳棚的深度一般在0.7米为宜。分析阳棚的深度过深可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3)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说明双拱三膜半地下式阴阳棚日光温室具有的优势。(10分)
答案 (1)夏季日出早于6时(或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升,阴棚朝北,获得太阳辐射多。(2分)
(2)棚内挖过深易造成遮阴带,光照不足;(2分)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土壤肥力低;(2分)地下水埋藏过浅的地区容易出现作物根系被水泡。(2分)
(3)阴棚充分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前后栋之间空出的大部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2分)阴阳棚共用一面支撑墙,减少建造成本;(2分)阳棚内外三层薄膜、保温被与内外层拱架间会形成空气隔热层,再加上半地下式和阴棚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阳棚的热量散失,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性能;(2分)阴棚较适合种植有弱光或避光要求的作物,增加作物种类;(2分)由于保温能力提高,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九第一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九第一讲过关检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皇冠梨套袋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下列地区属于早籼稻主产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同城化演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并非“村中城”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凝灰岩属于,甲地构造地貌为,图中断层形成于,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