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完成下面小题。
1. 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 )
A.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C.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2. 大会期间,沈阳市( )
A. 黑夜时间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B. 白昼时间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C. 黑夜时间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D. 白昼时间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在大会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大会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变短,夜在变长,A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沈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在此期间,沈阳市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在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小,D正确,C错误。故选D。
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下图示意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完成下面小题。
3. 5月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径流差最大,主要是因为西支溪流域5月( )
A. 大气降水较多B. 下渗较强
C. 地表蒸发较弱D. 积雪融水较多
4. 下列月份中,西支溪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是( )
A. 2月B. 4月
C. 9月D. 11月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故水循环相近,大气降水、下渗、地表蒸发差别不大,ABC错误。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较多,造成5月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径流差最大,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西支溪流域水污染最严重原因是滑雪场的人类活动,随着春季人工造雪融化后,大量污染随雪水向下游流动,水污染严重,应为4、5月份,B正确,故选B。
海水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其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仅为30%,是我国四大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下图示意渤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其它三大海域相比,渤海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注入渤海的河流密布,径流丰富B. 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
C. 盐碱地得到改良,地下水盐分减少D. 海域封闭,受大陆水系影响大
6. 渤海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部高,西部低B. 北、西、南低,中东部高
C. 北部高,南部低D. 北、东、南低,中西部高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由图可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环抱渤海,渤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其它海域水体交换不畅,加上辽河、黄河、滦河淡水汇入起到稀释作用,导致表层海水盐度低于其它三大海域,D正确;与其它三大海域相比,注入渤海的河流的径流较小,A错误;冬季气温偏低,海水蒸发较少,海水含盐类物质比重小,海水盐度相对低,B错误;渤海沿岸盐碱地多,虽然进行了一定改良,但地下水接纳地势高处流来的地下径流,其聚盐作用很强,盐分不一定减少,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由图可知,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表层海水盐度均低于中部和东部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粗实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湖泊主要补给来源为(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B. 大气降水
C. 地下水D. 冰川融水
8. 在下垫面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 夜间大于白天B. 早晨大于黄昏
C. 夏季大于冬季D. 阴天大于晴天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从材料“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其主要补给方式以地下水补给为主,C正确;我国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量都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材料中指出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因此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潜热通量值大。白天温度高于夜间,白天潜热通量高于夜间,A错误;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黎明前后,因此黄昏时的气温高于黎明时的气温,昏时的潜热通量高于黎明,B错误;夏季的气温高于冬季,夏季潜热通量大于冬季,C正确;阴天气温低于晴天,阴天潜热通量低于晴天,D错误。故选C。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B. ②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C. ③圈层由所有生物组成D. ④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10.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
B. 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
C. ③圈层有机物进入④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①圈层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B正确;③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④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水圈物质进入大气圈主要依靠蒸发和植物蒸腾,A错误;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气圈提供氧气等气体,B错误;生物圈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岩石圈中获取无机物,将有机物释放至岩石圈中,并改造岩石圈,C正确;岩石圈的矿物质主要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水圈,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年代的地层,其中Q为砂岩。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地貌以内力作用为主 ②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③甲地构造类型有利于储水 ④乙地岩层受到岩浆侵入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12.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褶皱隆升—固结成岩—风化侵蚀B. 固结成岩—褶皱隆升—风化侵蚀
C. 固结成岩—风化侵蚀—褶皱隆升D. 褶皱隆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地势中间高,为向斜山,以外力作用为主,①错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②正确;甲地构造类型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③正确;乙地岩层为沉积岩,没有受到岩浆侵入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该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固结成岩作用,后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久之形成山岭。综上所述,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风化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天山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准静止锋之一,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后,先形成冷锋再形成准静止锋。读天山准静止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是由于()
A. 暖气团持续抬升B. 冷气团势力变弱
C. 暖空气遇冷下沉D. 冷空气移动受阻
14. 受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地区会出现()
A. 降温与升温交替B. 持续阴雾或微雪
C. 大风与暴雪天气D. 阳光明媚的晴天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后,先形成冷锋,受天山阻挡,难以向南移动,进而形成准静止锋,故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的原因是冷空气移动受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准静止锋难以向南移动,造成山前暖气团抬升,使近地面降温的同时出现降水;该准静止锋出现在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时节,受其影响该地区以降温为主,因水汽含量较少,所以多阴雾或微雪天气,B正确,A、C错误。准静止锋影响可能带来持续性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B。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辐射逆温现象多发。完成下面小题。
15.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6. 考虑辐射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天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
A. 清晨B. 中午
C. 午后D. 傍晚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逆温发生时,大气对流运动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不适合室外锻炼。一天中清晨气温低,辐射逆温发生较多,不适合室外锻炼,A正确,中午、午后、傍晚气温均不太低,逆温发生概率较小,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1)说出左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
(2)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3)简要描述右图中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并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最活跃的季节。
(4)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甲:断层;乙:背斜;丙:向斜。
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2)形成顺序:岩体①形成较岩体②晚。
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
(3)原因: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在山口处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季节:夏季。
(4)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直径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
主要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流量较大,时令河流量较小,因此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乙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处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构造。丙处出现地形倒置,原因是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层被①岩层穿过,根据岩层的穿插规律,②较早,①较晚。①为侵入岩(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具体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沉积岩(页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具体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小问3详解】
旱扇和湿扇都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在山口处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我国西北地区的旱扇主要是冰川积雪融水增多时,在出山口形成的,冰川融水量在夏季最大,因此夏季旱扇发育最活跃。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因此颗粒物都呈现出由扇顶到扇缘逐渐较小的特点。旱扇是由时令河冲积而成的,时令河的水量小,因此带来的泥沙量有限,旱扇的规模较小;湿扇是由常年河流冲积而成的,河流的流量大,携带泥沙多,因此规模较大。
18.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2)判断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
(2)1月份。1月份水分盈亏量为0,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
(3)纬度最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主要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5月,雨季未到,降水较少,多晴天,蒸发旺盛;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水平衡原理,水分盈亏量大于0,水分盈余,水量增加;水分盈亏量等于0,水分盈余、亏损相等,水量达最大值;水分盈亏量小于0,水分亏损,水量减少。读图可知,1月份,丙地水分盈亏量为0,说明此时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位于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处纬度最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昼长时间最短,光照时间最短;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故冬季气温最低。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属于内陆成水湖,湖面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近年来,湖区春季降水增多,积雪融水大量增加,受其影响,湖区春季气温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
(1)简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少),并说明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伊塞克湖区春季降水和积雪融水增多使气温降低的原因。
【答案】(1)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2)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原因:伊塞克湖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向东输送;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因此湖泊东岸降水较多。
(3)湖区降水增多,云层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气温下降;积雪融水降低了湖泊水温,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气温下降;积雪融化时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气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以及河流盐度高低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中亚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且该地处于中纬西风带;由图可以看出,该湖泊东岸分布有山地,盛行西风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输送到此处,盛行西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到地形的阻挡,气流抬升,冷却凝结,降水较多,形成地形雨,导致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
【小问3详解】
春季降水增多,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积雪融化时吸收热量,降低周围气温,积雪融水比湖水温度低,因此注入湖泊后会降低湖水温度,进而使地面温度降低,减弱地面辐射强度,使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高三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