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下列受体细胞与导入方法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羊受精卵--农杆菌转化法B. 棉花细胞--花粉管通道法
    C. 大肠杆菌--Ca2+处理法D. 玉米细胞--基因枪法
    【答案】A
    【分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A、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可采用花粉管通道法,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可采用感受态转化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C正确;
    D、将目的基因玉米(单子叶植物)细胞可采用基因枪法,D正确。
    故选A。
    2. 对基因进行编辑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sgRNA大约有60~80个核苷酸,由单独的基因转录而成)指引Cas9蛋白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观察破坏B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
    B. 基因定点编辑时可能涉及sgRNA与B基因的碱基互补配对
    C. Cas9蛋白可断裂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D. 被编辑后的B基因不能表达相关蛋白质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并进行切割,进而将基因Ⅱ切除,连接基因Ⅰ和Ⅲ,形成新的B基因。
    【详解】A、通过观察破坏B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A正确;
    B、sgRNA可指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因此基因定点编辑时可能涉及sgRNA与B基因的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断裂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C错误;
    D、被编辑后的B基因仍能进行转录,从而表达出相关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3.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b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2所示的时期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图4中: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图1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位于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A正确;
    B、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但b表示染色体:DNA=1:2,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中期,C错误;
    D、图4中的a表示染色体:DNA=1:1,可表示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图2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DNA=1:1,所以图4中a可对应图2所示的时期,D正确。
    故选C。
    4. 光合作用通过密切关联的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实现。对于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的值减小
    B. 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增加
    C. 突然将红光改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的值减小
    D. 突然将绿光改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减小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H]合成有机物。
    【详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A错误;
    B、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C3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B正确;
    C、由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这将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比值增大,C错误;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D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的成分可能是纤维素和果胶,也可能是肽聚糖,还可能是几丁质
    B.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一定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C. 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都具有线粒体
    D. 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为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
    【详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为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但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具有线粒体,如好氧细菌,C错误;
    D、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有核糖体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也有核糖体,D正确。
    故选C。
    6.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上移
    D. 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
    【答案】C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D表示净光合速率。
    【详解】A、A点时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
    B、B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表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利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点右移;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C错误;
    D、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C。
    7. 基于对细胞的结构或物质元素组成的认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
    B. 磷脂分子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P甚至N
    C. 核糖体、ATP中都含有C、H、O、P、N,且二者都含有脱氧核糖
    D. 酶和ATP都含有N,但酶不一定含有P
    【答案】C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都是以碳原子为核心元素,因此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故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A正确;
    B、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有C、H、O、P、N,B正确;
    C、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因此核糖体、ATP中都含有C、H、O、P、N,且二者都含有核糖,C错误;
    D、酶和ATP都含有N,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少数酶也含有P,D正确。
    故选C。
    8. 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
    B. 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等于C的浓度
    C. 图甲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 图乙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答案】B
    【分析】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详解】A、图乙中h1>h2,说明甲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中的水多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中的水,故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A正确;
    B、图乙中的水柱高度差抑制水进入漏斗,浓度差促进水进入漏斗,水进出已到达平衡,故高度差用来抵消浓度差,由于h1>h2,因此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B错误;
    C、图甲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浓度差促进水进入漏斗,因此图甲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C正确;
    D、图乙中高度差用来抵消浓度差,水分子进出漏斗平衡,因此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9.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 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光可以为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直接提供能量
    B.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C.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D.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则H+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由实验可知,蓝光可以使细胞液中的H+进入外界外液,导致溶液的pH明显降低;而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阻止细胞液中的H+进入外界外液。
    【详解】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A错误;
    B、①组实验“将保卫细胞悬浮在pH低于细胞内液的某种溶液中,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测溶液的pH,结果显示该溶液的pH不变”,说明在没有附加ATP或光照等条件下,溶液中的H+没有进入细胞中,即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的细胞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引起溶液的pH明显降低,C正确;
    D、实验②中一组实验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下降,说明蓝光能够通过H+-ATPase发挥作用,引起细胞内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A。
    10. 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答案】A
    【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复制一次后每条染单体上都含有32P,在中期有20条染色体,此时被标记的是20条,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40条染色体,此时40条染色体都有32P,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中国科学院团队基于对大量健康长寿老人的研究,发现一个新的衰老调控基因ATF7,ATF7基因的缺失可诱导细胞衰老,而ATF7基因的过量表达能够延缓细胞衰老进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B. 在细胞自然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内ATF7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少
    C. 衰老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导致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D. 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通过正反馈调节攻击和破坏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C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导致DNA解旋过程受阻,因而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来影响基因的表达,A正确;
    B、题意显示,ATF7基因的缺失可诱导细胞衰老,而ATF7基因的过量表达能够延缓细胞衰老进程,据此推测,在细胞自然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内ATF7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少,B正确;
    C、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速率减慢,但并不是衰老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C错误;
    D、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该过程中产生新的自由基,进行后续的持续攻击,可见该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进而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C。
    12.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3/4
    B. 引物是一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C. PCR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延伸方向是从母链的5'端到3'端
    D. PCR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和 DNA的热变性原理
    【答案】C
    【分析】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三轮循环即DNA复制3次,共形成23=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最初模板链的2个DNA分子含有引物A或引物B,其余6个DNA分子均含有引物A和引物B,所以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6/8=3/4,A正确;
    B、引物是一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B正确;
    C、PCR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延伸方向是从母链的3'端到5'端,C错误;
    D、PCR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和DNA的热变性原理,D正确。
    故选C。
    13.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底部。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 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 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 该装置气球中如果不加入氧气,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答案】C
    【分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同时释放出CO2。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所以烧杯内的液面也不会发生变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气球体积变大,所以烧杯内的液面上升。
    【详解】A.在气球设置的过程中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然后放在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温度也可能导致气体体积的变化,因此最好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A正确;
    B.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会引起烧杯液面变化,而无氧呼吸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烧杯液面没有变化,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B正确;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是放出二氧化碳,使气球体积增大,因此液面应该上升,C错误;
    D.可设置多个该实验装置,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观察因变量为烧杯页面上升的高度,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C。
    14. 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II蛋白,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测量细胞中LC3-I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而实现
    B. 由图可知,LC3-II/LC3-I的值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通过抑制大鼠细胞线粒体自噬来增加线粒体数目
    D. 线粒体自噬在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因变量是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大强度运动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
    【详解】A、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根据柱形图分析,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大,B正确;
    C、大鼠的运动强度越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作用的能力越强,C错误;
    D、线粒体自噬可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有利于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细胞内部稳态的维持,D正确。
    故选C。
    15.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 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答案】C
    【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即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当溶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时(如蔗糖),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而当溶质分子能够被吸收时(不论是主动吸收如KNO3还是被动吸收如甘油),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B正确;
    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
    D、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6. 奶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其中反式脂肪酸与顺式脂肪酸(如图1)相比,前者不易被人体分解,还可影响智力发育,使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与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如图2)的比值降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奶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 长期饮用奶茶易诱发高血脂
    C. 长期饮用奶茶有一定的“上瘾”风险
    D. 长期饮用奶茶患糖尿病风险升高
    【答案】BCD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奶茶中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通过题意和题图2可知,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可使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与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的比值降低,使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促进脂质从血液向肝脏运输的作用相对减弱,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促进脂质从肝脏向血液运输的作用相对增强,进而诱发高血脂,B正确;
    C、奶茶中含有咖啡因,长期饮用容易让人“上瘾”,C正确;
    D、奶茶中含有高浓度果糖,长期饮用奶茶患糖尿病风险升高,D正确。
    故选BCD。
    17. 将某动物的消化腺细胞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X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X肯定与消化酶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Y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消耗的原料是氨基酸
    D. 蓝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答案】ABD
    【分析】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都含有少量核酸。
    【详解】A、细胞器X不含核酸,因此不可能是线粒体,A错误;
    B、细胞器X含有磷脂,是一种具膜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溶酶体与消化酶的加工和分泌无关,因此细胞器X不一定与消化酶的加工和分泌有关,B错误;
    C、细胞器Y不含脂质,说明不含生物膜,但含有核酸,因此是核糖体,核糖体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正确;
    D、蓝细菌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即细胞器Y,细胞器Z含有脂质,说明含有生物膜,含有核酸,说明其是线粒体,D错误。
    故选ABD。
    18. 如图所示为牛胰岛素结构图,该物质中—S—S—是由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胰岛素为51肽,其中含有50个肽键
    B. 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2个—NH2和2个—COOH
    C. 牛胰岛素的水解产物含有21种不同的氨基酸
    D. 牛胰岛素形成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8
    【答案】BD
    【详解】A、牛胰岛素是由两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9,A错误;
    B、牛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每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个-NH2和1个-COOH,因此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2个-NH2和2个-COOH,B正确;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形成,C错误;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牛胰岛素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与形成的肽键数相等,另外在合成牛胰岛素的过程中还形成3个二硫键,即脱去6个H,所以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牛胰岛素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8,D正确。
    故选BD。
    19. 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受损时可“自动”与溶酶体融合并被其分解清除,该现象称为线粒体自噬。该过程受阻可引发如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参与线粒体自噬
    B. 受损线粒体和溶酶体融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线粒体自噬可对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D. 适当降低线粒体自噬水平有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答案】AD
    【分析】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再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A错误;
    B、受损的线粒体和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体”,该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线粒体自噬后的水解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可以进行回收利用,C正确;
    D、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可引发帕金森病,因此适当增强线粒体自噬水平有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D错误。
    故选AD。
    20. 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熟食样品中活菌含量进行检测。将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一定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据此测算出细菌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荧光素发光需要荧光素酶和ATP的共同参与
    B. 荧光素的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反比
    C. 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
    D. 若降低反应体系的pH值,所测数据会偏大
    【答案】AC
    【分析】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该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光能。
    【详解】ABC、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即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AC正确,B错误;
    D、若降低反应体系的pH值,会使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使反应速率减慢,使计算得到的ATP含量减少,因此若降低反应体系的pH值,所测数据会偏小,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
    21. 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下图是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的含水量变化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它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此外生物体中的水还具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功能。
    (2)9月至12月,随着气温下降,自由水含量下降显著,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9月至12月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良好的溶剂 ②. 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①. 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 ②.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减少
    (3)①. 增大 ②. 避免气温下降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损害自身,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小问1详解】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自由水还可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小问2详解】
    9月至12月,随着气温下降,植物通过自身调节增加结合水的比例,减少自由水的比例,从而增加抗逆性,所以植物体内的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且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减少。
    【小问3详解】
    9月至12月,气温下降,为了避免气温下降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损害自身,提高植株抗寒能力,植物体内的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22.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健康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让人精力充沛。一种常见的早餐配餐如下:猪肉包子、杂粮粥、多种蔬菜、豆浆、全麦面包、牛奶、鸡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两类植物多糖,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2)该早餐中富含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______,牛奶中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量的生理作用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化合物成分,此外Mg是构成叶绿体中______成分,植物缺Mg叶子会发黄。
    (3)该早餐中含有脂肪、磷脂、固醇等脂质,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主要作用除了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还参与______。植物脂肪大多含有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的不同点是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______。
    (4)某同学欲比较豆浆和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该同学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分组实验,通过比较______来判断它们含量的多少。
    【答案】(1)①. 淀粉 ②. 纤维素
    (2)①. Zn、Fe ②. 必需
    (3)①.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 不饱和 ③. 氢的含量更高
    (4)两组溶液中紫色的深浅
    【小问1详解】
    全麦面包中含有淀粉,多种蔬菜中含有纤维素。所以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两类植物多糖,它们是淀粉和纤维素。
    【小问2详解】
    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该早餐中富含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Zn、Fe。有些元素是细胞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必不可少的成分,Mg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小问3详解】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因此,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小问4详解】
    检测蛋白质应使用双缩脲试剂,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可以根据紫色的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23. 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香蕉在保鲜过程中,淀粉酶活性上升,香蕉后熟加快,香蕉硬度下降。为研究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表:
    注:“-”表示无,“+”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1)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应选取________的冷激处理条件,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理由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对淀粉分解的产物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生成________沉淀。
    【答案】(1)①.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②. 高效性
    (2)①. 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 ②. 0℃冷空气处理2.5h ③. 该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相对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状斑点
    (3)①. 斐林试剂 ②. 砖红色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因变量是后熟软化天数和有无冻伤状斑点;实验结果是随0℃冰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后熟软化天数先延长后缩短,但冻伤状斑点逐渐增加,而随0℃冷空气处理时间越长,后熟软化天数先延长后缩短,但无冻伤状斑点。
    【小问1详解】
    淀粉酶和盐酸(盐酸可作为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根据实验结果,选取0℃冷空气处理2.5h的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相对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状斑点,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
    【小问3详解】
    淀粉分解的产物是表芽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在实验过程中,可用斐林试剂对淀粉分解的产物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24.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细胞内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细胞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萌发的种子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水增加,细胞代谢速率_______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自由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其中淀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花生种子富含脂肪,玉米种子富含糖类(淀粉),因为脂肪中的C、H比例高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O2。因此作物播种时,通常有浅种_________________深播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
    【答案】(1)①. 自由 ②. 加快 ③.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①. 作为能源物质 ②. 增多
    (3)①. 花生 ②. 玉米
    【分析】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质种的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小问1详解】
    萌发的种子细胞内自由水增加,细胞代谢速率会加快;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小问2详解】
    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其中淀粉的作用是作为能源物质,从萌发到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而种类增加。
    小问3详解】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玉米种子富含糖类(淀粉),因为脂肪中的C、H比例高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O2。花生种子播种较浅可获得充足的O2以满足脂肪的氧化分解,有利于花生种子的萌发,因此作物播种时,通常有“浅种花生深播玉米”的说法。
    四、实验探究题
    25.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 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回答:
    (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__(物质), 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中出现__________沉淀,实验使用斐林试剂时,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在使用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苹果匀浆不能替换成西瓜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_________色。
    (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呈现_____色。某同学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一段时间,溶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实验用的试剂是_________,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色。
    【答案】(1)①. 洗去浮色 ②. 脂肪 ③. 橘黄色
    (2)①. 砖红色 ②. 等量混匀、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③. 因为西瓜汁的红色的,不利于观察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的砖红色沉淀 ④. 蓝
    (3)①. 双缩脲试剂 ②. 紫 ③.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硫酸铜溶液)过量,掩盖了实验所产生的紫色②B
    (4)①. 碘液 ②. 蓝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小问1详解】
    进行A脂肪鉴定实验时,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是脂肪,说明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
    【小问2详解】
    检测还原糖实验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现用现配的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西瓜汁的红色的,不利于观察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的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现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
    【小问3详解】
    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该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先用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组织样液混合,而后在混合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若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硫酸铜溶液)过量,掩盖了实验所产生的紫色,故某同学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一段时间,溶液可能呈蓝色。
    小问4详解】
    D组鉴定淀粉的实验中,用的试剂是碘液,碘液与淀粉变蓝色。
    26. 某地常出现苹果小叶病,甲同学认为是缺锌导致的,乙同学认为是缺镁引起。甲同学开展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若干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全素培养液,相应的缺锌培养液,相应的缺镁培养液,培养缸等。实验步骤:
    (1)将苹果幼苗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放入培养缸中,A组添加适量全素培养液,B组添加等量的缺锌培养液,C组添加___。
    (2)将三组苹果幼苗放在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3)结果预测与分析: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___;若___,则说明小叶病由缺镁引起;若___,则说明小叶病与缺镁和缺锌都有关;
    (4)乙同学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作为观测指标,其余步骤与甲同学相同。实验发现C组相同面积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小于A组和B组,此结果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同学观点,理由是___。
    【答案】(1)等量缺镁的营养液
    (2)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
    (3)①.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②. 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正常,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 ③. 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
    (4)①. 不能 ②. 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C组添加的是缺镁的培养液,叶绿素含量少于A和B组,但不能证明小叶病是缺镁引起的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由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锌元素和镁元素,因变量是苹果叶片的生长状况;由于该实验是探究实验,预期的结果有多种情况,可能与锌有关、可能与镁有关,可能与二者都有关,也可能与二者都无关。
    【小问1详解】
    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因此实验分为三组,A组是全营养液作为对照,B组是缺锌的营养液,C组是等量缺镁的营养液。
    【小问2详解】
    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故应将三组苹果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小问3详解】
    A缸是完全营养液,因此A中的苹果幼苗长成生长,故预期结果为: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则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镁和缺锌均无关,则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
    【小问4详解】
    叶绿素含量不是小叶病的观测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小叶病无明显相关性),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C组添加的是缺镁的培养液,叶绿素含量少于A和B组,故C组相同面积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小于A组和B组,故不能说明小叶病是缺镁引起的。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59
    40
    0
    细胞器Y
    61
    0
    39
    细胞器Z
    67
    20
    微量
    0℃冰水处理不同时间
    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
    0h
    0.5h
    1h
    2h
    0h
    1.5h
    2.5h
    3.5h
    后熟软化天数
    12
    18
    23
    7
    12
    19
    24
    16
    有无冻伤状斑点

    +
    ++
    ++++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D
    淀粉溶液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相关试卷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解析版),共26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复读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复读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