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我国某区域拟进行重点建设开发,为实现该区域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对该区域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四种重要资源数量进行比较(如下图),箭头方向为该要素数量增大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短板效应可知,该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取决于( )
A. 耕地资源B. 矿产资源C. 交通条件D. 水资源
2.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 毁林开发矿山B.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C. 发挥交通优势D. 发展耗水型产业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短板效应可知,木桶的容量由短板决定。据图可知,该区域水资源数量最少,相当于木桶短板,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水资源,D正确;其他资源相对较多,不是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毁林开发矿山,容易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A错误;居民消费水平越高,资源消耗越大,环境承载力越小,B错误;发挥交通优势,可以从其他区域引进更多的资源,提升该区域环境承载力,C正确;发展耗水型产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承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自然资源储量成正相关,与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居住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位于不同的地区,其海拔高度是不一样的,居住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人口,其数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
A. 华北平原沿海B. 塔里木盆地山麓
C. 云南西北部山地D. 青藏高原湟水谷地
4. 图示地区( )
A.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B. 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 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D. 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图示地区人口规模较大处位于海拔2000—2300米,华北平原沿海海拔在200米以下,A错误;塔里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在800—1300米,山麓地区海拔较低,B错误;云南西北部部山地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C错误;青藏高原湟水谷地海拔2000—3000米,故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湟水谷地,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错误;海拔2000—2300米人口聚集最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B正确;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规模较小,说明生存条件较差,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如多水患等,不适合人类居住,C错误;湟水谷地人口、乡村聚落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通常规模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 )
A. 商住混合B. 功能分区明确
C. 零星分散D. 呈放射状分布
6. 改造后,该街区( )
A. 服务范围变小B. 居民生活不便
C. 特色街区消失D. 商业趋于集中
7. 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
A. 产业结构调整B. 环境污染治理
C. 空间格局优化D. 交通网络变更
【答案】5. A 6. D 7.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改造前,都是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A正确。功能分区不明显,B错。商业还是集中在整条街,不零星分散,C错。没有呈放射状,D错。故选A。
【6题详解】
从图片可以看出,改造之后,服务范围没有变化,A错。建立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方便了居民生活,B错。改造后,还保留有一定的特色街区,没有消失,C错。改造后,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商业趋于集中在一个区域,D对。故选D。
7题详解】
改造后,将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既给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为有利于商业活动的集聚,促进商业区品位、服务能力的提升,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正确。改造后,产业结构没有变化,A错。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治理,B错。交通网络没有变化,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随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分区。
“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采光和防风B. 通风和排水C. 御寒和防沙D. 防潮和防盗
9. 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 )
A. 灌溉农田B. 取水防火C. 生活供水D. 防御洪灾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可利用村前的池塘水域与村落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局部性的热力环流,建筑物之间的小巷能加大风速),B正确;前后建筑物空隙较大可以便于采光,但该区域建筑物前后空隙较小,A错;该区域纬度较低,冬季温暖,风沙较少,所以御寒和防沙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这种布局模式并不能取到很好的防盗效果,D错。故选B。
【9题详解】
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B正确;AC选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C;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受洪灾的影响大,并不能防御洪灾,D错。故选B。
(2020·山东青岛模拟)
梯田是人们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田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梯田生态结构示意图。该地崇山峻岭,梯田修筑在坡度15°至25°之间的山坡上,最高级数达3000级,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不断修建留下的杰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有130多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时,须首先改变( )
A. 地形B. 水源C. 植被D. 土壤
11. 当地种植多种水稻品种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大B. 水热条件优越C. 水稻育种经验丰富D. 市场需求多样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修建梯田之前,当地坡面上应生长着自然植被,修建梯田时,首先要破坏地表植被,然后改变地形,土壤,随后水源条件也发生了一定改变,由此可知,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时,须首先改变的是植被,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有130多种,主要是由于山地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随海拔增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形成了适应多种水稻品种生长的水热条件,A符合题意;水热条件优越,利于水稻生长,但不是水稻品种多的主要原因,排除B;水稻育种经验丰富,不是种植多种水稻品种的根本原因,排除C;梯田水稻种植区水稻商品率低,所产稻米主要满足自身需求,水稻品种多与市场需求多样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点睛】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水稻喜温喜湿,生产过程相对复杂,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单个农户规模较小,商品率不高。
12. 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攀枝花即木棉花,是攀枝花、广州和高雄等城市的市花。攀枝花市芒果种植面积广,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并称为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下图为“木棉花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攀枝花市在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中分布最北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变暖B. 水汽充沛C. 干热河谷D. 耕地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芒果是热带作物,影响其分布北界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由于攀枝花地形以山地为主,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区山地大多大致呈南北走向,受山地阻挡,地处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干热河谷,导致该地的气温比同纬度要高,使攀枝花市在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中分布最北,C正确;气候变暖三大产区都会受到影响,不仅是影响攀枝花市,A错误;水汽和耕地数量对于产区位置最北影响小,BD错误。故选C。
首店是指某品牌在某区域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或区域内已有品牌开设的第一家概念店、体验店等。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下图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城市首店数量及类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今时代涌现出越来越多标志性的概念店、体验店,主要得益于( )
A. 品牌效应B. 价格优势C. 创新能力D. 资讯发达
14. 上海成为我国首店数量最多的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交通便捷,通达度高B. 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早
C. 资金雄厚,设施完善D. 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答案】13. C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首店是指某品牌在某区域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或区域内已有品牌开设的第一家概念店、体验店等”知,由“第一家门店”到“概念店”“体验店”等,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创造出来的,是因为人们创新能力增强。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方式和独特的设计等,创造出超出消费者认知的商品和服务,激发出消费欲望,从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因此,“首店经济”不仅仅是满足需求,更多是创造需求。创新能力是概念店产生的主要因素,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可知,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首店(商店)数量最多,D正确。首店的出现与交通、资金、政策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的开通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早期纽约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交通B. 矿产C. 水源D. 军事
16. 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 提高哈得孙河水位B. 扩大水源供给渠道C. 拓宽经济腹地范围D. 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在此地进行毛皮贸易,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说明早期纽约交通便利,影响其形成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A正确。矿产、水源是自然因素,军事不是早期的经济因素,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对于纽约港来说,伊利运河的开通运营不仅降低了来自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运输成本,而且扩大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范围,C正确;加速内陆人口的增长,提高哈得孙河水位不是对纽约港的影响,扩大水源供给渠道不是对纽约港的主要影响。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资源、水源、地形、交通、军事、政治等因素,而促使纽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因素。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物流与人流,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和影响范围。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B. 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 臭氧层空洞D. 扬尘
18.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 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 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 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反映该工厂的主要废弃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故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大气保温(温室)效应,B对。酸雨主要是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引起的,扬尘主要是烟尘等空气中的悬浮物偏多,都不符合上述图片中反映的信息,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图示的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且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重心还是主业酒精上,但清洁生产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排除AB;根据清洁生产的原理,资源输入的减量化,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的特征可知,其产品有油品、饲料等,与其他工厂工业联系更为紧密,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
20.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19. B 20.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①、②、③、④四地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钟、13小时08分钟,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2小时、38分钟、1小时08分钟,此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因此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③地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若③地为北京,则北京此时昼长夜短,昼长变长,由此推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A错误;根据北京的昼长及变化可知,此时应是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向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而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差异在逐渐加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各组节气中,海口两日昼长和为24小时的是( )
A 清明与白露B. 小满与大暑C. 立春与立冬D. 小寒与小暑
22. 正常年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最高的节气是( )
A. 立夏、小满B. 芒种、夏至C. 小暑、大暑D. 立秋、处暑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海口两日昼长和为24小时的节气关于春秋分对称,结合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可知,清明(或白露)与惊蛰(或寒露)、小满(或大暑)和大寒(或小雪)、立春(或立冬)和立夏(或立秋)、小寒(或大雪)和芒种(或小暑),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地球表面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日后一段时间,陆地上大约在7月份,海洋上在8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亚洲大陆气团影响大,则正常年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最高的节气是夏至后的小暑、大暑节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顺序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可记忆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再结合二分二至日时间即可大致判断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
城镇化地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下图示意某城镇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4. 相对于地面以上土壤和植物为主的自然状态,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风速加大 ②不透水面没有持水能力 ③城区气温升高 ④不透水面蒸发持续时间变短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明显减少,即下渗量减少,因此地下水位不会上升,A错误;从图示看,蒸发量减少,C错误;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比重大大升高,硬化地表和地下管网使得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可能加快,B错误;图中显示,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比重大大升高,雨水直接汇集至河流的水量大增,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以土壤和植物为主的自然状态地面,含水较多,大气与土壤水之间的交换频率且持久,因此蒸发量较大,而城市不透水地表不具有持水能力,可供蒸发的水量小,地表容易干燥,可供蒸发的时间短,从而使得不透水地表使蒸发量小,②、④符合题意;如果城区风速加大、气温升高有可能增强蒸发,因此不是蒸发量减小的原因,①、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二、综合题(满分52分)
25. 图表示某城市部分功能区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宜建商业区的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2)图中a、b、c、d四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3)现拟在图中b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简述其理由____。
【答案】(1) ①. a ②.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最高。
(2) ①. c ②. 靠近河湖,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规划简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主要的功能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市场广阔,地租最高,商业区付租能力最高,应为商业区。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高级住宅区应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c地靠近河湖,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因此c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小问3详解】
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公路处;b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汽车销售服务店,是一种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行业。多由经销商按照汽车生产厂家规定的标准投资建造的专卖店,一般店内外设计统一、投资巨大、豪华气派、环境舒适,只能销售由生产厂家特别授权的单一品牌汽车,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低廉的价格、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更深入的售后服务。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汽车销售服务店越来越多,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汽车销售店分布。
(1)说明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服务店越来越多的原因。
(2)我国许多城市的汽车销售服务店多选在郊区外环沿线,请说明理由。
(3)简述汽车销售服务业对城市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和国外汽车生产企业人驻数量不断增多,汽车生产量和进口量逐年增多;汽车生产企业自主销售需要租用土地、建展厅等,导致销售成本较高;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对车辆需求增多等。
(2)汽车销售服务店占地面积大,郊区地价较低;郊区外环沿线交通便利,良好的路况便于消费者试驾车辆;新进商品车多用大板车运输,郊区空间较宽阔,装卸新商品车方便;汽车销售服务店的修护如喷漆等服务,对环境污染严重;汽车销售服务店多聚集郊区外环沿线方便管理,便于消费者财比购选等。
(3)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城市居民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增加城市汽车保有量,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汽车销售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可带动金融、保险、驾驶培训机构等行业发展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北方某城市汽车销售店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服务业区位、城市功能分区、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增多,家庭对汽车的需求增多;随汽车生产量和进口量逐年增多,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和国外汽车生产企业入驻数量不断增多;汽车生产企业自主销售汽车需要租用土地、建展厅等,导致销售成本较高,促使由经销商投资建造的汽车销售服务店越来越多等。
【小问2详解】
汽车销售服务店占地面积大,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投资成本;郊区外环沿线交通便利,道路车辆较少,路况良好,分便消费者试驾车辆;商品车运输主要通过公路,且多用大板车运输,郊区空间较宽阔,便于装卸新商品车;汽车销售服务店对汽车提供的维修服务,如喷漆等对环境污染严重,分布在郊区对城市环境影响小;汽车销售服务店多聚集郊区外环沿线,利于扩大规模效益,方便统一管理,提供售后服务,便于消费者对比购选等。
【小问3详解】
汽车销售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税收,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城市居民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扩大汽车销售数量,增加城市汽车保有量,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扩大出行范围;汽车销售服务业与金融、保险、驾驶培训机构等行业关系密切,汽车销售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可带动金融、保险、驾驶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发展等。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洛阳桥,是古代工匠们采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法,在洛阳江入海口处建造的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江入海口“水阔5里,波涛滚滚”。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46座,横跨两个桥墩的条石每块长约11米,重达10吨以上;洛阳桥墩修成船形,尖头朝向河口上游
材料二:下图为洛阳桥船型墩图及其所在区域。
(1)分析当时修建洛阳桥的不利条件。
(2)推测古代工匠利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方式把石板安置在桥上的做法。
(3)简述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头朝向河口上游的好处。
【答案】(1)河口处宽度大,工程量大;沿海多台风,多狂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石板重量大,运输难度大。
(2)利用潮汐涨落原理,涨潮之际,用船运载石板,载入两桥墩之间;退潮时,船随水位下降,石板即架放在桥墩上。
(3)减缓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出水口由宽变窄流速加快,便于河口上游一侧排水、排沙,减少河口内涝和泥沙淤积;减轻海水上溯带来的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水质变差、岸线侵蚀、沿岸土壤盐碱化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洛阳桥的修建为背景,涉及桥梁工程建设的原因、困难和环境适应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桥梁位于泉州,属于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天气较多,多狂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不利于桥梁建设;同时每一块石板重达10吨以上,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之下,石板重量大,运输困难;洛阳江入海口“水阔5里,波涛滚滚”,说明桥体较宽,工程修建量大。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该桥梁所处河口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海水受地月引力作用影响潮汐作用明显,古人可以利用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浮力较大,此时通过船只将石板运至桥墩之间,当潮水下落之后,船随水位下降,石板即落在桥墩之上,完成石板的安置过程。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从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和阻力来分析。读图可知,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形端朝向河口上游能够减轻上游水对桥墩的冲击,出水口由宽变窄流速加快,便于河口上游排沙,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海水上溯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泥沙淤积、水质变差、岸线侵蚀、沿岸土壤盐碱化等)。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产生的问题有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产生的问题有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的开采与使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措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运输相对较方便安全,技术难度小;另外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资源分布少,且油气进口价格远高于煤炭价格;再加上其他的可替代性能源不足,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
【小问2详解】
露天采矿,造成生态问题严重。由于露天开采剥离排土,使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井下开采形成采空区使地表沉陷、裂缝。故煤炭开采中的问题包括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等。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原煤被入洗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煤炭使用导致废气、粉尘排放,含硫化合物形成酸雨,危害大气环境。故煤炭使用中的问题包括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针对生态破坏问题,采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使重化工业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治理“三废”,做好消烟除尘、对废水进行沉淀净化等。
【小问3详解】
从图中可知:循环经济会产生综合效益,首先生态效益,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其次是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由图可知, 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未来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