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命题单位:荆州市教科院审题单位:恩施州教科院宜昌市教科院2024.9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数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3日,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表面取样后,将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国旗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下图1为玄武岩,下图2为“石头版”五星红旗。完成下面小题。
1. 玄武岩能够制作成“石头版”五星红旗,主要取决于玄武岩的( )
A. 成分B. 颜色C. 硬度D. 分布
2. 月球上飘扬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其特点包括( )
①质量较大②耐高温、低温③成本较低④抗辐射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 “月球背面”指月球总是有固定的一面背对着地球,其原因是( )
A. 月球的自转B. 月球自转和月球公转的周期一样
C. 月球的公转D. 月球自转和地球自转的周期一样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玄武岩与月壤化学成分相近,能够适应月球的环境,因此玄武岩能够制作成“石头版”五星红旗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跟颜色、硬度、分布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月球上无大气层,昼夜温差大,“石头版”五星红旗要适应月球背面温差大的环境,具备耐高温、低温的特点,②正确;月球太阳辐射强烈,“石头版”五星红旗要具备抗辐射的特点,④正确;“石头版”五星红旗通过航天器带至月球,对国旗的重量要求极为苛刻,质量较小,①错误;“石头版”五星红旗的制作对技术要求极高,成本高,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玄武岩,一种与月壤成分相近的石头,通过熔融、拉丝,竟然纺成了线,再织成了布,最终制作成五星红旗。这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的精妙,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最为显著的城市之一,城市格局与空间范围变化巨大,下图为通过收集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建成区信息,绘制的城市重心迁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获取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建成区信息源的主要手段有( )
①人工测绘②遥感影像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地理信息系统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5. 上海城市重心迁移的特点是( )
A. 重心点位置均在黄浦江以西,苏州河以南
B. 位置重心一直呈现向南迁移的趋势
C. 1820—2020年重心位置迁移距离共计为4km
D. 新中国成立后的迁移距离大于之前的迁移距离
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重心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平坦②政策驱动③交通发展④产业集聚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4. A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早期上海城市建成区信息主要靠人工测绘获得,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用到遥感技术获取建成区信息,①②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获取某一个点的相关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分析处理信息,均不是获取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建成区信息源的主要手段,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据图看出1965年重心位于苏州河以北,A错误;1965年之前呈现向北迁移的趋势,之后呈现向南迁移的趋势,B错误;结合比例尺,量取1820年与2020年重心,应超过4km,C错误;新中国成立前,重心点分布密集,迁移距离短,之后,重心点分布稀疏,迁移距离长,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地形变化较小,对上海城市重心迁移的影响较小,①错误;受政策驱动、交通发展、产业集聚等的影响,上海市城市格局与空间范围变化巨大,影响了上海城市重心的迁移,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获取;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GNS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东数西算”是我国推出的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数”指数据,“算”指算力。该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地区。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内蒙古、宁夏、贵州等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下图示意算力国家枢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宁夏枢纽相比,贵州枢纽的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B. 气候凉爽C. 能源丰富D. 交通便利
8. 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枢纽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资源紧缺B. 算力需求较小
C. 环保要求较高D. 劳动力价格高
9.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可以( )
①提升国家算力水平②推动西部产业升级
③促进化石能源开发④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7. B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贵州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A错误;贵州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有利于设备散热,B正确;贵州煤炭资源、水能较为丰富,宁夏风能、太阳能较为丰富,能源丰富并非贵州独有的优势,C错误;贵州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长三角周边地区能源紧缺,土地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高,A正确;长三角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算力需求大,B错误;算力枢纽的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C错误;数字信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考虑较多,对劳动力价格考虑较少,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①正确;该工程将带动西部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②正确;算力枢纽的能耗大,在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可以更好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而不是促进化石能源开发使用,③错误;通过东西部数据流通,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水系格局是内外营力共同影响下的长时间尺度地貌演化结果,下图示意某河流水系依甲—乙—丙—丁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干流的发育方向为( )
A. 由西北向东南发育B. 由北向南发育
C. 由东南向西北发育D. 由南向北发育
11. 促使图中水系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下蚀B. 侧蚀C. 溯源侵蚀D. 沉积
12. 丁图中A地可能经历了( )
A. 地壳抬升B. 地壳下沉C. 水平错动D. 火山活动
【答案】10. C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注意题目不是问的河流流向,而是干流的发育方向。通过观察四幅图中干流的发育特征,可得出干流不断向西北源头方向延长,因此干流发育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发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图中干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溯源侵蚀使得河流不断变长,C正确;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展宽,均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AB错误;沉积作用会导致河道淤积,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丁图中A处原先河流干流流经,但后来成为了分水岭,可能是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新的分水岭,导致河流水系发生改变,A正确;A处为分水岭,地壳下沉、水平错动和火山活动均较难形成分水岭,BCD错误。故选A。
【点睛】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某地植被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坡向的植被存在明显差异。下图1为研究人员拍摄的现场植被景观图,图2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该地不同坡向的土壤温度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1中摄影者面朝( )
A. 东B. 南C. 西D. 北
14. 影响图1中森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B. 坡度C. 蒸发D. 土壤
15. 图2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坡向为( )
A 南、西南、西、北B. 西、北、西南、南
C. 西、北、南、西南D. 西南、南、北、西
【答案】13. A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森林位于祁连山北坡,图中左边为北方,则摄影者应面朝东方拍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该山体不大,不同坡向降水差异不大,A错误;坡度差异也不大,B错误;图中森林位于祁连山阴坡(北坡),光热较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森林植被生长,C正确;土壤对森林形成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b曲线全天土壤温度较低,应为北坡;acd三条曲线看最高温出现的时间,结合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规律,最高温出现的坡向先后顺序应为南坡(d)、西南坡(c)、西坡(a),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祁连山“阴阳脸”的现象,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是因为阴坡蒸发弱,土壤湿度较高,能满足森林生长所需水分,而阳坡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故草地青翠。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安徽历史上曾同属一省。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成员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和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图,南京市被民间戏称为“徽京”。近年来,为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不断推进跨产业升级。跨产业升级是指企业将用于一种产业的专门知识(技术)应用于另一种产业的产业升级形式。下图1示意南京都市圈,下图2示意南京某代工企业实施跨产业升级的路径框架。
(1)从城市辐射功能的角度,分析南京市被民间戏称为“徽京”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代工企业实施跨产业升级的意义。
(3)为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部(西南部),临近安徽省;江苏、安徽曾同属一省,历史渊源深厚;安徽省内各城市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安徽省辐射带动能力强。
(2)有利于技术创新、树立品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制造能力;有利于提升品牌渠道和营销能力,扩大市场;有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
(3)做好都市圈整体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城市联系;加强区域合作,发挥主要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对话、协商机制。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京都市圈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城市辐射功能、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临近安徽省;江苏、安徽历史上曾同属一省,两省关系密切,历史渊源深厚;安徽省内各城市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安徽省辐射带动能力强,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包括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区。
【小问2详解】
代工企业实施跨产业升级,有利于产业链延伸,打造新的品牌渠道,进行技术创新、树立品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制造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升品牌渠道和营销能力,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可以便利的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战略性资源,立足相关资源,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小问3详解】
南京都市圈为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要做好都市圈整体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范围较大,要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城市联系;加强区域合作,发挥主要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合理的进行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发展;扩大开放程度,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对话、协商机制。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北至北京、天津,是支撑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显著的纬度差和南北冻融特殊气象条件,使得中线干渠不同河段出现流冰输水、冰盖输水、岸冰输水等复杂工况。工程运行之初,安阳河以北渠池冬季输水流量仅为设计值的30%—47%,总体运行安全,但冬季输水能力大幅受限。
(1)推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南向北“流冰输水、冰盖输水、岸冰输水”出现的顺序。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3)有人建议冬季应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岸冰输水、流冰输水、冰盖输水。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水流速度减小;导致污染物的扩散和分解能力降低,水质变差。
(3)赞同。理由:冬季输水流量增大,水体流速提高,渠道水体热容量越大,对抗水温下降的能力更强;全球变暖背景下,渠道产生冰塞概率降低;可提高冬季输水能力,保证北方用水安全。不赞同。理由:丹江口水库调水量有限;冬季北方需水量小;极端突发寒潮引起的冰塞风险提高;冬季增加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跨流域调水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大,气温逐渐降低,河道冰量逐渐增多,因此逐渐由岸冰输水转为流冰输水,最后河面全部封冻,转为冰盖输水。
【小问2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为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运行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会减少;由于水量减少,水流速度减慢,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的扩散和分解能力降低,水质变差。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先表明观点,后说明理由。若赞同。理由:水的比热大,降温较慢,若冬季输水流量增大,水体流速提高,渠道水体热容量越大,对抗水温下降的能力更强,可以减少水体的结冰量;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方地区冬季温度升高,河流结冰期缩短,渠道产生冰塞概率降低,对输水的影响较小;冬季北方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较严重,增大输水流量可以提高冬季输水能力,保证北方用水安全。不赞同。理由:冬季汉江流域降水较少,注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较少,丹江口水库调水量有限;冬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少,北方需水量小;北方冬季气温低,且受寒潮影响大,极端突发寒潮引起的河道冰塞,输水可能导致凌汛,风险提高;冬季增加调水,导致汉江中下游径流量会减少,对汉江中下游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是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舌状或叶状堆积体。研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山谷或山坡缓慢蠕动过程呈加速趋势,导致灾害风险增加。热融湖塘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沉陷积水后形成。湖塘由于大量蓄水,能够向周围及其下方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使得湖塘发生改变,最终可能会成为诱发灾害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我国藏东南某地石冰川灾变简图。
(1)指出石冰川孕育的灾害可能有哪些?
(2)分析该地热融湖塘的湖水补给来源。
(3)推测该地热融湖塘未来的演化趋势。
【答案】(1)滑坡、泥石流、崩塌。
(2)春夏季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地表径流补给增多;活跃层融化,地下径流补给增多;春夏季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补给增多
(3)湖水不断向下传导热量,使冻土融化深度加大,湖塘深度增加;湖水向两侧传导热量,使湖岸坍塌后退,湖塘面积增加;全球变暖,补给湖塘水量增多,湖塘水位升高(或水量增加);湖塘发育到一定程度,通过地表通道或者地下通道向外排水,湖塘面积稳定(或迅速萎缩)
【解析】
【分析】本题以石冰川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质灾害、水体相互关系、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石冰川是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会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如果蠕动过程较快,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
【小问2详解】
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夏季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地表径流增多,热融湖塘由于地表土层沉陷,地势较低,地表径流汇入湖中;冻土层中活跃层融化,冻土融化,地下径流补给增多;春夏季气温升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补给也增多。
【小问3详解】
热融湖不断积水,水体中蕴藏一定的热量,随着湖水不断向下传导热量,会使冻土融化深度加大,地表土层沉陷幅度加大,湖塘深度增加;湖水还会向两侧传导热量,使湖岸的冻土加速融化,加速坍塌后退,使湖塘扩大,面积增加;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和冻土融化的地下水补给湖塘,导致湖塘水量增多,湖塘水位升高;当湖塘发育到一定程度,水体会通过地表通道或者地下通道向外排水,如果湖塘收支达到平衡,则湖塘面积稳定。但如果向外排水的过程中侵蚀排水通道,导致排水通道加深,外泄水量增多,湖塘补给量小于支出量,则湖塘会迅速萎缩。
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宜荆荆随恩二模) 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宜荆荆随恩二模) 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共8页。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