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统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有利于合成ATP
C. 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基粒有利于光合色素附着
D. 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对细胞器有支持作用
【答案】C
【分析】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生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合成一段肽链后,核糖体和肽链一起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A正确;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有利于增加内膜面积,进而有利于合成ATP,B正确;
C、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堆叠成基粒有利于光合色素附着,进而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C错误;
D、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对细胞器有支持作用,与细胞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C。
2.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可使其去磷酸化,这在细胞中是常见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B. 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受温度的影响
C. 磷酸化后的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发生改变
D.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导致的蛋白质活性变化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A
【分析】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
【详解】A、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A错误;
B、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B正确;
C、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均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活性,C正确;
D、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和高温使酶活性降低的原理相同
B.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均可作用于氢键
C. 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可探究酶的专一性
D.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
【答案】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温和的条件。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来进行,因淀粉、蔗糖为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为还原性糖。
【详解】A、低温和高温均会使酶活性降低,但原理不同,高温条件下会导致酶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进而使其失活,A错误;
B、解旋酶可作用于氢键,而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
C、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C错误;
D、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D正确。
故选D。
4. 下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A—D为减数分裂I,E和F为减数分裂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C所处时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相等
B. 图B和D所处时期,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图D所处时期,细胞两极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D. 图E和F所处时期,细胞中可能发生DNA数目加倍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A—D为减数分裂I,E和F为减数分裂Ⅱ,其中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C所处时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A错误;
B、图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可能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而发生基因重组,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图D所处时期,细胞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两极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图E和F所处时期,细胞中不可能发生DNA数目加倍,因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DNA复制过程,D错误。
故选B。
5. 下图所示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表达的相关酶有利于大肠杆菌利用乳糖。当阻遏物结合到DNA上,结构基因不表达。在培养基中无乳糖时,结构基因几乎不表达;当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结构基因能够表达。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模型中阻遏物在翻译水平上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
B. 培养基中无乳糖时,mRNAI也会翻译出蛋白质
C. 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物结合在DNA上
D. 图中mRNAⅡ的a端为5'端,其上含有多个启动子
【答案】B
【分析】一、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转录以基因为单位进行)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部分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密码子: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作密码子。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密码子,每种密码子不一定有相对应的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对应的氨基酸。
【详解】A、该模型中阻遏物在转录水平上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阻遏物的存在阻止了转录过程的进行,A错误;
B、培养基中无乳糖时,mRNAI也会翻译出蛋白质,指导合成的阻遏物与结构基因的调控部位结合,阻止了结构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物结合,导致阻遏物构象改变脱离原来结合的DNA,进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C错误;
D、图中mRNAⅡ的a端为5'端,其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因而能翻译出多个多肽链,D错误。
故选B。
6.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β-珠蛋白编码基因H内部发生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导致的。该位点的改变造成野生型等位基因H₁内部一个MstII酶切位点丢失,由H₁基因变为H2基因(图1),现有相关家系图和对相应H基因片段MstⅡ酶切后的电泳图(图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H基因内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B. 电泳时凝胶中DNA分子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等有关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Ⅱ4血液中有镰刀状的红细胞
D. 正常人群中H₂基因携带者占1/10000,若Ⅱ3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出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80000
【答案】C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H基因内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
B、电泳时凝胶中DNA分子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以及构象等有关,B正确;
C、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血液中有镰刀状的红细胞,但Ⅱ4的红细胞是正常的,C错误;
D、正常人群中H2基因携带者占1/10000,Ⅱ3为携带者,其基因型可表示为H1H2,其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出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4×1/10000×1/2=1/80000,D正确。
故选C。
7.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B.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解剖学、胚胎学的证据都是研究生物进化直接而重要的证据
D. 从基因水平看,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A错误;
B、物种之间的关系有原始合作、种间竞争、互利共生、捕食和寄生等,可见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错误;
C、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解剖学、胚胎学的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C错误;
D、从基因水平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D。
8.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维系了机体内环境稳态。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
C. 白细胞介素、糖皮质激素等作用时都需要直接与受体结合
D.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并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详解】A、细胞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神经调节中存在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免疫调节中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B正确;
C、白细胞介素、糖皮质激素等作用时都需要直接与受体结合,进而实现信息的传递,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即通过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并形成多级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的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B. HIV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 靶细胞膜表面因病毒感染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识别该变化
D.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淋巴细胞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A、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也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具体为: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即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的接触不能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A错误;
B、HIV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
C、靶细胞膜表面因病毒感染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该变化,进而被活化,发生增殖、分化过程,C错误;
D、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B。
10. 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既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也受环境因素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化作用可促进有些植物开花,主要受温度调节
B. 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通常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C. 烟草的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因为光作为信号调控种子的萌发
D.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感受蓝光
【答案】D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春化作用可促进有些植物开花,主要受温度调节,A正确;
B、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B正确;
C、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光作为信号调控种子的萌发。研究发现,萌发需要光的种子一般较小,储藏的营养物质也很少,如烟草的种子,C正确;
D、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D错误。
故选D。
11. 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要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B. 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所有雄蕊
C. 进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时,需预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 用适宜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与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D
【分析】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详解】A、质壁分离是植物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不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A错误;
B、玉米雌雄同株异花,进行杂交实验无需去雄,对雌蕊套袋即可,B错误;
C、进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时,需预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而后用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进而获得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
D、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以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 体的运动情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同时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D。
12. 现有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6个彼此分隔的山系内。生态廊道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单元,我国采用建立生态廊道、保护中心繁育等多种方式保护大熊猫。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熊猫保护中心繁育大熊猫,属于易地保护
B. 建立生态廊道可促进种群间基因交流
C. 小种群的大熊猫种内竞争小,有利于种群繁衍
D. 大熊猫夏天上移到高山地区,秋冬下移到中低山地区,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详解】A、大熊猫保护中心繁育大熊猫,属于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A正确;
B、建立生态廊道可促进种群间基因交流,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种群的适应能力,B正确;
C、小种群的大熊猫由于基因库小,不利于种群繁衍,C错误;
D、大熊猫夏天上移到高山地区,秋冬下移到中低山地区,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D正确。
故选C。
1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a—e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乙中的纵坐标表示生物的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丁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乙中存在一个的食物网
C. bde过程可以没有线粒体参与
D. 该生态系统中,使CO₂进入群落的是甲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代表生产者呼吸作用,e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详解】A、分析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
B、乙是消费者,而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d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e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bde过程可以没有线粒体参与,C正确;
D、a代表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中,使CO₂进入群落的是甲,D正确。
故选B。
14.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细菌分解后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₃
B. 振荡可使土样中的微生物均匀分布在无菌水中
C. 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D. 图中纯化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均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D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在脲酶的催化下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二氧化碳,A正确;
B、振荡可使土样中的微生物均匀分布在无菌水中,有利于后续的梯度稀释,B正确;
C、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一般情况下该方法统计的活菌数目比实际值偏低,C正确;
D、图中纯化培养得到的微生物未必都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因此还需要对得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D。
15. 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Bt毒素蛋白。下图是一种转Bt毒素蛋白基因棉花的重组DNA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特异性获取和扩增Bt毒素蛋白基因
B. 经过①②得到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
C. 取棉花叶片组织与重组Ti质粒共培养,经组织培养并筛选后可获得抗虫棉
D. 可用相应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Bt毒素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答案】C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PCR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该技术需要一对引物,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特异性获取和扩增Bt毒素蛋白基因,A正确;
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经过①②得到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B正确;
C、受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的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因此农杆菌转化法时选用棉花受伤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再经组织培养并筛选后可获得抗虫棉,C错误;
D、Bt毒素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故可用相应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Bt毒素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5题,共55分)
16.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科研人员研究盐胁迫下竹柳苗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CK:对照组;S1:轻度盐胁迫;S2:中度盐胁迫;S3:重度盐胁迫
(1)与第3天相比,第6天盐胁迫组竹柳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其中____________组(填“S2”或“S3”)是因为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度盐胁迫条件下,12天内竹柳苗干重的变化为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据此推测竹柳减缓盐胁迫对水分吸收影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机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答案】(1)①. S3 ②. S3组在第6天时气孔导度反而上升
(2)①. 增加 ②. 在重度盐胁迫情况下,虽然净光合速率下降,但依然大于0
(3)在干旱胁迫下,该植物根细胞内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进而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4)将竹柳根细胞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与高盐环境,另一组给与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细胞中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分析】一、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三、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与第3天相比,第6天盐胁迫组竹柳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其中“S3”是因为非气孔因素造成的,这是因为S3组在第6天时气孔导度反而上升,但此时的净光合速率是下降的。
【小问2详解】重度盐胁迫条件下,12天内竹柳苗干重的变化表现为“增加”,这是因为在重度盐胁迫情况下,虽然净光合速率下降,但依然大于0,说明干重在增加,只是增加速率逐渐下降而已。
【小问3详解】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据此推测由于植物自我保护性调节,在干旱胁迫下,该植物根细胞内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进而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水力,进而起到了减缓盐胁迫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小问4详解】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实现的,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进行盐胁迫,因变量是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因此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将竹柳根细胞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与高盐环境,另一组给与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细胞中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17. 果蝇的卷翅/直翅、灰体/黑檀体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灰体:卷翅黑檀体:直翅灰体:直翅黑檀体=6:2:3:1。回答下列问题。
(1)卷翅/直翅、灰体/黑檀体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卷翅:直翅不符合3: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长触角对短触角是显性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F/f控制。某同学用基因型Eeff和eeFf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该同学据此得出控制触角的基因和体色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你____________(是否)同意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下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_链转录的(填“a”或“b”)。若该基因片段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突变后控制该多肽合成的DNA模版链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卷翅、灰体 ②. 卷翅表现为显性纯合(BB)致死
(2)①. 否 ②. 无论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亲本均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均等,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均能产生上述表型比
(3)①. b ②. -CCGGACTTCCCTTC-。
【分析】题意分析,B/b和E/e均为于常染色体,则不考虑性状与性别的关系,用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灰体∶卷翅黑檀体∶直翅灰体∶直翅黑檀体=6∶2∶3∶1,该比值是9∶3∶3∶1的变式,存在致死现象,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卷翅∶直翅=2∶1;灰体∶黑檀体=3∶1,因而推测BB表现为致死。
【小问1详解】 因为用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灰体∶卷翅黑檀体∶直翅灰体∶直翅黑檀体=6∶2∶3∶1,灰体和黑檀体的比例是3∶1,说明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卷翅∶直翅=2∶1,说明卷翅对直翅为显性,且卷翅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
【小问2详解】果蝇的长触角对短触角是显性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F/f控制。某同学用基因型Eeff和eeFf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该同学据此不能得出控制触角的基因和体色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为无论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亲本均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均等,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均能产生上述四种表现型比。
【小问3详解】由图示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结合题目信息可对应出相应的mRNA中应该包含的碱基序列为-CCUGAAGAGAA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b链转录的。若该基因片段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即第三个氨基酸由原来的谷氨酸变成了甘氨酸,比对谷氨酸和甘氨酸的密码子可发现,该变化应该为由GAG变成了GGG,相应的模板链中碱基由A-T碱基对变成了G-C碱基对,则突变后控制该多肽合成的DNA模版链的碱基序列:-GGACTTCCCTTC-。
18. 司美格鲁肽作为“减肥神药”,登上《Nature》2023年度十大榜单。在我国医保名录中,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是治疗糖尿病,其可长效降低血糖,延迟胃排空,并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司美格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体内GLP-1结构类似。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
(1)图中激素X是_________,司美格鲁肽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于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
(2)司美格鲁肽可促进__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消化道蠕动;其可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
(3)司美格鲁肽具有天然的GLP—1生物活性,但作用时间较长,每周只需给药一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ATP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图分析,ATP还具有什么功能?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答案】(1)①. 胰岛素 ②. 不能
(2)①. 交感 ②. 大脑皮层
(3)司美格鲁肽可被GLP—1靶细胞的受体识别,人体内没有降解司美格鲁肽的酶
(4)促进钾离子通道关闭、为信号分子cAMP生成提供原材料
【分析】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由题意可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升高血糖,因此二者为相抗衡作用。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激素X能促进血糖进入靶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激素X是胰岛素。司美格鲁肽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因此司美格鲁肽不能用于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
【小问2详解】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它一般在安静状态下活动相对占优势。可以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储存。因此司美格鲁肽可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消化道蠕动;其可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其使大脑皮层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
【小问3详解】司美格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结构相似,说明司美格鲁肽可被GLP—1靶细胞的受体识别;人体内的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而不能长久发挥作用,司美格鲁肽作用时间更持久,因为人体内没有降解司美格鲁肽的酶
【小问4详解】g分析图中信息ATP浓度升高使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无法外流促进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GLP-1与GLP-1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使cAMP生成量增加,促进线粒体释放Ca2+,进而促进激素X分泌。可知,ATP具有促进钾离子通道关闭、为信号分子cAMP生成提供原材料功能。
19. 唐鱼(杂食性)是一种小型濒危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肉食性)会造成唐鱼数量减少。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调查唐鱼的种群密度时,没有采用标记重捕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不同生境中唐鱼的生态位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研究唐鱼的生态位通常应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蚊鱼入侵使幼年唐鱼数量减少,研究发现食蚊鱼与唐鱼的生态位重叠较少,推测食蚊鱼造成唐鱼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食蚊鱼入侵后,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从生境特点和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唐鱼(杂食性)是一种小型濒危鱼类,体型小,且数量少需要保护
(2)①. 不同 ②. 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①. 作为唐鱼的捕食者,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因而表现为唐鱼数量减少 ②. 农田生境比溪流生境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且溪流生境下外界环境变化较大,因此,作为唐鱼的捕食者,食蚊鱼的入侵使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
【分析】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
题图分析:实验自变量为有无食蚊鱼入侵,因变量是唐鱼体长集中分布区域以及平均体长。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农田生境和溪流生境中,均表现为食蚊鱼入侵后唐鱼平均体长变大,唐鱼体长集中分布的区域值增加。
【小问1详解】唐鱼(杂食性)是一种小型濒危鱼类,体型小,且数量少需要保护,因此无法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小问2详解】不同生境中唐鱼的生态位“不同”,唐鱼是一种动物,因此,研究唐鱼的生态位通常应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3详解】食蚊鱼入侵使幼年唐鱼数量减少,研究发现食蚊鱼与唐鱼的生态位重叠较少,推测食蚊鱼造成唐鱼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作为唐鱼的捕食者,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因而表现为唐鱼数量减少。食蚊鱼入侵后,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这是由于农田生境比溪流生境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且溪流生境下外界环境变化较大,因此,作为唐鱼的捕食者,食蚊鱼的入侵使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
20. 某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卵母细胞的甲基化区域进行重写,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培育出小鼠B,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使用CRISPR/d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如图2,dCas9不具有内切核酸酶活性,失去剪切作用,其和不同作用的酶(A)结合,对基因进行定点修饰。回答下列问题:
(1)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发生可遗传变化,此现象称为表观遗传。
(2)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孕母鼠可以成功生下小鼠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CRISPR/d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时,sg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设计sgRNA时应保证___________。
【答案】(1)①. 基因表达 ②. 表型
(2)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代孕母鼠对移植的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①. 引导酶(A)至目标序列处 ②. 与靶基因的识别序列互补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导致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进而使翻译不能进行,最终无法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小问1详解】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此现象称为表观遗传。
【小问2详解】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保证培养液营养充足及无毒。
【小问3详解】代孕母鼠可以成功生下小鼠的生理学基础是代孕母鼠对移植的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代孕母鼠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小问4详解】使用CRISPR/d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时,sgRNA的作用是引导酶(A)至目标序列处,设计sgRNA时应保证与靶基因的识别序列互补。a—GGCCTGAAGAGAAGT—
b—CCGGACTTCTCTTCA—
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统测(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统测(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无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