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番茄斑萎病毒,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Tau蛋白是构成神经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突变的Tau蛋白异常聚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网架结构
    B. 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Tau蛋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 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D. 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就能够阻止AD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B、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Tau蛋白,B正确;
    C、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C错误;
    D、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可能缓解AD的发生,但不一定能阻止AD的发生,AD的病因有多种,D错误。
    故选B。
    2. 细胞膜既是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屏障,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协助扩散时被运输分子均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
    B. 主动运输时通道蛋白发挥运输和催化的作用
    C. 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
    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协助扩散时,若载体蛋白参与,则被运输分子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若通道蛋白参与,则被运输分子不需要与之结合,A错误;
    B、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既催化ATP水解,又运输相应离子,B错误;
    C、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但不是载体蛋白,C错误;
    D、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3. 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待自然界,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利用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 对生存环境的掠夺式利用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C. 生物多样性对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的促进属于直接价值
    D.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利用了野生稻和栽培稻,二者属于同一物种,即该过程利用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对环境存在适应关系,因此对生存环境的掠夺式利用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对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的促进属于生态功能,即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
    D、“无废弃物农业”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D正确。
    故选C。
    4. 番茄斑萎病毒(TSWV)常引起番茄患“番茄斑萎病”,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负义单链RNA构成。RNA注入番茄细胞后首先合成互补RNA,进而翻译出相关蛋白质完成增殖过程。番茄细胞中存在一种防御机制:TSWV侵染过程中会形成双链RNA,被番茄的Sw-5b蛋白识别并加工成siRNA(干扰小RNA),siRNA与目标RNA互补结合并启动其降解,从而阻止TSWV的进一步增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合成的互补RNA中,碱基数量关系为A=U、G=C
    B. siRNA识别的目标RNA是TSWV增殖所需的RNA
    C. TSWV和衣原体的遗传物质都储存在拟核区
    D. 若该病毒的G+C含量高,则比番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更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TSWV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由负义单链RNA构成。
    【详解】A、TSWV的遗传物质为负义单链RNA,且其中碱基数量未知,因此无法确定该病毒合成的互补RNA中的碱基数量关系,A错误;
    B、由题意可知,siRNA与目标RNA互补结合并启动其降解来阻止TSWV的增殖,说明siRNA识别的目标RNA是TSWV增殖所需的RNA,B正确;
    C、TSWV为非细胞生物,没有拟核区,C错误;
    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负义单链RNA,即使该病毒的G+C含量高,也不会比番茄遗传物质(双链DNA)的稳定性更高,D错误。
    故选B。
    5.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这句话蕴含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口腔上皮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 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时,血浆渗透压已经升高
    C. 机体通过调节尿量就可以调节水盐平衡
    D. 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A错误;
    B、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说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时,血浆渗透压已经升高,B正确;
    C、机体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调节水盐平衡,C错误;
    D、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D错误。
    故选B。
    6. 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单独培养胎儿、中年人、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肺成纤维细胞能够进行分裂,说明细胞没有发生分化
    B. 由结果可知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呈负相关
    C. 老年人细胞内的所有酶活性均下降
    D. 胎儿发育成老年人时肺成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已经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详解】A、肺成纤维细胞已经发生分化,A错误;
    B、年龄越大的个体,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越少,说明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呈负相关,B正确;
    C、老年人细胞内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上升,C错误;
    D、胎儿发育成老年人时细胞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7.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中提取的一种典型的三螺旋β-葡聚糖,具有激发抗肿瘤活性和强化免疫系统等诸多生物学功能。适宜浓度的外源海藻糖能有效提高香菇多糖的合成量,有利于香菇多糖合成积累,除此之外,也可利用诱变育种获得高产香菇多糖的香菇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菇合成香菇多糖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控制香菇多糖合成的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C. 外源海藻糖可能通过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香菇多糖的合成量
    D. 培育高产香菇多糖的香菇品种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在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如转录和翻译,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A、香菇多糖不属于蛋白质,故香菇合成香菇多糖不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控制香菇多糖合成的过程中涉及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适宜浓度的外源海藻糖能有效提高香菇多糖的合成量,外源海藻糖可能通过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量来有效提高香菇多糖的合成量,C正确;
    D、培育高产香菇多糖的香菇品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前要对器具和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B.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的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
    C. 不同阶段激素的浓度、比例会影响菊花细胞的发育方向
    D. 试管苗形成后直接移栽到土壤中观察生长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不能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否则外植体会死亡而无法进行脱分化,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的过程一般需要进行光照,B错误;
    C、不同阶段激素的浓度、比例会影响菊花细胞的发育方向,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诱导根分化,C正确;
    D、试管苗形成后需要先在培养箱内生长几日,然后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错误。
    故选C。
    9. 金钱松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目前面临生境破碎化、种群分散以及个体数量减少的种种威胁,其自然种群仅有5个分布地。研究发现,村落风水林能够有效保护金钱松自然种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金钱松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金钱松自然种群5个分布地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C. 研究金钱松的生态位只需研究其种群密度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 保护金钱松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金钱松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
    B、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金钱松自然种群5个分布地的物种丰富度不同,B正确;
    C、研究金钱松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
    D、保护生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C。
    10. 纤维素是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对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从牛粪堆肥中可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水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图中a~d表示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四个单菌落及透明圈。下列关于分离、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称取1g牛粪堆肥样品,再用蒸馏水进行梯度稀释
    B. 将一定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C. 该实验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计数
    D. 使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初筛菌株进行检测,d组细菌可能产纤维素酶最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成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进行梯度稀释时使用的是无菌水,A错误;
    B、应将一定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B错误;
    C、该实验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
    D、与a、b、c三组相比,d组的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说明该组细菌可能产纤维素酶最多或酶活性最高,D正确。
    故选D。
    11. 顶端优势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针对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不同看法,下面是某科研小组探究某种植物顶端优势成因进行的实验设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Ⅰ组中XN,说明只由顶芽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即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
    C. 若Ⅲ组中AQ,说明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可能高于顶芽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详解】A、由于植物体内还有其他激素存在,故Ⅰ组中X<Y,不能说明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单纯由生长素浓度过高造成,A错误;
    B、仅根据Ⅱ组中M>N不能说明只由顶芽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即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B错误;
    C、若Ⅲ组中A<B,说明侧芽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比顶芽的高,但无法确定相同生长素浓度下,顶芽和侧芽生长速度的关系,C错误;
    D、若在较低生长素浓度下侧芽出现抑制生长现象,说明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可能高于顶芽,D正确。
    故选D。
    12. 如图表示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过程的相关调控,图中GLUT2表示葡萄糖转运通道蛋白,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在ATP的作用下会发生关闭,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电信号,若增加内环境钙离子浓度会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B. ATP浓度升高导致钾离子通道关闭会增大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C. 当葡萄糖通过GLUT2进入胰岛B细胞的量增大时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 释放的胰岛素会定向运输到肝脏等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的一种降血糖的激素。
    【详解】A、钾离子通道关闭后,会产生电信号,并向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蛋白传递,促进钙离子通道运输钙离子,若增加内环境钙离子浓度会促进胰岛素释放,A正确;
    B、钾离子通道关闭会阻断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侧正电位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错误;
    C、据题图可知,当葡萄糖通过GLUT2进入胰岛B细胞的量增大时,细胞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使得ATP与ADP的比值上升,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关闭,阻断钾离子外流,进而促进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
    D、激素会运输到全身,定向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故选A。
    13. 碳达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CO₂排放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的状态。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前提和阶段性目标。如图表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某县碳吸收和排放量在最近10年中的变化(横坐标表示年份相对值,纵坐标为碳吸收和排放量,单位为万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在当地以CO₂的形式完成碳循环
    B. 当地在第3年即实现碳中和,此后一直处于负排放
    C. 当地的碳排放中燃料燃烧可能是最主要来源
    D. 当地第3年后生态足迹一定处于逐年减小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详解】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仅在当地不能完成碳循环,A错误;
    B、碳中和是指当地碳吸收量和碳排放量基本相等,净排放量为0的状态,第3年当地应为碳达峰,B错误;
    C、据题图分析,当地碳排放量整体在10万吨到45万吨之间浮动,生物呼吸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10万吨,说明燃料燃烧可能是该地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C正确;
    D、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题图只显示了碳排放量在第3年逐渐降低,并没有显示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等信息,故无法得出第3年后生态足迹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14.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技术,下列对其中所用试剂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CR扩增时加入的各物质中仅有脱氧核苷酸会被消耗
    B. 在PCR过程中,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的温度依次降低
    C. 琼脂糖凝胶电泳需要将DNA和含有指示剂的电泳缓冲液混合后加入点样孔
    D. 当DNA分子较大时可适当降低凝胶浓度或增大电压以提高电泳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分子中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详解】A、在PCR过程中,引物也会被消耗,成为新合成的DNA的一部分,A错误;
    B、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的温度依次为90℃以上、50℃左右、72℃左右,并不是依次降低,B错误;
    C、与DNA混合的是含指示剂的载样缓冲液,不是电泳缓冲液,C错误;
    D、电泳过程中,DNA分子移动速度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电压等有关,故当DNA分子较大时可适当降低凝胶浓度或增大电压以提高电泳速度,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染色体数=2n)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某物质的相对数量柱状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个不同时期,a、b、c、d、e分别代表核DNA、同源染色体对、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某一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e表示同源染色体对,c表示染色单体
    B. 图中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有2个、可表示减数分裂的时期有3个
    C. 如果该生物为雄性,则图中有两个时期细胞中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
    D. 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甲时期,因为甲时期存在d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b、d、e在不同时期均存在消失现象,结合其存在时的数量可知,b代表染色单体,d代表四分体,e代表同源染色体对,进一步推出,a代表染色体,c代表核DNA,则甲为MI前期或中期,乙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MI后期、末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丁为MII后期、末期。
    【详解】A、据题图可知,b、d、e在不同时期均存在消失现象,结合其存在时的数量可知,b代表染色单体,d代表四分体,e代表同源染色体对,进一步推出,a代表染色体,c代表核DNA,则甲为MI前期或中期,乙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MI后期、末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丁为MII后期、末期,A错误;
    B、结合A项,题图中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有2个(乙和丙),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的时期有3个(甲、乙和丁),B正确;
    C、甲、乙、丙均存在e(同源染色体对),因此题图中有三个时期细胞中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主要包含染色体互换和自由组合,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对应甲,自由组合发生在MI后期,对应乙,因此正常情况下甲、乙时期都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动物通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感受器与效应器位于同一器官中
    B. ⑤⑥⑦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C. 铃声反复单独出现引起的⑦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
    D. 条件反射使狗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详解】A、食物引起狗唾液分泌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舌,效应器位于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唾液腺,铃声引起狗唾液分泌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耳,效应器位于唾液腺,A错误;
    B、⑤⑥⑦过程兴奋只传递到了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错误;
    D、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范围,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
    故选ABC。
    17. 朱鹮是鹮科鸟类,是一种古老且现今为数不多的物种。2021年是朱鹮重新被发现和保护40周年,全球野生朱鹮数量已从7只发展到7000只,40年间朱鹮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朱鹮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呈现“J”形增长
    B. 根据朱鹮数量变化可推测朱鹮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2000年前朱鹮数量近乎灭绝的原因为其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D. 朱鹮的数量虽呈现增长趋势,但其遗传多样性仍然较低
    【答案】BD
    【解析】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A、题图中朱鹮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是在人类的持续保护作用下形成的,不是在自然条件下,由于自然资源和空间等限制,朱鹮种群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呈现“J”形增长,A错误;
    B、由于朱鹮种群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可推测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2000年前朱鹮数量近乎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如栖息地破坏、人为猎杀等,C错误;
    D、朱鹮的最初数量只有7只,后来繁殖的个体均为这7只的后代,所以其遗传多样性较低,D正确。
    故选BD。
    18. 一种新颖的褐藻胶内切酶(AlgC2m)由N端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32)和C端的催化域(CD)通过一个连接子连接形成,它能够特异性地降解褐藻胶得到活性褐藻寡糖(具有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AlgC2m-CD是保留连接子和催化域的改良酶。现研究温度对两种酶的影响,如图1为温度对酶相对活性(不同温度下酶活性与最大活性的比值)的影响,图2为继续保存2h后酶的相对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温度稳定性是指酶在较高温度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活性。
    A. AlgC2m和AlgC2m-CD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0℃,适合保存酶
    B. 将AlgC2m在40℃保存2h后,能保留70%左右的活性
    C. CBM32能提高AlgC2m的温度稳定性
    D. 在最适温度下,AlgC2m和AlgC2m-CD的活性一定相同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酶具有催化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A、图1可以看出AlgC2m和AlgC2m-CD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0℃,但酶的保存应应在低温下,A错误;
    B、图2显示,AlgC2m在40℃下保存2h后,能保留90%左右的活性,B错误;
    C、图2中在40℃条件下保存2h后AlgC2m-CD几乎完全失活,而AlgC2m几乎完全失活的温度范围在50℃及以上,且由题干可知AlgC2m-CD去掉了CBM32,说明CBM32能提高AlgC2m的温度稳定性,C正确;
    D、酶的相对活性是不同温度下酶活性与最大活性的比值,两种酶相对活性相同时并不一定代表两种酶活性相同,D错误。
    故选ACD。
    19. 宫颈癌的发病率位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但出现癌细胞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治疗选择十分有限。Tivdak是一种靶向组织因子(TF)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一种可被裂解的蛋白酶连接剂将微管破坏剂偶联在单克隆抗体上制备,其作用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的作用是导向,药物是微管破坏剂
    B. ①为TF,控制该物质的基因在各个细胞中均表达
    C. Tivdak进入靶细胞后,被水解释放微管破坏剂,进而杀死癌细胞
    D. Tivdak可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一般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药物(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详解】A、ADC由抗体和药物构成,其中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TF),将ADC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药物是微管破坏剂,起到杀伤作用,A正确;
    B、控制组织因子(TF)的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并不是在所有细胞中表达,B错误;
    C、微管破坏剂和抗体由蛋白酶连接剂连接,Tivdak进入靶细胞后,被水解释放微管破坏剂,进而杀死癌细胞,C正确;
    D、Tivdak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可专门进入宫颈癌细胞内起作用,一般不会损伤正常细胞,D正确。
    故选ACD。
    20.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3号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B/b,其中B基因控制合成红色素,当植物有2个或更多B基因时开红花,只有一个B基因时开粉花,没有B基因时开白花。现有一个该物种的3-三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三条3号染色体(如图),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任意两条发生联会并分离,第三条染色体会随机进入一个子细胞,出现四条3号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存活。下列对该植株的繁殖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植株与正常植株测交,后代中红花个体B. 该植株自交后代中,不能存活的受精卵
    C. 该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植株中,白花个体D. 该植株与正常粉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粉花个体
    【答案】B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A、据图可知,该3-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B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BB∶B∶Bb=1∶1∶2∶2,与基因型为bb的正常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BBb,占1/6,A错误;
    BC、该3-三体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棋盘格所示:
    故其中不能存活的受精卵(致死表型)占9/36=1/4,白花个体占为1/(36-9)=1/27,B正确,C错误;
    D、若该3-三体植株(BBb)与正常粉花植株(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棋盘格所示:
    故子代中粉花个体占5/12,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甜菜主要于我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大面积种植,可用于生成蔗糖、生物乙醇、动物饲料、生物可降解聚合材料和生物肥料的原材料。如图为探究适宜甜菜生长最佳土壤pH实验的部分测定结果(Gs为气孔导度、Pn为净光合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纸层析法分离甜菜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过程中的使用试剂为___,其中溶解度最小的色素是___。
    (2)据结果分析,与其他pH条件相比,pH为5.0时,甜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酸性条件导致其叶绿体中___(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___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___,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
    (3)植物鲜重属于评估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指标之一。分析可得pH对甜菜生物量的影响为___(答出2点即可)。
    (4)pH为9.5时甜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据图分析,碱性条件下可通过提高___来提高光合作用积累量。
    【答案】(1) ①. 层析液 ②. 叶绿素b
    (2)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叶绿素 ③. 气孔导度降低
    (3)随着pH的逐渐升高,甜菜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pH为9.5时生物量的增加最明显
    (4)气孔导度
    【解析】
    【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适宜甜菜生长的最佳土壤pH,实验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甜菜鲜重、甜菜叶绿素含量、甜菜Gs、甜菜Pn。
    【小问1详解】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使用的试剂为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最小的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是叶绿素b。
    【小问2详解】
    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据题图分析酸性条件可能导致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被破坏,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酸性条件还可使气孔导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
    【小问3详解】
    从pH对鲜重的影响分析,随着pH的逐渐升高,甜菜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且pH为9.5时生物量的增加最明显。
    【小问4详解】
    pH为9.5时,甜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鲜重、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别,但鲜重的变化是净光合作用导致的结果,并非原因,因此碱性条件下可通过提高气孔导度来提高光合作用积累量。
    22. 早獭是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哺乳类动物,因为其站立大喊的有趣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大家熟知。旱獭是高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很多小型鸟类、蜥蜴都以早獭的洞作为它们重要的栖息场所,同时早獭也是青藏高原大量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早獭因为皮毛的利用价值曾被广泛捕捉,现在已经从捕捉利用转变为以保护为主。如图是青藏高原部分生物间的营养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____,其与藏狐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
    (2)只考虑图中生物的前提下,如果人工捕杀大量旱獭,图中受影响最大的食肉动物是____,依据是____。
    (3)秃鹫除了会捕食早獭和白马鸡之外,也会进食牦牛、藏羚羊、藏马熊、藏狐等大型动物的尸体,由此可知秃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
    (4)只考虑图中生物,如果人工捕杀大量藏狐,则一段时间后藏马熊的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理由是____。
    (5)高原部分地区曾经大规模捕杀旱獭等动物造成草场退化,经过十几年的人工保护才逐渐恢复,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演替,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
    【答案】(1) ①. 藏马熊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2) ①. 藏狐 ②. 藏狐的食物来源单一,旱獭数量下降会直接导致藏狐食物减少
    (3)消费者和分解者(4) ①. 增加 ②. 藏狐数量减少会使更多旱獭被藏马熊捕食,藏马熊获得的能量更多
    (5) ①. 次生 ②. 往往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往往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小问1详解】
    草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根据图食物网可知,藏马熊捕食藏狐,位于第四营养级,其余肉食动物最多位于第三营养级。藏马熊与藏狐都食用旱獭,因此其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小问2详解】
    藏狐的食物来源单一,只有旱獭,旱獭数量下降会直接导致藏狐食物减少,故其受影响最大。
    【小问3详解】
    秃鹫捕食旱獭和白马鸡时属于消费者,进食动物尸体时属于分解者,因此秃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小问4详解】
    藏马熊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人工大量捕杀藏狐后,藏马熊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总能量增多,其种群数量增加。
    【小问5详解】
    由于原有草场土壤中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高原部分地区曾经大规模捕杀旱獭等动物造成草场退化,经过十几年的人工保护才逐渐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3.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升高趋势,多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有关。甲状腺的分泌和细胞更新依赖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感知促甲状腺激素(TSH)信号。临床研究发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疾病表型,属于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能够特异性识别TSHR的抗体X,对正常的调控过程造成干扰。如图表示GD发病机理,图中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细胞,a、b、c表示三种分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自身免疫病的抗体分为激活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前者与靶蛋白结合会激活其功能,后者则会阻断靶蛋白接受信号或抑制靶蛋白功能,抗体X属于____抗体,此类甲亢患者体内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较正常人____(填“更高”或“更低”)。
    (2)图中细胞Ⅲ的名称是____。研究发现,患有GD的患者近半数也会同时患上格氏眼病,发病原因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导致眼睛肌肉肿胀,分析其分子机理可能是____。
    (3)如果某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甲亢表征和类似GD症状,但是在体内只检测到阻断型抗体Y,请分析抗体Y可能的作用目标和患者的发病原因:____。
    (4)该过程中细胞Ⅱ和细胞Ⅲ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是____,采用该方式的实例还有____(回答2点)。
    【答案】(1) ①. 激活型 ②. 更低
    (2) 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成纤维细胞表面含有TSHR或与其相似的受体,也能与抗体X结合,进而激活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
    (3)抗体Y可能特异性结合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的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引起甲状腺增生,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4) ①. 细胞膜接触 ②. 精子和卵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增生亢进,是持续受到刺激的结果,可推测抗体X与TSHR结合后,使后者持续受到激活,属于激活型抗体。此时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较强,所以TRH浓度较正常人更低。
    【小问2详解】
    据题图可知,物质a、b、c分别为抗原(TSHR)、细胞因子、抗体,细胞Ⅲ是辅助性T细胞。由题干可知,抗体X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的更新,同时格氏眼病的发病原因与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化有关,可推测是由于成纤维细胞表面含有TSHR或与其相似的受体,也能与抗体X结合,激活成纤维细胞增殖。
    【小问3详解】
    体内检测到阻断型抗体从而表现甲亢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被阻断,由此推测抗体Y可能特异性结合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的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使TRH和TSH分泌量增加,引起甲状腺增生,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小问4详解】
    题图中细胞Ⅱ(抗原呈递细胞)和细胞Ⅲ(辅助性T细胞)之间的信息识别是通过细胞表面接触实现的,同类还有精卵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等。
    24. 某二倍体两性花植株中红花和紫花、高温敏感和耐高温为两对相对性状,偶然发现植株中出现蓝花突变体。为研究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突变体的分子机理,选用纯合植株P₁(红花高温敏感)、P₂(紫花耐高温)和P₃(蓝花耐高温)进行杂交,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①结果推测,花色与温度调控类型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其中隐性性状为____。
    (2)全球气候具有变暖趋势,耐高温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若实验①的F₂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花耐高温植株的占比为____。
    (3)由实验①和②结果不能判断控制紫花和蓝花基因之间的关系。若要进行判断,还需从实验①和②的亲本中选用____进行杂交。若F₁____,则推测两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4)进一步研究发现,蓝花基因中的一段DNA编码序列(与模板链互补)是—CCCGGGAAGCTGAGATGA—,编码从CCC开始,部分密码子见表。若在第四个核苷酸之前插入两个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突变后相应肽链的序列是____。
    (5)蓝花植株较为稀少,欲迅速获得大量突变体蓝花植株,可采用____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答出2点)。
    【答案】(1) ①. (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 紫花、耐高温
    (2)9/64(3) ①. P2、P3 ②. 全为红花
    (4)脯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5) ①. 植物组织培养(或快速繁殖或微型繁殖) ②. 可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可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实验①的结果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因此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隐性性状为紫花、耐高温;
    【小问2详解】
    假设控制红花、紫花的基因分别为A、a,控制高温敏感、耐高温的基因分别为B、b,则P1的基因型为AABB,P2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单独分析花色,F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4AA、1/2Aa、1/4aa,分别自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1/4+1/4=3/8,同理,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3/8,由此推出子代中紫花耐高温植株占比为3/8×3/8=9/64;
    【小问3详解】
    由实验①的F1可知,红花为显性、紫花为隐性,由实验②的F1可知,红花为显性、蓝花为隐性,但是无法得出紫花和蓝花的显隐性关系。如果控制紫花和蓝花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假设紫花的基因型为aaCC(P2),蓝花的基因型为AAcc(P3),二者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Cc,均表现为红花,因此若F1全为红花,则两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小问4详解】
    蓝花基因中的一段DNA编码序列是-CCCGGGAAGCTGAGATGA-,编码链与模板链互补,模板链与mRNA互补,因此对应mRNA上的序列为-CCCGGGAAGCUGAGAUGA-,若在第四个核苷酸之前插入两个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mRNA上的序列变为-CCCUUGGGAAGCUGAGAUGA-,对应的肽链序列是脯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小问5详解】
    欲短时间获得大量植株,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微型繁殖)技术,其优点为可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
    25. 研究表明,基因S参与水稻盐碱胁迫的应答过程,该基因过表达可降低水稻植株对盐碱胁迫的敏感性。现利用基因S获得过表达基因SP(由强启动子驱动S基因的编码区过表达),从而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1)如图1所示,可利用___技术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目的基因S,欲使获得的基因S两端携带限制酶识别序列,需要在引物的___端添加。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___(填“高”或“低”)。
    (2)限制酶在切开DNA双链时,形成的单链突出末端为黏性末端。构建如图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___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酶切后质粒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应为5'—___—3'和5'—___—3'。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转录时的模板链___(填“是”或“不是”)同一条链。
    (3)据信息可知,过表达基因SP由___(答出2部分即可)组成,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导入水稻细胞,可使用___筛选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水稻植株。
    (4)已知水稻细胞中也存在基因S,由于含有普通启动子而无法高效表达,导致水稻无法耐盐碱。现获得有上述抗生素抗性水稻甲~丁,为进一步鉴定甲~丁的基因型,通过PCR技术将相应启动子与基因S整体扩增出来,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组合是___。部分序列信息及可选用的酶切位点如图3所示,PCR产物利用KpnI完全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可判断甲的基因型为___,是耐盐碱水稻纯合子。
    【答案】(1) ①. PCR ②. 5' ③. 低
    (2) ①. SacⅠ和EcRⅠ ②. AGCT ③. AATT ④. 不是
    (3) ①. 强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 ②. 潮霉素
    (4) ①. C和D ②. SPS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PCR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利用PCR可以快速的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小问1详解】
    获取目基因的方法有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引物的3'端用于延伸合成子链,5'端可以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低。
    【小问2详解】
    据图1目的基因两侧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可知,应选用SacⅠ和EcRⅠ。Sac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为5'-AGCT-3',EcR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为5'-AATT-3'。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的启动子方向相反,说明转录的方向相反,转录的模板链方向均为3'→5',因此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基因S转录时的模板链不是同一条链。
    【小问3详解】
    过表达基因需要前面连接强启动子。Ti质粒中只有T-DNA才能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即在标记基因中只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能随之整合,因此选择潮霉素筛选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水稻植株。
    【小问4详解】
    要把相应启动子和基因S整体扩增,而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因此选择的引物组合为C和D。基因S由普通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等构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5'…GCAATTGGCCTACCCACCTGACGAATCCAA…3',基因SP由强启动子和基因S编码区等组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5'⋯GCAATTGGCCTAGGTACCTGACGAATCCAA⋯3'。同时扩增后,基因SP中含有KpnⅠ的酶切位点,酶切后形成两条较小的条带,即图4的下面两条,而基因S中没有KpnⅠ的酶切位点,酶切后形成一个条带,位于最上方。因此甲、丙的基因型均为SPS,乙、丁的基因型为SPSP。项目
    内容
    I
    检测同一植株顶芽和侧芽基部的生长素浓度,分别记为X(顶芽)、Y(侧芽)

    检测同一植株顶芽和侧芽基部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分别记为M(顶芽)、N(侧芽)

    将同一植株的顶芽和侧芽分别从芽基部取下并切去尖端,进行实验,分别检测促进其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记为A(顶芽)、B(侧芽)

    将同一植株的顶芽和侧芽分别从芽基部取下并切去尖端,进行实验,分别检测抑制其生长的生长素最低浓度,记为P(顶芽)、Q(侧芽)
    ♀ ♂
    1b
    1BB
    2B
    2Bb
    1b
    1bb(白花)
    1BBb(红花)
    2Bb(粉花)
    2Bbb(粉花)
    1BB
    1BBb(红花)
    1BBBB(致死)
    2BBB(红花)
    2BBBb(致死)
    2B
    2Bb(粉花)
    2BBB(红花)
    4BB(红花)
    4BBb(红花)
    2Bb
    2Bbb(粉花)
    2BBBb(致死)
    4BBb(红花)
    4BBbb(致死)
    ♀ ♂
    1b
    1BB
    2B
    2Bb
    lb
    1bb(白花)
    1BBb(红花)
    2Bb(粉花)
    2Bbb(粉花)
    1B
    1Bb(粉花)
    1BBB(红花)
    2BB(红花)
    2BBb(红花)
    实验
    杂交组合
    F₁表型
    F₂表型及比例

    P₁×P₂
    红花高温敏感
    红花高温敏感:红花耐高温:紫花高温敏感:紫花耐高温=9:3:3:1

    P₁×P₃
    红花高温敏感
    红花高温敏感:红花耐高温:蓝花高温敏感:蓝花耐高温=9:3:3:1
    氨基酸
    密码子
    赖氨酸
    AAG
    精氨酸
    AGA
    丝氨酸
    AGC
    脯氨酸
    CCC
    亮氨酸
    CUG、UUG
    甘氨酸
    GCA、GCG
    天冬氨酸
    GAU
    终止
    UGA

    相关试卷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的作答, 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